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7442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docx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7个生字,会书写13个生字。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

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什么是神话呢?

(图片文字介绍)

师:

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师: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播放视频)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

个故事——《盘古开天地》

2.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

音——暗、支——肢、几——肌、夫——肤、了——辽活——阔

夜——液闰——润告——造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降”为左右结构,右下方不是“牛”字。

“滋润”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你能用书上的语句来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pīzhuózhànglóngzhīqūyè

劈浊丈隆肢躯液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

奔流不息:

水流奔腾而不停止。

辽阔:

宽阔的,广阔的。

滋润:

浸润;使湿润。

茂盛: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

师: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dǎo累倒hǎn可汗

倒汗

dào倒掉hàn汗水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写盘古醒后抡斧劈天地。

第二部分(第3段):

写天地分开,盘古顶天蹬地。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盘古倒下化作万物。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呢?

天地未分、混沌一片、盘古沉睡。

(2)混沌是什么样子?

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3)品读第二自然段,盘古醒后,是怎样开天辟地?

他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4)表演“拿”“提”“拎”与“抡”动作,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盘古的力大、神勇。

(5)“抡起、猛劈”是什么描写?

说明了什么?

动作描写,说明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

(6)盘古抡起斧子猛劈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

(7)天地被盘古劈开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8)朗读: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你有

什么发现?

我发现字数一样,句式工整。

反义词: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

近义词:

缓缓-慢慢

师:

让我们慢慢地朗读本自然段,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3.第二部分

(1)天地分开后,盘古又做了什么?

他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就这样盘古不知站了多少年。

(2)同桌合作:

一人读,一人做盘古的动作。

你有什么感受?

他为什么不歇一歇呢?

特别累,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

(11)盘古最终怎样了?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下去了。

顶天立地,高大雄伟。

4.第三部分

(1)品读第4自然段,盘古的身体发生什么变化?

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

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

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

的雨露。

(2)我们不禁赞叹这些景物真美,其实描写这些景物的文字也很美!

让我们朗读这首美丽的小

诗。

(3)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想一想我们这美丽的世界还有什么是盘古变成的?

盘古的身上不只有这些变化。

他的头发飞上了天空,变成了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

他的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

他的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

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

(4)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师:

多么感人,多么神奇瑰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来朗读课文。

(5)在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座巨大的宝库里,有许多这样的神话故事,让我们朗读民族神

话千字文。

5.课外拓展。

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神话故事将给大家听一听。

四、课堂总结

师:

同学们,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

通过这个神话故事,我们知道没有盘古就没有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是盘古用牺牲自己来完成了世界由混沌向美丽富饶的转变。

我们要学习盘古那坚强的毅力和英勇的献身精神。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肌”的部首是(月),第六笔是(横折弯钩)。

“暗”的部首是(日),第九笔是(横)。

“辽”的部首是(辶),第四笔是(横折折撇)。

2.我会写近义词

慢慢(缓缓)辽阔(广阔)下沉(下降)美丽(漂亮)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盘古醒后抡斧劈天地

盘古开天地天地分开顶天蹬地创造美丽的宇宙

盘古倒下化作万物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18课,是一篇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这

个神话故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

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初读感知,让学生进行段落的划分,巧妙地帮助学生掌握理清文章层次的方法,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感悟盘古开天的的艰难和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如“抡起、猛

劈”。

通过重点品析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以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语言

的优美和盘古的献身精神。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

在我们的童年时光中,也许会回响着那些娓娓动听的讲述,那是来自远古的奇幻世界。

那时的人们无法解释自己所面临的种种,于是将各种美好的幻想寄托在超越人世的神话故事中。

在这些故事中,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由神主宰着。

这些虽然看似荒诞,却是劳动人民对自然最为生动的阐述。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穿越千年的光阴,让我们感受到远古的气息。

在这些奇幻多姿的神话故事中,盘古劈开了天地,以身化万物,无私献身;精卫溺亡东海,发誓衔木石以填海,锲而不舍;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为民造福,无怨无悔;女娲炼石补天,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勇敢无畏。

每一个神话故事,都让人着迷;每一个神话人物,都令人敬佩。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神话故事,体裁特殊,不同于前面几个单元。

神话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虚构性,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的合理想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时,我们要重点发挥想象的作用,在想象中感受远古人民的精神、品格。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盘古开天地

2

借助图片,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和献身精神。

精卫填海

1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

2

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女娲补天

1

补充女娲求雨浇灭天火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的精神。

习作

我和过一天

1

学会抓住所选人物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交流平台

2

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理解与花及神话人物、故事相关的词语;理解并积累关于神话故事的古诗。

识字加油站

语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快乐读书吧

很久很久以前

1

把握世界不同地区神话故事的异同,探索神话世界的奥秘。

 

12盘古开天地

文本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作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复述故事;其次还要让学生了解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缓、撑、竭”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把握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激发想象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本课“劈、浊、丈”等7个生字,学会“缓、撑、竭”等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相关词语,积累优美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随文识字、写字,积累、运用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主旨,正确划分层次。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盘古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猜猜他是谁。

导语:

神话,沸腾着先人对世界的幻想,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神话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畅想。

相信大多数人都爱看神话,爱读神话,喜欢在神话故事中编织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认识一位巨人,他是谁呢?

就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他有哪些英雄事迹呢?

接下来我们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板书:

盘古开天地)

思考:

(1)课题告诉我们故事的主角是谁?

他的事迹是什么?

(盘古;开天地)

(2)课题中暗藏着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神话及本文的整理者袁珂的相关知识。

神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的一种。

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

神话中的神,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它是原始劳动者根据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袁珂、丙生、高标、袁展等。

四川成都人。

他一生著述颇丰,1950年,出版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的学术声望。

之后,他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山海经校注》等多部著作。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3.学生识记生字,并交流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课件,指名学生认读。

教师相机纠正。

会写的字:

慢混

精疲力

流不息

润祖

会认的字: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纟:

缓(缓慢)纸(纸张)纠(纠正)缠(缠绕)

氵:

浊(混浊)液(液体)流(流动)润(湿润)

月:

肢(四肢)肤(肤浅)腊(腊月)腔(腔调)

◆量词归类:

条:

一条缝一条路一条小河

根:

一根柱子一根鱼竿一根火柴

丝:

一丝微光一丝笑容一丝温情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注意生字的笔画、结构、笔顺等,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书写指导:

[浊]左窄右宽。

左部呈弧形,右部第五笔横略向右上斜行。

[撑]左窄右宽。

右部“尚”扁,“手”的竖钩稍长,末笔的钩尖轻抵竖中线。

[血]独体字。

首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框中两竖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末笔横长。

[奔]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大”撇、捺伸展,罩住下部。

[茂]上扁下大。

“艹”居上居中,“戊”第三笔斜钩伸展,钩底低于第二笔撇尖。

◆易错提示:

[缓]右部上边是“爫”,不要写成“”。

[竭]右部下边是“”,不要写成“匈”。

[累]下边是“糸”,不要写成“系”。

[茂]下边是“戊”,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滋]右部是“兹”,不要写成“”。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相机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有疑问的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

教师指名汇报,相机点拨重要词句。

(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预设:

讲解“混沌”一词,可以从造字的角度,分别分析“混”“沌”二字的结构、表意。

“混”,三点水加上昆,是水势盛大等样子;“沌”,三点水加上屯,有水势聚集、下沉、流动不畅的感觉。

所以,混沌,有点像发洪水时候的状态。

这样解释就很形象了,学生可以很容易感受到洪水到来时那种茫茫一片、辽远空渺的景象。

(2)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预设:

引导学生将盘古和支撑天地的柱子联系起来,在想象中理解“巍峨”的意思。

或者出示高山、高大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巍峨”的意思。

(3)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预设: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滋”“润”都是“氵”旁,那这个词语肯定和“水”有关。

然后,出示雨后田地、森林等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雨中万物的状态,进而理解“滋润”的意思。

或者出示土地干裂的照片,通过把握反义词的意思来理解词义。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

黑乎乎白茫茫金灿灿软绵绵

◆含近义词的:

精疲力竭和颜悦色改朝换代

左顾右盼狂风暴雨旁敲侧击

◆词语搭配:

(巍峨)的巨人(巨大)的变化(辽阔)的大地

(茂盛)的花草树木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本文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地的故事。

文章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阅读与思考:

A.盘古是用什么劈开天地的?

(斧头)

B.天和地是怎样形成的?

(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降变成了地)

C.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气息;声音;左眼;右眼;四肢和躯干;血液;汗毛;汗水……)

D.我们美丽的宇宙是谁创造的?

(盘古)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天和地没有分开的时候的样子。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写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写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出世间万物。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

总结全文,概括写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

过渡: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面对混沌的宇宙,一挥利斧,分开了天地。

盘古倒下去了,但他用身躯创造的美丽的宇宙却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空间,使人类繁衍至今。

天和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盘古做出了哪些牺牲?

下节课上我们再继续探究。

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生字的书写规则,理解了重点词语的含义。

同学们分组探讨,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同学,他;同学,她;还有同学,。

2.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好的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结合重点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1.把握盘古的人物形象,体会其精神品质。

2.品味语言,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力的特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念出词语,指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

微光黑暗劈开缓缓上升浑浊下降一丈支撑合拢倒下

肌肤辽阔血液茂盛雨露祖宗黑乎乎精疲力竭奔流不息

2.教师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导入新课。

过渡:

刚才这几位同学默写得很不错,可见课下是真正用心复习了的。

上节课上,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盘古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宇宙的?

他又是如何创造的呢?

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把握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圈画出重点语句。

要求:

(1)用单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天和地分开的句子。

(3)用双横线画出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

2.学生汇报圈画的内容,教师相机点拨重要语句。

(重点)

(1)A.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B.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出课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句子吗?

预设: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两句话中共同的比喻词“像”,据此可知运用的修辞手法。

然后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而体会神话故事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仿写句子时,要使学生明白“像”字连接的两种事物要有相似之处,且联系要合理。

(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找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分析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内容。

预设: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找出句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抓住“天”和“地”体会两个分句所写的内容。

(3)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是什么句型?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句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分析句子和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确定句子的类型及作用。

方法拓展:

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即承上启下。

文章中需要过渡的地方有,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时需要过渡,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文章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其他要点。

(难点)

(1)文中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如“一万八千年”“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运用这些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这些时间词突出时间之久,表明天地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从侧面说明盘古为开辟天地做出的贡献之大,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2)神话的想象往往奇特,但想象又应当是合理的。

文章第5自然段写盘古身体各部分化成丰富而美丽的自然万物,请说说这一段的诸多想象有哪些合理性。

明确:

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排比句,描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写得生动、具体,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这里的想象虽多,但都具有合理性。

如“呼出的气息”是流动的气体,将其想象成“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是响的,将它想象成“隆隆的雷声”;他的眼睛“照耀大地”“带来光明”,将它们想象成“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如四极,“躯干”像名山,“血液”似流水,“汗水”如雨露。

总之,在所有想象中,本体与想象物都有相通之处,联想自然神奇而真实。

(3)你从文中体会到想象的神奇了吗?

盘古体内还有哪些器官作者没做联想?

你能否继续做些想象?

你所做的想象是否合理?

明确:

五脏六腑作者没做联想。

如可想象“心脏”似地震,“胃肠”如湖海。

注意想象要合理。

通过想象体验,学生便可领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4)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想和大家交流、分享呢?

预设:

学习一篇课文,切入点不同,理解也各异。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力争做到全面、透彻。

4.教师出示关于课文内容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提示:

盘古昏睡—盘古醒来后—盘古分开天地后—盘古倒下后—盘古创造宇宙。

5.教师总结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小结:

因为有了盘古的开天辟地,才有了这美丽的世界;因为有了神话传说,才有了无尽的想象。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能想象出这么神奇的神话故事,把我们引向更为神秘的神话世界。

这就是神话的魅力。

我们在课下可以多搜集一些神话传说,进一步领略其神奇之处。

三、古今对照,拓展延伸

过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其实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被古代人民创造出来了。

三国时,有个叫徐整的人把它记载下来了。

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盘古开天辟地》的语段,指名学生朗读。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三国]徐整《三五历纪》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五运历年纪》

2.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则古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应适当翻译。

译文:

天地混沌如鸡蛋的时候,盘古就从其中生化了出来。

当盘古活到一万八千岁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天辟地,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

而盘古在天地之中,一日九变。

盘古之神与天齐高,亦要与地阔厚。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盘古每日长高一丈。

这样维持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长得极高,这就是天与地相距九万里的原因。

道生化出盘古,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成就了永垂不朽的化身。

他呼出的气化成了风云,他的声音化成了雷声,他的左眼化成了太阳,右眼化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根撑天的柱子和五座高山,他的血液化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化成了地表的脉理,他的肌肉化为了田土,头发胡须化为了星辰,皮毛化成了草木,牙齿和骨骼化成了金属矿物和石头,精髓化为了珍珠和宝石,汗水化成了润泽万物的雨露。

3.引导学生结合本文和译文,分析其与课文的异同。

明确:

相同之处是都记叙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大体一致。

不同之处是文体不同,盘古化生万物的具体表现不同。

4.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其他关于天地形成的传说,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过渡:

盘古开天辟地是汉族人民关于宇宙的想象描述,其实关于天地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