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572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张贤.docx

罗源初中化学班班级学习简报第1期主编张贤

第1期

2012年09月30日

主编:

张贤金编辑、排版:

张贤金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

张贤金,吴新建

(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肯定了过去十年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正面回应了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指明了课程改革新的方向。

着重探讨了新课标中比较有特色的几个变化,并试图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可能背景和原因。

关键词:

化学课程标准;十年课改;变化

教育部组织课程专家对实施十年之久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颁布以后,全国的化学教育工作者掀起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的热潮。

作为普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我们也对新课标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发现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认真严肃地回应了十年课改过程中初三化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紧扣化学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此,将我们学习和研究新课标的一些认识与体会和同行作分享。

一、重新认识化学是什么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对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而新课标前言中对化学的定义如下: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事实上,新课标采用的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化学的定义。

我们认为,新课标对化学的定义的修订有助于保持初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的一致性,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化学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认识到化学与其它学科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物质的,化学的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它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化学的定义关注的是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对于很多教师来讲,该定义过于抽象,定义中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化学科学的价值。

二、规定了8个必做学生实验

回顾过去十年的初三化学课程改革,课程专家们注意到了实验教学在全国各地的学校教学中都有弱化的倾向。

在过去十年中,有很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对这种倾向进行了批评。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我们拿什么让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化学是一门“外语”,是靠记靠背的学科。

可以说,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了实验教学的缺失,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没有得到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落实,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课程专家在修订课程标准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给予了及时的回应。

新课标兼顾到了初三化学的启蒙性和阶段性特点以及一些条件比较不足的学校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努力通过多种途径至少让学生完成8个最为基本的学生实验。

三、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三维目标是课程改革以后提出来替代“双基”的一个名词。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在设计三维目标的时候,都会存在一些问题。

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不得要领,很多教师要么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目标混在一起,要么就是设计的目标空洞无物,没有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相融合。

比如,有教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时候,喜欢设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辩证维物主义思想”等目标,而没有写明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

事实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应该是基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来完成和落实的。

因此,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了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举了样例供教师参考。

四、聚焦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和有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该“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这是对过去十年课程改革过程中情景创设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

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共课总是离不开情景的创设,各式各样的情景的创设着实使化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课堂变得比过去“有趣”“热闹”了。

然而,当人们对这种“有趣”“热闹”的课堂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这些“生动活泼”的情景很多都是虚假的或者对于学生加深对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意义和帮助。

情景创设到了最后成为了“噱头”,变成了为创设而创设。

课程专家注意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要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提出“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多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促进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欣赏化学学科知识的价值。

五、强调试题情景的真实性和内容的科学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后,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探究”“开放”等理念,全国各地的初三化学试题和中考化学试题的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试题的编制很多都有相应的素材作为情景,要求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

然而,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了试题编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很多情景都是试题编制者“闭门造车”想象出来的,出现了很多与生产、生活实际不相符的情景素材,出现了很多本身就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一套试题编制出来以后,很快就传遍大江南北。

由于很多教师没有认真去分析和研究试题,只是简单地将试题拿来为已所用,导致这种充满“虚假情景”“科学性错误”的试题充斥着我们的初三化学教学。

因此,课程专家在修订课程标准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特别强调要加强试题编制情景的真实性和内容的科学性。

六、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的一致性

过去十年的化学课程改革留给广大的化学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困惑就是评价改革的问题。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十年,中考依然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近两年来,国内有不少化学教育工作者将研究的重心转向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考试之间的一致性的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与考试之间的一致性较高,而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较差。

可见,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直接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和最基本的要求,应该作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依据。

教师应该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中考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向课程标准看齐,与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保持一致性。

因此,课程专家在新课标中提出“要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的一致性”。

七、建议在教材中设立专门的方法栏目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课标都高度强调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都对如何实施和落实科学方法教育提出了建议。

新课标的教材编写建议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可以在教材中设立专门的方法栏目”。

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三化学教科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编排的角度来看,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设立了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栏目,将枯燥的化学知识通过各种栏目尽可能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近些年,有关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很多。

有不少学者提出初三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应该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途径直接将相应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而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体会。

显然,修订课程标准的专家认同了这种观点,并在新课标中得到了体现。

八、引导学生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

新课标提出初三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出要使学生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明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当今社会,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因此,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近来年,发生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比如三聚氰氨毒奶粉事件、蔬菜农药残留、化学火锅、“塑化剂”风波、茶叶稀土超标等。

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的出现,使得很多人对化学持一种负面的态度,认为“化学是罪恶之源”。

事实上,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好与坏都掌握在人的手里。

新课标课程内容标准在“化学物质与健康”中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中加入了“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内容。

作为化学教师,在进行情景素材的选择、情景的创设的时候,如果选择这类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情景,应该着力引导学生辩证地来看待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辩论和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而不应该过度渲染化学的负面价值。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肯定了过去十年课程改革的成果,也直面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出了课程专家的勇气和对未来课程改革方向的思考,值得我们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研究,并在实践中去进一步体会新课标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感谢大家认真观看专家视频、阅读相关资料、参与论坛研讨、撰写研修心得、撰写教学故事,并认真完成作业。

现向大家发布以下通知,请关注:

目前,罗源初中化学班第二次作业已发布,请大家在10月10日之前提交,如果没有把握可以一次性通过的老师请及早提交,届时还有重新提交机会,过了10月10日将不能再提交。

姓名

研修日志/评论/被评/推荐

我的教学故事/评论/被评/推荐

名家博文共享/评论/被评/推荐

作业/评论/被评/推荐

发帖/回帖/被回帖/推荐

总学习时间

成绩

陈蔓青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小时0分

--

尤彬

7/1/4/0

0/0/0/0

0/0/0/0

1/0/0/0

5/1/8/0

25小时11分

--

于丽辉

6/2/1/0

0/0/0/0

0/0/0/0

1/0/0/0

1/10/0/0

34小时27分

--

黄庆忠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小时0分

--

叶承龙

10/0/0/0

0/0/0/0

0/0/0/0

1/0/0/0

10/5/6/0

34小时22分

--

林艳

2/2/0/0

0/0/0/0

0/0/0/0

1/0/0/0

3/1/1/0

21小时5分

--

立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之一王祖浩教授

《中国教育报》记者 赵小雅

  如何理解与认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就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相关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王祖浩。

  实验稿课标对化学教育影响深远

  记者:

从2001年开始实验的实验稿化学课标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您如何评价实验稿课标的实验情况?

  王祖浩:

实验稿课标从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高度阐述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价值,构建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重整了化学课程内容。

强调化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力。

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革新了教学观念,改变课程内容过于偏重学科知识的倾向,努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些对整个初中化学教育乃至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实验稿化学课标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

在修订过程中,我们曾对1700多名一线化学教师和教研员就实验稿课标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问卷调查。

统计数据表明,实验稿化学课标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得到了高度认同。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科学探究已走进初中化学课堂;学生“讲、记、背、练”的机械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有所增强;化学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整体上均有所提升。

 认真整理、分析意见与建议

  记者:

化学课标修订的原则是什么?

修订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收集意见与问题的?

对实验稿课标问题与意见最集中的有哪几个方面?

  王祖浩:

为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权威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在修订中坚持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从未来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出发,进一步审视学生发展所需的化学核心知识、过程方法和创新能力,立足科学素养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二是修订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三是高度重视地区差异,认真对待各地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四是针对实验中的经验和问题,提炼指导性意见或问题解决策略,增强课程标准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五是在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与修订。

六是严格控制课程内容的容量和难度。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收集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收集意见和问题主要以问卷调查和座谈征询的方式,对象有不同类型学校的化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大学课程中心及出版社,化学学科专家、化学教育专家等。

  修订组对这些意见与建议分类整理,对收集到的修订意见进行了反复研究,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议前言部分“课程性质”的阐述应更进一步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课程理念”应着眼于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力求用通俗的文字表述,便于初中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对“目标要求”的水平划分、操作性、层次性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

二是对课程目标部分,建议突出基础性,明确化学核心知识,并细化要求,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两部分目标;对学生定量计算、宏微观转换的能力目标要求可适当降低;目标的文字描述应更具体些、更具有操作性,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清晰地把握。

三是对内容标准部分,提出关注初中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与高中化学的衔接,具体界定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内容的要求,确定学生必做的化学实验,增删某些知识点,适当调整某些核心知识的学习水平层次等。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某些活动任务的设计应考虑各地的实验资源,在操作性上有待加强。

四是对课程实施建议部分提出的建议应更有针对性,增加新的行之有效的案例供教学参考。

  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变化

  记者:

修订后的课标坚持了什么?

变化了什么?

其中最值得关注是变化是什么?

其变化的依据又是什么?

  王祖浩:

修订后的课标仍然坚持了实验稿课标提出的关于化学学科的价值、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基于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以及5大课程内容主题等观点及框架结构。

对实验稿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一是在学科价值和课程理念上阐述力求更严谨,更符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文字组织上也有一些变化。

二是调整“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

增加了一些基础实验内容,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科学探究内容进行了梳理;降低了核心知识对应标准条目的水平要求;修改或删减了“探究与活动建议”,删去了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降低了一些实验活动的要求;更新主题单元的“学习情景素材”;重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充实了有关化学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使建议更具有实践针对性和指导性。

  在这些变化中,我觉得有三个方面最值得广大教师予以关注:

一是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新增的8类学生实验。

二是严格控制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降低了一些内容标准条目的要求,对开放性较大的某些内容加以一定的限制,化学用语、物质的微观知识和定量计算控制在较低水平的要求上。

三是整体降低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力求保证不同学校都有条件完成实验。

  教材、教学与评价要依标调整

  记者:

面对修订后的课标,对教材的修订和中小学在实施课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您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理解与实施修订后的课标有哪些具体建议?

  王祖浩:

应从课程标准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上进一步审视教材,做到化学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和价值观3方面的要求在教材中和谐统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结合不同内容落实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是教材内容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此严格审视教材内容(包括习题)的深度、广度,做到“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

在标准修订中明确删去或降低要求的知识或实验,在教材修订中均应作出相应的变动。

  课程标准的修订必须及时贯彻在课堂教学和评价上。

教学上,首先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设计教学方案,从制订学期总体的教学方案到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一以贯之地思考如何落实科学素养的目标,特别要注意挖掘化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价值观目标要素,在实践中能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其次要精心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必须认识到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内容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

化学实验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再其次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化学启蒙教学的规律,刚上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有着新奇感,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予以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通过问题、图表、模型、实验等情景激发初中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依据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抽象的化学概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化学知识。

最后要根据化学课程标准严格控制教学与评价要求,对删减与调整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防止产生“严重偏离标准”的倾向。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十年实施回顾

王磊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标志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

本文拟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与基础、设计与实施取得的显著进展,以及顺利实施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对化学课程标准十年实施过程进行回顾与评述。

一、化学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与基础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倡导素质教育。

教育部1996年进行了一次素质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的大型调查,中国科协1992年、1994年和1996年连续3次开展全国公民科学素养发展水平调查。

与此相应的是1993年、1996年,美国先后出台科学教育的“2061计划”、《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等一系列影响全球的科学教育改革文献。

在1996年至2002年期间,世界上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相继颁布了以课程标准和课程框架为基本形式的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系列政策。

2000年我国教育部也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和政策基础。

国际科学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提出以“科学素养”和“STS教育思想”、“科学探究和基于探究的科学教学观”、“以关注学生已有认识和个人概念对科学学习的重要影响为特征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及“重视体现科学本质观的科学教育”等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学教育思想理论,这些对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和评价的改革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国际科学教育理论界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识。

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教育和化学教育界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提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思想的多样化教学,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上着重强调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力图转变“应试教育倾向”的偏差。

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背景和理论基础。

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在标准研制之前进行了以下几项基础研究:

第一项是大范围的国际课程比较研究。

第二项是化学学科发展研究,总结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化学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

研究表明:

21世纪化学学科的发展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很多著名的化学家和化工学家都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现代化提出了诚恳而迫切的呼吁和希望。

第三项是学生发展研究,特别是关于学生科学学习规律、科学学习心理的研究。

这对判断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中学生对多样化教学方式的需求以及新世纪背景下学生发展对化学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四项是社会发展需求的调研工作。

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基础。

二、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从设计到实施取得显著进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颁布以来,对于全国的初中化学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教育部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针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型问卷调查和系列座谈调研。

在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广大教师高度评价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后带来的新变化:

化学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科学探究已经走进初中课堂,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所增强,化学学习评价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整体提升。

(一)确立以科学素养培养和三维目标落实为特征的化学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具体包括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等。

课程标准将这些课程理念进一步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

我们在2010年8月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6411名初中化学教师进行了网络调研。

调查显示,92.63%的老师认为“与旧课程相比,自己更愿意教授新课程”;87.51%的教师认为,喜欢学习化学的学生多了;78.34%的教师表示,即便是常态课自己也会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出发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

(二)构建主题导向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