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6088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docx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

Onlypeoplewhoarefullofself-confidencecanimmersethemselvesinlifewithconfidenceeverywhereandrealizetheirwill.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实用的初中音乐说课稿三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今天的课题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音版初二一单元歌曲,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

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内容:

《让世界充满爱》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

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等教具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我通过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向同学们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美国9.11救灾现场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2在我总结学生回答后,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向他们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4在学生对《让》的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在让学生仔细的欣赏一遍歌曲

  歌曲听完后我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

(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

(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让学生分析讨论:

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我的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便知道问题的答案

  2、得出答案:

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问:

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

  3、在出示多媒体和学生对整首歌曲的爱心感悟和我的总结后便得出答案

  A音乐的情感________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七、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

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三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

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

C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最后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2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双流县东升一中的李华。

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无锡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今天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富饶美丽。

江南的音乐,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丽柔美。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小调的特色。

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曲调在我国流传甚广,表现了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

歌曲为五声调式:

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皆是趋于下行。

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

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

  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歌唱《无锡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

了解江南人文地理与江南音乐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2、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音乐(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本课中,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在本课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难点是:

①音乐的节奏和装饰音;②准确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特征(我认为:

要解决这个难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并且多做有气息支撑的、连贯的、高位置的发声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

  2,欣赏法教学

  3,跟唱法教学

  4,讨论教学综合以上教学方法,下面开始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4个步骤来进行我的教学。

  1、导入

  老师完整的演唱一遍《无锡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引起学生想要学唱本首歌曲的激情。

  2、学唱《无锡景》

  在新歌学唱的环节中,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初听:

  以《无锡景》为背景,来播放课件:

关于歌曲《无锡景》中所出现的景点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的情绪,一边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无锡的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增加对无锡、对江南的热爱

  2、复听: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是婉转抒情的还是热情爽朗的)

  b、歌曲的拍号是?

强弱规律是?

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做简单的音乐分析,得出答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练声:

  ⑴、用本首歌曲中的55621‖来作练声曲,引导学生表情放松,我选择这这段旋律来练习的目的是:

1、难度适中2、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本课的教学歌曲。

在这段练声曲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练声。

  ⑵、看谱,“lu”来唱整首歌曲。

  在第一次有了高位置的练习下,进一步练习,达到学唱《无锡景》的第一步——在实践中,熟悉旋律的作用。

并引导学生发现难点(节奏和装饰音)、解决难点。

  ⑶、在解决了本课学习难点①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lu”,既保证了学生正确歌唱方法,并且让学生正确的、完整的掌握了《无锡景》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⑷、朗读歌词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后,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保证学生在歌唱时,能规范的咬字归音。

  ⑸、老师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在旋律中,加入歌词,完整的学唱至唱会《无锡景》,完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⑹、通过课堂活动“去掉歌曲中的衬词演唱与原来的演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发现衬词在歌曲中的奇妙之处,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视。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慢慢的喜欢上江南音乐。

  ⑺、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分析,找出出本首歌曲的调式特点,并引导学生带着最好的情绪、优美柔和的演唱《无锡景》

  3、拓展“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

  在教学的最后,我设置了“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拓展。

  其中“找民歌、唱民歌”是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基础之上,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江南民歌,并唱两句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中去,通过实践来了解并掌握江南音乐“细腻、委婉、柔和、富有情韵”的风格特点,从而喜欢江南音乐。

再通过“品民歌”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爱上江南,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4、在歌声《茉莉花》中结束本课

  在本课结束时,我做出评价性总结,组织学生齐唱他们最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最后感受江南音乐的优美如同一幅幅烟雨蒙蒙的国画,被远远传唱。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草原牧歌》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蒙古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弘扬民族音乐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传承音乐文化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意识。

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银杯》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酒歌。

曲调短小、节奏整齐。

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音乐欢快、热情。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学唱《银杯》,指导学生运用律动和固定节奏性伴奏等多种手段体验多声部音乐形式,并能够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2、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银杯》和对比欣赏《牧歌》,了解长调、短调的音乐特点,并学会分辨长调与短调;了解民歌,知道一段体结构,会划分乐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唱歌曲《银杯》体会歌曲的意境,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独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了解民歌一段体,区分长调与短调。

  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大跳并能用固定节奏型为《银杯》伴奏,体验多声部音乐形式;

  四、【学情分析及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新生,根据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克洛兹教学法和柯达依教学法三大系中的声势律动、体态律动和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聆听、律动、表现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以银杯为主线、牧歌为隐线,让学生了解长调、短调,在对比中了解音乐。

从横向、纵向、纵深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横向是歌曲的结构脉络;纵向是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纵深是歌曲的相关文化背景。

  六、【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迅速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活泼。

  1、(播放《吉祥三宝》)提问学生:

吉祥三宝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老师与学生一起做互动游戏。

(学生拍切分节奏xx·,教师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律动设计,调动了学生对听觉、视觉、动觉的体验,为下面学习歌曲中的切分音和固定节奏型伴奏做准备。

  2、互动游戏

  1、互动

(一)

  刚才我们体会了蒙古人民的热情,下面我们就到大草原蒙古包里,去感受一下那里热情的气氛吧!

(板书:

《草原牧歌》)

  在这里主人会用银杯为你捧上一杯香甜奶洒,请你先闻一闻,再由衷地赞叹一下“啊!

”让学生跟我一起做。

  ··4/4·6---|7---|i---|

  ·······啊······啊······啊

  (目的是找到假声的歌唱位置,用真假声演唱歌唱)。

  2、互动

(二)

  4/4·2121·-|2121·-|2121·-|2121·-|

  ··赛勒日赛···赛勒日赛···赛勒日赛···赛勒日赛

  律动··举杯··········敬酒········饮酒·······举杯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举杯、敬酒、饮酒、举杯,演唱赛勒日赛,

  赛勒日外咚赛是蒙古民歌里的一句衬词,表达了蒙古人民非常高兴的情绪。

  起到了渲染情绪、推动情绪的作用。

用切分节奏2121·-做伴唱,为下面学习歌曲《银杯》做准备。

  接着播放音乐《银杯》伴奏,学生边长唱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在有趣的互动中,学生聆听旋律,就是本节课的新课《银杯》

  在刚才学生兴趣正浓厚时,导入今天的歌曲《银杯》。

  

(二)、感知体验

  1听录音

  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短调歌曲,节奏短小、情绪欢快

  通过聆听《银杯》录音,思考:

  1、它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3、歌曲分成几个乐句?

  情绪是:

热情的、

  它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宴歌

  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教师范唱

  分析两句“赛勒日外咚赛”在情绪上有怎样的变化?

  赛勒日外咚赛是蒙古民歌里的一句衬词,表达了蒙古人民非常高兴的情绪。

  起到了渲染情绪、推动情绪的作用。

  3、体态律动

  学唱歌词,情绪处理

  a引导学生用描述故事开头的感觉唱好第一句;

  师:

第一句我们演唱的感觉就像讲故事的开头描述语言一样,相对来讲比较平静,但是要能吸引人。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唱唱。

  b通过律动“举杯”—“接杯”—“喝酒”的动作来学唱歌曲第2、3、4句歌词。

  师:

用“开心”的感觉唱好第二句“赛勒日外咚赛”歌词;

  师:

蒙古族主人在敬酒的时候,要把杯子举过头顶,因此我们一起边唱边把杯子举过头顶。

  c用“兴奋”的感觉唱好第三句歌词;

  师:

唱“朋友们”这句时,客人要接过杯子放在胸前;唱“欢聚一堂,敬请干一杯”时,要求学生向旁边的朋友们相互碰杯并把酒喝完。

用喝完把杯子翻转过来的动作解决下滑音的演唱。

  d用“祝福朋友越来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赛勒日外咚赛”歌词。

  3、体态律动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欢快、热情、豪爽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同学相互间倒酒、敬酒、一杯见底、一干而净)

  (三)、自主探究

  1、用歌唱的位置按节奏朗读歌词,感受蒙语的发音,同时解决节奏问题

  2、分析情绪的变化

  A:

第一句我们演唱的感觉就像讲故事,娓娓道来,相对来讲比较平静,

  ·B:

用“开心”的感觉唱好第二句“赛勒日外咚赛”歌词;

  c第三句用“兴奋”的感觉唱;朋友饮酒一杯见底、一干而净的好爽

  朋友们,聚一堂,敬请干一杯

  d祝福朋友越来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赛勒日外咚赛”歌词。

  演唱歌曲

  

(1)教唱曲谱

  教师演唱曲谱,学生跟唱,并运用科尔文手势,解决歌曲中的大跳。

  ②从声音情绪上解决大跳音程的演唱。

  ······(师引导学生用“情绪热情地、高涨地、高兴地”的感觉演唱大跳音准)

  

(2)跟钢琴反复学唱歌曲·

  从小声的跟唱、模唱到大声演唱

  (3)请同学们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特别的热情豪爽?

因为有了装饰音,旋律更加优美、富有韵味。

  如:

前倚音:

美酒,更能体现蒙古人民的热情,下滑音:

一杯,感觉方法看到了蒙古人民喝酒时一饮而尽、一杯见底的豪放。

  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装饰音,让学生在模唱中体会到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韵味,就可以自信、大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

  4、多声部伴奏

  为了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结合课前互动,我加入了简单地多声部的的伴奏。

根据新课标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要求,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伴唱:

·0000|0000|0000|0000|赛勒日赛-|赛勒日赛-|

  声势:

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

  律动:

举杯····敬酒···饮酒····举杯

  ···拍腿交叉|拍手捻指|

  措施:

1、学生演唱歌曲,唱到“赛勒日外咚赛”时,加入固定节奏性伴奏,还可以逐步加上声势。

方法有:

先是老师为学生伴奏师生合作、逐步过渡到小组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设计意图】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以音乐为载体,加入了简单地多声部的的伴奏使学生从听觉、视觉、动觉进行感知,演绎歌曲,体会歌曲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这就是我的课堂极简中的丰富。

  (四)、展示合作·多种形式的演唱

  有了前几个环节丰富的铺垫,加上学生从始至终都在参与体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

运用多种演唱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预设效果:

学生可能会运用领唱、齐唱、对唱,再加入固定节奏型伴唱和打击身体、拍手、律动等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使学生体会情绪由薄到厚的音响效果。

可能会把歌曲演绎的丰富而有灵动。

  (五)、拓展延伸

  1、对比欣赏长调歌曲《牧歌》

  分析两首音乐的异同

  相同点:

蒙古族民歌,一段体结构,由两个乐句组成的

  不同点:

  节奏、速度、情绪

  ·2、长调与短调

  观看《快乐大本营》中蒙古族长调与短调视频,讨论总结出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长调:

节奏自由·旋律优美·····抒情·悠久绵长

  短调:

节奏整齐·旋律起伏较大·热情的·紧凑热烈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视频,让学生总结出长调、短调的特点,体验到音乐的相关文化,开启“多维度”思考和体验的音乐思维能力。

  (六)、检测评价

  1、听辨长调、短调

  聆听《辽阔的草原》、视唱《嘎达梅林》,写出他们分别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课后延伸·教材p31课后作业

  用彩笔在《嘎达梅林》的乐谱上标出乐句,说说这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3、总结:

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民歌具有流传性。

  在《银杯》音乐中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