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5959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docx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

兰化一中张燕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活动方式转变

内容摘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忽视了学生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在课堂上提出了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解决。

让课堂上的争论异常激烈,“一言堂”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

充分体现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课堂教学曾被简单的叙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大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的学习,没能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中去。

学生厌学情况较为严重,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互相埋怨。

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维停滞,不能主动回答课堂问题。

新课程已在甘肃实施近一年,但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和受学生水平的限制,很多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致使新的课堂行为尚未完全形成,严重制约了新课程的落实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促使我校教师重学课程标准、深层次探索实践新课程思想,形成新型的师生教学活动方式,使教师的组织教学为学生而设计,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提升课堂实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从高中英语的实际教学出发,以“关注学生”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为基础,以重构课堂为切入点,总结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学的影响,总结在课改理念下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的研究将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研能力,促进教师探究适合甘肃省新课程条件下英语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是立足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索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内容、途径、策略、方式方法,课题的研究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理性思考能力,而且对增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促进教师探究适合甘肃省新课程条件下英语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实效性。

师生教学活动方式决定着教与学的质量和学校的面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广大教师已经从教学实践和学习中认识到改革传统教学思想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的顺应新课改的目标和实施,就此探究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更好的建立有效、和谐的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究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只有教师转变了角色观念,才能可能使新课程的改革真正深入到课堂教学中。

(2)探究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如何根据获得学生的信息,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使教学活动更符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课改理念。

(3)探究如何增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

(4)探究如何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从而在高中日常的教学中进行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何通过改革和构建新的师生教学行为方式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即:

(1)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如何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自由、高效的教学环境,形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3)如何组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目的;(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的促进功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教学的方式多元化,使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①观察法:

在正常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的行为、方式、方法进行观察,总结效果良好的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方式和教师的组织方式,把具体的教学案例上升到理论程度来进行探讨和研究。

②问卷法:

对学生发放课前活动调查表、课后活动反馈表,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对课堂活动进行反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组织的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课题研究活动更具有实效性。

③座谈法:

教师每天都在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流,易获得第一手资料,使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可行性和可信性。

(2)案例研究的方法:

①收集和积累教学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借鉴案例中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设计、方法、经验,通过学生的行为变化来探究教师行为转变对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影响。

②对课题研究中取得较好效果的课堂活动设计,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案例中教师行为、引导方法、组织手段、活动效果;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参与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完善自己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方式、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的期限为2年。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

主要解决的问题为理论准备,准备课题的实施方案及措施。

主要工作如下:

课题组成员再学习新课程理念和课堂重构理论和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改理念等方面的理论和先进成果,收集有关的案例和经验,为研究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试行、改进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主要研究的问题:

选用教材部分内容作为试行的题目,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总结比较成功的课堂实例,对课题方案进行再讨论和修改,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方案更详细、更具体、更具有可行性。

主要工作如下: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收集课堂教学案例,以课堂发生的真实问题情景作为研究素材和基础。

第三阶段为研究整合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主要研究的问题:

全面总结所取得的经验,有效地整合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工作如下:

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应用新课程的理念,对照、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查找自己教学行为中有哪些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使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进行自检、自纠,共同讨论和改进,对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新课程的理念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根据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和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确定我校高一二班和高一三班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实验班级,由课题组具体组织全面开展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

从2011年10月开始,我们先后组织课题组成员以立项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为教研内容,广泛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深入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深入研究如何改变教法,适应新的学法。

积极探究适合于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并且积极参与校级示范课,外出学习汇报课,教研组内对比课等,使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实验班的学生英语学习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参与本次课题的各位老师也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具体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初步成果:

(一)有效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

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一是由英语学科特点决定的:

知识体系清晰明朗,但语言点庞大、繁琐;二是由于长期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以教师为主体,没有充分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退出往日的课堂的权威性的角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在不同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

为此,要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就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1.树立了新的教学观

传统意义上把课堂教学看作达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看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忽视了学生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在课堂上提出了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解决。

让课堂上的争论异常激烈,让课堂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

2.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是学生的管理者,师道尊严,即教师控制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参与教学过程。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因此,教师要努力促进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师生、生生互相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发展彼此的合作精神。

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3.教师实现了教学角色的转变

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构建要求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和方式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自己进行探究、总结、分析,形成自我的认识和观点,而不是等专家去研究。

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和实施者,学会研究,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新兴的“教育家”。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基本任务的课程;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的课程;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着眼于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

主要着眼于英语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中增长知识、形成方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加强和落实听说能力的培养

我们学校很重视早读,每周安排三个英语早读课,每节20分钟。

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各个教师对早读课的具体安排不近相同,但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动起来的同时,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学生学法的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宏观管理的作用,使这20分钟丰富,生动,充实。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着重从以下两点入手:

1.1让学生充分理解早读课的意义

 由于高中生学科多,学习压力重等各种原因,读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来自于晨读。

俗语说: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晨”字。

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表明,抓好英语晨读课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学好语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而“读”则是其中的前提,学生必须多读,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读是说的基础,现在用的是新教材,更要注重听说和朗读,要养成朗读习惯。

读不仅仅是为了把所学的东西背下来,而且也是观察和模仿的过程。

初学英语的人不必刻意去钻研语法,只要反复进行大声的朗读实践,并注意模仿运用,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住所读的内容,并将其说出来。

朗读时,脑、眼、心、口、协同并用,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突出了“读”的作用。

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www.xedu.n为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晨读训练教师必须要做一个具体的安排,做到读有路,做到读有效。

1.2教会学生早读课的策略

没有具体目标的早读课,就象没有灯塔指引的航行。

每节早读课都要设置目标,制造压力。

英语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很重要的,但是英语学习不仅是记单词,还要进行语法学习、语篇的理解、语感的获得、语言的应用等,做到读和记的有机统一。

所以在英语早读课上,我们给学生一个预设的目标,学生们可以记单词、念课文、念语法、记典型的句型、背英语范文、复习巩固做过的错题目,然后归纳总结,联系其它知识点,解难释疑。

在此基础上,及时检查目标的完成,适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早读时间虽然短,但只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读的水平提高的同时,一定能促进听、说、写的进步,使英语综合水平有一个大的飞跃。

2.以合作方式为主的英语新型阅读课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英语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每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分组方法和难度不同的阶段性目标,我们获得了以下三点体验和认识:

2.1设置规模适度的英语阅读合作小组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群体规模较小时,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能够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

所以基于以往的经验,我们把合作学习的小组规模控制在4至5人。

使小组的能量最为有效地转化为集体合作成果,这是减少集体惰化现象、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首要手段。

2.2设置并公开合适的任务和步骤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个体努力工作的最根本条件是:

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完成目标、确信完成了目标就会得到奖励、所得到的奖励是真正符合自己心意的。

当个体独立完成任务时,情况与以上条件是相符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成绩的指南以明确对学生的期望。

这样,学生就会明确要完成任务该如何付出,并根据评价指南积极地制定工作规划和策略。

同时,他们也会清楚付出多少才算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会有什么奖励。

如此,付出与得到之间的联系也就加强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尽量把任务分成若干阶段的子任务,按照子任务布置阶段性的目标。

这样做,一方面便于学生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自我监控;另一方面也便于我们对学生的贡献给出及时反馈。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学生都明确自己已经付出了多少,达到了什么目标,目前已经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以及预期继续努力会得到什么奖励。

这样,付出与得到的关系就会更为具体和细化,更有利于在合作学习的全程发挥督促合作效率。

2.3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可替代的感觉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还表明,当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在小组中是不可替代的时候,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同时,当组员间能够积极地相互依存的时候,合作小组的效率也最高。

所以我们采取的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是:

让小组和个人都对小组总体的分数负有责任。

具体就是把小组成员的个人作业或考试的分数作为小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成员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表现的一个标准。

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获得好的成绩,都必须进行个人的努力,否则就会拖小组的后腿。

同时,学得快或好的学生也会从小组和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去积极帮助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而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也自然更开放地接受帮助,积极地寻求组员的帮助,这加大了组员间的相互依存。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让组员各自承担总体任务的一部分,并对这部分工作负责,这样就使个人贡献在组中真正不可替代。

3.以多种形式使听说训练具体和有趣

在该部分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详细而认真的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关于听力技能的教学得要求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1.听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即任务型)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

2.听的活动要密切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相结合:

要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要使他们在听力技能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3.教师应该结合情感态度、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目标,正确把握和处理听力和其他语言技能的关系。

4.与其他教学一样,听力技能教学也有层次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训练模式,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3.1视-听训练。

视听是指耳听眼看,包括边看边听、先听后看或先看后听。

训练的方式有音画配合、音物配合等。

音画配合的“画”有挂图、简笔画、幻灯片和电影画面等。

其中看图听音和听音识图方式比较适合于小学生;而打乱一套图画顺序,让学生听后按顺序找出与故事内容完全相符的图画,或用一些主题画示意故事情节转折和时态变化,这些活动更适合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课文听的教学。

音物配合是指根据教学内容,预先确定或准备好可用的物品,听音时向学生展示实物,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方式。

3.2听-说训练。

在听说训练中应以听为主,说是检验听的辅助性活动。

训练方式有:

听答练习——听后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口头判断正误:

听后模仿——听后模仿录音中语音语调和节奏;听后复述——要求学生听后用自己的话概述或转述所听短文;听后讨论——听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主题、人物或情节,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3听-动训练。

听音时配合非言语动作是一种更接近真实交际的听力训练,能够增加听音会意的效果。

主要方式有:

教师发口令学生做动作;学生边听边看教师的示意动作或表情;学生边听边仿照教师做动作;学生听后根据内容进行角色表演:

学生听后在表格里打勾或听后画一些与内容相关简单图表等。

3.4听-读训练。

在训练听的过程中看文字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助于排除听音中的语言障碍,使听音化难为易。

二是以读助听有利于提高辨音悟意的准确性。

听读结合的方式有边听边读——适合于听力材料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的文章;先读后听——先看文字材料,排除生词障碍,降低听的难度。

3.5听-写训练。

听和写结合可以准确地检查学生掌握音、词、句和篇章的情况。

其中听写是听的教学、写作训练和综合性测试中最常用的手段,它是一种书面表达性言语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书写和文字表达,而且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听写的方式丰富多样,诸如:

标准听写——听后要求准确写出原文,听的次数一般为三遍,停顿以意群为单位,是检测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部分听写——边听边填空,所填内容是单词、短语或句子;干扰听写——在制作听写材料录音时全部或部分地加上背景杂音,以增加内容的真实感及难度;听写作文——听一遍或多遍后根据记忆写出听的内容,重点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力和表达力:

复合式听写——是“部分听写”与“听写作文”的混合体,在听后既有准确写下所听单词的要求,又有提取信息要点并转化为用恰当的笔头表达的要求,通过听培养学生的拼写技能、语法能力和阅读能力。

3.6听-译训练。

听和译结合是外语与母语转换练习。

一般是听过若干遍后,先训练学生进行口译,检查其听力理解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然后再要求笔译。

听的次数、材料的难易度以及翻译内容的长短应依据学生水平而定。

在课堂上具体引导的前提下,要求负责该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回家后试听CCTV-4的新闻,第二天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检测,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班训练,学生由刚开始的不知所云到现在能达到理解50%的巨大进步。

(三)和谐师生关系基础上的综合评价体系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也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而不关注学习的过程,造成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等方面都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在本次研究该部分时,我们在新型的师生关系条件下,要求自己要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课题研究过程的经验,我们认为在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评价应采用如下的策略: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在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了适当的评价方式。

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

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进程,以便寻求适当的帮助,做出适时调控。

教师也能较快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学情,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目标,科学高效地进行教学。

5.注意评价对师生关系的促进作用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克服了以往的单一评价标准,将教学评价以更丰富的形式渗透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细化、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出现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泼有效的课堂学习参与关系,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合作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师生共同探讨的民主式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以及和教学资源的互动,形成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使学生在课堂真正完成对语言的实践;提升英语教学品质,发展学生的英语素质。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从而使课程具有动态的、发展的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九、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参与教师素质显著提高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织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教学本质及其特征的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多数教师已放弃原来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在逐渐成为课堂学习和教学的主旋律,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愉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特长。

(2)提高了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试验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探索,不仅有力的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实施,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课题研究参与教师撰写了相关教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