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6022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

一、单选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了解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了解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了解D、事物了解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8、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9、“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B)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0、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11、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2、“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3、“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B).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4、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B)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7、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

18、“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整理”,这是(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3、“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C)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4、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5、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8、“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多选: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3、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BC)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4、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5、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B)

A、事物普遍了解的原理B、事物了解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7、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BC)

A、“抓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一切经过实验”D、“欲擒故纵”

8、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9、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BCD)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2、“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3、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BC)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1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15、“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B)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1、18、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BCD)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2、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3、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BD)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了解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BCD)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5、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BCD)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6、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ACD)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第四、五章练习题

一、单选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B)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5.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总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总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D)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竟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8.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1.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3.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

1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6.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

17.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C)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

18.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9.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C)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3.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C)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的方式

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D)

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

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C)

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自然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这表明(ABCD)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4.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B)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5.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CD)

A.成本B.工资C.利润D.利息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C)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利润率的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7.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C)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8.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CD)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3.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BCD)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4.垄断价格是(ABD)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5.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BCD)

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6.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ABCD)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实行部分国有化C实行职工持股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友情提示:

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

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