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2.docx
《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2
病理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42岁,因“睾丸无痛性肿大3个月余”来诊。
镜下:
肿瘤间质可见肉芽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患者的诊断最有可能是()
A.胚胎性癌
B.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C.精原细胞瘤
D.卵黄囊瘤
E.多胚瘤
F.绒毛膜癌
G.畸胎瘤
H.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2、患者男,42岁,因“睾丸无痛性肿大3个月余”来诊。
镜下:
肿瘤间质可见肉芽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具有诊断价值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
A.CEA
B.AFP
C.HCG
D.HPL
E.PLAP
F.CD30
G.CD117
H.EMA
3、患者男,42岁,因“睾丸无痛性肿大3个月余”来诊。
镜下:
肿瘤间质可见肉芽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形态学上需要与之鉴别的肿瘤有()
A.Leydig细胞瘤
B.淋巴瘤
C.Sertoli细胞瘤
D.视网膜胚基瘤
E.粒细胞肉瘤
F.颗粒细胞瘤
4、患者女,65岁,因“阴道出血2次”来诊。
妇科检查:
阴道口下部息肉样新生物,2cm×1cm×1cm,触之表面有出血,淡褐色,周围黏膜正常。
可能的病变有()
A.血管肌成纤维细胞瘤
B.鳞状上皮乳头状癌
C.纤维上皮性黏膜息肉
D.阴道黑色素瘤
E.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F.葡萄状肉瘤
G.前庭大腺囊肿
5、患者女,65岁,因“阴道出血2次”来诊。
妇科检查:
阴道口下部息肉样新生物,2cm×1cm×1cm,触之表面有出血,淡褐色,周围黏膜正常。
提示光镜下:
皮肤及真皮乳头和皮下组织内见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弥漫分布,部分聚集成堆、成团。
可能的病变有()
A.血管肌成纤维细胞瘤
B.阴道黑色素瘤
C.鳞状上皮癌
D.葡萄状肉瘤
E.Paget病
F.孤立性纤维瘤
G.角化棘皮瘤
6、患者女,65岁,因“阴道出血2次”来诊。
妇科检查:
阴道口下部息肉样新生物,2cm×1cm×1cm,触之表面有出血,淡褐色,周围黏膜正常。
提示镜下进一步观察:
肿瘤细胞多样,核形不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活跃。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7(-)、CK20(-),黏液卡红染色(-),HMB-45(+)和S-100(+)。
病理诊断为()
A.鳞状上皮癌
B.葡萄状肉瘤
C.阴道黑色素瘤
D.Paget病
E.孤立性纤维瘤
F.角化棘皮瘤
G.霍奇金淋巴瘤
7、患者女,65岁,因“阴道出血2次”来诊。
妇科检查:
阴道口下部息肉样新生物,2cm×1cm×1cm,触之表面有出血,淡褐色,周围黏膜正常。
影响外阴及阴道黑色素瘤预后的不良因素是()
A.患者年龄
B.肿瘤发生部位
C.Breslow测量厚度小于0.8mm
D.Clark浸润水平4级
E.Clark浸润水平3级
F.核分裂象计数大于5个/mm2
8、患者女,45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2个月”来诊。
阴道镜:
宫颈有粗糙发红区域,触之易出血。
可能的病理诊断有()
A.宫颈糜烂
B.宫颈CIN
C.宫颈早期浸润型鳞状细胞癌
D.宫颈微偏型腺癌
E.宫颈早期浸润型腺癌
F.宫颈癌肉瘤
G.宫颈腺纤维瘤
9、患者女,45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2个月”来诊。
阴道镜:
宫颈有粗糙发红区域,触之易出血。
提示光镜下,患者宫颈2个部位组织形态如图所示。
病理诊断考虑为()
A.宫颈糜烂
B.宫颈CINⅢ级,累及腺体
C.宫颈早期浸润型鳞状细胞癌
D.宫颈浸润型鳞状细胞癌
E.宫颈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F.宫颈癌肉瘤
10、患者女,45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2个月”来诊。
阴道镜:
宫颈有粗糙发红区域,触之易出血。
与该肿瘤发生相关的HPV类型有()
A.HPV6
B.HPV11
C.HPV16
D.HPV18
E.HPV33
F.HPV44
11、患者女,32岁,以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5月1日,5月18日性生活后口服1颗紧急避孕药,6月10日开始少量阴道出血,持续淋漓未净,无组织物排出。
6月18日下腹隐痛1d就诊。
根据病史,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紧急避孕药引起月经紊乱
B.先兆流产
C.不全流产
D.月经失调
E.早期妊娠
F.异位妊娠
12、患者女,32岁,以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5月1日,5月18日性生活后口服1颗紧急避孕药,6月10日开始少量阴道出血,持续淋漓未净,无组织物排出。
6月18日下腹隐痛1d就诊。
提示6月18日检查后,阴道排出膜状组织一块。
镜下:
子宫内膜腺体扩张,锯齿状,部分腺上皮细胞出现异常的大核,胞质透亮,核有跳跃感,间质水肿,蜕膜样改变。
病检诊断为()
A.避孕药影响
B.宫内妊娠
C.异位妊娠
D.膜状月经
E.持续性黄体及大的囊性黄体作用
F.子宫内膜异位
13、患者女,32岁,以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5月1日,5月18日性生活后口服1颗紧急避孕药,6月10日开始少量阴道出血,持续淋漓未净,无组织物排出。
6月18日下腹隐痛1d就诊。
提示B型超声:
左附件囊性包块,约2cm×1.8cm×1.5cm,边界欠清,回声不均。
HCG180U/L,给予药物保守治疗。
1周后HCG50U/L,因阴道出血持续不止,给予刮宫治疗,刮出少量内膜样组织。
镜下见子宫内膜腺体有增生反应和分泌反应,局部间质略呈蜕膜样反应,伴有较多炎细胞浸润。
结合病史,患者的诊断考虑为()
A.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改变
B.月经紊乱
C.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
D.符合胚胎死亡后内膜改变
E.胎盘部位反应
F.符合宫外孕内膜改变
14、患者女,32岁,以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5月1日,5月18日性生活后口服1颗紧急避孕药,6月10日开始少量阴道出血,持续淋漓未净,无组织物排出。
6月18日下腹隐痛1d就诊。
最后诊断首先考虑为()
A.早期完全流产
B.不全流产
C.左输卵管妊娠
D.月经失调
E.滋养细胞疾病
F.难以明确诊断
15、患者女,35岁,近6个月月经紊乱、经期延长。
B型超声:
宫腔赘生物约3cm×3cm×2cm。
宫腔镜下行电切割术。
大体观察:
中量灰黄色碎软组织,质较细腻。
光镜下组织图像如图所示。
诊断首先考虑为()
A.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B.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C.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D.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
E.子宫腺肌病
F.子宫转移性肿瘤
16、患者女,35岁,近6个月月经紊乱、经期延长。
B型超声:
宫腔赘生物约3cm×3cm×2cm。
宫腔镜下行电切割术。
大体观察:
中量灰黄色碎软组织,质较细腻。
光镜下组织图像如图所示。
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D10(+)、SMA(-)、desmin(-)、caldesmon(-)、calretinin(-)、CK(-)、inhibin(-)、HMB-45(-)。
病理诊断为()
A.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B.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C.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D.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
E.子宫腺肌病
F.子宫转移性肿瘤
17、患者女,35岁,近6个月月经紊乱、经期延长。
B型超声:
宫腔赘生物约3cm×3cm×2cm。
宫腔镜下行电切割术。
大体观察:
中量灰黄色碎软组织,质较细腻。
光镜下组织图像如图所示。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的主要依据是()
A.伴有出血坏死
B.核分裂象5~10个/HPF
C.肌层浸润
D.侵犯血管
E.远处转移
F.细胞轻度异型
18、患者女,35岁,多年月经不调,原发不孕,促排卵治疗6个月余,无效。
B型超声:
内膜增厚,回声杂乱。
刮宫内膜组织中量,灰白,质地软脆。
光镜下组织图像如图所示。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鳞化
B.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伴鳞化
C.子宫内膜样癌伴鳞状分化
D.鳞状细胞癌
E.癌肉瘤
F.转移性癌
19、患者女,35岁,多年月经不调,原发不孕,促排卵治疗6个月余,无效。
B型超声:
内膜增厚,回声杂乱。
刮宫内膜组织中量,灰白,质地软脆。
光镜下组织图像如图所示。
提示因患者年轻、未生育,本人有强烈意愿保留生育功能,充分评估后给予大剂量孕激素连续治疗3个月,再次刮宫组织图像如下图所示。
该图像提示()
A.子宫内膜呈抑制性分泌
B.子宫内膜药物治疗有效
C.子宫内膜局部复杂性增生
D.子宫内膜药物治疗无效
E.可继续治疗
F.建议手术治疗
20、患者女,35岁,多年月经不调,原发不孕,促排卵治疗6个月余,无效。
B型超声:
内膜增厚,回声杂乱。
刮宫内膜组织中量,灰白,质地软脆。
光镜下组织图像如图所示。
子宫内膜病变的药物治疗,组织学评价应关注的内容是()
A.子宫内膜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B.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
C.是否伴有化生及其他病变情况
D.ER、PR、p53及其他肿瘤基因情况
E.药物治疗后内膜转化情况
F.比较药物治疗的发展过程
21、患者女,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就诊。
B超提示“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行子宫肿瘤切除术。
巨检:
碎肌性组织9cm×7cm×5cm,肿块灰白、质稍软,质地均匀,部分可见边界。
大体检查不考虑的诊断为()
A.子宫平滑肌瘤
B.子宫内膜间质瘤
C.子宫间皮来源肿瘤
D.子宫转移性肿瘤
E.子宫腺肌病
F.子宫肥大症
22、患者女,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就诊。
B超提示“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行子宫肿瘤切除术。
巨检:
碎肌性组织9cm×7cm×5cm,肿块灰白、质稍软,质地均匀,部分可见边界。
提示光镜下,组织图像如图所示,未见核分裂象。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上皮样平滑肌肿瘤
B.子宫黏液样平滑肌肿瘤
C.子宫内膜间质瘤
D.子宫转移性肿瘤
E.子宫透明细胞癌
F.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
23、患者女,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就诊。
B超提示“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行子宫肿瘤切除术。
巨检:
碎肌性组织9cm×7cm×5cm,肿块灰白、质稍软,质地均匀,部分可见边界。
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K(-),CD10(-),SMA(+),DES(+),HMB-45(+),Ki-67(+)10%,CD117(-)。
诊断应为()
A.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
B.子宫黏液样平滑肌瘤
C.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D.子宫转移性肿瘤
E.子宫透明细胞癌
F.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
24、患者女,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就诊。
B超提示“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行子宫肿瘤切除术。
巨检:
碎肌性组织9cm×7cm×5cm,肿块灰白、质稍软,质地均匀,部分可见边界。
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建议是()
A.低度恶性,建议扩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
B.高度恶性,建议广泛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
C.生物学行为不能确定,建议单纯肿瘤切除
D.生物学行为不能确定,建议子宫切除
E.良性肿瘤,不需其他治疗
F.良性肿瘤,有可能复发,建议随访
25、患者女,48岁。
绝经2年,体检发现子宫肿瘤。
术中见子宫肌壁间一不规则肿物,8cm×7cm×5cm,切面淡黄色,质软,鱼肉状,肿物边界尚清。
光镜形态如图所示。
诊断可能是()
A.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
B.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C.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D.子宫内膜小细胞癌
E.PEcoma
F.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G.未分化癌
26、患者女,48岁。
绝经2年,体检发现子宫肿瘤。
术中见子宫肌壁间一不规则肿物,8cm×7cm×5cm,切面淡黄色,质软,鱼肉状,肿物边界尚清。
光镜形态如图所示。
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D10(-),SMA(+),DES(+),caldesmon(+),Ki-67(+)10%。
诊断应为()
A.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
B.子宫内膜间质瘤
C.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D.子宫内膜小细胞癌
E.PEcoma
F.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G.未分化癌
27、患者女,48岁。
绝经2年,体检发现子宫肿瘤。
术中见子宫肌壁间一不规则肿物,8cm×7cm×5cm,切面淡黄色,质软,鱼肉状,肿物边界尚清。
光镜形态如图所示。
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及良、恶性鉴别要点为()
A.细胞明显丰富
B.异型性不明显
C.核分裂象少见
D.无凝固性坏死
E.肿瘤边界情况
F.肌源性标志物阳性
G.CD10(-)
28、患者女,64岁,因“发现腹腔积液2个月”来诊。
行卵巢肿瘤探查术,术中见双侧卵巢肿物,右卵巢肿物直径5.5cm,左卵巢肿物4.5cm×2.5cm×1.0cm,切面实性、质中偏脆。
可能的病理诊断有()
A.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B.子宫内膜样腺癌
C.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D.转移癌
E.间质卵泡膜细胞增生症
F.卵巢黄体囊肿
29、患者女,64岁,因“发现腹腔积液2个月”来诊。
行卵巢肿瘤探查术,术中见双侧卵巢肿物,右卵巢肿物直径5.5cm,左卵巢肿物4.5cm×2.5cm×1.0cm,切面实性、质中偏脆。
提示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如图所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7(-),CK20(+),CDX2(+),CA125(-)。
最可能的病理诊断为()
A.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B.子宫内膜样腺癌
C.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D.转移癌
E.间质卵泡膜细胞增生症
F.卵巢黄体囊肿
30、患者女,64岁,因“发现腹腔积液2个月”来诊。
行卵巢肿瘤探查术,术中见双侧卵巢肿物,右卵巢肿物直径5.5cm,左卵巢肿物4.5cm×2.5cm×1.0cm,切面实性、质中偏脆。
原发灶最有可能出现于()
A.结直肠
B.胰腺
C.胃
D.乳腺
E.甲状腺
F.肺
31、患者女,64岁,因“发现腹腔积液2个月”来诊。
行卵巢肿瘤探查术,术中见双侧卵巢肿物,右卵巢肿物直径5.5cm,左卵巢肿物4.5cm×2.5cm×1.0cm,切面实性、质中偏脆。
按照2021年第7版TNM分期,结直肠癌单器官转移病例的分期属于()
A.ⅡB
B.ⅢA
C.ⅢC
D.ⅣA
E.ⅣB
F.ⅢB
32、患者男,6岁,下颌部肿痛2周。
X线片:
下颌骨有一直径1.5cm溶骨性病变,边界清楚。
可能的病变是()
A.软骨母细胞瘤
B.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C.骨嗜酸性肉芽肿
D.干骺端纤维性缺损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棕色瘤
F.Erdheim-Chester病
G.骨纤维增生性纤维瘤
H.骨母细胞瘤
33、患者男,6岁,下颌部肿痛2周。
X线片:
下颌骨有一直径1.5cm溶骨性病变,边界清楚。
提示光镜下:
病变主要由圆形或卵圆形组织细胞组成。
细胞中等大,境界不清,胞质嗜酸或透亮,核呈卵圆形,核膜弯曲或见核沟,呈咖啡豆样,核仁不明显。
瘤细胞可聚集成巢或簇状,并与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混杂。
病变可能是()
A.软骨母细胞瘤
B.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C.嗜酸性肉芽肿
D.骨纤维增生性纤维瘤
E.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F.骨母细胞瘤
G.干骺端纤维性缺损
34、患者男,6岁,下颌部肿痛2周。
X线片:
下颌骨有一直径1.5cm溶骨性病变,边界清楚。
提示免疫组织化学:
瘤细胞S-100蛋白(+)、langerin(+)、CD1α(+)和CD68(+)。
病理诊断为()
A.软骨母细胞瘤
B.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C.嗜酸性肉芽肿
D.骨纤维增生性纤维瘤
E.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F.骨母细胞瘤
G.干骺端纤维性缺损
35、患者男,6岁,下颌部肿痛2周。
X线片:
下颌骨有一直径1.5cm溶骨性病变,边界清楚。
电镜下,嗜酸性肉芽肿的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的特征性成分是()
A.糖原
B.脂质
C.病毒包涵体
D.Berbeck颗粒
E.黑色素颗粒
F.含铁血黄素
36、患者男,49岁,因“腰痛2个月”入院。
查体:
L1-~L3椎体破坏,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X线:
溶骨性病变;术中冷冻组织活检,镜下几乎未见正常骨质,可见大量片状增生的小淋巴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组织边缘可见少量体积较大细胞,胞质淡染,核增大,形态略不规则,未见明确坏死灶。
冷冻切片时需要考虑的病变有()
A.椎骨结核
B.椎体的慢性骨髓炎
C.骨纤维结构不良
D.骨嗜酸性肉芽肿
E.骨霍奇金淋巴瘤
F.骨非霍奇金淋巴瘤
G.骨转移癌
H.骨Ewing肉瘤/PNET
I.骨母细胞瘤
37、患者男,49岁,因“腰痛2个月”入院。
查体:
L1-~L3椎体破坏,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X线:
溶骨性病变;术中冷冻组织活检,镜下几乎未见正常骨质,可见大量片状增生的小淋巴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组织边缘可见少量体积较大细胞,胞质淡染,核增大,形态略不规则,未见明确坏死灶。
提示经多处取材和石蜡包埋组织,镜下小淋巴细胞增生,见片状及散在分布的异型细胞团,局部细胞排列成小巢状,巢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体积大,但因组织收缩,细胞周围有空隙,部分细胞胞质淡染,核增大,不规则,核膜尚清。
病理诊断考虑为()
A.骨非霍奇金淋巴瘤
B.骨霍奇金淋巴瘤
C.椎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
D.骨嗜酸性肉芽肿
E.骨转移癌
F.骨Ewing肉瘤/PNET
G.骨结核
38、患者男,49岁,因“腰痛2个月”入院。
查体:
L1-~L3椎体破坏,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X线:
溶骨性病变;术中冷冻组织活检,镜下几乎未见正常骨质,可见大量片状增生的小淋巴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组织边缘可见少量体积较大细胞,胞质淡染,核增大,形态略不规则,未见明确坏死灶。
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片状及散在分布的异型细胞CD20(+)、CD79a(+)、BCL-2(+)、CD10(+)、BCL-6(+);Ki-67约80%(+);CD30(-)、CD15(-)、CK(-)、NSE(-)、CgA(-)、Syn(-)、CD56(-)、CD1a(-)、S-100(-)。
该病例的病理诊断为()
A.椎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大B细胞性
B.骨霍奇金淋巴瘤
C.骨嗜酸性肉芽肿
D.骨转移癌
E.骨Ewing肉瘤/PNET
F.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39、患者男,18岁,左大腿肿胀疼痛1年。
X线片:
左股骨下段皮质骨明显硬化,皮质旁见偏心性高密度影。
诊断不可能是()
A.骨样骨瘤
B.骨瘤
C.骨母细胞瘤
D.皮质旁骨肉瘤
E.皮质旁骨化性肌炎
F.软骨肉瘤
40、患者男,18岁,左大腿肿胀疼痛1年。
X线片:
左股骨下段皮质骨明显硬化,皮质旁见偏心性高密度影。
提示光镜下:
穿刺活检组织学显示分化好的骨小梁和增生的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明确分带现象。
CT:
病变主体位于骨旁(高密度影),可见皮质破坏及少量髓腔侵犯。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骨样骨瘤
B.骨膜炎
C.骨母细胞瘤
D.皮质旁骨肉瘤
E.皮质旁骨化性肌炎
F.软骨肉瘤
41、患者男,18岁,左大腿肿胀疼痛1年。
X线片:
左股骨下段皮质骨明显硬化,皮质旁见偏心性高密度影。
上述所诊断病变的特征性遗传学改变是()
A.RB1缺失
B.t(11:
22)
C.一个或多个多余的环状染色体
D.3p缺失
E.1p缺失
F.p53缺失
42、患者女,31岁,体检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乳微小钙化。
查体:
左乳无明确包块。
行粗针穿刺活检(CNB),组织形态如图所示。
此病例可能的病理改变有()
A.柱状细胞病变
B.大汗腺化生
C.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
D.浸润性导管癌
E.小叶原位癌
F.导管原位癌
43、患者女,31岁,体检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乳微小钙化。
查体:
左乳无明确包块。
行粗针穿刺活检(CNB),组织形态如图所示。
为完善诊断可考虑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
A.CK5/6
B.Ki-67
C.HER2
D.ER
E.PR
F.p63
G.SMA
44、患者女,31岁,体检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乳微小钙化。
查体:
左乳无明确包块。
行粗针穿刺活检(CNB),组织形态如图所示。
提示局部导管增生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K5/6(-),肌上皮标志物p63(+);其余导管增生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K5/6局灶阳性。
此病例最重要的诊断是()
A.不典型柱状细胞增生
B.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
C.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
D.导管原位癌
E.浸润性导管癌
F.浸润性小叶癌
45、患者男,20岁,因“高热10余天”来诊。
查体:
肝、脾均在肋下1.0cm,质软,轻度腹痛及腹泻。
1周后突然发生急性腹膜炎。
患者目前应考虑的疾病可能有()
A.病毒性肝炎
B.肠伤寒病
C.血吸虫病
D.肠结核
E.淋巴瘤
F.细菌性痢疾
46、患者男,20岁,因“高热10余天”来诊。
查体:
肝、脾均在肋下1.0cm,质软,轻度腹痛及腹泻。
1周后突然发生急性腹膜炎。
提示患者因中毒性休克死亡。
尸检:
弥漫性腹膜炎,回肠末端见一穿孔,回肠集合和孤立淋巴滤泡肿胀、坏死、溃疡。
该例应诊断为()
A.肠淋巴瘤
B.肠血吸虫病
C.肠癌
D.克隆病
E.肠结核病
F.肠伤寒
47、患者男,20岁,因“高热10余天”来诊。
查体:
肝、脾均在肋下1.0cm,质软,轻度腹痛及腹泻。
1周后突然发生急性腹膜炎。
该病的特点包括()
A.肉芽肿形成
B.病灶以回肠下端最为常见
C.易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
D.蜡样坏死
E.易引起肠腔狭窄
F.支气管肺炎
48、患者男,42岁,因“颈项部一黑痣瘙痒、疼痛并扩大6个月,颈部淋巴结肿大4个月”来诊。
患者6个月前颈项部一黑痣出现瘙痒、疼痛、迅速扩大,4个月后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未引起重视,后全身出现大小不一的皮肤包块,并伴有胸痛、气喘、头痛。
患者喜烟洒。
胸部X线片:
肺部多个结节状阴影。
经治疗无效,死亡。
患者黑痣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感染
B.出血
C.恶变
D.转为交界性
E.破溃
F.增生
49、患者男,42岁,因“颈项部一黑痣瘙痒、疼痛并扩大6个月,颈部淋巴结肿大4个月”来诊。
患者6个月前颈项部一黑痣出现瘙痒、疼痛、迅速扩大,4个月后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未引起重视,后全身出现大小不一的皮肤包块,并伴有胸痛、气喘、头痛。
患者喜烟洒。
胸部X线片:
肺部多个结节状阴影。
经治疗无效,死亡。
患者出现全身皮肤包块是()
A.黑痣增生
B.肺癌血行转移
C.肺癌淋巴道转移
D.黑色素瘤淋巴道转移
E.黑色素瘤血行转移
F.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累及皮肤
50、患者男,42岁,因“颈项部一黑痣瘙痒、疼痛并扩大6个月,颈部淋巴结肿大4个月”来诊。
患者6个月前颈项部一黑痣出现瘙痒、疼痛、迅速扩大,4个月后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未引起重视,后全身出现大小不一的皮肤包块,并伴有胸痛、气喘、头痛。
患者喜烟洒。
胸部X线片:
肺部多个结节状阴影。
经治疗无效,死亡。
患者出现胸痛、气喘、头痛,可能是由于()
A.呼吸道感染
B.肺癌浸润胸壁
C.肺癌发生肺内及脑转移
D.黑色素瘤转移至肺、脑
E.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广泛累及肺、脑
F.肺癌发生肺内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