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542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docx

杭州市档案馆投标方案及概念解说

  1号设计方案的新馆立面造型结合浙江丝绸之府的美誉,将丝绸的形态进行建筑化的处理,结合各功能区块本身各个体块的高低穿插,将原本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个体块巧妙的用一条“丝带”衔接在一起,并用隐喻的手法把“浙江”的英文缩写“ZJ”巧妙地予以展现。

  设计构思和创意:

  

(1)标志性:

新馆立面造型结合浙江丝绸之府的美誉,将丝绸的形态进行建筑化的处理,结合各功能区块本身各个体块的高低穿插,将原本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个体块巧妙的用一条“丝带”衔接在一起,并用隐喻的手法把“浙江”的英文缩写“ZJ”巧妙的予以展现。

“丝带”采用钢结构框架,外挂钛金属板,跨度为42米,高度为56米,用经济的技术手法,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构建醒目的城市空间雕塑。

力求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公共建筑。

  

(2)文化性:

新馆设计要体现浙江省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方案设计采用园林式的整体布局,既保证了各部分房间的采光和景观,又体现出江南园林的文化内涵。

从外广场、内庭院、沿河绿地多层次绿化配置符合西溪湿地景观要求。

方案设计及布局对景观、建筑间距、房间的通风、采光等做最优化考虑,最好的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

  (3)现代性:

新馆方案协调了基地四周城市空间的形态,选择了建筑立面相对严谨,空间层次现代的体形搭配。

库区外立面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幕墙,通过与其他部分石材幕墙、细条窗、相互穿插的灰空间及百叶的结合,使整个建筑立面造型稳重、典雅中不失现代气息。

  (4)科技性:

展显浙江科技强省的精神,在本工程中采取了多种科技措施及新技术进行建筑节能及建筑智能化设计。

库区外墙采用了光伏玻璃复合墙体,使新馆成为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型建筑,减少将来运行费用。

  (5)功能性:

新馆功能布局符合档案馆的使用规律,具有灵活可变的公共空间,库房近期利用与远期功能相结合,能满足未来百年的功能使用需要。

新馆的建筑布局既体现了对外档案利用的开放性、又处理好档案存放的安全性,使新馆成为该城市区块的有机一员。

  2号设计方案的档案库房宛如一颗印章,是档案馆最核心的部分,置于整个院落最核心的位置,成为整体建筑的统领,突显档案的庄重性,严肃性。

档案库房四周设置浅水面,向公众宣示档案的神圣与尊贵;水中档案库房的倒影,提醒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可磨灭性,更把人带入历史的沉思。

  回顾我国历史上的各种档案存放场所,无不体现出一种厚重的人文气息。

特别是在建筑形式上,档案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历尽铅华后内敛、沉稳的历史感。

  一、场地分析及总体布局

  1.将建筑的主入口设置在场地东侧,并设置入口广场,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城市空间。

  2.方家北路为场地所临的另一城市主要道路,将建筑外向型功能用房置于此位置,方便人员集散和日后多功能使用。

  3.在临河,临住宅区一侧则布置档案业务技术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相对安静、私密。

以上各部分功能定位自然地形成了对档案储存空间和内部院落的空间围合;各部分分区明晰,主次分明。

这种中国式的院落空间,正是中国人对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理解和主观生活理想高度统一的形式。

  二、设计理念及体型构思

  1.活字印刷:

  我们将场地划分为以8.4米×8.4米为基本单元的方形网格;将建筑、院落散布其中,再对空间的比例和尺度进行严谨的控制,最终产生内外、主次、高低的和谐之美。

  2.印章:

  档案源于文件,在文件转为档案的过程中,印章有签署认证的效力。

  档案库房宛如一颗印章,是档案馆最核心的部分,置于整个院落最核心的位置,成为整体建筑的统领,突显档案的庄重性,严肃性。

档案库房四周设置浅水面,向公众宣示档案的神圣与尊贵;水中档案库房的倒影,提醒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可磨灭性,更把人带入历史的沉思。

  3.湖石 浙江 竹简:

  档案库房从湖石灵动的形态中吸取元素,层层错叠,象征着时间的积累;立面造型犹如百宝格,疏密相间,意喻存放不同年代的历史记录。

浙江因江水曲折而得名,裙房起伏的立面,寓意着曲折的江水。

而遮光百叶更如竹简抖动,传递文化神韵。

  4.高山流水,诗意浙江:

  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

统领全局的档案库房,象征高山,折面起伏的裙房,寓意流水。

水绕山行,山突水显,仿佛一副精美的山水国画,建筑也因此被注入了浙江特色。

  三、景观分析

  设计开放式的内部庭院,结合档案馆对外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文化空间。

  导向性的铺地引导行人由东侧进入场地,进而体验由主题雕塑——入口广场——门廊——庭院——游廊——档案库组成的的空间序列。

3号设计方案

杭州网专题聚焦  2010年04月24日14:

57:

05星期六  来源:

杭州网

  3号设计方案从形态上强化功能与形象上的有机整合,以诠释建筑的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中间方形档案借鉴浙江玉琮的神态比例,以竖向仿“古竹简”造型的板材围合而成,上刻文字,表达档案馆的历史文化性及地方性。

  设计首先从形态上强化功能与形象上的有机整合,以诠释建筑的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其次从形体表皮纹理、色彩、材质、及尺度控制上折射出现代建筑之中的文化的意韵。

中间方形档案库高12层,借鉴浙江玉琮的神态比例,每三层分作一段,以竖向仿“古竹简”造型的板材围合而成,上刻文字,适度表达出档案馆的历史文化性及地方性。

围合档案库的4层裙房,以古典建筑的屋檐为建筑原形,通过三组层叠的玻璃线条,婉约地体现了古典建筑韵味。

整组建筑,中轴对称,简洁大气,庄重典雅,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还概括地体现了浙江古玉文化、中国汉字文化及古建筑文化,尽显当代档案馆的信息殿堂之韵。

4号设计方案

杭州网专题聚焦  2010年04月24日15:

13:

45星期六  来源:

杭州网

  4号方案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金滕之匮、石室藏之的理念。

石室金匮为中国历史上皇家档案收藏的经典形制。

档案历来被称为“国之重器”。

因而,抽象了的“器”字成为我们的总图的特点。

  一、金滕之匮石室藏之的理念

  石室金匮为中国历史上皇家档案收藏的经典形制。

因此,我们在思考之后认为,这一悠久深远而富丽堂皇的建筑形态应该在我们的设计中得到延续。

  二、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国之重器”的文献典籍都是要被极其认真的传承下去的

  档案历来被称为“国之重器”。

因而,抽象了的“器”字成为我们的总图的原点。

  在功能上,这一布局同样是一种优化之后的选择。

根据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

路易斯.康的伺服-被伺服空间理论。

中央为档案馆功能的中心-档案库房。

其他饲服空间,分别为对外服务部分,后勤附属部分,行政办公部分,分别分布在四周。

  三、一些体现我们理念的细节之处

  金石

  深色的石材,空缝干挂,配以铜色金属线条。

以体现石室的厚重与稳固,及金匮的华贵与庄重,石室.金匮都是档案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石质的墙面,金属的挑檐,以唤起人们对石室金匮这一悠久历史的回忆。

  院落与柱廊空间

  中国古典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院落式的总图布局,以及由柱廊形成的的室内外空间。

石质的墙面,深远的挑檐,尺度合理的院落,营造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室外空间,同时为公众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藏的容器的建筑形象

  《老子》中说过: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档案馆本质上就是档案资料的容器,因此,鼎,尊,斗之类容器的形态也是我们建筑造型的灵感之一。

  四:

拓展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是我们建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这些建筑空间及景观中的实际内容有:

  二层的公众兰台

  兰台最早为汉代宫内藏书之处,东汉时班固曾为“兰台令史”,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

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被称为“兰台人”。

我们设计的这一公众活动场所,即是对这一古老的建筑形态及历史片段的重现。

  西侧沿河的金匮广场

  利用西侧良好的景观资源,局部放大铺地广场,作为东西主轴线的延伸,也是公众参观,游览的终点区域,作为短暂休憩之处,同时可以作为临时的室外展览场所。

5号设计方案

杭州网专题聚焦  2010年04月24日15:

32:

38星期六  来源:

杭州网

  5号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是“记忆的长河,生活的化石”档案客观准确的记录了历史真实的面貌,其浩繁的资料按年代串连起来,汇集在一起,就像一条人类记忆的长河。

档案资料每天都不断积累,仿佛流水时时更新、绵延不绝。

档案是我们社会生活各个阶段的积淀,就如自然界的化石,层层叠叠,将一代代的生活定格下来,让我们能够还原过去的图景。

  1.设计理念——“记忆的长河,生活的化石”

  “水”的理念——档案客观准确的记录了历史真实的面貌,其浩繁的资料按年代串连起来,汇集在一起,就像一条人类记忆的长河。

档案资料每天都不断积累,仿佛流水时时更新、绵延不绝。

  “石”的理念——档案是我们社会生活各个阶段的积淀,就如自然界的化石,层层叠叠,将一代代的生活定格下来,让我们能够还原过去的图景。

  档案资料是枯燥的记录,但正是这些准确的记录唤起曾经遗忘的回忆,总是让人感怀、备觉温馨。

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加入“水”和“石”的概念,试图在严肃沉闷的档案馆建筑中增加一些与情感相关的人文内涵,使公众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感受,拉近彼此距离,消解神秘感,鼓励公众更主动参与到档案馆的各种开放活动中来。

  2.设计动力

  ——保密与共享、开放与独立、内部与外部的辩证共存

  ——庄重与时尚的辩证共存

  ——体现政府职能与表现文化内涵辩证共存

  ——与周边环境和谐对话与对比差异的辩证共存

  3.空间分析

  根据对基地及周边环境的空间特质、天际线、视线等进行分析,运用城市设计基本方法进行理性判断,合理布局。

  ——图底关系

  我们对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城市空间评估,认为周边建筑类型以住宅为主,体型细碎、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呈线形。

省级档案馆这样重要的公共建筑置身于这一环境中,为了能够对城市空间起到积极作用,必定要以完整的体型,开阔的广场来统领这一区域的城市空间,使之成为一个图形层面与交往层面的双重中心。

  ——天际线分析

  基地南侧的城市天际线平均平稳,为使档案馆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南北两侧应在空间上与相邻建筑拉开一定距离,凸显中间相对大体量的主楼。

  ——视线分析

  卡米洛•希泰做过有关广场大小的阐述:

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宜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其高度的两倍。

广场过小,则建筑与建筑相互干涉过强,广场过大,则建筑和道路过于分离,作为广场的封闭性就不起作用了,且建筑也不能显出应有的气势。

  因此为了控制建筑广场的空间感觉,按照60米的主楼限高,广场宽度应在60米~120米之间。

按实际情况,宜定在80米左右。

  用地南邻经济适用房的背立面外观简陋,为了不影响从方家北路的观感,应适当予以遮挡。

  ——室外空间分析

  档案馆既有对内办公也有对外服务,需要有对内对外两个开敞的室外空间与其功能配套,因此可考虑用z字形的建筑平面,将用地划分为东西两个室外空间。

  ——发展空间分析

  用地西南角可考虑为以后预留发展用地。

  4.形式确立与寓意解读

  本方案最后确定把“记忆的长河、生活的化石”作为形式构成的出发点,将档案馆设计成矗立于山水之上,层层堆叠的化石意向,既表达了档案的主题,又不失现代与时尚感。

  寓意解读一:

正本清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主楼被切开的玻璃面恰似一注清渠源源从石块造型的主楼流出,表示我们查阅档案正是为了寻找源头的根本,澄清事实。

  寓意解读二: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主楼犹如劈开的裂缝造型,向我们昭示,无论是档案的管理整理,还是查阅,都需要一种锲而不舍、追本溯源的精神,因为真相总是被记忆模糊,我们必须战胜偏见。

  寓意解读三:

沉淀与叠加——强调书页堆叠之意

  立面材料运用横向页岩堆叠的肌理,暗喻档案如书页般堆积,抑或风化的记忆堆叠,表皮的凹口则更增加了建筑的沧桑感。

  寓意解读四:

封闭的档案馆逐步在开放

  主楼上裂开的口子,加之渐渐变大蔓延开去的趋向,寓意封闭的档案馆正敞开双臂走向开放,成为公众业余生活的好去处。

6号设计方案

杭州网专题聚焦  2010年04月24日15:

45:

24星期六  来源:

杭州网

6号方案的设计构思是“一池三塔”的整体造型,将建筑的整体气质定位于清丽与庄重的结合体。

借鉴杭州西湖“一池三山”的景观设计理念,结合本馆塔楼空间服务于库区相对封闭、裙楼空间对外服开放的功能特征,将建筑造型设计为“一池三塔”的抽象造型意向。

追求流畅空灵的空间结构和“竹简”的形式意境。

  设计构思

  “一池三塔”的整体造型

  依据对杭州城市环境和建筑气质的深入研究,结合新馆任务书的设计定位要求,本案将建筑的整体气质定位于清丽与庄重的结合体。

借鉴杭州西湖“一池三山”的景观设计理念,结合本馆塔楼空间服务于库区相对封闭、裙楼空间对外服开放的功能特征,将建筑造型设计为“一池三塔”的抽象造型意向。

建筑以水面环绕,裙楼以灰白相间纵向纹理的玻璃肋幕墙和透明玻璃幕墙相间围合,形成轻盈灵秀的几何造型,象征平静、通透、清丽的水体。

塔楼以铁灰色花岗岩挂板幕墙围合,局部以透明玻璃幕墙切分体量,形成漂浮于裙房之上的抽象三塔造型,整个建筑犹如从水面上升起一般,体现杭州西湖山水空灵、塔影婆娑的美妙意境。

广场界面以青砖铺地为主,局部点缀绿化,整体格调清新、淡雅、简洁、明快,有如一座沉稳的基座,将新馆建筑轻轻托举。

  流畅空灵的空间结构

  新馆的空间设计构思受到江浙地区传统建筑院落空间格局的启发,以由东向西分布的中庭和庭院组织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域,总体布局上通过由室内中庭向室外庭院的空间转换将对外和对内两大空间模块区隔开来。

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界面配合材料的使用逻辑加以区分,体现出空间与自然光的有机结合思想,裙房对外部分的外墙以通透的玻璃肋幕墙为主,对内的库房部分则以厚重的灰色石材为主,一内一外、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光感和材质对比。

  室外绿化环境配合室内庭院空间展开设计,汲取江浙庭园朴素优雅、工法自然的艺术特征,室内空间庭院深深,配以清晰的现代结构体系,辅以绿竹、木栈道、木纹墙板和叠石,通过通透的玻璃幕墙,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营造流畅、跃动、清雅的空间韵律。

  “竹简”的形式意境

  竹简是我国造纸术发明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史籍书典形态,竹的形态和生长性格也是中国江南文人雅士寄情自然、借物言志的传统媒材。

本案设计的形式逻辑取材于竹简的抽象形式,库区塔楼的体量采取纵向切分手法,裙房的外墙使用纵向的条状纹理幕墙,室内的主要竖向界面采用横纹竹编材质都与竹简的意味形成呼应,意图营造书卷气息浓郁的适合现代江南文化建筑的形式意境。

  “可呼吸”的建筑

  裙楼玻璃肋幕墙采用双层构造,在外层设计纵向条纹状的可开启金属页板,为展览和阅览空间提供灵活的光照调整条件,同时在室内中庭上方设计可局部开启的透光天窗,结合露天庭院的空间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和通风条件。

库区塔楼为达到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要求,将库房空间以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双层外墙构造加以围合,而对于公共走道空间则以透明玻璃引入自然光线,并作为室内外空间的对话窗口。

  总平面设计

  地块东侧与丰潭路相邻,为基地主入口方向,北邻规划路,为基地次入口。

对外服务用房和报告厅安排东侧;南面与居住区相邻,安排相对安静和要求良好采光的办公空间;库区技术用房和塔楼设计于建筑西北端。

区内环形道路,连接两个场地出入口。

停车场、大楼、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办公等主要楼宇相通。

档案运输车辆可直达室内货运电梯,直接运送至档案处理部门或库房。

西侧和东北角各设一地下停车场入口,南侧设非机动车地下车库入口,广场上安排有临时停车位。

  功能布局

  新馆设两个出入口,主入口朝东,正对馆内的开放式中庭,次入口朝北,通过中庭与主入口相连。

对外公共服务用房主要布置在主要出入口的两侧,展览空间设在一层,通过中庭相连接,形成全开放的流动空间。

库区为塔楼部分,安排在西北角,设有北向出入口,报告厅设在东南角二层,对外餐厅设置在地下一层东北角,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主楼裙房间既相互贯通、共享空间,又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便于人性化管理。

  节能环保

  实现低碳理念,降低能源物质消耗,设计中采用系统的节能环保措施,营造舒适、低耗、低成本运营环境。

  结合杭州当地气候特征,办公、对外服务部分的建筑外墙以半透的玻璃幕墙为主,有效的组织通风与采光。

档案库区外墙以石材为主,减少空调能耗。

7号设计方案

杭州网专题聚焦  2010年04月24日16:

05:

52星期六  来源:

杭州网

8号设计方案

杭州网专题聚焦  2010年04月24日16:

17:

33星期六  来源:

杭州网

  8号方案的创意理念是“江南合院,四库文章”。

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形态,充分体现浙江南元素。

引用传统江南宅院的布局序列,以一种似曾相识的场所精神体现地域特征;立面形态上既考虑档案建筑的厚实稳重,又体现了江南建筑清秀、通透、精致的神韵。

  一、创意理念——“江南合院,四库文章”

  1.“江南合院”——地域性特征

  浙江省档案馆,首先它是浙江的,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形态,要体现浙江(江南)元素。

异域风情的,或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案本身就会导致建筑核心精神的缺失。

本方案引用传统江南宅院的布局序列,以一种似曾相识的场所精神体现地域特征;立面形态上既考虑档案建筑的厚实稳重,又体现了江南建筑清秀、通透、精致的神韵。

  2.“四库•文•章”——人文特征库房主楼以四个竖向体块组合形成“四库”的概念,使人联想到“四库全书”,是对省档案馆作为省内档案资料龙头老大的一种隐喻与褒奖;“文•章”则源自中国传统史料的文书字画(无论皇家还是民间)都要配以篆刻印章以示正统,这一中国特色的档案形式,顶部以一种抽象的篆刻肌理点题,又如江南的镂窗,又如数码信息流……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功能理念——“以人为本,精致和谐”

1.“以人为本”

  建筑的核心功能是为人提供的庇护场所,所以其本质是要为该建筑内部的人提供一个舒适的使用空间。

本方案除了考虑对外服务空间的营造外,着重考虑了在此工作生活的档案局(馆)编制人员,开创性的将办公区域独立放置主楼顶部,并充分利用平面特征,形成空中院落,处处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2.“精致、和谐”以方形的平面形式和与众不同的主楼形体统领、整合周边的城市空间,建筑本身以其精致的形态与细节成为城市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强化建筑在人们心理上的场所感和中心感。

3.“大气、开放”轴线对称的建筑形体大气稳重,而柱廊、建筑架空、半围合广场等方式既体现了江南建筑的特征又有效的延伸了城市开放空间。

4.可持续发展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百年大计,虽然方案要求为一次性建设,但在50年甚至100年的使用周期中,不确定因素也不容忽视。

而土地即为发展第一要素,在用地条件许可下,我们以一种集约的建筑布局,在场地西侧预留了大面积绿地作为远期发展用地,体现设计的科学发展观。

  本方案摆脱了一般省级档案馆的集中式设计模式,借鉴传统水墨画的“留白”,采用构成的方法,将四个功能区块有机组合,形成既符合现代公共档案馆要求又具有未来发展能动性的平面框架。

  沿丰潭路设置开放的主入口广场,紧随其后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13层55米高库房塔楼,130米长、四层的对外服务用房沿街舒展,总建筑面积49800平方米。

  设计全过程中,在注意有形形态塑造的同时,更重视意境和氛围的表达。

主要凸显以下四个主题特点:

  1.“浙质空间”——整体性建筑空间气质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

我们选择江南建筑中的庭院空间为范本,向西溪湿地传统的“江南院落”情结致敬的同时重新诠释这一极具凝聚力的空间。

  2.“文化重器”——档案建筑文化的装置

  源于传统中国建筑中的基本元素如比例、模块和重复,创造出一种特殊的雕刻纹理(三国吴简档案符号的隐喻),通过分配不同功能的特定模块,制造出“金匮”式体量效果,一系列框架和叠合的长方体形成了库房塔楼类似于宝塔的结构形式。

  3.“故事景致”——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

  深度吻合本地地理气候的折廊、挑檐等处理手法;外墙镶嵌雕刻的文化意义,肌理出自《园冶》记载的纹样;着重塑造一系列主题故事的景观来加强景观的参与互动功能,而不仅仅是被观赏。

  4.“智能低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雨水综合利用等生态型的节能方式,全自动存取系统的智能化低碳方案等创新技术共同打造建筑的可持续性…

9号设计方案

杭州网专题聚焦  2010年04月24日16:

18:

29星期六  来源:

杭州网

  9号设计方案将存放珍贵史料的库房区上升至整个档案馆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天华宝库的高度,并设于窗口取景框之内,成为礼仪文化广场最为有力的视觉焦点。

整个建筑造型通过尺度恢宏的窗口向世人展现出一部拥有灿烂历史文明的浙江档案发展史,含蓄地表达了史册之窗的设计构思。

  一、布局创新

  创新——显外显式布局:

库房悬架于主入口大厅内,形象突出,交通独立。

办公和对外查阅分设于大厅南北两侧,互不干扰。

技术用房设于建筑顶部,联系方便。

  二、设计构思——史册之窗

  对以往档案馆库房封闭布局进行了大胆突破,改藏为显:

两组简洁有力的“外框”相互围合,面向东侧广场形成气势恢宏的城市之窗;将存放珍贵史料的库房区上升至整个档案馆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天华宝库的高度,并设于窗口取景框之内,成为礼仪文化广场最为有力的视觉焦点。

整个建筑造型通过尺度恢宏的窗口向世人展现出一部拥有灿烂历史文明的浙江档案发展史,含蓄的表达了史册之窗的设计构思。

  三、体块构成

  整个建筑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外框”和“内核”两部分:

深灰色“外框”由北侧的对外服务区,南侧的内部办公区和顶层的技术用房区三部分组成;暗红色“内核”则为相对独立的档案库房区。

外框和内核两者紧密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形体内部的东北角则通过留白形成对外公共大厅和休息侧厅,在空间关系上恰好与东侧的文化广场和西侧的景观河道取得了呼应。

  “内核”表面体块凹凸有致,材料采用经抽象处理的浙江历史人文符号的轧花铜皮饰面,在灯光的映射下如同一座天华宝库,营造出古朴典雅的历史文化氛围。

  “外框”则采用深灰色石材和端庄方正的建筑手法,由东向西逐渐展开达120米的严整立面,舒展而大气,透露出端庄稳重的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