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977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二)

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晋伐齐,战前誓词中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又春申君黄歇言之楚王:

“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

A.晋国出现郡辖县地方行政制度B.楚国所设郡有军事应急的性质

C.中国完成国家结构体系的转型D.地方管理完成了郡县取代分封

2.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

“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

”此评论针对的是(  )

A.“人之性恶”B.“三纲五常”C.“清心寡欲”D.“存天理,灭人欲”

3.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

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D.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4.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

《新唐书》记载:

“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表明当时(  )

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

5.宋代的印刷技术发达,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种历史现象说明(  )

A.国家治理推动了技术发达B.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

C.科举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宋词兴盛推动了文化普及

6.1833年之前,普鲁士人郭士立三次进入中国沿海搜集情报,并于当年创办中国第一份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表示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工作。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多处引用了此报刊中的资料。

下列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的是(  )

A.郭士立搜集情报为发动鸦片战争做准备B.外国人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

C.中国近代创办报刊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D.近代报刊间接对中国人起到了启蒙作用

7.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

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8.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9.“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10.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某一战争的局部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判断,在这次战争的进程中(  )

A.歼灭了所有的反动军阀B.国共两党达成亲密合作

C.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出现了革命的高潮阶段

1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B.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

C.已经赢得长征的胜利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确立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的制度B.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13.下面的图表是对我国新时期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的描述。

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国(  )

A.市场调节已完全确立B.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

C.对农业加大市场指导D.放弃宏观的经济管理

14.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前,一个人只要父亲是雅典公民就能获得公民身份,而不必考虑其母亲的身份。

但到伯利克里时期却通过法令,规定公民只有娶合法身份的女性,他们所生的孩子才能获得公民资格。

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  )

A.旧法律已无法适应新情况B.女性逐渐成为重要参与者

C.公民政治经济权利的扩大D.民主的精神日趋走向没落

15.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

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  )

A.“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B.“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

C.“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D.“各国皆有治理其境内诸事之权利”

16.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  )

A.确立了两党对峙格局B.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

C.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D.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

17.1922年,苏俄在重申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和禁止买卖的同时,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个体农民的存在和农民自由选择土地利用形式的权利。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苏俄(  )

A.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B.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

C.土地国有政策的动摇D.小农土地所有的确立

18.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是1850年到1914年,第二是1950年到1973年。

推动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国家干预加强B.国际合作和谐

C.科学技术发展D.第三产业兴起

19.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

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

这一理论(  )

A.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C.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D.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20.郑永年认为“全球化倒退”已由一种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思潮,下面的漫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现象。

对此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政治人物的支持是其性质演变的重要因素

B.此现象源于对经济全球化存在问题的反弹

C.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是此现象的重要表现

D.全球经济不景气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2分)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

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

强臣大族,又篡弑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

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

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5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3分)

 

22.(12分)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畅游。

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礼拜金钱之风,可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摘编自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彼得拉克在他的《歌集》中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5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不同在欧洲出现的背景。

(5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分)

 

23.(14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把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98年,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

同年,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演变趋势。

(3分)

 

(2)据材料三,指出“条约口岸”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与表现。

(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9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4.(13分)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最早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英国圈地运动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16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以征收济贫税为主的整套济贫制度。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通过,不再无条件救济有工作能力的人,贫困劳工得到救济的唯一办法是参加工作。

材料二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提出:

保障人人有免于贫困、疾病、愚昧、污染和失业的自由权力;所有家庭应按统一标准上缴捐款和领取津贴而不受收入的限制;社会保障应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可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等三种办法进行。

1943年,政府基本上接受了报告的原则。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红《现代西方福利制度评析》

材料三 贝弗里奇报告是英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奠基石……今后在福利措施上可能会有激烈的政治斗争,但根本否定福利国家的基础,是任何政党都不敢轻举妄动的事。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时期济贫制度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推断政策调整的直接作用。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贝弗里奇报告”中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想。

(4分)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现代西方福利制度”。

(3分)

 

25.(9分)文艺作品往往随着时代变迁而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使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为此,文艺领域的一些人把对革命之后现实的不满转向了对内心情感的关注。

——摘编自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统治被推翻后的社会状况与社会情绪。

(4分)

 

(2)材料描述了哪种文艺潮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法国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为例说明其特征。

(5分)

 

2018届常州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B 2.D 3.C 4.C 5.B 6.A 7.A 8.D 9.C 10.D 11.A 12.C 13.B 14.C 15.B 16.D 17.B 18.C 19.B 20.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

(1)表现:

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

(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2分)

背景: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

(任答两点,得2分)

(2)原因:

官僚政治运转不正常;“世卿世禄”制度的传统;君主为保证显贵阶层的忠诚。

(3分)途径:

“任子”;察举制。

(2分)

(3)作用:

形成特权垄断;抑制人才正常流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降低行政效率。

(任答三点得3分)

22.

(1)不同:

价值观念改变,封建伦常等级观念受冲击;社会风尚,重利拜金盛行;(由追求功名到追求享乐;由勤俭到奢侈,拜金主义盛行。

)(2分)

原因:

明代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意识觉醒;封建礼教压抑人性引发不满和反叛。

(3分)

(2)相似:

崇尚人性。

不同:

对知识的崇拜。

(2分)背景:

精神桎梏来自宗教;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新兴资产阶级正在成长。

(3分)

(3)坚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则,促进文化交流;妥善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基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任答两点得2分)

23.

(1)趋势:

由一国强迫设立到多国强迫设立;分布格局从东南沿海逐渐扩展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入内地;从被迫设立到主动开放;通商口岸的数量不断增多。

(任答三点得3分)

(2)作用:

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

表现:

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

(2分)

(3)参考要点:

观点:

“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

论证:

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另一方面,通商口岸也是近代中国接纳或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通过接纳近代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的转型。

24.

(1)差异:

由无条件济贫到有条件济贫。

(2分)

原因:

圈地运动时期为缓和社会矛盾;工业革命时期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作用: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稳定。

(2分)

(2)设想:

保障人们基本的生存权;维护制度的公平性;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可通过多种办法实施。

(4分)

(3)评析: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3分,任答到3点即可)

25.

(1)状况:

政治黑暗;社会仍然不平等。

(2分)

情绪:

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分)

(2)潮流:

浪漫主义。

(1分)举例: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情节跌宕起伏,想象丰富,手法夸张,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2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注重人物感情,色彩丰富、笔法奔放;不拘泥局部和细节,强调整体完整统一。

(2分)(举例正确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