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65430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docx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

一.A型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正经是指:

A.十二经筋B.十二经别C.任脉和督脉D.十二皮部E.十二经脉

2.内踝上8寸以下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阴肾经E.足阳明胃经

3.手三阴经的走向是:

A.从头走手B.从手走头C.从胸走手D.从手走胸E.从头走足

4.手三阳经的走向是:

A.从头走手B.从手走头C.从胸走手D.从手走胸E.以上均非

5.足三阴经的走向是:

A.从头走手B.从手走头C.从胸走手D.从手走胸E.从足走胸腹

6.足三阳经的走向是:

A.从头走足B.从手走头C.从胸走手D.从手走胸E.从头走手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两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部B.胸部C.腹部D.四肢末端E.背部

8.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部B.胸腹部C.上肢末端D.下肢末端E.以上都不对

9.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部B.胸部C.腹部D.四肢末端E.背部

10.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部B.胸部C.腹部D.四肢末端E.以上都不对

11.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部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以上都不对

12.手三阳经在上肢的分部规律是:

A.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以上都不对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4.上肢内侧面,经脉从前到后分布的顺序依次是:

A.肺经、心包经、心经B.心包经、心经、肺经

C.肺经、心经、心包经D.心经、肺经、心包经E.心经、心包经、肺经

15.十二经脉中属正确表里配对关系的经脉是:

A.手太阴与手少阳B.手太阳与手太阴C.足太阳与足太阴D.足少阴与足少阳E.手少阴与手太阳

16.十二经脉中属正确属络关系的是:

A.足太阴经属脾络肾B.手少阴经属肺络大肠C.足阳明经属脾络胃D.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E.手心包经属心包络心

17.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

A.手小指端B.手中指端C.手无名指端D.头面部E.胸腹部

18.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

A.鼻旁B.手小指端C.目内眦D.足小趾端E.目外眦

19.符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的是:

A.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B.手阳明、足太阴、足阳明、手少阴

C.足阳明、手少阴、足太阳、手厥阴D.手太阳、手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以上都不对

20.下列经脉表里络属关系错误的是:

A.手少阴与手太阳B.足厥阴与足少阳C.手阳明与手太阴D.手少阳与手少阴E.足太阳与足少阴

2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手阳明与足阳明在鼻旁交接B.足阳明与足太阴在足大趾内端交接

C.足少阳与足厥阴在足小趾次趾端交接D.手太阴与手阳明在手食指端交接E.足少阴与手厥阴在胸中交接

22.能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的经脉是:

A、手阳明经B、足阳明经C、足太阳经D、督脉E、阳跷脉

23.能总调全身阴气和精血的经脉是:

A.手太阴经B.足太阴经C.任脉D.阴跷脉E.阴维脉

24.有“阳脉之海”之称的是:

A.任脉B.督脉C.阳跷脉D.阳维脉E.冲脉

25.有“阴脉之海”之称的是:

A.任脉B.督脉C.阴跷脉D.阴维脉E.冲脉

26.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的是:

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阴脾经C.任脉D.督脉E.冲脉

27.能司寤寐的经脉是:

A.任脉B.阴阳跷脉C.阴阳维脉D.手少阴心经E.手厥阴心包经

28.十二经脉的别络分布在:

A.四肢肘膝关节以下B.腹部C.胸胁部D.背部E.头部

29.十五络脉的作用是:

A.加强了经脉和脏腑的联系B.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部的联系

C.加强了表里两经的联系D.能涵蓄十二经气血E.以上者都对

30.十二经别的“离”指:

A.在头项部别出正经B.在四肢肘膝关节附近别出正经

C.在躯干部别出正经D.在背部别出正经E.以上都不对

31.维系全身阳经的经脉是:

A.督脉B.冲脉C.阳维D.阳跷E.足太阳膀胱经

32.有一源三歧之称的是:

A.任、督、肝脉B.冲、任、肾脉C.任、督、带脉D.任、督、肾脉E.任、督、冲脉

33.属于络脉理论应用的是:

A.牙痛取合谷B.寒湿痹痛用灸法C.急性扭伤用皮肤针叩刺局部D.胃脘痛取足三里E.以上都不对

34.与肾经相交接的经脉是:

A.肺与胃经B.胃与心经C.胃与大肠经D.小肠与膀胱经E.肝与胃经

35.与三焦经相交接的经脉是:

A.足太阴与足阳明B.足阳明与手少阴C.手厥阴与足少阳D.手阳明与足太阴E.足厥阴与足少阳

36.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直属脏腑B.无表里配合关系C.无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D.除任、督二脉外,无专属腧穴E.以上都对

37.十二经别是指: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的别行部分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的别行部分E.以上都不是

38.“六合”是由:

A.十二正经中阴阳两经相合组成B.十二经别中阴阳两经经别相合组成

C.十二正经中前后两经相合组成D.十二经别中前后两经经别相合组成E.以上都不是

39.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40.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是:

A.行于体表,不入内脏B.从头身走向四肢C.以经脉为分界D.进入体内,联系内脏E.以上均不对

41.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是:

A.行于体表,不入内脏B.从头身走向四肢C.以经脉为分界D.进入体内,联系内脏E.以上均不对

42.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

A.行于体表,不入内脏B.从头身走向四肢C.以正经在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D.进入体内,联系内脏E.以上均不对

43.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是:

A.阴经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B.阳经从躯干走向四肢末端C.均从头身走向四肢肢端D.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E.无明确的循行规律

44.人体最外的防卫屏障是:

A.经脉B.络脉C.孙络D.血脉E.经筋

45.一般认为,卫气夜间蕴藏于:

A.四肢末端B.体腔内脏中C.头面部D.肌肉深处E.以上都不对

46.元气:

A.源于水谷之气B.源于自然界清气C.为后天之气D.为先天之气E.能在体表见到其运动的形态

47.“根结”中“根”指的是:

A.五输穴B.原穴C.井穴D.四肢肘膝以下的任何穴E.合穴

48.气街的特点有:

A.横向为主B.上下分部C.紧邻脏腑D.前后相连E.以上都对

49.下列关于“四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海位于下腹部B.髓海位于背腰部C.四海主持全身的阴阳调节

D.肾主髓,故为髓海E.气海位于胸部

50.当疾病侵犯时,最先接触到病邪的是:

A.经脉B.经筋C.孙络D.浮络E.血络

5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四海内容的是:

A.胃为水谷之海B.脑为髓之海C.冲脉为十二经之海D.任脉为阴经之海E.膻中为气海

52.髓海位于人体的:

A.腰部B.胸部C.背部D.头部E.腹部

53.标本、根结理论强调了人体:

A.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密切联系B.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C.前胸与后背的密切联系D.脏腑与体表的密切联系E.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

54.“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

A.表里属络关系B.前后对应关系C.左右交叉关系D.上下对应关系E.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55.经气的所起和所归是指:

A.标本B.根结C.气街D.四海E.井穴和合穴

56.气街是经气:

A.精微物质汇聚之所B.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C.布散的主要部位D.蓄积渗灌之处E.经络循行的内行路线

57.太阳头痛多发生在:

A.前额部B.巅顶部C.后头部D.侧头部E.太阳穴处

二.X型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计分)

1.经络学说的形成来自:

A.针灸等刺激的感应传导现象的观察B.气功的“行气”与经络的发现

C.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D.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E.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2.属于十二经脉附属部分的是:

A.十二正经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皮部E.奇经八脉

3.属正确表里配对关系的经脉是:

A.手太阴与手少阳B.手太阳与手太阴C.足阳明与足太阴

D.足少阴与足少阳E.手少阴与手太阳

4.属正确属络关系的是:

A.足太阴经属脾络肾B.手少阴经属肺络大肠C.足阳明经属胃络脾

D.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E.手心包经属心包络心

5.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正确的是:

A.手三阴经从手走胸腹B.手三阳经从头走手C.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D.足三阳经从胸腹走头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B.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手食指端交接C.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在手中指端交接D.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厥阴肝经在足小指端交接E.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内端交接

7.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是:

A.从脾经开始B.从肝经开始C.到肝经为止D.到胆经为止E.从肺经开始

8.下列关于奇经八脉描述正确的是:

A.无表里配合关系B.无专属的穴位C.不直属于脏腑D.无固定的循行路线E.和十二正经不存在相互联系

9.奇经八脉的统帅作用体现在:

A.督脉能督领诸阳经B.阴阳维脉能调节下肢的运动C.任脉能总调全身精血D.冲脉能妊养诸阴经E.带脉约束了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10.奇经八脉的沟通、联络作用体现在:

A.带脉横绕腰腹,联系着纵行的各经脉B.任脉的气海、关元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C.冲脉加强了足阳明与足太阴之间的联系D.督脉的大椎为阳经之会E.阳维脉维系全身阳经

11.十五络脉包括:

A.十二络脉B.任脉的别络C.阳维脉D.阴维脉E.胃之大络“虚里”

12.十五络脉的作用包括:

A.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B.能输送营卫气血C.能渗灌濡养周身组织

D.能使十二经脉气血由线状流行逐渐扩展为面状弥散E.能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

13.关于十二经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十二经别组成六组,称为“六合”B.阳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阴经

C.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D.十二经别在四肢部别出正经E.十二经别在头项部别出正经

14.属于十二经别理论应用的是:

A.承山穴治疗痔疮B.足三里治心悸C.太溪穴治疗肾虚头痛

D.头针治疗中风E.合谷穴治疗牙痛

15.属于络脉理论应用的是:

A.牙痛取合谷B.癫狂取支正C.急性扭伤用皮肤针叩刺局部D.胃脘痛取公孙E.太阳穴放血治头痛

16.与三焦经相交接的经脉是:

A.足少阳B.足阳明C.手厥阴D.手阳明E.足厥阴

17.下列关于“六合”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足太阳经别从腘部分出,合于膀胱经B.手少阴经别从腋部分出,合于大肠经C.手少阳经别从所属正经分出,合于三焦经D.足少阳经别从下肢分出,合于肝经E.手太阳经别从腋下分出,合于小肠经

18.有表里关系的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19.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是:

A.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B.在循行分布过程中有离、入、出、合的现象

C.行于体表,不入内脏D.进入体内,联系内脏E.从头身走向四肢末端

20.经气的范围包括:

A.营气B.宗气C.原气D.元气E.卫气

21.关于卫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卫气行于脉中B.卫气行于脉外C.卫气由食物精华所化生

D.卫气散布的区域较营气广泛E.卫气和营气相伴而行

22.一般认为,卫气:

A.白天散布于体表B.夜间蕴藏和运行于肌肉深处C.有“慓疾滑利”的性质D.推动力很强,有振奋的作用E.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

23.一般认为,宗气:

A.推动力很强B.可在体表见到其运动的形态C.有防御的作用D.有振奋的作用E.可通贯心脉

24.有“十二经之根本”之称的是:

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原气

25.冲脉又被称之为:

A.气海B.髓海C.水谷之海D.血海E.十二经之海

26.十二经筋的作用主要是:

A.渗灌气血B.联系表里C.约束骨骼D.聚结诸经E.屈伸关节

27.十二经别络的特点是:

A.阴经络脉走向阳经B.阴经络脉走向阴经C.阴阳经的络脉相互交通

D.阳经的络脉走向阴经E.阳经的络脉走向同名阳经

28.气街的部位包括:

A.头部B.胸部C.背部D.腹部E.四肢末端

29、气街的特点有:

A.横向为主B.纵向为主C.紧邻脏腑D.前后相连E.上下分部

30.下列关于“四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海主持全身的阴阳调节B.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津液

C.四海包括髓海、血海、水谷之海、气海D.肾主髓,为髓海E.胃受纳水谷,为水谷之海

31.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依赖于:

A.十二经脉B.十五络脉C.奇经八脉D.十二经筋E.十二皮部

32.当疾病侵犯时,抗御病邪的第一道防线是:

A.经脉B.经筋C.孙络D.浮络E.卫气

33.属经络抗御病邪、反映证候的是:

A.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B.胃中有寒,手鱼之络多青C.经脉者,行血气而营阴阳D.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客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络E.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34.用经络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的是:

A.腰痛取委中B.牙痛取合谷C.咽痛刺少商D.四缝治疳积E.耳鸣取肾俞

35.下列各项中属于四海内容的是:

A.督脉为阳经之海B.脑为髓之海C.冲脉为十二经之海D.任脉为阴经之海E.膻中为气海

36.下列属于经络生理功能的是:

A.沟通内外,联系脏腑B.运行气血,协调阴阳C.指导取穴,协助诊断D.抗御病邪,反映证候

E.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三.填空题

1.《灵枢·脉度》载:

“经脉为里,,。

2.《灵枢·经别》说: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3.《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

“中气穴,则针。

4.经络系统是由和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

5.经脉包括、,以及正经附属的、、;络脉包括和难以计数的和等。

6.十二经脉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

7.十二经脉相互之间存在着表里配对关系,其中足太阳与为表里,足少阳与为表里;与手少阴为表里,与手太阴为表里。

8.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

手三阳经,足三阴经。

9.手厥阴心包经在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在与足少阴肾经交接。

10.同名的阳经和阳经在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和阴经在交接。

11.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阴维脉、阳维脉、和。

12.有“阴脉之海”之称的是;有“阳脉之海”之称的是;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的是。

13.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和、各自别出一络,加上。

14.络脉中“浮络”指;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称为“”。

15.《灵枢·本脏》说:

“经脉者,所以,,利关节者也。

16.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有、、、的特点。

17.奇经八脉中,维系全身阴经的经脉指的是。

18.有一源三歧之称的经脉是、、。

19.“六合”指将十二经别按关系汇合成六组。

20.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的体系,是附属于的筋肉系统。

21.十二经筋在循行分布过程中有、、、的现象。

22.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部位,也是的部位。

23.经气的范围包括、、和等。

24.宗气是由和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

25.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为依据的。

26.十二经别络均从的络穴分出,走向的经脉。

27.“标本”中“标”与人体的位置相应;“本”与人体相应。

28.气街有四,即在、、、部均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

29.《灵枢·海论》指出:

“人有,有,有,有,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30.四海中,为髓海,为气海,为水谷之海,为血海。

31.《灵枢·经脉》:

“经脉者,所以,,,不可不通也。

32.经络的作用包括、、、。

33.《灵枢·海论》说:

“夫十二经脉者,,。

34.《素问·缪刺论》说:

“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留而不去,入舍于,留而不去,入舍于,留而不去,入舍于,内连,散于肠胃。

35.《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节之交,,所言节者,也。

36.《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凡将用针,,,乃可以治也。

37.《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

38.经络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包括、、和。

39.经络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和两方面。

四.是非题1.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中,手厥阴经属心包络心,足太阴经属肝络胆。

2.足阳明胃经在足次趾端与足太阴脾经交接。

3.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内眦交接。

4.八脉中任、督、带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5.奇经八脉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故又称为“血海”。

6.十二经别在循行过程中有结、聚、散、络的现象。

7.营气和卫气均循行于经脉之中。

五、名词解释

1.经络2.经络学说3.正经4.奇经八脉5.一源三歧6.十五络脉7.二经别8.六合9.十二经筋10.十二皮部11.经气12.标本13.根结14.气街15.四海

六、简答题1.简述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2.简述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简述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

4.简述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的不同点。

5.简述奇经八脉的临床意义。

6.简述十二经筋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7.简述“标本”和“根结”的异同。

8.简述“标本”和“根结”理论的临床意义。

9.举例简述经络辨证在临床的应用。

七、问答题1.为什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

2.试述奇经八脉的作用。

3.试述十五络脉的作用。

4.试述十五络脉的临床意义。

5.试述十二经别的作用。

6.举例说明十二经别的临床意义。

答案

一、A1型选择题1、E;2、C;3、C;4、B;5、E;6、A;7、D;8、B;9、D;10、A;11、A;12、D;13、C;14、A;15、E;16、D;17、A;18、C;19、A;20、D;21、C;22、D;23、C;24、B;25、A;26、E;

27、B;28、A;29、C;30、B;31、C;32、E;33、C(刺络除瘀);34、D;35、C;36、E;37、A;38、B;39、B;40、D;41、A;42、C;43、D;44、C;45、B;46、D;47、C;48、E;49、E;

50、C;51、D;52、D;53、E;54、D;55、B;56、B;57、C

二、X型选择题1、ABCDE;2、BCD;3、CE;4、CD;5、CE;6、BE;7、CE;8、AC;9、ACE;10、ADE;11、AB;12、ABCDE;13、ACD;14、ABCD;15、BCDE;16、AC;17、ACE;18、ACDE;19、AC;20、ABCDE;21、ABCD;22、ACE;23、ABDE;24、DE;25、DE;26、CE;27、ACD;28、ABD;29、ACDE;

30、BCE;31、ABCDE;32、CE;33、ABD;34、ABCE;35、BCE;36、ABDE

三、填空题1、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2、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3、游于巷4、经脉;络脉5、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浮络;孙络6、手足;阴阳;脏腑7、足少阴;足厥阴;手太阳;手阳明8、从手走头;从足走胸腹9、手无名指端;足小趾端10、头面;胸中11、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12、任脉;督脉;冲脉13、任脉;督脉;脾之大络14、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孙络15、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16、离;入;出;合17、阴维脉18、督脉;任脉;冲脉19、阴阳表里20、结聚于筋肉关节;十二经脉21、结;聚;散;络22、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23、营气;卫气;宗气;元气24、谷气;自然界清气25、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26、本经四肢关节肘膝关节以下;其相表里27、头面胸背;四肢下端28、头;胸;腹;胫29、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30、脑;胸部;胃;冲脉31、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32、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证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33、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34、皮毛;孙脉;络脉;经脉;五脏35、三百六十五会;神气之所游行出入36、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37、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38、经络辨证;经络望诊;经络腧穴按诊;经络腧穴电测定39、指导针灸治疗;指导药物归经

四、是非题1、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中,手厥阴经属心包络心,足太阴经属肝络胆。

错。

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中,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足太阴经属脾络胃。

2、足阳明胃经在足次趾端与足太阴脾经交接。

错。

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内端与足太阴脾经交接。

3、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内眦交接。

错。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交接。

4、八脉中任、督、带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错。

八脉中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5、奇经八脉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故又称为“血海”。

错。

冲脉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故又称为“血海”。

6、十二经别在循行过程中有结、聚、散、络的现象。

错。

十二经别在循行过程中有离、入、出、合的现象。

7、营气和卫气均循行于经脉之中。

对。

五、名词解释1、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较经脉细小,遍布全身。

2、经络学说:

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针灸学科的关系尤为密切。

3、正经:

即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足三阴三阳经。

4、奇经八脉:

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

5、一源三歧:

奇经八脉中督、任、冲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6、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7、十二经别:

是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有离、入、出、合的特点。

8、六合:

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其中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的经脉。

9、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10、十二皮部:

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11、经气:

即经络之气,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12、标本:

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标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

13、根结:

指经气的所起和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根指四肢末端井穴,结指头、胸、腹部。

14、气街:

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15、四海:

即髓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