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docx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1.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课文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
本目的重点是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课文中未作任何理论性的评析,这就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2.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
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
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这个子目,教师可先提问“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引导学生发言、议论,然后用“雄才大略”作结。
再让一个同学朗读第62页课文小字,让学生说说“这段小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而引出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材、善于使用人材的结论。
教师再提问: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学生作答后,先讲政治方面的措施:
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可先请一位学生读关于梁王的课文,由此而引出“武帝时诸侯国仍有相当势力”的认识。
再讲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两种做法,最后分析得出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汉武帝实现政治上大一统的效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难点,可主要由教师讲述。
为方便学生理解董仲舒的有关建议,可使用以下投影: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接着,教师提问: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
”(答:
儒家学说,即儒术)再提问:
“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接受?
”可让学生议论、回答。
学习完“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教师可引导同学讨论: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并可用以下图示(投影)小结:
三、学法指导
1.史料阅读法:
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读懂史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加深对有关课文的理解。
如在学习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时,可以出示《汉书·食货志》的记录: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再如文景之治的景象则可出示以下史料: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卷15)、“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2.新旧知识对比:
汉高祖以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此时,可以回想并对比秦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的做法有何不同。
从而总结出“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3.直观图示法:
在学习汉初的察举制度时,可以制作其流程图:
再如,在学习推恩令时可以作图示意:
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封地是图1这么大;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图2的阴影部分,以此可以形象地说明推恩令的作用。
图1 图2
4.历史扮演法:
可以根据历史故事,自编剧本,扮演历史人物,演绎历史故事。
如在学习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时,可以演绎文帝罢建露台的故事;在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事进行辩论。
5.列表对比法:
对西汉与东汉的朝代要素进行列表对比记忆。
如下表:
建立者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西汉
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6年
公元9年
东汉
刘秀(光武帝)
公元25年
公元200年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内容在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出现概率较高,识记汉武帝、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的“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知识点,考查最频繁。
另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尤其文景之治),虽然不是课标要求内容,但作为古代和谐社会的重要例证,在近年中考试题中也时有亮相。
五、中考试题分析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解析:
本题从主席诗句入手设置情景,旨在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历史功绩的识记与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即可正确作答。
答案:
C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西域都护府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行儒学教育
解析:
本题的题眼在于“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题支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具有此目的的,只有颁布“推恩令”,由此正确作答。
答案:
A
3.阅读下列材料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
──《汉书》
请回答:
(1)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请举一例说明汉景帝是怎样做的。
(2)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出一个建议。
解析:
第
(1)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汉景帝的这句话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并以史实加以说明。
第
(2)问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具有开放性。
可围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科技兴农”等方面作答。
答案:
(1)重视农业生产。
薄赋劝农,把田租定为三十税一;下诏准许农户由耕地少的地方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
(任选一项)
(2)建议: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六、同步检测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6.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
“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C
6.
(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
7.
(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2)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
【知识网络】
【资料下载】
推恩之令及酎金夺爵
刘邦建立汉朝后,不断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
这些诸侯王可以自己任命封地内的官吏,征收赋税,实际上成为独立的王国。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胶西等国,发动叛乱。
汉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加强了对这些王国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消弱封国势力,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侯。
这样,通过不断分出更小的侯国,各诸侯国实际上已经自行解体了。
诸侯王问题解决后,全国还有列侯百余。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zhòu)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至此,汉政府完全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缇萦上书救父
汉文帝废除肉刑,与一位叫缇萦的女孩有关。
名医淳于意被人陷害,将受肉刑。
他的小女儿缇萦跟随父亲来到长安,上书文帝,悲泣地说:
肉刑太残酷,受刑人肢体残废,永难复原,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
她要求自己入宫为奴婢,代父赎罪。
文帝看后十分感动,立即下诏废止了一些肉刑。
不过,汉景帝对贪赃枉法的罪犯,处理很严。
他规定,官吏收受贿赂,要没收财物并治罪,参与投机经营的官吏,也按贪赃处理。
一时官场风气比较廉明。
缇萦上书救父
汉武帝
汉代讲学图
强项令
跋扈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