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97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docx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培训讲义

纳雍乡2013年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学科:

《法制教育培训》

授课教师:

王坤吴鑫

 

培训时间:

2014年7月

培训学时:

4学时

培训地点:

水东中心小学和水东中学

培训教师:

王坤吴鑫

培训过程:

第一学时

一、《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编写背景:

(一)政策背景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二)现实背景

1.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形势比较严峻。

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2.由于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遭到严重的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念,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三)教育教学实际

1.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落实环节上不到位,做得少,说得多。

2.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下手。

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怎样形成的?

瓮安“6·28”事件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对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普遍落实不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有效途径、有效载体尚未形成;《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尚未落实;而且,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等等。

为此,贵州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并委托贵州尚善教育科学研究所实施研究工作。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都得到高度评价。

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

“这项课题研究及其成果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对于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法制教育形式,提高法制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盲评教师认为“课题成果具有创新性,与新课程理念、现行课程标准具有一致性;课题成果以人为本,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贴切性、实效性等特点,对一线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实地教学验证结果显示,课题成果全面、系统、科学、实用,易实施,可操作性强。

课题结题后,教育部发了题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简报,对我省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试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为什么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编写是一次创新?

(一)巧妙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负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影响学科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实现了针对性(学生成长需要)、科学性(有机结合、循序渐进)、艺术性(自然巧妙)、操作性(便于实施)、有效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时代性(素材来自于社会、内容与时代同步)、全面性(涵盖228件法律法规)、系统性(渗透内容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的统一。

(三)创新了法制教育的理念、途径、形式、方法,形成了有效载体,使法制教育变得更加自然鲜活,更加富有情趣,更加贴近学生,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四)创造性解决了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问题,解决了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难题,并一举两得地解决了教师普法问题。

(五)对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借鉴和促进作用。

第二学时

四、如何用好《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是专门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编写的教师用书,分小学、初中、高中分册,且有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分册》。

前三个分册的核心内容是“各学科渗透点、渗透内容、要求与方法”,详列了中小学12个年级35个学科的730个具体渗透点,每个渗透点均有“学科内容”、“可渗透的法制内容”、“教学要求与方法”、“示例或说明”四个栏目,这是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依据。

此外,每个学科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参考教案。

《教师法制常识分册》为方便教师了解法律法规概貌、查找备课资料和自学而编写,带有一定工具性和资料性。

书末附有法制教育常用网站网址,以方便教师上网之用。

为帮助教师用好此书,充分发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作用,提出下列建议:

(一)认真研读霍健康厅长所作《序言》,掌握有关政策,明白编写意图,领会精神实质,掌握工作要求。

有人读书不喜欢读序言,这是不对的。

(二)以《教师法制常识分册》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学习法制知识,作好自身的法制知识储备。

(三)教学中遵循书中提出的基本原则。

“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渗透原则,是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提出来的,应当遵循。

(四)落实好书中提出的渗透内容和渗透目标。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跨度大(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时间长(12年)、学科多(35个),编写时,坚持了“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原则,有一定的系统性、层级性,应当遵循。

如果各科各行其是,工作就会变得混乱。

(五)处理好“有依据”和“用活”的关系。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课标、教材一样,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大部分内容可以“拿来就用”,但我们更提倡教师在吃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用意、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再加工、再创造,用活该书。

(六)要努力追求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高境界。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应该是:

因势利导、生动活泼,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

这既是该书的编写理念,也应该是学科教师渗透法制教育应该追求的境界。

教学中,必须坚持法制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注意渗透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体验和法制实践。

五、中小学法制教育有哪些实施途径?

主要有:

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包括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个别辅导等途径。

学科教学是主要的实施途径。

六、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2、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3、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4、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

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

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6、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

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7、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

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

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第三学时

七、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例如,如果教师本身不知道《计量法》,尽管教材中出现了诸如秦统一度量衡、测量、杠杆、公平秤、重量与质量等内容时,教师也不可能将其与《计量法》挂上钩。

第二,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

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

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

例如一些教师借“抄袭作业”话题,渗透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三,要关注社会与生活。

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第四,要善于创设话题。

如讲授杠杆原理时,创设“掌握了杠杆原理,同学们能否造一批杆秤卖给商贩?

”的话题,就能够自然导入计量器具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

再如,教学高中英语《cloning(克隆)》一课时,创设“掌握了克隆技术,我们能否随意克隆几个人”的话题,即可引出关于克隆人的伦理、法律问题,这不但能引起学生对克隆人立法的关注,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法律往往滞后于科技、社会的发展,一些法律法规,因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催生和不断健全。

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契机,要注意取舍。

有人提出,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过铁道,违反了铁路法。

问题可以讨论,但此处渗透铁路法,似有破坏课文意境之嫌,有违文章原意。

简言之,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背后,蕴藏着学识和智慧。

法制教育的契机,既靠寻找,又靠创设。

教学内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来就用”,有的却要靠“借题发挥”,同时,既要善于发现,又要有所取舍。

我们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创设渗透点,但真正使用时,一定要深思熟虑。

八、如何选择渗透内容?

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

要尊重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固有特性。

如讲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时,由于其中充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情节,有的教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违背教材原意去和《刑法》简单挂钩,牵强附会,效果适得其反。

如抓住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一本质,认识官逼民反、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选择渗透《宪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内容,既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先进性和实在意义,增强学生对《宪法》的感情,教学也相对更便捷。

从课程的角度讲,选择渗透内容时,一定要“因课制宜”。

宪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考虑社会关联度。

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

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

同时,注意地域性:

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

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

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

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

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

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

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

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

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

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制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

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

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既定的目标任务,“选择”、“控制”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放弃和降格,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随心所欲。

至少,《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要求的任务,应当完成。

九、如何控制渗透时间?

此问题的提出,既很实际,又不太好讨论。

因为,客观上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来渗透法制内容,所以说提得很实际。

但是,如果从“渗透”二字来理解,学科内容和法制内容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机统一体(所以也有人称为“融入”),不是“插播广告”,所以,又很难讨论哪些时间属于学科教学,哪些时间属于法制教育。

作几点说明:

(一)要正确理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策略上的要求,强调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统一。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借船过河”,靠“搭顺风车”而实现目标,应当努力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教学境界,不要为了渗透而渗透。

否则,既有违“渗透”二字的本义,又可能真正在时间上发生矛盾。

(二)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原则,首先在法制教育的分量、难度、要求上恰当定位,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

(三)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面。

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靠“挤”而不是靠“抢”。

所谓“挤”,即通过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

(四)客观地说,平均每19节课才渗透一次法制内容,每次用三、五几分钟来渗透法制教育,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担心法制教育“抢”学科教学的时间,没有必要。

至于教学中不科学安排时间,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甚至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那是另一回事。

第四学时

十、如何增强渗透的艺术性?

举两例说明:

例一,小学科学学科《种子的发芽实验》,是渗透《种子法》很好的契机。

三位教师的做法各不相同:

第一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告诉学生种子对于农、林业很重要,所以国家制定有《种子法》。

第二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从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的具体案例入手,引出《种子法》,说明立法的必要性。

第三位教师是在发给学生供实验之用的种子中,有意掺入了两粒不可能发芽的劣质种子,并声称要把种子是否发芽作为考查的标准之一。

学生实验时,在温度、水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两粒种子老是不发芽,非常着急。

待最后分析原因时,老师才说明真相,结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事例引出《种子法》,有学生立即顺着老师的话风趣地说,自己被老师“坑”了,老师“违反”了《种子法》。

相比较,第一位直白;第二位结合社会现实,有情感激发;第三位事先打下伏笔,既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又有较强的情感体验和过程体验,显然更胜一筹。

例二,在讲测量器具时,涉及器具准确性问题。

有的直白地引出《计量法》,有的从“短命秤”、公平秤等现实话题引出《计量法》,有位老师却是安排同学们把所带的直尺拿出来刻度对刻度地一一比较,因这些直尺品牌、生产厂家不一,学生很快发现几把尺子的刻度不完全吻合,到底其中有无准确的尺子、哪把更准确?

问题一下子摆在了学生面前,老师顺势引出计量器具生产标准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方面的话题,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问题讨论。

由于学生体验在先,对法律问题印象就更为深刻。

十一、如何利用好其他教育教学资源?

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料、人员、组织和物质条件等。

除用好《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外,提出一些建议:

(一)多上网查找资料。

为了方便教师,《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附了部分法制教育常用网站、网址。

(二)通过互联网,积极参与到全省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详见“教师如何参与全省的交流互动?

”)。

(三)加强和专业人士(包括家长中的专业人士)、机关、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等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

(四)用好校内既有的报刊、图书、音视频等资源。

其实,许多资源是现成的,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勤不勤用。

十二、法制教育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

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法律、敲警钟、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始终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对于一些让教师“伤头”的学生,更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

有时,让“伤头”的学生“知道利害”,不见得要声色俱厉,讽刺挖苦也会适得其反。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难度过大、过小,分量过轻、过重都不好。

低年级不能任意拔高,让学生“坐飞机”;高年级也应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搞成“小儿科”。

这和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道理相同,不再赘述。

(三)尊重学生的天性。

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形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