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6042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x

师说系列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讲义4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考典题回顾

例1(2010·陕西卷)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

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  )

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 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 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经济生活有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①,新能源有利于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故选②,③表述错误,④不是原因。

故选A。

例2(2010·陕西卷)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

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

这一工程将(  )

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这将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

①材料中不体现,③不符合题意。

例3(2010·福建卷)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

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

这表明(  )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经济生活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可见这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故选②,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故选③,①④表述错误,故排除。

例4(2010·天津卷)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

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四选三,舍去一个即可,材料中强调的是保护生态,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能减排,没有强调其他方面,不体现全面发展,舍去②。

例5(2010·上海卷)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彻底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

这是因为GDP不能(  )

A.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B.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全面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

D.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考查阅读理解、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注意综合选项比较分析,正确的政绩观,不单纯追求GDP增速,贯彻科学发展观,使人民幸福,A、B、D三项都能从GDP中体现,不符合题意。

思维互动启迪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经济目标

考点归纳

考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但现在达到的小康,是最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2.全面小康

(1)总的目标。

在20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具体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目标。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第三,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四,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考点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重点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全面理解这一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总体上看,这一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只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重要目标。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

易错明辨

1.对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社会。

(×)

[明辨] 这是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21世纪头20年我们所要集中力量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的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就是总体小康。

(×)

[明辨] 它们都是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们目前已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21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两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从生活水平上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是继续消除局部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

它所指向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实际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明辨] 经济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包括政治、科教、文化、社会等方面。

考点训练

1.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手段,①将其误认为是原因,错误;所有制改革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③可排除。

故选D。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的要求有(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 ③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③。

④不是经济方面的目标要求。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但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难中之难。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

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据此回答3题。

3.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

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难以实现

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全面小康的难度。

B不符合现实。

A、D说法错误。

故选C。

4.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把贫困线标准从2007年的1067元提高到1300元,首次达到国际标准。

这一标准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付能力。

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贫困线标准的提高不利于我国减贫事业的发展

B.与国际标准接轨是减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C.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新标准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基础上加入了促进发展的理念

答案:

D

解析:

我国提高扶贫标准,是为了在满足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同时,还要达到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要求。

D项符合题目要求。

C项中内容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选;A项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扶贫标准的积极意义;B项明显错误。

第二框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考点归纳

考点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考点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

(1)原因

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②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①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③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④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⑤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⑥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4.统筹区域发展

(1)原因:

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②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2)怎样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重点分析

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核心

(1)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调节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这就要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要实现科学发展,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

(3)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4)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使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

(6)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必须建立健全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作用。

3.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第三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保护土地,维护粮食安全。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主要、最可靠的生活保障。

为此,必须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要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3)农业发展要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如依据供求关系来调整粮价,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同时,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4)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④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意义: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

(2)方针:

“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措施:

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②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③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④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经济效益;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加工和促销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中的第二、第三产业;⑧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⑨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5.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②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②统筹城乡发展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③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6.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三大产业的关系,形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理的产业结构。

(2)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在新世纪要实现新发展,必须采取新思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我国下一步结构调整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二是地区结构,三是城乡结构。

第一产业,按照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第二产业,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产业,重点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

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7.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是一种思想。

而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的“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废物排放”的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的另一种模式,即“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模式。

其核心是提高资源、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

它指的是技术层次。

(2)联系: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一种原则、一种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落实。

易错明辨

1.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明辨]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又快又好”与“又好又快”没什么区别。

(×)

[明辨] 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三农”问题、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皆是我国现阶段重大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着眼点,应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关于这几个方面的方针、政策,结合教材,加深理解。

考点训练

1.为了确保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国家相继出台了降低出口退税率、上调资源税税率、资源类产品价格逐渐市场化、实行绿色信贷、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

采取以上举措有利于(  )

①优化经济结构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发挥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④错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①②③正确说明了国家上述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

2.哥本哈根会议虽落下帷幕,但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却已深入人心,上班族倡导时尚的办公生活离不开环保,绿色、节能、低碳等一系列关键词,请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能体现上班族意图的一组关键词(  )

A.节能减排 适度消费 循环经济

B.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C.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 自主创新

D.时尚环保 节能减排 自主创新

答案:

B

解析:

A、D中的节能减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