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6331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成人教育《病理解剖学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试卷A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计20分)

1.坏死:

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血栓: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份凝集形成的固体质块。

3.化脓性炎: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4.趋化作用:

是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

5.败血症: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败血症。

6.肿瘤异型性:

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病理学上将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7.凋亡:

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

8.癌肉瘤:

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称为癌肉瘤。

9.副肿瘤综合征:

指肿瘤的产物(如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如交叉免疫)或其他原因,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但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

10.嗜酸性小体: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嗜酸变性进一步发展,胞浆进一步浓缩,核也浓缩消失,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

二、问答题(共计80分)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什么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1`)

核分裂像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1`)

生长速度缓慢较快(1`)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1`)

继发改变少见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

形成等(1`)

转移不转移可转移(1`)

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易复发(1`)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

或阻塞。

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

合并感染;恶病质(1`)

———————————————————————————————————

2.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期的镜下病理改变

粥样斑块是由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

肉眼观:

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

切面见斑块的管腔面为白色质硬组织,深部为黄色或黄白色质软的粥样物质。

(2`)

光镜下:

在纤维帽(1`)之下含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1`)、脂质(1`)、胆固醇结晶(1`)(针状空隙)和钙盐沉积(1`),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中膜因斑块压迫、SMC萎缩、弹力纤维破坏而变(1`)

3.大叶性肺炎病理改变

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单侧肺,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期:

(1)充血水肿期:

发病的第1~2天,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

镜下见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多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

(2)红色肝样变期:

一般于发病后的第3~4天,肿大的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故称红色肝样变期。

镜下见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仍处于扩张充血状态,而肺泡腔内则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其中纤维素丝连接成网并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素网相连接。

(2`)

(3)灰色肝样变期:

发病后的第5~6天,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

镜下见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相邻肺泡纤维素丝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的现象更为多见。

纤维素网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迫,肺泡腔内几乎很少见到红细胞。

(2`)

(4)溶解消散期。

肺泡腔内嗜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并释放出大量蛋白水解酶将渗出物中的纤维素溶解,由淋巴管吸收或经气道咳出。

肺内实变病灶消失,病变肺组织质地较软。

肺内炎症病灶完全溶解消散后,肺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胸膜渗出物亦被吸收或机化。

(2`)

4.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2`)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2`)

深度

较深

较浅(1`)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1`)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1`)

周围粘膜

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1`)

5.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

1.肝细胞变性

(1)细胞水肿

(2)嗜酸性变。

(2`)

2.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

(2)溶解性坏死(2`)

3.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散在性,或灶状浸润于肝小叶内或汇管区。

(2`)

4.肝细胞再生坏死的肝细胞由周围的肝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分裂再生而修复。

(1`)

5.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包括Kupffer细胞增生。

(1`)

6.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两侧肾脏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

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晰。

(1`)

显微镜观察,肾内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和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由于部分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

局部肾小管萎缩或消失,间质纤维化,常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间质纤维化使局部肾小球相互靠拢。

不同肾单位的病变程度不一致。

病变轻的肾单位出现代偿性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可见各种管型。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

间质纤维增生,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3`)

慢性肾盂肾炎肉眼所见的特征是一侧或双侧肾脏体积缩小,出现不规则的疤痕。

如病变为双侧性,则两侧改变不对称。

(1`)

慢性肾盂肾炎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局灶性的间质性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部分区域肾小管萎缩,另一些区域肾小管扩张,扩张的肾小管内可出现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形态与甲状腺滤泡相似。

早期肾小球很少受累,但肾球囊周围可发生纤维化。

后期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出现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小脓肿形成。

(3`)

7.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1`)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1`)

对结核杆菌的

免疫力或过敏性

有(1`)

病理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病

灶复杂,较局限(1`)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

上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1`)

病变性质

以渗出和坏死为主

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1`)

主要播散途径

淋巴道或血道

支气管(1`)

病程

短,大多自愈

长,需治疗(1`)

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镜下病理改变

1.脑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常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2`)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肿胀,尼氏小体消失,胞质内出现空泡,核偏位等。

重者核固缩、溶解消失。

在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神经细胞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2`)

3.软化灶形成(2`)

4.胶质细胞增生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

增生的胶质细胞可聚集成群,形成胶质细胞结节。

后者多位于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或小血管旁(2`)

9.机体处理坏死组织有哪些方式?

1/溶解吸收坏死细胞及周围嗜中性粒细胞释放水解酶使组织溶解液化,由淋巴管或血管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则由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坏死液化范围较大可形成囊腔。

(2`)

2/分离排出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肺、肾等内脏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输尿管等自然管道排出,所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2`)

3/机化与包裹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如坏死组织等太大,难以完全长入或吸收,则由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将其包围,称为包裹。

机化和包裹的肉芽组织最终形成纤维瘢痕。

(2`)

4/钙化坏死细胞和细胞碎片若未被及时清除,则日后易发生钙盐和其他矿物质沉积,引起营养不良性钙化。

(2`)

10.胃溃疡的合并症?

(1)出血:

因溃疡底部毛细血管破裂,溃疡面有少量出血。

此时患者大便潜血试验常阳性。

若溃疡底部大血管破裂,患者出现呕血及柏油样大便,严重者出现出血性休克。

(2`)

(2)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因肠壁较薄更易发生穿孔。

穿孔后由于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而引起腹膜炎。

若穿孔发生在胃后壁,胃肠内容物则漏入小网膜囊。

(2`)

(3)幽门狭窄:

经久的溃疡易形成大量瘢痕。

由于瘢痕收缩可引起幽门狭窄。

使胃内容通过困难,继发胃扩张,患者出现反复呕吐。

严重者可致碱中毒。

(2`)

(4)癌变:

癌变多发生于长期胃溃疡患者,十二脂肠溃疡几乎不发生癌变,癌变来自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或腺体,因不断受到破坏及反复再生。

在此过程中在某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发生癌变。

(2`)

病理解剖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萎缩:

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3.梗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4.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份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5.槟榔肝:

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且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6.脓肿:

限局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7.肉芽肿性炎:

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点的炎症叫肉芽肿性炎,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8.肿瘤的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9.原位癌:

指限于上皮层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10.碎片状坏死:

是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状坏死。

二、问答题

1.简述伤口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的形态及其作用

肉芽组织形态:

①大量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垂直于创面;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并伴有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浸润,②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作用:

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2.机体在何种情况下易形成血栓?

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②血流状态的改变如:

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

③血液凝固性增加

3.举出五种可能发展成癌的病变

①大肠腺瘤

②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

③乳腺纤维囊性病

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⑤溃疡性结肠炎

⑥皮肤慢性溃疡

⑦粘膜白斑

4.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发生哪些继发改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钙化

动脉瘤形成

5.门脉性肝硬化的镜下病理改变?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所取代。

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假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

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也可见再生的肝细胞结节;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增生。

6.胃溃疡性病变行外科手术时,医生如何判别胃溃疡的良恶性?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①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②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

③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④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⑤周围粘膜

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7.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肉眼、光镜及电镜)

①肉眼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肾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见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②大红肾或蚤咬肾;

③光镜弥漫的肾小球体积增大,④血管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

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

肾间质充血、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

⑤电子显微镜下,脏层上皮细胞和GBM之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

8.完全性葡萄胎的镜下特点

①绒毛因间质高度水肿而增大

②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或见少量无功能的毛细血管,内无红细胞

③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

9.举出4种肠道溃疡性病变,并描述其各自的形态特点。

①肠结核:

环带状溃疡,溃疡长轴与肠的纵轴垂直,易导致肠腔狭窄。

②肠伤寒:

溃疡呈椭圆形或圆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纵轴平行,不易造成狭窄。

③细菌性痢疾:

溃疡浅小,多发,形状不规则呈地图形。

④阿米巴痢疾:

溃疡较大,呈口小底大的烧瓶状。

10.病理性萎缩的类型有哪些?

请各举一例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分为:

营养不良性萎缩,如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全身肌肉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腔变窄引起的脑萎缩;

压迫性萎缩,如尿路梗阻时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失用性萎缩,如久卧不动后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去神经性萎缩,如脑或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如因腺垂体肿瘤或缺血坏死等引起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减少所致的肾上腺萎缩等。

病理试卷C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增生:

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2.脂肪变性:

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3.干酪样坏死:

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4.再生:

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5.出血性梗死:

当器官原有严重淤血时,血管阻塞引起的梗死为出血性梗死。

6.脓肿:

脓肿为限局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7.败血症: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称为败血症。

8.交界性肿瘤:

肿瘤的组织形态和/或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之间的肿瘤,称为交界性肿瘤。

9.肺肉质变:

在大叶性肺炎时,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的未能溶解的吸收的纤维素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

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称肺肉质变。

10.假小叶:

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玻璃样变有哪些表现类型

有三种表现类型:

(1)细胞内玻璃样变:

如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小滴;浆细胞胞浆内形成的Rusell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浆中形成的Mallory小体等。

(举出一例即可)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结缔组织增生,为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见于萎缩的子宫和乳腺间质、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各种坏死组织的机化等。

(举出一例即可)

(3)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

(举出一例即可)

2简述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其主要形态标志为:

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目减少,按正常功能的需要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纤维母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同时纤维母细胞数目逐渐减少、胞核变细长而深染,变为纤维细胞。

时间再长,胶原纤维量更多,而且发生玻璃样变性,细胞和毛细血管成分更少。

最终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且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

3.血栓的类型及结局

血栓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白色血栓②混合血栓③红色血栓④透明血栓

血栓的结局:

①软化、溶解、吸收②机化、再通③钙化

4.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有哪些?

⑴炎症的局部表现:

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⑵炎症的全身反应:

包括发热、睡眠增加、厌食、肌肉蛋白降解加速、补体和凝血因子合成增多,以及末梢血白细胞数目的改变。

5.如何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继发改变少见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

形成等

转移不转移可转移

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

或阻塞。

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

合并感染;恶病质

————————————————————————————————————

6.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

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

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

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

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7.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

包括:

①呼吸道粘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纤毛柱状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再生的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②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粘液腺化生,导致分泌粘液增多;③管壁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④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软骨可变性、萎缩或骨化。

8.门脉性肝硬化的镜下形态特点

①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所取代。

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假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

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也可见再生的肝细胞结节,其特点是肝细胞排列紊乱,再生的肝细胞体积大,核大且深染,或有双核;②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增生。

9.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肉眼观:

一侧或双侧肾脏体积缩小,出现不规则的疤痕两侧改变不对称;肾脏切面皮髓质界限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盏和肾盂因疤痕收缩而变形,肾盂粘膜粗糙。

显微镜下:

为慢性非特异性炎,表现为局灶性的间质性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部分区域肾小管萎缩,另一些区域肾小管扩张,扩张的肾小管内可出现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形态与甲状腺滤泡相似。

肾盏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出现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

细、小动脉因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

早期肾小球很少受累,但肾球囊周围可发生纤维化。

后期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要点?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要点:

①前者常为多发结节、无完整包膜;后者一般单发,有完整包膜。

②前者滤泡大小不一致,一般比正常的大;后者则相反。

③前者周围甲状腺组织无压迫现象,邻近的甲状腺内与结节内有相似病变;后者周围甲状腺有压迫现象,周围和邻近处甲状腺组织均正常。

一、概念

1.坏死:

2.血栓:

3.化脓性炎:

4.趋化作用:

5.败血症:

6.肿瘤异型性:

7.凋亡:

8.癌肉瘤:

9.副肿瘤综合征:

10.嗜酸性小体:

二、简答题。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什么

2.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期的镜下病理改变

3.大叶性肺炎病理改变

4.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

5.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

6.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

7.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镜下病理改变

9.机体处理坏死组织有哪些方式?

10.胃溃疡的合并症?

一、概念

1.萎缩:

2.化生:

3.梗死:

4.血栓形成:

5.槟榔肝:

6.脓肿:

7.肉芽肿性炎:

8.肿瘤的转移:

9.原位癌:

10.碎片状坏死:

二、简答题

1.简述伤口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的形态及其作用

2.机体在何种情况下易形成血栓?

3.举出五种可能发展成癌的病变

4.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发生哪些继发改变?

5.门脉性肝硬化的镜下病理改变?

6.胃溃疡性病变行外科手术时,医生如何判别胃溃疡的良恶性?

7.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肉眼、光镜及电镜)

8.完全性葡萄胎的镜下特点

9.举出4种肠道溃疡性病变,并描述其各自的形态特点。

10.病理性萎缩的类型有哪些?

请各举一例

一、概念

1.增生:

2.脂肪变性:

3.干酪样坏死:

4.再生:

5.出血性梗死:

6.脓肿:

7.败血症:

8.交界性肿瘤:

9.肺肉质变:

10.假小叶: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玻璃样变有哪些表现类型

2.简述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3.血栓的类型及结局

4.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有哪些?

5.如何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6.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

7.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

8.门脉性肝硬化的镜下形态特点

9.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