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5676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docx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

XX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开展情况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职业接触限值和检测方法的危害因素,我矿积极开展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工作。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或者是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场所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危害程度等。

辨识的方法:

现场调查、检测法、专业分析法。

XX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

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化学物质:

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理因素:

噪声、高温、振动、电磁辐射等。

放射性物质:

氡及子体

目前我矿正处于基建一期工程,主要施工的场所有主平硐、副平硐、进回风立井及地面土建工程。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及整个矿井生产系统,就现在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做简要的辨识分析。

一、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产生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如岩尘、煤尘、水泥尘和混合性粉尘等。

可引起矽肺病、煤工尘肺病和水泥尘肺病。

1.粉尘来源及形式

生产性粉尘:

在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打眼、爆破、综掘、支护、施工水沟、运输、提升、喷浆砌喧和地面排渣等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矽尘。

掘进机掘进巷道的作业过程是一个产尘过程,掘进工作面粉尘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1掘进机掘进过程中岩石破碎产生的粉尘,即原生粉尘,包括岩石受截齿的压碎和摩擦作用产生的粉尘占机掘工作面粉尘的80%。

1.2岩块塌落后与机器和地面的碰撞,装载机运输皮带溜子转载造成的摩擦破碎产生的粉尘。

1.3随风流带入工作面的尘粒可控制在最小

1.4工作面上沉积的粉尘在综掘作业过程中或巷道通风产生二次扬尘。

掘进的主要危害因素:

工序

工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

产生环节

交接班安全检查、敲帮问顶处理隐患、检查设备、挂线、备料,等。

支护工

岩尘、氮氧化物、CH4、CO、高温等

工作过程中可能有岩尘产生,井下工作场所存在氮氧化物、CH4、CO危害。

掘进、风镐、手稿落岩,装运出渣

掘进工

岩尘、手传振动、氮氧化物、CH4、CO、高温等

风镐、手镐落煤时可有岩尘、手传振动,井下工作场所存在氮氧化物、CH4、CO危害。

XX煤矿地面作业工人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序

工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

产生环节

锅炉

锅炉工

煤尘、矽尘、噪声、NO、NO2、CO、高温等

锅炉原煤运输可产生煤尘,煤渣为矽尘,原煤燃烧或燃烧不全可产生NO、NO2、CO等毒物,机械运转可产生噪声等

空压机

操作工

噪声等

空压机运转可产生噪声等

主扇

主扇司机

噪声等

主扇运行产生噪声

立井

绞车房

操作工

噪声等

绞车运转可产生噪声等

渣场

操作工

岩尘

渣土运转可产生岩尘

2、粉尘分类:

按粉尘成分分,煤矿粉尘可分为煤尘、岩尘、水泥粉尘等。

按粉尘被人体吸入的状况分,煤矿粉尘分为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

3、粉尘分散度:

粉尘分散度从物理意义上讲是表示固体物质被粉碎的程度,同一体积的固体物质,被粉碎后的细颗粒表面积之和将会远远超过被粉碎前的表面积。

单位体积粉尘的总表面积越大,它的表面活性也就越强,对粉尘的湿润、吸附、悬浮、燃烧和爆炸等性能都有明显的影响。

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其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

4、粉尘吸附性:

粉尘的吸附性与粉尘的表面积密切相关。

如前所述,同一固体物质,被粉碎的越细,被粉碎后的细颗粒表面积之和比被粉碎前的表面积增加得越多。

随着粉尘颗粒表面积的增大,对周围介质(空气)的吸附能力也明显增加,使微细颗粒表面形成的气膜现象也随之增强,这样也大大增强了微细颗粒的悬浮性。

5、粉尘荷电性:

机械凿岩或采煤时,由于高速运转的钻头和截齿与煤岩的摩擦,使产生的粉尘表面带有电荷,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也可直接吸附空气中的离子而产生电荷。

在矿井下带正电荷尘粒和带负电荷尘粒通常是同时存在的,带有电荷的尘粒相互吸引、凝聚可使粉尘易于降落。

6、粉尘的光学性质:

在粉尘的光学性质中,主要是自然光的吸收、反射、散射、衍射和偏光。

7、煤矿粉尘的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有四种:

尘肺、慢性阻塞性肺病、上呼吸道炎症及肺癌。

尘肺:

肺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粉尘而导致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一种疾病。

该病是不可逆转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吸人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

上呼吸道炎症:

粉尘首先侵入上呼吸道黏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黏膜下血管扩张、充血,黏膜腺分泌增加,最终造成萎缩性病变,例如萎缩性鼻炎等。

肺癌:

尘肺病人的肺癌发病危险性远高于非尘肺患者。

但在同期的报告中,国际癌症研究会的研究小组认为尚没有充分资料证实煤尘的致癌作用。

局部作用:

粉尘沉着于皮肤可能堵塞皮脂腺,容易继发感染而引起暴露性皮炎、毛囊炎等;进入眼内的粉尘,可引起结膜炎等;粉尘刺激鼻黏膜导致肥大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

8、煤矿粉尘危害性的影响因素:

相同品位煤矿粉尘来讲,尘肺发病率与灰分有关,即灰分高的煤矿粉尘(游离SiO2含量也高)的致病性较强。

研究发现尘肺病发病高的煤矿,粉尘中铜、铁、铅和镍等金属元素含量也高。

实验表明镍有较强的细胞毒性,锌却有抗镍毒性的作用。

9、粉尘防治

矿井主要采取通风除尘、除尘风机、湿式作业、喷雾洒水、个体防护等几个方面的防尘措施。

9.1通风除尘:

对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加强管理。

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控制各进、回风巷的合理风速,使浮游于空气中的矿尘最大限度随风流排走,同时又不至于引起井巷内沉积的矿尘二次飞扬,依据经验排尘最优风速为1.5~2m/s。

9.2为主平硐工作面设置除尘风机一台,保持工作面作业环境良好,以便给作业人员提供适宜的作业条件。

9.3湿式作业:

综掘机自带喷雾洒水装置,炮掘工作面采用湿式打眼,水炮泥封孔,放炮前后洒水降尘。

9.4设计在井下设消防洒水系统,在各掘进工作面、运输转载点、装载点等容易产生粉尘的地点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进行喷雾洒水降尘。

为保证水质清洁,喷雾洒水设备应指定人员管理和维护,不得任意拆除,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

9.5设计配有粉尘采样器和测定仪等检测仪器,井下设专职通风、瓦斯人员定期对主要进、回风巷道内粉尘的含量进行检测,及时清扫、冲洗。

9.6井下所有巷道中的浮煤必须定期清扫运出。

9.7加强对接触粉尘工人的个体防护,配戴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

近次测尘数据表如下:

测尘地点

测尘

时间

工作内容

粉尘类别

粉尘浓度(mg/m3)

4月10日

全尘

呼吸

1

综掘机作业

岩尘

3.26

1.34

2

出渣

岩尘

2.12

1.06

3

施工水沟

岩尘

1.64

0.68

4

支护作业

岩尘

1.86

1.02

平均值

2.22

1.02

副平硐

1

盾构机司机操作

岩尘

1.04

0.46

平均值

1.04

0.46

 

10、XX煤矿粉尘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

类别

生产工艺

测尘点布置

掘进

工作

掘进机作业、机械装岩、人工装岩、刷帮、挑顶、拉底

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处

掘进机司机操作掘进机、砌碹、切割联络眼、工作面爆破作业

在工人作业地点

风钻、电钻打眼、打眼与装岩机同时作业

距作业地点3~5m处巷道中部

锚喷

打眼、打锚杆、喷浆、搅拌上料、装卸料

距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处

转载点

刮板输送机作业、带式输送机作业、装岩点及翻罐笼

回风侧5~10m处

翻罐笼司机和放渣工人作业、人工装卸料

作业人员作业地点

井下其他场所

维修巷道

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

 

三、有害气体

在矿井空气中,由于多种原因可存在CH4、CO、CO2、氮氧化物及H2S气体等。

煤矿作业场所主要化学毒物浓度限值统计表:

化学毒物名称

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

0.00025

二氧化碳CO2

0.5

硫化氢H2S

0.00066

主要从性质和来源进行辨识:

1、二氧化碳(CO2)。

CO2主要存在于煤层和煤块内,在采煤过程中与CH4一道排出。

此外,巷道内木材腐烂,人群呼吸以及放炮也可产生CO2。

由于CO2相对密度大(1.53),一般多积聚于巷道低处及通风不良的废巷中。

其危害性在于CO2排挤空气中的氧气,而引起缺氧。

当空气中的CO2浓度达到5%时,即能引起缺氧现象;达到10%时,可使人窒息而死。

2、一氧化碳(CO)。

CO主要来源是放炮。

使用硝酸甘油炸药可产生大量的CO,CO是化学窒息性气体,可以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并能阻断组织呼吸致“内窒息”。

3、硫化氢(H2S)。

H2S在煤矿一般少见,一般存在于煤层一定区域或鸡窝煤内,在落煤时逸出,因而可使靠近落煤地点的采煤工作人员发生H2S中毒。

H2S也属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肺水肿和中毒性脑病。

硫化氢是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且易燃易爆,爆炸浓度范围为4.3%~46%。

有机物腐败时可产生硫化氢,故粪窖、污水沟、暗渠中常有硫化氢积聚。

井下积水的老塘和采空区,由于煤及硫化矿物中的硫与水作用生成硫化氢蓄积于水中,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4体积的硫化氢。

一旦扰动这些积水伴有大量硫化氢逸出。

刺激反应:

有眼刺痛、畏光、流泪、流涕、咽干、咽喉部灼痛等气体刺激症状,一旦脱离中毒场所,短时间内就能恢复。

轻度中毒:

除有眼刺痛、流泪等刺激症状外,还会有咳嗽、胸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度中毒:

除有上述症状并表现加重之外,还会出现发烧、焦虑、烦躁、轻度意识障碍等症状。

重度中毒:

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心悸、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3、甲烷(CH4)。

甲烷危害:

危害一: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性,但矿井高浓度的甲烷会挤占空气的空间,使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从而使空气具有窒息性。

当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43%,空气中氧气浓度降至12%,人在此环境中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时间稍长就会昏迷,甚至死亡。

危害二:

甲烷易燃、易爆,爆炸浓度界限为5%~16%。

矿井甲烷灾害是煤矿中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它不仅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还威胁到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4、氮氧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放炮。

使用硝铵炸药常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为刺激性气体,较难溶于水,因而可达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等。

氮氧化物中毒的危害:

氮氧化合物气体对机体的损害主要是呼吸系统,尤其是深部呼吸系统,主要对肺脏毒害最大。

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硝烟即可引起氮氧化合物急性中毒,一般在数小时至72小时内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其主要表现症状:

急性轻度中毒:

胸闷、咳嗽、咳痰,伴有轻微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眼结膜和咽部有轻度充血。

急性中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重,咳嗽加剧、咳血丝痰、头痛、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

急性重度中毒:

呼吸急促,剧咳,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嘴唇、指甲青紫,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窒息。

三、噪声

煤炭行业是高噪声行业之一,噪声污染相当严重,不仅声压级高且声源分布面广,从井下的掘进、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以及机电设备的装配维修等,噪声源无处不在。

煤矿噪声具有强度大、声级高、连续噪声多、频带宽等特点,对作业环境污染特别严重。

1、井工煤矿的噪声源及暴露工种

井下凿岩、打眼、放炮、掘岩、运输、机修、通风等作业环节使用的风动凿岩机、风镐、风扇、煤电钻、乳化液机、掘进机、皮带运输机等是井下常见的噪声源。

此外,局部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提升机、水泵、刮板输送机、装岩机也是主要噪声源。

暴露噪声的主要工种有:

掘进工、采煤工、辅助工、锚喷工、注浆注水工、维修工、水泵工等。

2、噪声的危害:

听觉系统: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一般经历从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

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听力下降),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根据损伤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失(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聋。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属于噪声的特异作用。

非听觉系统:

对神经系统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对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3、噪声振动产生于风钻打眼、爆破、掘进机、电瓶车运输、局扇运转及各种水泵运转等工序。

XX煤矿井下部分设备测定结果表

噪声源

噪声强度的dB(A)

风钻

82

爆破

128

掘进机

90

电瓶车运输

76

局扇

86

各种水泵

82

风镐

85

罐笼

75

电钻

80

空气压缩机

99

锚杆机

82

4、噪音检测规定

煤矿作业场所噪声每年至少监测1次。

井工矿的风动凿岩机、风镐、局部通风机、电钻、乳化液机、掘进机、转载机、运输车等地点。

在每个监测地点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4、煤矿井下噪声危害情况

主平硐大雁矿建50名接触噪声工人听力检查结果

检查人数

正常人数

个级别听力损失检出率

轻度

中度

重度

合计

50

42

7

1

0

8

%

0.84%

0.14%

0.02%

0

0.16%

依据:

《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49-2002)

4、振动

1、XX煤矿作业中振动的主要来源

常用的振动工具:

活塞式锤打工具、固定轮转工具、手持转动工具。

活塞式锤打工具:

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气锤、风铲机、捣固机、铆钉机等。

固定轮转工具:

多为固定装置,工人通过操作被加工的物体而暴露振动,砂轮机、抛光机、电锯、钢丝抻拔机、各种固定式研磨机等。

手持转动工具:

以压缩空气、电动机或引擎为动力,如手持研磨机、风钻、电钻、手摇钻、喷砂机、钻孔机、链锯、金刚砂磨轮、清洁机、振动破碎机等。

2、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一般认为,低频率、大强度的局部振动,主要引起手臂骨-关节系统的障碍,并可拌有神经、肌肉系统的变化。

在频率一定时,振动的强度(振幅、加速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3、振动暴露的时间

振动病的患病率是随着接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振动病的严重程度也是随着接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的。

4、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气温、噪声等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是影响振动危害的重要因素,低气温可以加速手臂振动病的发病和病程进展。

手臂振动病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全身或局部受冷是振动性白指发作的重要条件。

操作方式和个体因素:

劳动负荷、工作体位、技术熟练程度、加工部件的硬度等均能影响作业时的姿势、用力大小和静态紧张程度。

5、振动的危害

局部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骨、关节系统的影响。

40Hz以下低频率、大振幅、冲击力的振动,往往引起骨、关节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1)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形成骨岛、骨皮质增厚、骨刺形成,无菌性坏死;

(2)骨皮质变薄、骨腔变大、囊样变;

(3)手握力下降,特别是耐力下降、肌纤维震颤、肌肉萎缩(大小鱼际萎缩)。

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1)生理功能的改变;

(2)神经肌肉的改变;(3)中枢神经和感觉神经的改变;

(4)消化、呼吸、内分泌及代谢等诸系统的改变;(5)对脊柱的危害。

五、不良气候条件

矿井内气象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这对工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六、高温、高湿

煤矿工人接触的不良气象条件主要有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等,而后者对前两者影响很大。

潮湿的矿井深部,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达85%以上,如果同时通风又不好,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给矿工的健康带来危害。

(1)高温

环境通常由自然热源(如阳光、地热)和人工热源(如生产性热源)引起。

生产性热源主要来自于各种燃料的燃烧,亦有部分来自机械的转动摩擦,使机械能变成热能;还有部分来自产热的化学反应。

所有这些作业环境的高温问题又可因夏季的自然高温而加剧。

1、煤矿行业高温气候的成因:

造成矿井气温升高的热源很多,主要有相对热源和绝对热源。

相对热源的散热量与其周围气温差值有关,如高温岩层和热水散热;绝对热源的散热量受气温影响较小,主要是机电设备、化学反应和空气压缩等热源散热。

高温岩层散热是影响矿井空气温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它主要通过井巷壁和冒落、运输中的岩矿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造成矿井温度升高。

当矿井中有高温水涌出时,也将影响整个矿井的微气候,而使矿井温度略有升高。

2、高温作业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3、煤矿高温危害:

高温高湿环境也是导致工伤事故的诱因之一,据报道,高温高湿环境下事故发生率是正常环境下的1.7-2.3倍。

4、高温作业要求:

煤矿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七、放射性物质

煤矿井下氡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影响。

八、不良气象条件 

   

(1)气温:

高气温是井内不良气象条件之一。

井内气温高低与巷道深度有关,巷道越深,流入的空气密度增大而产生的压缩热使温度升高一般巷道每深入地下100m,可使温度升高1℃,在煤矿中,平均每深入30-35m,岩层温度可增高1℃。

在井深1000米以上的矿井内,气温可高达35℃以上,在通风不良的矿井中,夏季可发生中署。

   

(2)气湿:

井下气湿取决于巷道中的含水量、流入空气的温湿度,岩层的湿度,作业区域防尘装置用水量等。

采矿时由于地下水不断渗出和防尘用水的汇集,巷道内可能形成高气湿,相对湿度一般在80-90%以上,采煤的工作面可达95%以上。

在高湿低温环境下直接接触振动机械,可导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等。

 

   (3)气流:

矿井内的气流主要由机械通风引起,但因部位不同可有很大差别,如在主井内气流较大,而在巷道深处和掌子面气流较小。

这些不良气象条件易诱发工人发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风湿性疾病。

九、其他

另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容易造成职工腰腿痛和各种外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