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6007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docx

《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docx

解读

 一、基础教育在规划纲要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

我国有中小学、幼儿园40多万所,在校、在园学生达2亿多人,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规划纲要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规划纲要的各个部分都有重要阐述,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得到集中表述。

在八章内容中有三章专门阐述,有两章(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很多涉及;在第三部分体制改革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均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涉及;在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基础教育都是主体内容。

重大项目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均为基础教育项目,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基础教育也占有相当份额。

在十大改革试点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主要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基础教育均有重要任务。

基础教育在规划纲要的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基础教育在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规划纲要基础教育内容的形成过程

  制定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制定规划纲要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就基础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看望特殊教育学校和农村学校师生,给予困难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极大的关怀。

温家宝总理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五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社会意见,视察了许多中小学校,亲自到北京三十五中学听课,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这些指示是制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指导。

  在研究制定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一是吸纳知名基础教育界领导、专家、教师,组成基础教育重大战略专题组,开展专题调研;委托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多个教育学会、国际研究机构开展了基础教育调研;二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对基础教育的意见,倾听家长和学生的声音;三是邀请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参与修改工作,真切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实情。

可以说,规划纲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容与整个规划纲要的内容一样,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渗透了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吸收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三、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问题的关切

  第一,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

一是基础普及学前教育,一年普及率和三年普及率分别由2009年的74%、50.9%达到2020年的95%、75%;二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09年的90.8%提高到2020年的95%;三是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毛入学率由2009年的79.2%提高到2020年的90%。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不仅体现为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和普及程度的提高,更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规划纲要把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强调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价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

这次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战略重点,基础教育是重点保障对象。

一是重点体现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十年内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二是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三是加强困难群体子女教育保障,健全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推动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办法;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推动形成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质量。

  第三,努力解决义务教育择校和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

规划纲要提出来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把负担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二是要求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课外校外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减负工作。

解决择校问题,是社会的普通要求,规划纲要也强调,缩小校际差距是解决择校的治本之策,缩小校际差距的主要措施,是要率先实现县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设计区县内的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等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分类初中学校的办法。

规划纲要重申了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通过发展民办教育等措施,提供选择的机会。

  第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一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利。

这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规划纲要重申了以流入地区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

同时进一步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二是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关爱服务体体系,健全动态建设机制。

规划纲要还设计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教育工程,提出了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读书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要求的内容。

  第五,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规划纲要提出,一要采取多种形式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教师资格标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积极推进示范生免费教育,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费用列入政府预算,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是以农村教师为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任教。

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

  续梅:

谢谢袁所长介绍了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的文本当中很多的章节都有重要的阐述。

同时,我们基础教育领域的在学人数也是非常多,所以基础教育领域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个领域,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

请教一个问题,刚才里面说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我想请教一下这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什么范围?

除了我们常说的农民工子女以外,包不包括一些进城打工的,算作白领阶层的人,他们也没有城市户口,他们的孩子也要接受教育,包不包括他们?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回答记者问题。

  高洪: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接受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力,同时搞好义务教育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所以,不管他是属于城市还是农村,还是从哪个地方到流入地来的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所以凡是符合年龄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在流入地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这是没有差别的。

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我想请问顾老师两个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在此次纲要的征求意见稿中我们也看到了,将素质教育定义为了战略主题,请问顾老师这样定义的原则是什么?

另外,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规划纲要第二战略课题组组长顾明远回答记者提问。

  顾明远:

纲要里头把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我觉得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的问题,这也涉及到全体公民的素质问题。

我们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到底就是人的素质的问题,我记得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来了,说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可见提高国民素质这个问题早在20多年以前就提出来了。

我们推进了已经20多年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困难说起原因来是很复杂的,实际上还是反映了一个上学和就业矛盾的问题,每一个家长都愿意自己的子女多上一点学,多学习一点,将来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每一个家长都有这种心情,但是就我们现在来讲,我们也不可能所有人都上大学,所有人都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我们现在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只有23%,再这样一种升学的矛盾中,所以就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竞争,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这次之所以把素质教育作为我们战略的主题,这个主题包含着方方面面,不光包含着基础教育,我们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有一个提高学生的素质问题,但是在基础教育里面更重要,因为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

  纲要里面首先说明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国家的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

怎么推进?

在素质教育里,我们在纲要里提出三个方面,一个是德育为先,一个是能力为重,一个是全面发展。

在推进素质教育这方面,纲要里面不仅反映在这一段,这段是一个指导思想,还反映在方方面面,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负担这个问题上,为什么要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就是为了把时间留给学生、留给老师,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留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留给学生参加他所喜欢的一些活动,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的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推进素质教育还体现在我们考试制度改革,还体现在我们一些规定上,比如规定不以各种竞赛的成绩作为入学的依据,这都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学习,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得以推行。

另外,这里还讲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学校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课上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自然他的负担就会减轻下来。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学校减轻了负担家长不要再增加负担,家长不要再让孩子上辅导班,拿很多辅导材料让学生去做,所以推进素质教育有一个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的问题,要树立一种人人都能成才,但是才又不同,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施加最适合于他的教育,使他能够最好的成长,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推进下去。

  北京电视台记者:

请问如何看待现在一些学校,尤其是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纲要里有没有什么具体措施?

第二是纲要中还提到了,要探索的综合高中的发展模式,请问如何理解这句话?

谢谢。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回答记者提问。

  郑富芝:

现在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确实比较重,在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倾向也是比较严重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提出来,特别在高中教育这部分明确提出来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下一步高中的发展是多样化发展。

第二,要特色发展。

第三,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

所以多样化的发展就是要解决目前普通高中存在的千校一面的状况,现在普通高中同质化的倾向是非常严重的,很多高中自己的特色并不明显,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同质化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因此下一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鼓励高中要多样化的发展,办各种各样有特色的高中。

第二,要特色的发展,就是鼓励高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在教育教学环节方面要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要鼓励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要有个性的发展。

下一步对高中学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整体上让每个学生都要得到全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人生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个性差异非常明显的一个阶段,因此要鼓励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他的特长去因材施教,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特别是潜质不同的学生要有自己个性特长的发展,这样解决高中学校同质化和千校一面的问题。

  关于高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非常复杂,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在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大导致升学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下一步想办高中,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我们不考虑升学率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比如现在GDP讲要绿色的GDP,下面下一步高中学校提升学率的时候提绿色的升学率,就是说把升学率作为一个结果,而不能作为唯一的目标,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使每一个学生全面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如果那个时候结果升学率很高是很好的,要把关系处理好,我们并不是反对升学率,而是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

这是在纲要的一些基本的考虑。

  新闻晨报记者:

以我春节过年回家的采访为经历,我是在西部一个县城长大的,我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读的大学,这次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在我们县城里面也是国家重点级的高中,但是现在的教师的生源我去做了一个调查,最近可能从2004年左右我感觉非常明显的,当地学校的老师可能自己连考高中的时候都没有办法考上重点高中学校的老师,而现在开始成为成为了中学教育的重要力量。

在东部沿海地区我们采访发现,比如在北京、上海很可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或者是北京大学的硕士生、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可能会去复旦附中或者人大附中作为高中老师。

在这次采访中地区教育不均衡越来越明显,请教各位一个问题,我们在这次纲要中提到十年之内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我觉得十年的时间是有点长还是有点长?

如果确保中国现在教育的公平性相对缩小?

  高洪:

纲要里面特别提出,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之后就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推进均衡发展上,这里想强调的是,均衡发展主要的任务是指义务教育阶段,这是纲要提出的规定,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

我们在研究规划纲要有关目标的时候,我们提出到2020年从范围上来看,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全国大部分的县域内实现符合当地,特别是省标准的阶段性均衡发展的目标,在程度上是在县域内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均衡,需要强调的是,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条件的地、市域内也要实现均衡,从整个区域来看,东西中部也要相应缩小差距。

要强调的是,区域内,特别是县域内首先实现均衡发展为目标是由我们义务教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目前区域间、城乡间、区域内学校之间还存在着差别,有些差别还是比较突出的,这种情况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决定的,也是由历史和现实多种情况形成的,所以我们首先在策略上,在县域内实现均衡。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目标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因为均衡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会提出更高的均衡发展的目标,所以我们在按照这样的目标规划,在2020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中国教育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请问袁所长,以往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您看来此次规划纲要在基础教育方面有哪些是最大的亮点和创新点,比如说新提法和新要求等等。

第二,请问高司长,我们了解到在一些地方减负和择校问题是老百姓比较关心的问题,但也还是比较严重。

在您看来,在此次规划纲要当中教育部将有哪些具体举措推进纲要具体目标的实现?

在实施的这十年当中这两个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

  袁振国:

谢谢你的提问,这次基础教育在整个纲要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挑战和任务。

整个基础教育部分可能有这样几个最鲜明的特点:

一是特别重视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我们这样重要的文献当中把学前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章节单独列出来,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单独列出章节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无论是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解放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在我们国家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快速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学前教育相对薄弱,我们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现在才刚刚达到50%,这和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期盼是不相符合的,在这次规划纲要当中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的重视,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也注意到义务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刚才高司长也说到,我们现在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如果说在一个很长的时间之内我们解决的是一个有学上的问题的话,现在关注的是上好学,而上好学是要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家庭能够普遍受惠,这是一个社会的阶段性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整个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且明确了到2012年初步实现均衡,到2010年基本实现均衡的目标,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在经费、师资、校舍建设各个方面都会有相应安排,在整个规划最后的改革试点和重大项目当中也都有具体的明确的内容。

在高中阶段有一个明确特点是高中的特色办学,鼓励高中特色发展,高中一方面这几年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从长期徘徊在40%左右现在已经接近80%,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

另一方面我们也感觉到,高中阶段重大的问题就是千校一面,同质化的倾向严重,刚才郑司长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

  所以在这次的纲要当中,无论从国家人才的培养要求来说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来说,高中阶段的特色发展、多元发展都是非常迫切的任务,因此这次在规划纲要当中凸显了高中的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高洪:

刚才记者提到的城市择校问题和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在规划纲要里面都给予了正面回应,而且择校问题是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工作重点对应起来的,文本里面特别提到,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这是从解决产生择校问题的原因入手,提出的目标指向,以及一系列措施。

在同一个区域内择校是因为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教育免试入学,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的学习就近入学。

但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方面存在的差距,家长就希望将子女送到优质学校接受教育,因此就产生了择校问题。

  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择校问题就比较突出,学校之间的差距是由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从根本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刚才说到的改造薄弱学校,教师校长的交流制度的建立,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还有包括通过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扩大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覆盖半径等一系列措施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别。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治理择校乱收费现象,从完善政策角度来缓解城市择校现象。

  按照规划纲要所指明的方向和一些措施去努力实施的话,这个问题就会逐步得到缓解。

在全国关于解决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比如铜陵的经验,最近可能记者也注意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小升初的择校问题,我想各方面共同努力这个问题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至于负担问题,刚才顾老师也已经做了阐述,也是要在合理的安排学生的作息课业时间,规范办学行为方面加大力度,同时也要在评价上明确政府的责任,不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评价学校,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教育。

另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角度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现在这个文本提出的指向采取一些措施。

刚才顾老师也讲到,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课业负担是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标本兼治来解决。

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在这次的规划纲要当中我们也提出要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知道现在是城乡的二元化和区域不平衡,造成在很多中西部地区的薄弱学校和薄弱地区可能资金方面的投入还是处在一个相对不足的状态下,我想知道在这十年我们在教育资金方面会是怎样的投入?

另外,问一个比较现实一点的问题,在比如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也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针对他们我们在教育资金方面又是怎么样落实的?

我想问一下吕司长。

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回答记者提问。

  吕玉刚:

我想针对教师的工资保障机制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结合纲要的学习我讲一些意见。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改善教师待遇问题,特别是建立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特别是对义务教育,对农村地区的老师这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这次纲要的制定过程当中,在保障教师的待遇方面也特别提出来“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水平,要落实教师的基本工资政策。

在农村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待遇实行倾斜政策。

  从去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政策,根本上要建立三个机制。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的合理的确立机制。

就是怎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

三是建立财产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学校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的保障范围。

经过一年的实施这项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到目前为止,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是顺利的,总体上得到了兑现,除了个别地方,30%的部分,因为年前绩效考核工作没有做完,放到这个学期开学以后,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已经兑现。

在这次绩效工资实施当中实际上建立了一个按照中央支持,省级经费统筹,地方县级统一管理的机制,落实了绩效工资的保障的机制,并且今后我们教师的绩效工资还要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的调整建立同步也是完全由财政纳入预算的。

所以通过这次纲要的实施,将进一步保障下一步教师工资的经费落实,教师工资经费的落实一方面是保障现有教师的收入水平,同时对建立教师的正常补充的保障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这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基础性工程。

  顾明远:

纲要里讲到民办教育,大家可以看到纲要第38页,明确讲到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把民办教育看作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对民办教育相当重视。

后面讲到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证民办教育办学的自主权。

第三条讲到,建立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

当然现在民办教育总体上讲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纲要里面明确提出来了,这对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规划纲要第三战略课题组组长董奇回答记者提问。

  董奇:

刚才提的问题确实很重要,在纲要中明确提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这个定语非常重要。

区域内,为什么要提区域内呢?

最好是全国都均衡发展,但是难度比较大。

给你提供一个数据,比如2007年的统计,我们国家比较发达的某个地区省会城市,小学的仅平均经费是4314元,最少的某些省,有的是264块,有的是378块,有的是382块,这个数字说明什么呢?

相差了十几倍,那就是说我们国家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这是国家的一个基本国情。

国家从整个战略发展来讲,大力加强中西部的发展,使我们全国都能够有一个更均衡的全国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能够达到更高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