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8035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docx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级答案

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2012级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

(全卷满分:

150分完成时间:

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纤细xiān煤屑xiè愆期qiān靡室劳矣mí

B.踱步duó梵语fàn譬如pì周公吐哺bǔ

C.隽永juàn混沌tǔn溘然kè游目骋怀chěng

D.激湍tuān虚诞dàn哽咽yàn一椽破屋ch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枕藉落寞既往不究流觞曲水

B.杂糅葱笼夙兴夜寐沧海一粟

C.嬉戏盘踞了截爽直弱不经风

D.诟骂磐石急不暇择此消彼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D.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C.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D.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

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

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

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

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

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

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

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

有诗为证: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

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

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5.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

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

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

又三十步佹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

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

西垂苍壁,俯瞰台矶间,女萝与陵苕轇轕①之,赤纷绿骇[13],曰翠霞屏。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

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

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

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

洞傍皆山,峭石冠其颠,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

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②中。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③,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

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

皆一一可画。

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

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④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

虽然,无以是为也。

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

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

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郑君名铉,彦真字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读》,有删节)

注:

①女萝:

松萝,地衣类植物。

陵苕:

即凌霄,攀援生植物。

轇轕(jiāogé):

纵横缠绕。

②髹(xiū)觞:

漆制的酒杯。

③觚(gū)翰:

指纸笔。

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

翰,毛笔。

④溱、洧(zhēnwěi):

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三十步佹石人立佹:

高大

B.病登陟之劳陟:

登高

C.还至石潭上,各敷茵席敷:

铺开

D.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献酬:

敬酒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桃花涧水出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B.夹水而坐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不出,火且尽 

D.郑君以兹游良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细述详陈桃花涧的四周山水,为桃花涧的修禊雅集布设了一个赏心悦目、优雅秀丽的自然背景,也是作者“情与境适”的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B.第三段对诗人构思诗篇时的种种情态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即各具特点又相映成趣,与桃花涧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幅优雅、快乐、和谐、美好的画面,人情物态各尽其妙。

C.宋濂引用《韩诗内传》,认同春秋时郑国人修禊的旧俗,“执兰草以祓除不祥”,进而寄寓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以为无愧于孔子的门徒。

D.从《诗序》文字中可窥宋濂取法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痕迹,但他并没有一味地模仿,刻画“修禊事”中诸贤就为自然风光增添了人文色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25分,共3小题)

11.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每小题4分)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

  

                                 

(2)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译文:

  

                                                                      

12.用“/”为下面的文言句子断句。

(3分)

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

13.阅读下面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请简析“幽人”“孤鸿”形象的相似之处。

(4分)

(2)下阕的“拣”字是作者精心提炼殊见用心的字眼,请作简要赏析。

(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

(《诗经·氓》)

(2),。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3)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4),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述而》)

五、名著阅读(共4分)

15、名著分析

瑞珏临产正是高老太爷归天之时。

因所谓的“血光之灾”,大家决定照着陈姨太的意思,让瑞珏迁出公馆生产。

声称“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

这些话对他来说是个晴天霹雳,但他竟然和平地接受了,甚至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

“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

他忍受一切,甚至不去考虑这样的忍受是否会损害别人的幸福。

就连是“底下的人”都为他不平,“为什么不争一下?

总是人要紧啊。

四天后,他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因为陈姨太的要求,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

瑞珏叫着他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1)以上文段中的“他”指  ,这种性格被概括为“ ”。

(每空1分)

(2)请再举出一个例子证明他的这种性格:

(2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归于泥土

耿 立

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

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

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

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

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

故乡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

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

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

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

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

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

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

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

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

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

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

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

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

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

但他固执地说:

“没有了土地,那怎算农民。

到泥土里转一转,薅一把草,捉一下棉花和芝麻上的虫子,也比闲着强。

⑥不能亏待土地,你亏待了它,它就报应你,收成不好,炊烟不起。

与土地厮守的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

哪块泥土性硬,你就多掺和点肥料,多给些水;哪块泥土面软,你就让它歇一茬歇一季。

泥土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

你伤了它,它就给你脸子看。

⑦父亲用抓钩敲砸土块,说:

“到挪不动了,再说不种庄稼的事,能种一茬是一茬。

”是的,故乡是用一茬一茬的庄稼来计量生命的长度。

有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茬念想;送走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

⑧庄稼的茬子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而在泥地上劳作的人是无穷尽的。

即使乡村都起了高楼,即使乡村的路面都铺成了柏油,农民也还是和土地亲近。

那时,庄稼还是一茬一茬,还有播种还有收获。

真的没有了播种没有了收获,大地上没有了农民,没有庄稼,那大地还会留存什么呢?

⑨霜降了,庄稼叶子颜色慢慢发暗,没了精神,树的枝条开始删繁就简。

“删繁就简三秋树”,那删繁就简的手,是霜降,是节气。

⑩霜降过后,父亲说:

“泥土也该躺倒睡一会,谁不累呢?

泥土也要歇息一下筋骨。

与泥土厮守的人要讲良心,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搅。

”泥土睡觉的时候,连故乡的狗也会噤声。

有时土地有了鼾声,那雪就会覆盖下来,鼾声就成了白色。

(选自《藏在草间》,贵州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2段中划线句子用身体的部位不适引发疼痛类比,说明故乡在人心灵中打下的烙印,通俗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6段中“报应”“它就给你脸色看”等词语,表明泥土有灵魂有记忆的,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人不能亏待土地。

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土地观。

D.这篇散文以泥土为中心,托物寄情,抒写了泥土、庄稼、人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抒发了对泥土的热爱,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呼吁人们要呵护土地。

E.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对泥土进行了述写和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17.简要分析作者用大量篇幅叙写父亲“敲砸土块”一事的作用。

(6分)

18.联系全文,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整体赏析第4段和第10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

19.《庄子·在宥》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

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归于泥土”内涵的理解。

(6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11分,共3小题)

20、根据以下文段,概括出民间志愿者的现状并提出恰当的建议。

(4分)

在此次地震救灾中,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4月21日10时,网友WongPok在微博上呼吁,“跪求社会志愿者们,不要再去芦山和宝兴了!

”,“给救援部队让条路吧!

”。

截止当天17时,这条微博已得到13万之多的转发。

据新浪前方通讯员报道,“大量非相关人员的涌入,使救援现场无序混乱。

”据央视报道称,“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现雅安地区道路拥堵,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

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依然记得,无数志愿者带着一颗焦灼和大爱的心,进入灾区展开志愿救援活动,但因为专业技能缺乏,最后一些志愿者反倒是成了被救援的对象。

现状:

             (不超过10个字)(2分)

建议:

(2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各填入一句恰当的文字,要与前面的那句话构成对偶(4分)

中国的节日,大凡都是诱发你对道的感悟,诱发你对山水精神的感悟,对天地精神的感悟。

依山悟崇高,    ;以日月悟光明,;假生之乐悟慈, ;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年华,珍惜姻缘,感念造化宏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2、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成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的成语进行比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请大家根据下面的外国成语,找到相应的中国成语。

(每空1分,共3分)

(1)雨后蘑菇(俄国)——

(2)鳄鱼的眼泪(英国)——

(3)鸵鸟政策(英国)——

八、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平凡、平和、平静、平易、平淡……一个“平”字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心理;但是平凡中往往蕴含着伟大,平和中又包含着冷静和宽容……

对此你有何理解和感悟?

请以“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下期语文半期考试参考答案

1.选B(A项靡mǐC项沌dùnD项咽yè)

2.选D(A项既往不咎B项葱茏C项弱不禁风)

3.选A(A项“舍我其谁”意思是“除我之外,还会有谁”。

源自《孟子》: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现一般用来形容有强烈的自信心、自豪感。

用在此处修饰“傲气”,正确。

B项中“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用来修饰“创造力”不妥。

C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源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此处用来指“大量畜牧企业”明显不合适。

D项谈笑自若:

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

此句没有“紧急或危急的情况”,应用“谈天说地”较好。

4.选C(A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减轻……负担”B项“原因是……”和“由……所致”杂糅;D项句子成分残缺,应为“针对……的情况”)

5.D解析:

D项,表述的话题不一致。

6.A解析:

A项,表述的范围缩小。

7.D解析:

D项,“文学传统”错误。

8、A(佹:

奇异)

9、D介词,因,因为;A:

于此,兼词/语气词语B:

表修饰/表承接C:

一边(连词)/将(副词)

10、C(文中有“虽然,无以是为也”语,意思是“无需进行这类(招魂续魄的)活动”,可见宋濂是反对鬼神之事的。

11、

(1)每当看到古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一样相合,每次都面对古人的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白于心。

(落实“由”“喻”各1分,大意2分)

(2)酒杯下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群一样顺流而下。

(落实“舟”、“雁行”“下”各1分,大意1分)

12、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

(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

(1)“幽人”即指作者自己,词人以孤鸿自喻(1分);鸿的孤独不群、形影相吊、“有恨无人省”正是词人自己仕途遭贬、去国怀乡、蛰居异地苦情悲绪的真实写照(2分),活画出词人孤寂漂泊、愁绪盈怀的形象(1分)。

(2)“拣”字有遍寻和反复挑拣的意思(1分),通过孤鸿不拣高枝,甘愿栖身冰冷沙洲(1分)来表现词人不愿苟合世俗、讨乖买宠的清高人格(2分)。

14、(每小题1分)

(1)躬自悼也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3)守拙归园田

(4)及其所之既倦(5)渺沧海之一粟(6)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5、

(1)  觉新、 无抵抗主义(每空1分)

(2)①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

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②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③他明知没有鬼,可为了表示“孝”心,在端公捉鬼时,也跟着凑热闹(2分)答对一点即可给2分

16.【答案】BD

【解析】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

解答此题首先要有整体意识,然后逐项根据涉及区间思考其与上下文和文章主旨的关系甄别比较。

B项“土地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说法过于夸大,加点词语意在强调人如果亏待了土地,土地也不会给人带来沉稳的收获;D项“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文中无此意。

17.【答案】①父亲敲砸土块的言行,写出了他对泥土敬畏与依恋,形象表现在泥土中劳作已成为父亲这一类农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他们已离不开土地(2分),这样写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变得具体可感,同时增添了泥土对乡村、对生命的美好意义(2分)。

②“敲砸土块”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阐发文章主旨作铺垫(2分)。

【解析】考查重要句段的作用。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对内容主旨的表达、结构层次的推进或转折、运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来思考。

句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

(1)概括内容+对内容主旨的作用(2)结构上的作用。

一方面是丰富文章内容,具体阐释了文章开头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另一方面是为下文做铺垫。

18.【答案】①第四段划线部分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泥土禁不住诱惑时单纯可爱的动态美;第10段划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