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7239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docx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1.指导思想

吉林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建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进一步明确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总体思路

学校紧紧抓住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契机,发扬学院“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崇尚工程、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的办学传统,传承“校企合作,育人成才”的办学特色,在工程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遴选部分学生参与学校试点工作,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3.目标定位

以中油吉化分公司的工程实际为背景,以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为主线,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和科技开发能力,能够基本胜任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需要的现场工程师。

4.参与专业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在优势专业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办法选择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

首先选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作为试点,分别是: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专业)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专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已批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加入卓越计划。

5.培养层次

根据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实际情况,施行本科4年学制,与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实施“3+1”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6.学生情况

参与专业在2011级学生当中采取自愿报名、择优选择的方式共遴选75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组织管理

1.组织保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和实施工作由学校和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承担,并在学校组成“教务处——教学院——参与专业”的三级管理体制,与中油吉化分公司所属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构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组织管理体系。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由学校领导、中油吉化分公司领导、教学院及专业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支持政策,调配扶持资金、保障教学条件,确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数量。

(2)教务处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处负责组织教学院各试点专业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执行方案,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协调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严格执行校企合作制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3)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油吉化分公司负责学生在所属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习阶段的各项教学工作,包括选拔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师,安排实习、实训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等工作。

(4)教学院

教学院负责制定和具体实施各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负责学生遴选、日常教学、学籍管理等二级管理工作。

(5)参与专业

参与专业在教学院的指导和管理下,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环节,开展教研活动,并配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企业培养阶段的各项教学工作。

2.教学管理

由学校和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负责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原有建立在系级和教学院的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基础上,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增加企业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信息发布制度,对重要的教学信息进行分类,在教学院、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不同层面不定期的进行信息发布,为教学管理提供适时有效的信息。

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科学组织、有效评价、高效管理、适时调整,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效果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政策措施

1.主要政策措施

学校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拨出专项资金,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进行具体部署和执行。

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教学院具体要求建立了以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建与吉林化工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措施、政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遴选办法办法(试行)》、发布了《关于2011级“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选拔的通知》,遴选工作遵循自愿报名、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了一系列遴选流程。

学生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充满兴趣、报名踊跃,专业向这部分学生深入介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培训和考核、测试、选拔,最终确定录取学生名单75名。

学校教务处结合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门的学籍管理规定。

对参与该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在原学籍管理规定中涉及到的课程免修、辅修,考核方式、成绩记载等诸多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以鼓励学生参与该教育培养计划。

2.院系层面针对卓越计划出台的具有典型性的政策措施。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效利用毕业生资源,凭借目前在吉化公司服务的1000余名技术骨干校友的强大优势,与企业共同选拔、聘任了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专门教师,负责企业阶段教学任务,制定了师资培训计划,共同实施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卓越班课程的建设,探索编写卓越工程师教学用教材等人才培养所需的条件,积极鼓励参与卓越班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并提高从事卓越班教学的教师的待遇。

四、培养模式

学校与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合作,实施“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工程实际的现场工程师。

培养内容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

1.学校培养标准

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行业标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优势和各专业的特点,在学校“培养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深化工程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工程师”工作,总结开展工程素质教育的经验,制定了各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校标准,并将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将知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2.专业培养方案。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协调、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突出专业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实用、优化、科学、发展的原则制定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高质量就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基本原则

实用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在契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的同时,紧密联系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实际,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高质量就业能力。

优化原则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系统谋划,注重各个人才培养环节的整体优化,合理设置学分,精用课内学时,避免内容重复。

统筹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结合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实效化程度。

提高课程体系的柔性程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留出更多时间。

科学原则

课程设置要符合教学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注重课时分配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安排的科学性。

各学期课时的分配强度适当,避免课程过分集中于个别学期的现象;强调课程间的衔接,注重内容的连贯,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环节比例,以及课内外学时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和数量。

发展原则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发展,积极发挥“校企合作育人成才”的办学优势,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成果,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提升教育质量。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和工程实例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领域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开拓学生的视野。

目前学校教务处、试点专业与实施企业已共同系统制定了的学校标准、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和配套的实施细则等卓越计划相关试行文件,并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和企业的实际条件不断完善。

(具体材料详见附件)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扎实有效的推进卓越计划,学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明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内容,在课程中更好的落实知识和能力要求,规范、扎实、高质量的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公共教育

公共教育由人文社科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训练与健康三部分组成。

由学校统一协调,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从人才培养需求出发,由各专业分别同开课单位商定符合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

(2)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及特色课构成,课程教学内容和安排明确指向工程应用。

每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都有相应实验环节或其它实践环节相对应,同时探索整合了多门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以课程设计等形式组成独立实践教学周的方式;每门专业课程在对应的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对应的课程设计环节。

各专业结合设定的专业方向及特色,设置合理的专业限选模块;专业基础课要对应专业方向设置一定比例的限选课程。

(3)拓展教育

拓展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工程素质教育、就业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内容组成。

工程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由各专业结合所属行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成果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教师研究成果或参与的工程实例为基础。

文化素质教育由学校统一设置。

由大学语文、工程哲学、数学建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五门课程构成限选单元,同时以专业教师申请开设的任选课作为补充。

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由学校和各专业以理论或实践的形式设置选修课程。

合理分配必修与选修环节的学分,在合理配备、有效指导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通过必修课程学习,形成合理的工程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通过选修课程学习,在专业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工程技术方向。

选修课程的设置,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保证学生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的完整,分清模块,合理设置限选单元,做到博而不杂,指向清晰。

加强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联系。

理论课程不仅起到指导学习实践的作用,还能够有效指导从业实践,并为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避免缺乏后劲;实践环节不仅要达到验证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要尽量创造条件设置密切联系从业实际,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学时、学分,特别加大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理论课程与具体的实践环节相对应,尽量独立设置与理论课程相匹配的实践环节,独立考核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探索集中设置实验教学周的方式,集中巩固实验技能;尽可能的增加课程设计的数量,明确指向实际应用。

4.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针对卓越计划的教学方法改革工作开展了专题教研立项,目前已确立省级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5项,并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打破了各模块、给类别课程间的界限,逐步摸索形成教学过程的ICP模式,即:

导学(Instruction)、合作(Cooperation)、应用(Practice)的过程递进模式;各要素间按照“五结合五相融”的模式进行组合,即:

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公共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要求相融、课程目标与知识结构相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融、基本要求与学生发展相融、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相融的“五结合五相融”。

随着我校卓越计划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逐步总结出既适合具体教学过程,又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课堂与实践教学方法。

五、师资队伍

1.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学校大力引进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师和企业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制定教师培训和轮训制度,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形成由行业专家、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校内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富有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人力保证。

目前,实施专业已建立起以原有专业教师骨干为基础,相近专业精干教师为辅助,引进教师为补充的的卓越计划教师队伍。

学校调整了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研究、项目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卓越计划参与教师的工作量系数,对教师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的具体工作进行量化,保证了教师投入到卓越计划的工作热情。

2.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1)学校有效利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同生共长、水乳交融的合作关系,经过协商,由吉化公司人力资源部指派专人协调各分厂、分公司及相关单位与学校共同选拔优秀的企业教师,通过至上而下的方式避免了教师选拔不能落实和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完成了由以往企业帮助学校的形式向校企合作形式的转变。

(2)依靠学校多年为石油化学工业培养的大批人才形成的校友优势。

我校毕业生中有5000余人在吉化公司工作,其中1000余名技术骨干,我们从中选聘了部分在生产一线工作,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的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并通过校友推荐具有丰富工程技术经验的同事参与教学工作,以至下而上的方式打造一支同学校沟通顺畅、配合默契的企业教师队伍。

(3)在学校支付一定教学工作费用的同时,由企业投入部分资金对企业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六、校企合作

1.为了做好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工作,发扬“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崇尚工程、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的办学传统,传承“校企合作,育人成才”的办学特色,通过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搭建人才培养的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优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中心管理机制与体系;尝试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培养学生的系统观、集成观和工程观,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化工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50多年来,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和化学工业的摇篮,吉林石化先后为全国石化行业输送人才6万多人,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350亿元,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项,转让技术36项,为中国化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中油吉化分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基本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料生产商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之一,已发展成为拥有在册员工3.3万人,主体生产装置60套,原油加工能力年750万吨,乙烯年生产能力85万吨,主要炼化产品115种,总资产364亿元的大型炼油与化工一体化生产企业。

公司企业文化先进,管理制度齐全、规范,社会责任感强。

为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与中油吉化分公司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学校教务处负责整体的协调和联系,依托校企双方签约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日前,“吉林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通过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答辩评审工作,向教育部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该中心不仅成为我校与吉化公司联系的又一条桥梁和纽带,更是卓越计划中校企合作相关工作实施的主体,并几乎覆盖了全校各专业的实践领域,令我校全体学生受益。

目前,学校不仅与中油计划分公司鉴定了整体协议,在建设过程中,更进一步签约并建设了56个实践教学基地,为相关教学工作搭建了全面、高效、基础扎实的平台。

为了使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高效运转,成立由吉林化工学院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联合组成的组织管理机构。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行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指导委员会由6-8名吉林化工学院与吉化公司相关领导组成,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指导委员会定期(每年)召开会议,研讨解决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包括中心的整体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中心管理等事宜。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主任由学校任命,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副主任由吉化公司和吉林化工学院共同选派,主要协助中心主任负责学生实践教学、处理学院外部事务等相关工作。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两个部门:

(1)综合办公室

主要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协调其它各部门的工作,为实习实践的学员和教师安排交通、餐饮等条件。

综合办公室设工作人员2名,企业和学校各1人。

(2)教学管理部

主要负责组织学生在企业现场的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时间等安排与协调。

教学管理部设工作人员2名,企业和学校各1人。

实习涉及到的生产单位(中油吉化公司下属厂)各设立1名协调员,由企业各生产单位任命,负责现场准备与安排、设备操作规程讲解、安全与保密教育等。

2.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的情况。

依托中油吉化公司的人事管理部门、人才培养基地、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生产装置(车间)的基础上,由吉林化工学院和中油吉化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基地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由吉林化工学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联合组成管理机构。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校外实践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较长的特点,校企共同分析制定学习情境并制定实习标准,编写实习指导手册。

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学生实习流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在企业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指标要求。

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学校与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查或考核,学生对学校、企业和指导教师进行意见反馈。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校外实践教育模式

聘用相关学科领域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专家组成工程实践教育顾问小组,与企业领导、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领导、专业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共同修订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两个卓越计划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培养方案;特别是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一起讨论优化实践的培养目标和方案。

在现有的专业实习安排的基础上,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优化实习内容体系与时间安排,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能实践动手操作的条件。

在企业开设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特色课程,体现工程教育理念,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辅导学生课程学习的模式。

校企共同合作制定学生在企业现场实习的教学计划,编写有专业和企业针对性的现场实习教材或实习指导书;共同探索学生在企业现场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完善校企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模式。

(3)建设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聘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参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开设企业课程和学术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并加以制度化。

让学校青年教师作为企业教师的助教,对于企业开设的课程,企业教师讲授为主,学校教师辅导为辅,丰富学校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

建设相对固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并开展实习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

企业和学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完善工程实践基地硬件建设

良好的实习设施是提高工程实践教学效果的保障。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相关技能与技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为此,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化工单元及装置的计算机仿真操作培训基地,建设安全技能培训基地等。

(5)加大实践基地的开放与共享

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建设,进一步完善实践基地的功能,发挥人才培养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相关院校进入该基地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基地的使用率和影响力,为我国化工行业的良好快速发展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

3.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培养方案已制定完成,为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各专业配套制定了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细则。

目前,专业介绍、认识实习等相关教学环节已顺利展开。

七、国际化

学校不断努力在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工作中开展研究和探索工作。

通过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选派优秀非外语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双语教学能力、开设专业外语阅读课程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和交流能力,并在工程素质教育模块中,鼓励教师开设包括国外相关行业新思想、新技术等内容的选秀课程。

八、其他

1.围绕卓越计划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

学校在原有建立在系级和教学院的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基础上,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增加企业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信息发布制度,对重要的教学信息进行分类,在教学院、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不同层面不定期的进行信息发布,为教学管理提供适时有效的信息。

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科学组织、有效评价、高效管理、适时调整,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效果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实施“卓越计划”对本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

卓越计划的实施,带动了学校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进。

自动化、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应用物理等专业按照卓越计划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其中,自动化专业更被学校确定为试点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学单位,该专业围绕卓越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三三式’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以自动化专业为核心的电气信息类类专业“三三式”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已通过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答辩评审,获准成立。

该专业的卓越计划试点工作正与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卓越计划工作同步实施。

九、下一步工作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