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662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

湖南衡阳市八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湖南衡阳市八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高三

2010-10-1123:

13

湖南衡阳市八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本试卷共七道大题,22道小题,共6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角:

jiǎo   角落   头角   勾心斗角   群雄角逐

B.臭:

chòu   臭氧   乳臭   臭名昭著   遗臭万年

C.横:

héng   横行   横祸   横生枝节   横眉怒目

D.累:

lěi    拖累   累计   连篇累牍   危如累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振怒   实名制   攻城略地   识时务者为俊杰

B.溶洞   连锁店   和衷共济   偷鸡不成蚀把米

C.谩骂   亲和力   在所不惜   一年之季在于春

D.稼接   临界点   惊世骇俗   无事不登三宝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上海世博会异彩纷呈,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热情的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涌入世博园,入园人数屡创新高。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本人的通权达变、审时度势。

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B.第41届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上海举办,2010年5月1日是世博会开幕式的日子,当天在空中拍摄世博会的盛况,发现世博会的各个场馆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人群。

C.在各大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已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D.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壁,                        ,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

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地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

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的叫喊起来

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

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

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④①②③⑥⑤                                   D.⑤④③①②⑥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朋 党 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

“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

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古文观止》)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

希望。

B.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目:

看作。

C.尽解党人而释之                    释:

解释。

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

责备。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故何哉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①所惜者名节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②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D.①惟君子则有之          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8、下列用“/”给文中画双实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B.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C.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D.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B.文章第③节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之晚年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实,紧扣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进行了反复的论证。

C.文章第④节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

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分析,得出“乱亡其国”的结论;对舜被朋党所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

D.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

一是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二是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

10、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3分)

译文:

(2)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4分)

译文:

(3)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7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2、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

(1)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2)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狗吠深巷中,         。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固一世之雄也。

(6)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

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15题。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中国赶超世界的契机”,日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中国低碳型经济的发展之道时如此认为。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

而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斯特恩指出,走向低碳经济可以有各种发展方向,如开放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或者发展碳搜集和埋藏技术,具体选择可以由各国根据国情做出。

目前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跨越式赶超世界的契机。

他建议,提高能效、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如对碳排放征税和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及全球联合对高新去碳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斯特恩称,估计减少排放只需花费占全球GDP1%的成本,但不行动导致的损失将达到全球GDP的5%-20%。

因此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完成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

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在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起到大国表率作用。

他预测,中国要在2050年之前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经济增长率(GDP)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

但是,这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自《中国信息报》,有删改)

13、下列不属于发展“低碳经济”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A.开发包括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在内的新能源。

      B.根据各国国情选择合适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向。

      C.建立对碳排征税、进行碳排放交易等强有力的价格机制。

      D.联合全球力量研发部署碳搜集和埋藏等高新去碳技术。

14、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斯特恩在与中国企业家探讨低碳经济问题时,不仅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同时也指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B.发展低碳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操作性诠释。

      C.传统型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这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D.斯特恩认为中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会下降年经济增长率(GDP),但是,并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15、结合全文,简述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寒鸟

            刘鸿伏

冷而犀利的风刮过天空。

云层仿佛越积越厚的冰凌,凝重、灰暗,无有涯际。

土地里微微的暖气被树尖草梢的冰凌冻住,就如冻住一个季节。

一声叹息,起自渺远的空中。

也许那不是叹息,是鸟翅划动空气时疲累的声音。

是啊,那翅声仿佛是一声叹息,从灰暗的寒空滑落。

一只鸟从远处现出飞的轮廓,如一片瑟瑟发抖的枯叶。

一只鸟,又一只鸟……渐渐越聚越多,翅声越来越沉,不知名的小鸟,在天空密密地集结在一起,被风狂暴地推拥着、撕扯着,不辨东西。

它们是一群疲累而且饥寒的鸟,漂泊在无路的天空,或停落在冰冷的大地。

野草上一粒草籽或土地里冻住的一枚麦穗,都被空中饥饿的眼睛无限放大。

天空模糊了鸟影,风声湮没了鸟声。

当高楼某个窗口的某个人偶然望见几乎遮住了半个天空的鸟群,蓦地吃了一惊:

怎么会有这么多流浪的鸟啊,它们能到哪里去呢?

那么多的鸟,一阵阵地起落,鼓起勇气飞行。

远处是结冰的河流,近处是白皑皑的丛林,天地之间只有风声。

它们曾经飞过了流沙一样多的日子,飞过了树叶一样多的城镇和村舍。

大地上没有巢,飞不动了,找一片树林和浅岗停落,互相挨挤着度过寒冷的黑夜。

但树林外,是网罟;浅岗下,是猎枪。

它们或许能挺过饥寒,但往往逃不出陷阱。

谁也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我想有一些鸟儿,一定来自老家的某片某垛或炊烟下的屋顶。

而此时,它们在寂寞中飞行。

冰雪满途时寻找温暖,饥饿时寻找食物,它们是寒鸟,翅膀在天地间划出坚忍。

也曾优雅地飞翔,快乐地追逐着花朵和流云。

它们的啼鸣曾经是世间最悦耳的乐音。

南方,北方,寒冰如铁,雪满山川。

那是大片大片的寒鸟!

像灰暗的云,被大风吹散又聚拢。

它们分散时,让人几乎忽视了它们的存在;聚拢时,人们感到了震惊。

一些最羸弱的小鸟不断坠落空中,一些孤单的鸟不断地加入队伍,它们从不同的草丛和丘冈顽强地飞上半空。

那是生的阵容,或许也是死的队列。

如是生便是最壮丽的生,如是死便是最悲壮的死。

遮住了半个天空,起落抑扬的鸟群啊,大地白茫茫真干净。

分散了抑或才有存活的希望,但那是寂寞的生吧?

鸟的生存法则和人的生存法则是如此不同。

读懂鸟的,只有天空。

但大地被冻住的时候,天空也被冻住了,冻不住的只有翅膀。

会有花朵在遥远的地方开放,会有丰收在饥寒之后闪烁金黄,在视线里渐行渐远的寒鸟啊,传说在天的那边,每棵根芽都能长出一个春天。

(选自《散文》2010年第5期)

16、开头两节文字是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

(4分)

答:

                                                                              

17、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寒鸟面临的生存困难。

(4分)

答:

                                                                              

18、文章在写寒鸟的飞行过程中插入描写“高楼某个窗口的某个人”的吃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19、“寒鸟”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联系全文予以探究。

(8分)

答: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6分)

20、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一条,并说明推荐理由。

(注意:

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

②一定要写出作者。

)(6分)

示例:

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理由:

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

                                                          

理由:

                                                          

诗句:

                                                          

理由: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 2010年堪称经典翻拍年,不光“四大名著”纷纷走上荧屏,银幕上同样争相向经典致敬。

除了徐克筹拍3D版《新龙门客栈》外,《倩女幽魂》《唐伯虎点秋香2》等即将开拍或已经上映。

初步算来,纳入拍摄计划的翻拍影片就有7部之多。

   材料二 昨天下午,“经典文艺作品改编创作及法律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面对时下的改编热、翻拍热,与会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4分)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美国作家阿扎洛夫,前半生努力和勤奋,取得辉煌的成就。

然而,他在后半生,丧失理智地与一个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较上了劲,与其在小报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论战,将其视为对手。

结果,这个马利丁靠着他既得到了名又得到了利,而他,在无端地空耗青春与生命的同时,竟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衡阳市八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答案

1、D(A群雄角(jué)逐,B乳臭(xiù),C横(hèng)祸)

2、B(A震怒,C一年之计在于春,D嫁接)

3、C(A“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用于贬义。

感情色彩不当。

B“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

与“议论纷纷”并用,自相矛盾。

D“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漠,毫不关心。

不可带宾语。

4、A(B主宾搭配不当,不能站满人群。

C“人口”和“改善”不搭配,在“人口”后加“增加”。

D语序不当,根据上下文意,应为“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及家庭情况对其毕业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

5、A(④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衔接,①句对此发出赞叹,③句续写同一“竹筏”上游人的欢呼,②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⑥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⑤句合写山水,具有小结作用,恰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合为一体)

6、C(释:

释放。

7、C(A.何:

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②程度副词,“多么”。

B.所:

①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此处和“惜”一起译为“所珍惜的”;②和“为”字配合使用,表被动,相当于“被”。

C.也:

①②句末语气词,表示解释。

D.则:

①连词,表条件关系,与“惟”一起译为“只有……才”/②副词,原来是。

8、A(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

9、C(“舜被朋党所欺”错,应该是“舜被称为圣人”。

10、(1)译文:

大抵君子和君子,因为道同志合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因为私利相同结成朋党。

(以:

因为;同道:

道同志合;为:

结成。

(2)译文:

等到他们见到利益争先抢夺,或者利益完了交情疏远(的时候),就反而互相残害。

(及:

等到;其:

代词,他们;交疏:

交情疏远;贼害:

残害。

(3)译文:

(这些)治乱兴亡的历史事迹,做君王的可以作为借鉴了!

(省略主语“这”要补出;迹:

事迹,踪迹,这里也可引申为“过程”;鉴:

借鉴;)

11、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4分;手法2分,内容与情感分析2分)

注意:

学生如答出对比和虚实结合,并分析合理,同样给分。

(2)这两句的意思是:

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

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之态和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

(3分)

12、

(1)士皆瞋目

(2)乘彼垝垣(3)鸡鸣桑树颠(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3、B(B项所指是“方向”,不是“措施”。

14、C(“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才是瓶颈。

15、一是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二是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6分)

16、

(1)比喻、夸张(2分)。

表现了环境的清冷、肃杀、恶劣等。

(2分)。

17、寒冷,饥饿,猎杀,无容身之所。

(4分,每点1分)(答疲劳、疲累等不给分;答环境保护方面的不给分;答路远等方面的内容不给分。

答饥寒给2分。

把猎杀写成猎枪、网罟等均判正确。

18、

(1)表现出空中飞行的寒鸟之多;

(2)突出“人”对寒鸟飞行行为的不理解;(3)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寒鸟与人生存法则的不同埋下伏笔。

(6分,每点2分)(答对比、反衬并且作用分析合乎情理的给2分。

第3点只答铺垫、埋下伏笔等给1分。

19、

(1)对在自然灾难面前坚忍意志的赞美;(所答内容与“坚忍”有关,正常判分。

(2)对在自然灾难面前族群集体精神的赞美;(所答内容与“集体精神”有关,正常判分。

(3)对弱小者(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状态)的关注(同情);(只答“同情”而未涉及对象或者只答同情寒鸟的给1分。

(4)对困境中弱小者(弱势群体)生存环境改善的美好期盼(祝愿);

(5)希望人类从寒鸟的行为中汲取精神力量。

(如果答对人的批判方面的内容给1分)

(8分。

每点2分,答对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