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537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 26.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26

黑龙江省黑河市博文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1.下列元素属于第VIIA族的是

A.钾B.铁C.磷D.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钾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位于第IA,错误;B.铁是26号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64s2;位于第VIIA族,错误;C.磷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第VA,错误;D.氟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位于第VIIA族,正确。

考点:

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知识。

2.碱金属元素是周期性表现得最鲜明和最规律的一族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中锂的密度最小,熔点最低B.碳酸钾溶液的pH<7

C.乙醇与金属钾反应生成氢气D.用电解铯盐溶液的方法冶炼金属铯

【答案】C

【解析】碱金属单质从上而下密度增大,熔点降低,故Li的密度最小,熔点最高,A项错;Li2CO3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不选B;C项反应为:

2C2H5OH+2K

2C2H5OK+H2↑。

电解铯盐溶液时,由于氧化性H+>Cs+,故不产生金属铯,不选D,可用电解熔融无水铯盐的方式获得金属铯。

3.在KCl、MgCl2、Mg(NO3)2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K+)=0.1mol/L,c(Mg2+)=0.15mol/L,c(Cl﹣)=0.2mol/L,则c(NO3﹣)为

A.0.05mol/LB.0.20mol/LC.0.30mol/LD.0.40mol/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c(K+)=0.1mol/L,KCl中的c(Cl﹣)=0.1mol/L,溶液中的c(Cl﹣)=0.2mol/L,则MgCl2中的c(Cl﹣)=0.1mol/L,则MgCl2中的c(Mg2+)=0.05mol/L,溶液中的c(Mg2+)=0.15mol/L,Mg(NO3)2中的c(Mg2+)=0.1mol/L,则c(NO3﹣)为0.20mol/L。

答案选B。

考点:

溶液的电中性

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中的几种。

分别取样:

①用pH试纸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

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Na+B.SO42-C.Ba2+D.NH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①可知溶液显弱酸性,上述离子只有NH4+能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则一定含有NH4+,而S2-能水解显碱性,即S2-与NH4+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则一定不含有S2-;再由氯水能氧化I-生成碘单质,而碘遇淀粉变蓝,而②中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则一定不含有I-;又溶液呈电中性,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则溶液中有NH4+,必须同时存在阴离子,即SO42-必然存在,而Ba2+、SO4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即一定不存在Ba2+;显然剩下的Na+是否存在无法判断,则需检验的离子是Na+,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检验的判断

【名师点晴】1、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

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2)反应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如:

溶液的酸碱性、浓度、温度等的选择。

(3)物质检验时常需排除干扰物的影响,如:

用Ba2+检验SO42-时应排除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

(4)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①一种试剂如果只与一种或少数几种离子反应,这种反应就叫做选择性反应。

与该试剂反应的离子种类越少,反应的选择性越高。

②如果试剂只与一种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这个反应的选择性最高,这样的反应称为这种离子的特征反应。

③在物质检验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选择性高的反应,如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用KSCN溶液检验Fe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NH3。

2、物质鉴别的类型与方法

(1)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溶解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或相互滴加,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⑤若采用上述方法鉴别出一种物质后,可用它做试剂鉴别余下的其他物质。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

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

5.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中,叙述正确的是()

A.铜片上有气泡

B.铜片为负极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锌比铜活泼,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放电,即铜片上有气泡产生,A正确;B、铜为正极,B错误;C、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C错误;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6.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新型氢分子的化学式为H3,每个该分子中含有3个H原子,而每个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都是H元素的单质,所以当二者质量相同时含有的H原子个数相同。

因此选项是A。

考点:

考查等质量的同素异形体的知识。

7.下图为可逆反应

(正反应放热)生成物C的浓度随压强变化并建立平衡的关系图,则

值与压强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曲线可知,P1曲线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压强是P1大于P2,但压强大,C的浓度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所有n大于3,答案选D。

8.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充电时,惰性电极M、N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过程中,N电极附近酸性减弱

B.充电过程中,N电极上V3+被还原为V2+

C.放电过程中,H+由N电极向M电极移动

D.放电过程中,M电极反应为V02++2H++e一=V02++H2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充电过程中,N电极是阴极,氢离子移向阴极,故附近酸性增强,A项错误;B、充电过程中,N电极是阴极,发生反应:

V3++e-=V2+,B项正确;C、放电过程中,N极是负极,H+由N电极向M电极移动,C项正确;D、放电过程中,M电极为正极,反应为V02++2H++e一=V02++H20,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充放电电池

9.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不漏水

B.实验室里需要480mL2.0moI·L-1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g,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的步骤进行操作

C.25℃时,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浓度的NaOH溶液,一小段时间后,NaOH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

D.K2CO3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不漏水,但是不一定要干燥,错误;B.实验室里需要480mL2.0moI·L-1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与480mL最接近的容量瓶的规格是500ml,所以配制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40.0g,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的步骤进行操作,错误;C.25℃时,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浓度的NaOH溶液,实质是电解水,若原来的溶液非常稀,则电解后溶液的浓度几乎不变,若原来的浓度不是很稀,则溶液的浓度会增大,正确;D.K2CO3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来观察酒精灯的火焰呈现的颜色来确定是否含有K元素,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的仪器的使用及物质的称量、电解原理及焰色反应的操作的知识。

10.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1L1mol·L-1食盐水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电键K与N连接,铁被保护不会腐蚀

B.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C.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可实现铁棒上镀铜

D.若电键K与M连接,当两极共产生28L(标准状况)气体时,生成了1molNaOH

【答案】D

【解析】A项,若电键K与N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不正确;B项,若电键K与N连接,正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不正确;C项,若电键K与M连接,将石墨棒换成铜棒,则形成电解池,若要在铁棒上镀铜,电解质溶液不能用食盐水,而应用硫酸铜溶液,故不正确;D项,若电键K与M连接,为电解食盐水,根据反应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H2↑+Cl2↑

22 44.8

1x V

解得x=l,V=22.4L,即1mol氯化钠全部被电解完,产生1mol氢氧化钠,而现在产生气体为28L,表明电解完氯化钠后继续电解水,但生成氢氧化钠的量不变,即生成了1molNaOH。

11.对下列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A.纯碱不属于碱         

B.CuSO4属于氧化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答案】A

【解析】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A正确。

硫酸铜是盐,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形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不正确。

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C不正确,例如硫酸氢钠是盐,也能电离出氢离子。

D不正确,例如铵盐可以不含金属阳离子,答案选A。

12.Al—H2O2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电源,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作该电源的负极,电极反应为:

Al-3e-=Al3+

B.电池总反应:

2Al+3H2O2+6H+=2Al3++6H2O

C.放电时溶液中的SO42-向正极移动

D.放电时正极周围溶液的pH升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原电池中铝作负极,电池负极反应为:

Al-3e-=Al3+,A正确;H2O2做氧化剂,在石墨电极得电子,正极反应式:

H2O2+2H++2e-=2H2O,原电池总反应:

2Al+3H2O2+6H+=2Al3++6H2O,B正确;电池放电时溶液中的SO42-向负极移动,C错误;根据正极反应式可知,H+被消耗从而溶液的pH升高,D正确。

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掌握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①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②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③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且水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与O2结合生成OH-,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且H+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与O2结合生成水;④正负极反应式相加(电子守恒)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

若已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到较难写出的电极反应式。

13.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D.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B、风力发电,是风能变电能,故B正确;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C错误;D、物质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主要是热能,故D正确。

考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14.如图所示:

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Cl2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②饱和氯化钠溶液③Na2SO3溶液④饱和FeBr2溶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信息可知,甲中的试剂可吸收氯气或干燥氯气,则①浓硫酸可干燥氯气,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正确;②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或干燥氯气,不符合题意,错误;③Na2SO3溶液可吸收氯气,正确;④饱和FeBr2溶液可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吸收氯气,正确;答案为D。

【考点定位】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漂白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是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真正原因,只有湿润的有色布条遇到氯气才能透色,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就可以形成解题思路,说明经过甲瓶的洗气后,潮湿的氯气可能等到了干燥或氯气已经被甲中溶液吸收,无氯气排出,再去寻找答案就相对容易得多了,这样的题目对学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15.有Al、Cu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g,放入500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解,当再加入250mL2.0mol/L的NaOH溶液时,得到的沉淀最多。

上述盐酸溶液的液度为()

A.0.5mol/LB.1.0mol/LC.2.0mol/LD.3.0mol/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l、Cu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g,放入500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AlCl3、CuCl2、FeCl3,当再加入250mL2.0mol/L的NaOH溶液时,若得到的沉淀最多,则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元素守恒,可得n(HCl)=n(NaCl)=n(NaOH)=2.0mol/L×0.25L=0.5mol,由于盐酸的体积是500mL,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HCl)=0.5mol÷0.5L=1.0mol/L,故选项B正确。

考查守恒方法在化学计算的应用的知识。

16.(14分)酯类物质A(C11H8O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后再酸化可得到化合物B和C。

回答下列问题:

①B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中只有一个官能团。

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B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写出两种具有醛基(—CHO)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是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其碳的质量分数为60.0%,氢的质量分数为4.44%,其余为氧,则C的分子式是________。

③已知C的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其中一个取代基无支链,且含有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官能团及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官能团,则该取代基上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另外两个取代基相同,分别位于该取代基的邻位和对位,则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只变化物质C苯环上三个取代基的位置,则可以得到________种C的同分异构体。

【答案】①CH3COOH;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取代;HOCH2CHO,C2H5-O-CHO。

②C9H8O4;③碳碳双键;

;5。

【解析】

试题分析:

①B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中只有一个官能团。

则由于其符合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式通式,所以B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乙酸B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该发生是酯化反应,也就是取代反应;两种B的具有醛基(—CHO)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O,C2H5-O-CHO。

②C是芳香族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其碳的质量分数为60.0%,氢的质量分数为4.44%,其余为氧,则含C原子个数是:

(180×60.0%)÷12=9;含有H原子的个数是:

(180×4.44%)÷1=8;含有O原子的个数是:

(180-9×12-8×1)÷16=4.所以C的分子式是C9H8O4;③已知C的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其中一个取代基无支链,且含有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官能团及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官能团,则该取代基上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和碳碳双键;另外两个取代基相同,分别位于该取代基的邻位和对位,则C的结构简式是

;如果只变化物质C苯环上三个取代基的位置,则可以得到5种C的同分异构体,它们是

考点: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书写的知识。

17.(13分)工业上常回收冶炼锌废渣中的锌(含有ZnO、FeO、Fe2O3、CuO、Al2O3等杂质,并用来生产ZnSO4·6H2O晶体,其工艺流程如下,有关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Al(OH)3

Fe(OH)3

Fe(OH)2

Zn(OH)2

开始沉淀的pH

3.3

1.5

6.5

5.4

沉淀完全的pH

5.2

3.7

9.7

8.0

(1)上述工艺流程中多处涉及“过滤”,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在“除杂Ⅰ”步骤中,需再加入适量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为使Fe(OH)3、Al(OH)3沉淀完全,而Zn(OH)2不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

为控制上述pH范围可选择加入的试剂或药品是________。

A.ZnOB.氨水C.固体NaOHD.ZnCO3

(3)在“除杂Ⅱ”步骤中,加入Zn粉的作用是_______。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

(4)常温下,已知Ksp〔Cu(OH)2〕=2×10-20,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L,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则应调整溶液pH大于___________。

【答案】

(1)烧杯、玻璃棒、漏斗

(2)将Fe2+完全氧化为Fe3+;5.2~5.4;AD

(3)除去溶液中的Cu2+;冷却结晶(4)5

【解析】

试题分析:

冶炼锌废渣中的锌(含有ZnO、FeO、Fe2O3、CuO、Al2O3等杂质),加入硫酸通入空气酸浸过滤后得到滤液含有Zn2+、Fe3+、Fe2+、Cu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铝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加入锌除去铜离子,过滤得到硫酸锌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得到ZnSO4•6H2O晶体;

(1)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在“除杂Ⅰ”步骤中,需再加入适量H2O2溶液的目的是将Fe2+完全氧化为Fe3+,便于完全沉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为使Fe(OH)3、Al(OH)3沉淀完全,而Zn(OH)2不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5.2~5.4;为控制上述pH范围可选择加入的试剂或药品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氨水会引入铵根离子,固体氢氧化钠会引入钠离子,ZnO、ZnCO3会降低溶液pH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3)在“除杂Ⅱ”步骤中,加入Zn粉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u2+。

“操作A”的名称是硫酸锌溶液得到晶体的方法是利用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

(4)常温下,已知Ksp〔Cu(OH)2〕=2×10-20,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L,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Q≥Ksp,Ksp〔Cu(OH)2〕=c(Cu2+)×c2(OH-)=2×10-20,c(OH-)=

=10-9mol/L,c(H+)=10-5mol/L,pH=5,则应调整溶液pH大于5。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分离实验过程和分离原理的理解应用,除杂试剂选择和提纯物质方法,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应用等

【名师点睛】分离提纯型探究实验评价题一般以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为基础,考查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基本操作。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题目提供信息的应用,特别是新物质的制备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易水解、熔沸点等),要善于联系课本相关的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方法运用于解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对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梳理,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升入分析,迁移和应用,要重视物质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

电化学类试题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策略性,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归纳。

工艺流程中的实验分析:

工艺流程的命题来源很广,与各个知识模块的结合点较多,因此分析工业生产工艺流程题时,应将流程路线,试题设问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它常常结合工艺流程考查基本化学实验问题,可以说它是无机框图题的创新。

流程的呈现形式有:

①操作流程;②物质变化流程;③装置流程。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原料和产品(包括副产品),即箭头进出方向,其次依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原理,紧扣信息,搞清流程中每一步发生了什么反应——知其然,弄清有关反应原理,明确目的(如沉淀反应、除杂、分离)——知其所以然,最后联系储存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利用,准确表述和工整书写。

由于工艺流程常与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及定量测定等基本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只有复习时牢固掌握实验基础知识,才能有效结合题中的信息,准确答题。

物质制备化工生产流程的主线一般为

18.海水中有丰富的资源,多种多样的海洋动物和植物,海底有丰富的矿藏、石油、天然气等,此外,海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它们电离产生Cl-、Br-、I-、SO42-、Na+、Mg2+、Ca2+等,都是重要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②、⑧分离提纯的方法:

②⑧。

(2)步骤⑦分离提纯过程中需要选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3)D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初步提纯后的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的试剂为:

①盐酸②氯化钡溶液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碳酸钠溶液,

下列试剂添加顺序合理的是。

A.②③④①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

(5)若用来提取Br2,反应⑤所用的氧化剂的来源较合理的是。

A.从外地购买B.在当地新建生产厂C.从本厂生产烧碱处循环

(6)流程⑥将溴单质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是基于溴单质具有性,该方法对比有机溶剂萃取法的优点是。

【答案】

(1)过滤;蒸馏;(1分/空)

(2)分液漏斗;(1分)

(3)Cl2+2NaOH=NaCl+NaClO+H2O(2分)

(4)AD(2分)

(5)C(1分)

(6)挥发;经济,环保,方便(1分/空)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