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测评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788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综合测评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阶段综合测评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阶段综合测评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阶段综合测评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阶段综合测评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综合测评4.docx

《阶段综合测评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综合测评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综合测评4.docx

阶段综合测评4

阶段综合测评四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温馨提示:

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

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五校联考)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叙述正确的是(  )

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B.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过量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害

C.光导纤维中所用材料为晶体硅

D.NOx、SO2、CO2、PM2.5颗粒都会导致酸雨

解析:

A项,14C与12C互为同位素,错误;B项正确;C项,光导纤维所用材料为SiO2,错误;D项,只有NOx、SO2会导致酸雨,错误。

答案:

B

2.(2016届中山市桂山中学模拟)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

A

刚玉、金刚石

三氧化二铝

B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钙

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硅酸盐

D

沙子、石英

二氧化硅

解析:

A项,金刚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错误;B、C、D三项正确。

答案:

A

3.(2016届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重点中学联考)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①CuS ②FeS ③SO3 ④H2S ⑤FeCl2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全部

解析:

①Cu与S反应生成Cu2S,CuS无法用Cu与S直接化合生成,应利用Cu2++S2-===CuS↓制备;②、④化合物可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③S与O2反应生成SO2;⑤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故选A项。

答案:

A

4.(2016届闽南师大附中阶段检测)有氯气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不属于(  )

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

C.取代反应D.加成反应

解析: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而Cl2为单质,故Cl2不可能参加复分解反应,A项符合题意;B项,Cl2可以发生反应Cl2+2KI===2KCl+I2,属于置换反应;C项,如CH4+Cl2

CH3Cl+HCl,该反应为取代反应;D项,如CH2===CH2+Cl2―→

,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选A项。

答案:

A

5.(2016届全国名校联盟联考)在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这些离子仍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H+、Ca2+、Fe3+、NO

B.Na+、CO

、NH

、Cl-

C.Na+、K+、I-、OH-D.NH

、K+、Cl-、SO

解析:

A项,Fe3+能与SO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H+和NO

也能和SO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通入SO2,CO

不能大量共存;C项,SO2与OH-反应,OH-不能大量共存;D项,各离子通入SO2后,仍能大量共存。

答案:

D

6.(2016届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摸底)下列现象不是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是(  )

A.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黄色

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

C.盛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

D.食盐撒在燃着液化气的火焰上,火焰呈黄色

解析:

A项,皮肤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呈黄色;B项,KI被氧化为I2而呈黄色;C项,浓HNO3因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O2,其溶于浓HNO3而使其呈黄色;D项,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故选D项。

答案:

D

7.(2016届东北师大附中摸底)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应用等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溶于HF溶液,说明SiO2是两性氧化物

B.将铜片放入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在浓硫酸中发生了钝化

C.浓硫酸能干燥SO2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自来水厂可用明矾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解析:

A项,SiO2为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Cu不与冷的浓H2SO4反应,不是发生了钝化,错误;C项正确;D项,明矾只能用于净化水,不具有消毒杀菌特性,错误。

答案:

C

8.(2016届邯郸市曲周县一中模拟)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

B.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C.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解析:

A项,NaHSO4溶液呈酸性,因为溶液中NaHSO4电离出H+,NaHSO4===Na++H++SO

,错误;B项,SiO2可与HF(酸)、NaOH(碱)反应,错误;C项,NO2溶于水发生反应,3

O2+H2O===2H

O3+

O,故N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Fe在Cl2中燃烧只生成FeCl3,错误。

答案:

C

9.(2016届文登市统考)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铁在常温下不溶于浓硝酸,说明铁与浓硝酸不反应

B.将氯气溶于水后溶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气与水没有完全反应

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

D.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

解析:

A项,常温下铁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而不是不反应,错误;B项正确;C项,Cl2等强氧化性气体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D项,该溶液也可能有Ag+,错误。

答案:

B

10.(2016届福建闽侯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D.③⑤

解析:

①Cl2与H2O的反应Cl2+H2OHCl+HCl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②多余的Cl2应用NaOH溶液吸收;③久置氯水中会发生反应2HClO光照,2HCl+O2↑,故久置氯水氧化性降低;④Cl2溶于水也会生成HCl,故应通入KI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判定有无Cl2;⑤除去HCl中的Cl2可通过炽热的铜网,来除去Cl2,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6届泉州市月考)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解析:

Cu与浓H2SO4在加热时才能反应,甲中缺少加热装置,A项错误;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项错误;Cu与浓硫酸反应得到的溶液为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液,此时硫酸浓度较大,故稀释时应将混合液加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项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6届海南省“七校联盟”联考)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SO2可用于漂白纸浆B.碱石灰可用于干燥氯气

C.氢氟酸可用于蚀刻玻璃D.碳酸氢钠可用于中和胃酸

解析:

碱石灰可与Cl2反应,可用浓H2SO4干燥氯气,B项错误。

答案:

B

13.(2016届大连模拟)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

①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 ②二氧化硫和氯气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和溴水褪色 ④氨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⑤常温下浓硫酸用铁的容器存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 ⑥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

A.只有②③④B.只有⑤

C.只有③④⑥D.全部

解析:

①中浓H2SO4因吸水导致其浓度减小,浓HCl因溶质HCl挥发,导致其浓度减小;②中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其与品红化合成没有颜色的物质,Cl2因氧化性使品红溶液褪色;③中SO2使品红褪色表现漂白性,SO2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2H2O+SO2+Br2===H2SO4+2HBr,SO2表现还原性;④中NH3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2NH3+H2SO4===(NH4)2SO4,HI与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8HI+H2SO4(浓)===4H2O+4I2+H2S;⑤中C、Fe均被浓H2SO4氧化;⑥中浓H2SO4体现的是脱水性;HF与SiO2发生反应4HF+SiO2===SiF4↑+2H2O,综上所述,只有⑤中变化实质相似,选B项。

答案:

B

14.(2016届曲靖模拟)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Ⅱ表示Br-的变化情况

B.原溶液中n(FeI2)∶n(FeBr2)=3∶1

C.根据图像无法计算a的值

D.线段Ⅳ表示IO

的变化情况

解析:

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依据还原性:

I->Fe2+>Br-可知,I-、Fe2+、Br-依次被氧化,则Ⅰ、Ⅱ、Ⅲ分别代表I-、Fe2+、Br-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根据图像横坐标,可以计算出n(I-)=2mol,n(Fe2+)=4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Br-)=6mol,Br-消耗3mol氯气,则a=6,原溶液中n(FeI2)∶n(FeBr2)=1∶3,B、C项错误;已知b-a=5,说明在a~b段参与反应的I2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线段Ⅳ表示IO

的变化情况,D项正确。

答案:

D

15.(2016届宁波效实中学模拟)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加盐酸后过滤

B.在过程③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g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D.过程⑤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

解析:

A项,应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以除去过量的Ba2+,另外应先过滤再加过量盐酸调节pH,加入药品顺序可以为稍过量BaCl2溶液→稍过量NaOH溶液→稍过量Na2CO3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盐酸至无气泡产生,错误;B项,灼烧MgCl2·6H2O时应在HCl气体氛围中加热,防止Mg2+水解生成Mg(OH)2,错误;C项,电解熔融的MgCl2可得金属镁,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16.(2016届西安第八十三中学阶段测试)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OH的浓度为(  )

A.2mol/LB.1.8mol/L

C.2.4mol/LD.3.6mol/L

解析:

题中共涉及反应为

2NO2+2NaOH===NaNO2+NaNO3+H2O

NO+NO2+2NaOH===2NaNO2+H2O

Cu+HNO3―→Cu(NO3)2+NOx(未配平)

由转化可知反应中只有两种元素有价态变化,Cu到Cu(NO3)2失电子,HNO3到NaNO2,N元素由+5价变为+3价得电子。

51.2gCu共失去电子

×2=1.6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Cu转化为Cu(NO3)2失电子数等于HNO3到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