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32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建立情况。

(2)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分组讨论,理解更替的规律,感悟朝代兴衰的原因以及重大制度建立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时间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讨论、讲述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

夏、商、西周的兴亡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为后来者应吸取经验及教训,从中汲取营养,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

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夏、商、西周是我国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世袭继承王位为特征的“家天下”。

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它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但最终,桀的残暴统治引起民众的反抗,被商汤所灭。

汤建立了商朝。

商朝通过设置监狱、制定酷刑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以巩固统治,但纣的残暴统治也同样激起人民反抗。

经过武王伐纣战争,商朝被周武王灭亡。

西周建立。

西周为了巩固统治,确立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西周衰亡。

周平王迁洛邑,开始了东周的统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他们是哪部电视剧的人物?

你知道电视剧《封神榜》是取材于历史上哪一个事件吗?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请学生概括夏朝的基本情况。

(2)世袭制

材料研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问题:

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3)国家机构的设置

①指导学生看《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指出阳城的地理位置,夏朝的统治中心,国家统治机器——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制定了历法。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②动脑筋:

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4)二里头文化

假如你是二里头遗址的讲解员,请你为大家简单讲解二里头文化。

(5)夏朝灭亡

展示图片:

《桀把人当作坐骑》。

问题:

夏桀的残暴统治体现哪些方面?

(1)概括夏朝的基本情况。

 

(2)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①理解夏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含义和国家机器的作用。

 

②讨论思考并作答。

(4)学生讲解二里头遗址文化。

(5)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让学生理解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为下一步内容的理解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商汤灭夏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

(1)为什么商汤能够灭夏?

 

(2)后世为什么把商朝称为殷朝?

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

 

(3)展示材料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历史信息?

自由讨论并作答。

(1)夏桀追求个人享乐,荒废了朝政,压迫百姓,失去民心。

商汤任用有才能的人,这些人是商汤成就伟业的得力助手;商汤联合周围小国部落,讨伐夏桀,顺应民心。

(2)因为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朝。

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3)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历史思维;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武王伐纣

周部落是如何强大起来?

武王伐纣为什么取得胜利?

得到什么样启示?

 

学生回答问题。

胜利的原因:

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启示:

昏君误国。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任用贤者,爱惜民力。

 

进一步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4.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

①提出问题:

西周统治者怎么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②展示《分封制示意图》,讲述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

③展示动画《周初形势图》,帮助学生理解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和作用。

(2)播放“周厉王暴政”的视频,展示图片《烽火戏诸侯》,让学生理解西周灭亡的原因。

 

(1)①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分封制。

②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

③观看动画和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2)观看视频,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意义。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进一步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课堂总结

都城

开始

时间

灭亡

时间

开国

君主

亡国

君主

重大

事件

夏朝

阳城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世袭制

商朝

亳、殷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盘庚

迁殷

武王

伐纣

西周

镐京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武王

幽王

分封制

国人暴动

归纳、梳理知识点。

清晰地掌握本课的知识脉络。

巩固练习

1.将夏朝作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A.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

B.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C.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

D.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

这表明()

A.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人心

B.商国的制度比夏国民主

C.夏国的奴隶制远比商国残酷

D.商汤伐夏是反压迫的正义战争

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参考答案:

1.B

2.A

3.B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中考链接

1.(2014年山东德州卷)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2.(2014年山东东营卷)“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参考答案:

1.C

2.B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助纣为虐”这个成语说的是商朝最后一个暴君纣,生前宠爱一个名叫妲己的妃子,对她言听计从。

因此,后人往往将商朝灭亡,归咎于纣王宠幸女色。

历史上因此也将所谓妲己“助纣为虐”作为“女人是祸水”说法的例子之一。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商朝灭亡原因的看法。

学生讨论,完成作业。

发散思维,拓展课外知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板书设计]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夏朝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建立者是启

B.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070年

C.都城设立在阳城

D.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启继承父位,标志着哪一制度开始(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他以人为坐骑,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被商汤所败,国家灭亡。

此人物是(  )

A.启B.桀C.纣D.盘庚

4.殷墟是中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横跨洹河两岸。

把商朝都城迁到这里的国君是(  )

A.商汤B.武丁C.盘庚D.商纣

5.“上联:

伊尹伴商汤成大业;下联:

______助武王灭商纣。

”这副对联中,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

A.伶伦B.仓颉C.姜尚D.禹

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

7.下面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

君主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约公元前

1600年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

8.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汤B.商纣

C.周文王D.周武王

9.成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

西周推翻商朝的历史史实可以用下列哪一成语来概括(  )

A.反戈一击B.为虎作伥

C.狐假虎威D.掩耳盗铃

10.小明为了更好地记忆某一种制度的知识,制作了以下图示,请你根据图示,说一说他所要记忆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

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

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

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至禹的儿子启打败伯益,夺取权位……

材料二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1)材料一中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的办法历史上称为什么?

“禹的儿子启打败伯益,夺取权位”使权力交替出现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

当时周王室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诸侯是怎样产生的?

 

1.A

2.B [解析]启继承了其父禹的王位,开启了中国王位世袭制的先河。

3.B [解析]解答时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被商汤所败”。

商汤在约公元前1600年,打败夏桀,建立商朝。

由此可知,实施暴政的君主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

4.C [解析]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都城才稳定下来。

5.C

6.C [解析]与题干中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等信息相关的史实是牧野之战,此战之后,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7.B [解析]商朝的末代君主是纣王。

8.B [解析]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都是有作为的君主,而商纣是有名的暴君,故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武王伐纣时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

因此,可以用“反戈一击”来概括。

10.C [解析]本题意在通过图示的制作,考查其反映的历史知识。

可以使学生在解题的同时,感受到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是多样的。

通过图示中周天子对亲属和功臣的分封以及诸侯对周天子所承担的义务,可知这种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

11.[答案]

(1)禅让制。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分封制。

巩固统治。

(3)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后练习题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A.禹   B.启  C.桀   D.汤

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B.奴隶社会结束

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

3.启继承父位,标志哪一制度的开始()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出现在()

A.前2070年B.前1600年

C.前1046年D.前770年

5.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

那是因为夏朝()

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定了刑法

C.实行了分封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

6.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  )

A.黄河下游地区          B.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C.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      D.今河南洛阳一带

7.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利:

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

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

A.禅让制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8.夏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国力衰落B.残暴统治,失去民心

C.地理位置不佳D.国家机构的建立

9.商朝的建立者是()

A.汤B.禹C.启D.桀

10.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2.商朝有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公元前130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商汤灭夏B.牧野大战C.盘庚迁殷D.武王伐纣

13.“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世袭制B.实行分封制

C.实行禅让制D.实行奴隶制

14.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

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

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

15.“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的故事。

各诸侯之所以能如约前往的原因是()

A.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服从调兵,保卫王室的义务

B.想借机见见周王

C.诸侯想去都城求助封赐

D.诸侯为了讨好周王

16.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丁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

B.术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过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性质的变化情况。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礼记·礼运》中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1)材料中的“选贤与能”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两种制度?

 

(2)材料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转变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中“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什么建立的标志?

标志着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