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704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2精品

第一单元检测

(2)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计50分)

1.关于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军功分配政治权力 B.周天子对诸侯实现了集权统治

C.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 D.形成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习俗

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禅让制B.兄终弟及制C.父死子继制D.嫡长子继承制

3.观察下图,选出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史记·楚世家》记载:

(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5.“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6.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D.统一文字

7.秦朝形成了丞相制度,秦朝的丞相的具体职责是()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上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③ D.①②③④

8.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这是汉武帝为加強皇权而实行的哪一项措施?

()

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12.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太祖宴于后苑,酒酣,太祖从容谓曰:

“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

“……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文中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邦国元勋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13.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D.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

14.图1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图1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5.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B.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有利于选拔人才

17.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

18.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20.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

A.以中书省总政务B.罢中书省,政事分隶六部

C.废行省,分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

22.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23.“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职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材料所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省制

24.“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25.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二、材料解析题(34分)

26、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秦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他们各是怎样做的?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8分)

 

27.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

(6分)

 

(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

 

(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

(8分)

 

三、问答题(16分)

2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地方官)。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依据材料,柳宗元是怎样认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的?

你是否同意柳宗元的看法?

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D4.C5.B6.B7.C8.D9.D10.C11.A12.D13.D14.B15.C16.B17.C18.D19.D20.A21.B22.A23.C24.B25.D

二、材料题

26、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做法:

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4分)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做法:

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4分)

(2)同:

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4分)

异:

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2分)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对立起来,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2分)

27、

(1)明清皇帝都是亲自处理军国大事,内阁和军机处没有固定的职权,没有下属机构,只是起到顾问作用。

(6分)

(2)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充当皇帝的侍从顾问,协助皇帝草拟圣旨,并传达给有关部门执行,不能参与决策。

(4)

(3)明清皇帝独断军国大政,形成绝对君主专制,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完全寄托在皇帝一个人身上。

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华民族多灾多难。

(8)

28、

(1)柳宗元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6分)

(2)正确。

(2分)

(3)因为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大量征发兵役和徭役。

秦朝残暴统治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

秦朝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不是因为地方分裂或者叛乱,所以和郡县制没有关系。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