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14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8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

四、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已有一定基础前提上进行教学的。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比较生疏,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亲手制作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寻找生活中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的小大来教学。

本课通过“比比谁喝得快”这一游戏引入,从比较几片柠檬与一颗青提的大小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再通过两个长方体大小的比较,突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体积单位。

进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让学生制作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表象。

并找出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表象。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操作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

(2)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

(3)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

(4)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教学策略

(1)故事激趣策略: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自主学习策略:

采用实验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策略:

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1.激趣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

听过。

师:

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体积概念表象。

2.实验证明。

师:

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

下面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生:

好!

教师演示: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

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设计理念: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石头占据水的空间的道理。

3.揭示体积。

师:

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石头,问:

这两个石头谁占的空间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哪个占的空间大些?

生:

大石头占的空间大。

师:

怎样用实验证明呢?

生:

把两个石头放入装有同样多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

那你做个实验给大家看好吗?

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

师: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大小两个石头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设计理念:

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师出示下面的课件图,问:

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生:

电视机占的空间最大,手机占的空间最小。

师:

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师:

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

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

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

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再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生:

(一一判断)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是看出来的。

【设计理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建立体积的概念。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师: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出示课件:

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出现争论。

(有的说能,有的说不好比较)

【设计理念:

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

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

到底谁大谁小?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出示课件),

问:

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

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

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

为什么?

生:

不行。

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

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

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师:

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

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大家阅读书本,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汇报:

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板书)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三、体验感知,认识体积单位

师:

请你们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

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

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cm3到底有多大呢?

师: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

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cm3。

师:

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生1: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3。

生2:

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cm3。

师:

请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

生4:

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dm3。

生5: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dm3。

师:

1m3有多大?

生:

是棱长1m的正方体。

师:

你能想象出1m3有多大吗?

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师:

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猜:

几个同学用身体演示大小1m3的物体。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和想象,联系生活中的物体,亲身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摆小正方体,摆后汇报。

生:

4cm3。

师:

为什么?

生1:

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

(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

大约是2dm3。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dm3,2盒粉笔就是2dm3。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书本第40第1题,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设计理念: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选择合适的单位(课件展示)

牙膏盒的体积约120(   )          一部手机的体积约48(    )

一堆煤的体积约250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1(  )

2、完成课文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

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非常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模型,形成表象。

1.比赛激趣,引发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游戏——比比谁喝得快,由于柠檬占了一定的位置,游戏不公平,从而转入讨论怎样才公平,在另一杯里加一颗青提,公平吗?

引出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的空间小——揭示概念。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体验,运用迁移类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教学体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体积大小很接近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学生出现了犹豫不决的为难情绪,从而陷入了认知矛盾之中,此时老师引领学生回忆面积单位的获得过程,在争辩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体与面的区别,通过迁移类推引出体积单位。

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在认识体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观察、初步感受,再通过亲手制作1立方厘米、1立方米的模型,并使之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估测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估体积的大小。

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3.以练习为手段,多元设计,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练习设计层次明显,突出与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毫米。

3.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揭示概念。

说明: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在全班选一名学生代表和我进行“喝饮料比赛”。

在课前先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倒满饮料,而在其中一个杯子里放些柠檬。

师:

今天老师想跟大家一起玩一个“比比谁喝得快”的游戏,这里有两杯饮料,请你们选一名平时喝饮料比较快的同学来跟老师比一比,看谁喝完快?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但最后他们还是输了。

这时,师:

你输了,服吗?

预设:

不服气!

师:

你都输了,怎么还不服气!

预设:

你的杯子里原来是有别的东西,只有很少的饮料,你耍赖!

师:

不,我只是放了些柠檬去调味,没想耍赖!

预设:

你放了柠檬进去,杯子里的饮料会变少!

因为柠檬会占杯子里面的位置。

师:

原来是这样,因为柠檬放在杯子里,占了杯子里面的空间,使得饮料变少了,所以就算我才会赢得这么顺利,有道理!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输的原因,初步感受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师谈话:

为了公平起见,也要在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些东西。

这时,拿出准备好的“青提”,师:

我就在第二杯里加上“青提”,这时两个杯子都有东西,公平了吧!

预设:

不公平!

师:

怎么又不公平呢?

预设:

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师:

也就是说,“柠檬”与“青提”比,谁占的空间大一些呢?

(柠檬所占的空间比较大)

师小结:

在这里,“柠檬”占了一定的空间,“青提”也占了一定的空间,只是“柠檬”所占的空间比较大,而“青提”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像这样,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设计意图:

借助生活情境:

几片柠檬与一颗小青提,讨论“公不公平”,引出物体所占空间是有大有小的,从而揭示体积的概念。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眼明心亮,比比谁的体积大。

师:

现在请你比一比,我和××,谁的体积大?

(老师的体积比××的体积大)

师:

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比比谁的体积大?

谁的体积小?

预设:

我的体积比数学书的体积大,空调的体积比电脑的体积大……

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

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它们哪个体积大些?

 

预设:

电视机的体积比影碟机的体积大,电视机的体积比手机的体积大,影碟机的体积比手机的体积大,影碟机的体积比电视机的体积小,手机的体积比电视机的体积小,手机的体积比影碟机的体积小,在这里,电视机的体积最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寻找例子,感受物体体积有大小之分,感受概念来源于生活】

(二)设疑解疑,引出体积单位。

师:

刚才这些都很特殊,一眼就可以比较出来谁的体积大。

现在来个难一点的。

师:

(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呢?

(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长方体让学生看看)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

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学生猜想:

有的学生猜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有的猜右的正方体体积大,也有的猜两个物体的体积一样大)

教师:

如果老师给大家数据,你能猜出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吗?

(在左边的长方体出现:

45,在右边的长方体出现:

40)

【设计意图:

教师制造迷惑,使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好像明确了,实际上是想培养学生周密的思维:

只有单纯的数字,其实还是不能比的,必须要有统一的体积单位】

 

(预设:

①左的体积大些。

②还是不能知道它们哪个大些?

师:

为什么还不知道?

生:

因为45和40都没有单位,无法比较。

师:

对了,你思考得真全面。

所以,当要准确比较物体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师:

现在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在测量一条线段长短时,我们用什么单位表示?

预设:

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重复:

测量线段长短时,我们会经常用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

师:

那测量一个物体的面积时,我们经常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过渡到体积单位。

起到迁移的作用。

师:

今天我们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呢?

(体积单位)

师:

那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请在课本中划出来并说出来。

师: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

立方厘米……)

板书: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

那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究竟有多大呢?

下面,我们自学P39页内容,完成学习报告表,再小组交流学习。

出示任务,明确要求:

自学课本P39,观察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看一看:

各有多大?

用手比划一下。

量一量:

棱长各是多少?

找一找:

身边、教室里有哪些体积相当的物体?

填一填:

学习报告。

(介绍学习报告表)

 

学习报告

常用体积单位

意义

体积相当的物体

棱长是_________的正方体,体积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

棱长是_________的正方体,体积是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______。

棱长是_________的正方体,体积是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______。

【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结合书本初步感受1cm3、1dm3、m3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学生汇报,教师评点。

教师小结,板书。

1、感受1cm3的大小。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厘米3。

板:

1立方厘米(cm3)

师: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到底有多大?

教师从教具中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展示给学生看:

大家看得到吗?

后面有些同学看不清了,现在老师在电脑上放大让大家看看。

 

师再次小结: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记作:

cm3

师,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摸一摸,仔细地看一看,把体积为1cm3的大小记在心中。

(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感受)

XX知道:

师:

如果老师给每位同学一些橡皮泥,你能捏出1cm3的大小来吗?

(能)

活动要求:

先独立想一想怎样能又快又准地捏出1cm3的橡皮泥,然后再从小组长那里取出适当的橡皮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堂)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

现在老师把1cm3的橡皮泥变一变(搓圆),变成汤圆,问:

它的体积是多少?

(1cm3)

师:

还是1cm3,如果变成煎饼(压扁),怎样?

(还是1cm3)

师:

不对吧?

刚才最早的是正方体,接着变成汤圆,现在又变成了煎饼,怎么会体积仍然是1cm3呢?

预设:

不管什么形状,橡皮泥没变,所以体积是不变的,只是形状变了。

师小结:

对了,物体虽然形状改变但体积不变,即体积是与物体的形状无关的。

师: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接近1cm3?

预设:

小石头、骰子、花生米……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手制造1cm3的物体,加深对1cm3的认识,而且通过改变1cm3橡皮泥的形状,使学生明白物体的体积与形状无关,只跟占有空间的大小有关。

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一定是深刻的。

2、感受1dm3的大小。

师谈话:

刚才我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认识了1cm3。

教师这里拿出一个鞋盒,问:

如果要表示鞋盒的体积,用立方厘米合适吗?

(不合适)

师:

这就需要更大的单位——立方分米。

师:

那1立方分米到底有多大?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分米3。

板:

1立方分米(dm3)

师:

从你的学具中找到1dm3的正方体,用双手握一握感受它的大小并用手比划比划,记一记1dm3的大小。

师:

现在请你用你脑海里记住的1dm3的大小估一估身边物体的体积:

教师分别出示以下物体:

 

在学生估时,问:

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

在我们身边又有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

(一个粉笔盒的大小、一卷纸巾的大小……)

XX知道:

【设计意图:

通过用cm3表示鞋盒体积不合适,过渡引出另一个更大些的体积单位,过渡自然。

3、感受1m3的大小。

师:

认识完了1cm3和1dm3,接下来我们将认识……(立方米)

教师指着板书说:

那到底1立方米该怎样描述呢?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米3。

板:

1立方米(m3)

师:

那到底1立方米有多大呢?

学生尝试用语言比划比划。

师:

老师这里有一些1米长的米尺,借给你们,请你们想办法表示1m3的大小,然后让同学进去,看能站多少人。

 

学生往1m3里钻,最后发现大约能站10人左右。

师:

原来1m3是挺大的,在咱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也是1m3呢?

(讲台、冰箱、电视柜……)

师小结:

1立方米是这么大,能站10人左右,而1立方分米是这么大,指着模型,1立方厘米又是这么小(指着模型),这三个单位……(大小相差很大)

XX知道: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围一围,站一站,感受1m3的大小,加深认识。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这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相差很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懂得选择正确的体积单位。

 

师:

测量录音机应该用哪个体积单位较合适?

(游泳池、大货车、钢笔……)

小结:

一般情况下,表示体积小的物体时,使用立方厘米作单位,表示体积大的物体时,用立方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使学生清楚表示大物体的体积应用大单位,表示小物体的体积应用小单位。

2、书P44第2题。

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体积单位。

 

小结:

要考虑填什么体积单位的时候,首先联系实际,想想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要联系数字。

【设计意图:

这一题与第1题虽然是有些像,但层次与要求有所提高,不但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要结合已给出的数字,一起来表示物体的体积。

3、师:

大家这节课学了很多内容,有哪些呀?

预设: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在生活中能估一估物体的体积,并能正确地使用体积单位……

师:

对了,在生活中要正确地使用各种单位名称,否则,可能会闹出很多笑话的。

下面请看小军写的一篇日记:

 

师:

为什么笑呢?

你发现什么吗?

预设:

新房子的面积应该说120m2,应该是面积单位;车厢约有20m3那么大;DVD的体积是2dm3;每颗汤圆的体积大约是1cm3。

小结:

在使用各种单位名称时,首先要考虑是表示物体的什么,是长度、面积、体积……,再考虑物体的大小,正确地使用各种单位才不会出笑话!

【设计意图:

通过发现别人的错误,使自己引以为鉴,从“笑一笑”中无形地给自己上了精彩的一课,同时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14、书P44第1题。

 

重点强调:

体积相等,但形状不相同这一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这题的练习,更好地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体积与形状无关。

四、全课总结,埋下伏笔。

 

像上面的图形,是由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组成,我们可以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数量来知道它的体积的大小,但如果给出一个大长方体或正方体,又或者是一些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我们将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

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下一节课将学习怎样求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兴趣的同学可提前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

埋下伏笔,为下一节课的继续学习做好设疑与铺垫,同时也起到激发学生往下学的动机,精彩!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老师和学生喝饮料比赛的小环节进行导入,既能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空间概念,老师杯子里有冰块,占了一定的空间,因此杯子里的饮料比学生杯子里的饮料少,所以获胜。

二、重视空间观念的建立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实验和想象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

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

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三、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我不仅仅让学生学会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而且还渗透了“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