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docx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5
课时提升作业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二)
(3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19·邯郸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的细胞膜
B.突触前膜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的神经递质都是生物大分子
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双向传递与突触密切相关
【解析】选A。
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的细胞膜,A正确;突触前膜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错误;有些神经递质不是大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C错误;突触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D错误。
2.肉毒杆菌霉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它能阻遏神经递质的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
这种毒素可能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D.受体
【解析】选A。
肉毒杆菌霉素能阻遏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其影响兴奋在突触传递中的突触前膜,使神经递质不能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从而也就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导致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
【补偿训练】
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二者的共同点
是( )
A.传导方向相同
B.都不需要ATP
C.都需要体液的参与
D.都发生带电离子的跨膜运输
【解析】选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ATP;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组织液参与,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需要体液参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通过电信号传导,会发生带电离子的跨膜运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也可引起带电离子的跨膜运输,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
3.(2019·黄山高二检测)当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 )
A.看不见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
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
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
【解析】选B。
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时,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能看见文字,A错误、B正确;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出现的症状,C错误;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是书写中枢受损出现的症状,D错误。
【易错警示】看不懂≠看不见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受损,患者看不懂文字,即不能理解文字含义,但不是看不见,若视觉中枢受损,患者可能看不见。
4.(2019·宿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一般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析】选B。
脑干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属于低级中枢,而脑干属于高级中枢,一般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A、D正确;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错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正确。
5.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
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的传递(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多巴胺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
B.多巴胺与②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C.该药物会影响来自细胞B的信息向细胞A的传递
D.该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内多巴胺的量减少,但作用时间延长
【解析】选B。
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其中所含多巴胺释放的方式为胞吐,A错误;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与②结合后,细胞B产生兴奋,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在突触中,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即A→B,C错误;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量增加,作用时间延长,D错误。
【误区警示】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并非主动运输
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其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
6.(2019·乌鲁木齐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C.由短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是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引起的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解析】选A。
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可以形成多个分支,从而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B错误;由短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是新突触建立引起的,C错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实现了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
7.(2019·商丘高二检测)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电表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解析】选A。
由图中突触结构可判断,刺激a点时,电表①可偏转两次,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B、C正确;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正确。
8.如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②③④构成
B.①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于②的流动性
C.③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
D.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作用于④时,④处的外表面为负电位
【解析】选D。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对应题图中的②③④,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突触间隙内是组织液,形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C正确;①中的物质有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有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作用于④时,④处膜外有可能是负电位,也有可能是正电位,D错误。
9.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解题关键】
(1)明确图中神经元之间所构成突触的数量及类型。
(2)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解析】选A。
由题图可知,刺激a处,可直接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也可以通过c处引起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A正确;刺激b处,不会引起a处发生电位变化,但能引起c处发生电位变化,B错误;刺激c处,b处会产生兴奋或抑制,a处不会产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刺激a处,b处先兴奋或抑制,c处后兴奋或抑制,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
10.(11分)突触前抑制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c)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神经元(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b)出现抑制效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神经元c与神经元a之间的突触类型为____________(填“轴突-轴突”“轴突-细胞体”或“轴突-树突”)型。
若给神经元c施加适宜刺激,神经元b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得动作电位,理由是_____________。
(2)若只在神经元a上某处施加适宜刺激,则该处细胞膜对______通透性增强,产生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可单向传递给神经元b,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后给神经元c和神经元a施加适宜刺激,则神经元a、b间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所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神经元a与神经元c突触类型为轴突-轴突型,神经元c的轴突未与神经元b构成突触,故给神经元c施加适宜刺激,不能传递给神经元b。
(2)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由题意可知,神经元c兴奋,可抑制神经元a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导致神经元b出现抑制效应,即突触后膜膜电位仍为静息电位。
答案:
(1)轴突-轴突 不能 神经元c与神经元b之间不能形成突触
(2)Na+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仍为静息电位
11.(14分)如图是某反射弧部分结构示意图,a~d表示神经元上的点。
请据图回答:
(1)该反射弧中至少含有______个神经元,____个突触,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激a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变化是由________内流导致的。
(3)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填“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刺激b点后,a、c、d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刺激c点后,电表指针会偏转________次。
(4)醉酒的人常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在大脑、脑干、小脑、脊髓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示反射弧中至少含有4个神经元,3个突触,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刺激a点,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3)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由左向右;刺激b点后,在b点所在神经元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并能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a、c、d;刺激c点后,兴奋不能向前一神经元传递,所以电表指针只会偏转1次。
(4)醉酒的人常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在大脑、脑干、小脑、脊髓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和小脑。
答案:
(1)4 3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钠离子(Na+)
(3)由左向右 a、c、d 1 (4)大脑 小脑
【互动探究】
(1)刺激图中d点,a、b、c点中哪点能测到电位变化?
提示:
c点。
(2)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将发生几次偏转?
方向如何?
提示: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6分)NO是迄今在体内发现的第一种气体神经递质,NO具有疏水性,可自由穿过细胞膜,但并未在突触后膜上发现相应的受体蛋白。
NO能激活细胞内GC酶的活性,使GTP生成cGMP,从而抑制Na+内流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影响心血管系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O可能作用于细胞内的受体
B.可用cGMP浓度近似反映体内NO的水平
C.NO与其他神经递质均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D.NO抑制Na+内流有可能引起血管平滑肌兴奋性降低
【解析】选C。
由“NO具有疏水性,可自由穿过细胞膜,但并未在突触后膜上发现相应的受体蛋白”,说明NO可能作用于细胞内的受体,A正确;由“NO能激活细胞内GC酶的活性,使GTP生成cGMP”,可推测cGMP浓度近似反映体内NO的水平,B正确;NO具有疏水性,可自由穿过细胞膜,说明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NO抑制Na+内流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则动作电位形成受阻,有可能引起血管平滑肌兴奋性降低,D正确。
2.(6分)习惯化指当重复施加较温和的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可塑性表现。
下图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则习惯化产生的原因
是( )
A.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加
B.突触小体中突触小泡的数量减少
C.Na+内流受阻,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D.Ca2+内流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解析】选D。
对比习惯化前后图示可知,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实验·探究】
3.(18分)阿尔·卡尔松等人发现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机体不自主震颤)体内的神经末梢中,“多巴胺”缺乏,但“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
现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一种名叫“利血平”的药物可以耗尽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
请回答:
(1)某同学对帕金森综合症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你认为最可能的假设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以下的材料和用品,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完成对假设的验证。
材料和用品:
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和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
实验思路:
_ _ _ _ _ _ _ _ _ _ __。
实验结果:
_ _ _ _ _ _ _ _ _ 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最可能的假设应该是多巴胺的缺乏是引起帕金森综合症的原因。
(2)实验设计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而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结合题意,实验的自变量应为多巴胺的有无。
因为假设的是多巴胺的缺乏是引起帕金森综合症的原因,所以实验结果应为甲组小白鼠在注射了利血平溶液后出现了不自主震颤,当注射多巴胺溶液后,运动恢复正常;而乙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作为对照,一直表现正常运动。
答案:
(1)多巴胺的缺乏是引起帕金森综合症(机体不自主震颤)的原因
(2)实验思路: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若干,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白鼠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条件下培养,并观察记录其运动情况;一段时间后,给甲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多巴胺溶液,给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继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其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
甲组小白鼠在注射了利血平溶液后出现了不自主震颤,当注射多巴胺溶液后,运动恢复正常;而乙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表现正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