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5057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docx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

一、

恒压过滤

实验名称:

恒压过滤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测定过滤常数K、qe、θe;

三、实验原理:

板框压滤是间歇操作。

一个循环包括装机、压滤、饼洗涤、卸饼和清洗五个工序。

板框机由多个单元组合而成,其中一个单元由滤板(·)、滤框(∶)、洗板(

)和滤布组成,板框外形是方形,如图2-2-4-1所示,板面有内槽以便滤液和洗液畅流,每个板框均有四个圆孔,其中两对角的一组为过滤通道,另一组为洗涤通道。

滤板和洗板又各自有专设的小通道。

图中实线箭头为滤液流动线路,虚线箭头则为洗液流动路线。

框的两面包以滤布作为滤面,滤浆由泵加压后从下面通道送入框内,滤液通过滤布集于对角上通道而排出,滤饼被截留在滤框内,如图2-2-4-2a)所示。

过滤完毕若对滤饼进行洗涤则从另一通道通入洗液,另一对角通道排出洗液,如图2-2-4-2b)所示。

图2-2-4-1板框结构示意图

图2-2-4-2过滤和洗涤时液体流动路线示意图

在过滤操作后期,滤饼即将充满滤框,滤液是通过滤饼厚度的一半及一层滤布而排出,洗涤时洗液是通过两层滤布和整个滤饼层而排出,若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液体量定义为过滤速率或洗涤速率,则可得洗涤速率约为最后过滤速率的四分之一。

恒压过滤时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过滤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1)

式中:

V——时间θ内所得滤液量[m3]

Ve——形成相当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饼时获得的滤液量,又称虚拟滤液量[m3]

θ——过滤时间[s]

θe——获过滤液量Ve所需时间[s]

A——过滤面积[m2]

K——过滤常数[m2/s]

若令:

q=V/A及qe=Ve/A,代入式

(1)整理得:

(2)

式中:

q——θ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得滤液量[m3/m2]

qe——虚拟滤液量[m3/m2]

K、qe和θe统称为过滤常数。

(2)为待测的过滤方程,因是一个抛物线方程,不便于测定过滤常数。

为此将式

(2)微分整理得:

上式以增量代替微分:

(3)

式(3)为一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

,截距为

,式中△θ,△q和q均可测定。

为纵坐标,q为横坐标作图如图2-2-4-3所示,由图中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便可求得K和qe值。

常数θe可在图上取一组数据代入式(3)求取,也可用下式计算:

(4)

最后就可写出过滤方程式

(2)的型式。

图2-2-4-3方程(3)图解

板框压滤是间歇式操作,始点和终点数据误差较大,作图时应舍去。

又因式(3)中

与q为阶梯型函数关系,故作图时先作阶梯线,后经各阶梯水平线中点联直线以求取过滤操作线。

四、实验设备流程图:

实验流程由贮槽、齿轮泵和板框机等组成。

滤液量用容量法或重量法测定,如图2-2-4-4所示。

请注意:

齿轮泵是正位移泵,泵出口必须设回流管路进行流量调节。

1—滤浆槽2—齿轮泵3—电动机4—回流阀5—调节阀

6—压力表7—板框机8—压紧螺旋9—容器10—磅称

图2-2-4-4板框过滤实验流程图

五、实验方法:

1、熟悉实验流程、板框结构、排列方法。

2、浸湿滤布,拉平后装机,框数宜取两个,螺旋压紧,要保证进滤浆及出滤液的路线畅通,并且板框之间逢隙不漏液。

3、在滤浆槽1内配制10%左右的碳酸钙水溶液50公斤,先人工搅拌均匀,后关调节阀5,开回流阀4,启动齿轮泵2(先转动靠背轮是否灵活后合电开关),进行回流搅拌。

4、作好滤液流量测定准备(用定容量计时法,即滤液每流出1升,计时1次,时间单位为秒)。

5、打开调节阀5,关小回流阀4,把滤浆送进压滤机7,压力表6读数要稳定在左右,过程中若压力指示有波动,可用阀4和阀5调节使之稳定。

6、当滤液出口处滤液呈滴状慢慢滴出时可停止操作,结束实验,先停齿轮泵,后松开机头,取出滤饼放置盘上,清洗滤布和全机。

7、取框1块测量面积,并计算总过滤面积。

8、记下操作压力和滤液温度。

9、归还所借秒表,清理现场。

六、原始数据记录表:

操作压力:

P=滤板长度:

L=圆半径:

R=

△V/m-3

△θ/s-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表1

七、数据处理表及图:

△V/m-3

V/m-3

△θ/s-1

△q/(m3·s-1)-1

q/(m3·s-1)-1

△θ/△q

q’/(m3·s-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表2

过滤常数:

k=sqe=m2=

截距:

过滤方程具体形式:

八、计算举例:

取第4组数据举例计算:

同理其他组数据结果如表2.

所以:

同理其他组数据结果如表2.

九、讨论:

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点混浊,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答:

在过滤中,主要靠滤饼层。

刚开始没有滤饼层,过滤效果不佳,随着滤饼层的增厚,滤液就变清了。

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滤饼形成后且形成较密的滤饼,使颗粒不易通过。

2.在恒压过滤实验中,为什么随着过滤的进行,所得滤液越来越少?

答:

过滤实验,主要是靠压差滤液过滤进行的,在恒压过滤中,随着过滤的进行,虽然其压差不变,但是过滤的滤渣积压压缩成滤饼,随着滤饼的增厚,滤液通过的滤饼的阻力加大,实际提供给滤液作为动力的压差减少,滤液越来越难通过滤饼,甚至在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就会因为阻力大而停滞。

处理数据分析时发现一二两组数据存在很大偏差,可能是做实验量水的体积时溢出很多,使数据不准确。

以后实验要注意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