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728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目标导航】

最新考纲

特别关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结合火山配发、沙尘暴等热点灾害来考查气压低、风带的分布,结合气候类型来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2、结合区域图、气候图表资料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成因:

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分布:

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

南风→西南风→西风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30°N附

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来源:

Zxxk.Com]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

3.季节移动规律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移动大约5°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2.表现:

3.季风的形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下垫面(地形、洋流)等。

【要点名师透析】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1.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不同表现形式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3.图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下图所示: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

1.分布(如下图所示)

2.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见下表:

【高考真题感悟】

(2010·江苏地理·T1)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来源:

学+科+网Z+X+X+K]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信息提取】通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来源:

Zxxk.Com]

由“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可知火山喷发地的大致纬度位置及其与欧洲的相对位置,由“2010年3月以来”可知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位置。

【思路点拨】选B。

3月以后,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北极圈附近向北移动,西风带也随之北移。

北极圈附近的冰岛火山喷发主要受其影响,导致火山灰向东部蔓延,影响欧洲。

(2010·浙江文综·T3、4)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

(1)、

(2)题。

(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势

C.洋流D.人类活动

【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1)三地所处位置都位于30°N~40°N之间,降水情况都是冬雨较多,夏雨较少。

(2)从经度位置看,三者自西向东排列。

【思路点拨】

(1)选A,

(2)选B。

(1)题,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三地都会受到西风带影响,降水都较多;三地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地中海),而不是来自印度洋。

(2)题,耶路撒冷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喀布尔位于兴都库什山脉附近的山间盆地中,地势高,气温低,所以两地冬温相差很大。

(2010·江苏地理·T7、8)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信息提取】通过材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

由图1可确定出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的位置以及甲、乙、丙、丁四地的位置,并能直观分析出等温线的弯曲状况;由图2中气温和降水情况可推知该地的气候类型。

【思路点拨】

(1)选C,

(2)选B。

(1)题,由图1可知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是因为22℃等温线向北弯曲明显,说明该区域水温较同纬度低,根据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分布着寒流,可知该题C项正确。

(2)题,由图2可知,该地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年降水量在750~1

000mm,应是热带草原气候;四地中只有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2009·浙江文综·T4、5·8分)读下图,完成4、5题。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来源:

学。

科。

网]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分布,巧妙地考查了对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和信息获取能力。

【精析精讲】本题组将常

规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改变成降水曲线和气温柱状图,准确把握这一点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4题,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①地最冷月(1月份)气温在0℃以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热同期,应为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总量不超过1000mm,应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

对比选项,[来源:

学科网]

只有C正确。

第5题,根据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可知,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10°~20°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结合上题结论,比较四个选项,故选A。

【参考答案】4.C5.A

(2009·江苏地理·T19、20·6分)下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

雨较多的是(双选)()

A.甲B.乙

C.丙D.丁

7.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双选)()

A.同属暖流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D.降温减湿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精析精讲】明确图示四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是顺利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6题,若不考虑地形因素,丙位于赤道,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终年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而甲(35°N)位于大陆西岸,应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受西风带控制,降雨较多。

故选A、C两项。

第7题,甲、丁位于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大洋东岸(即大陆西岸),均有寒流流经,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B、D项。

【参考答案】6.AC7.BD

【考点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

[来源:

学&科&网Z&X&X&K]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1选C,2选D。

第1题,甲地纬度较乙地低,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故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第2题,由图中气流运动分析;甲处气流下沉,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又因甲在大陆西岸,则其气候类

型可能为极地气候或地中海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

下图是沿北纬28°纬线亚欧大陆东岸地区的剖面示意图,图中a、b为低空等压面。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季节,甲地的天气特征是()

A.炎热B.寒冷C.多雨D.少雨

4.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天山雪线较一年中其他季节偏高

B.亚欧大陆受热低压控制[来源:

学.科.网]

C.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

D.江苏各地盛行西北季风

【解析】3选D,4选D。

由图中等压面分布可知,此季节陆地上气压高,气温低,应为北半球冬季。

第3题,28°N亚欧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少雨。

第4题,北半球冬季,天山雪线较一年中其他季节偏低;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江淮地区正值少雨季节。

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

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5、6题。

5.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6.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解析】5选D,6选B。

第5题,从图中可判读该地日温差大致是增大的,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主要是晴朗的天气,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增大。

第6题,与往年相比,温度偏高,夏季风强劲,会带来丰

富的降水;9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亚洲高压势力强大时是冬季,会带来寒冷天气;可能是副高势力强,在它的控制下,多晴朗天气,温度较高。

下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回答7~9题。

7.图甲中P地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8.P地可能位于()

A.亚洲东部沿海B.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C.地中海沿岸D.南美西南沿海

9.若此时处在图乙“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地()

A.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B.受信风影响,高温少雨

C.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D.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解析】7选B,8选D,9选A。

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第7题,由图可知,P地位于纬度40°附近的大陆西岸,且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8题,由上题可知P地位于南半球,结合海陆分布可知,P地应位于南美的西南沿海。

第9题,由图可知,该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的夏季,N地位于40°S以北附近,应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2011·济南模拟)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B.昼夜长短[来源:

学科网ZXXK]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大气环流

11.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大气环流

C.地形D.海陆位置

【解析】10选C,11选B。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X地位于海洋,Y地位于陆地,两者吸热和放热的速度不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第11题,M、N、P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P地位于北纬40多度,常年受西风的影响;N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M地位于北纬20多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因而大气环流是造成三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

下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

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13.当图中a岛附近的气压中心强盛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A.东南季风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

【解析】12选D,13选B。

第12题,读图知,M处

等温线向北凸,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N处等温线南凸,是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影响。

第13题,当冰岛低压强盛时,北半球为冬季,此时印度

半岛盛行东北季风。

二、非选择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原因是______[来源:

学科网ZXXK]

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_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一年中,受C气流和B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6分)

【解析】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由题干可知: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②风带中风的方向与垂直气流。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圈环流的过程,掌握近地面的风带、气压带分布及其变化影响。

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

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位移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另外,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

所以,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

C气流来自暖热的30°S上空,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至60°S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寒冷

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

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两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被迫抬升。

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

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

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

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

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答案:

(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A处(西风

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

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赤道地区低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极地地区高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终年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15.(2011·烟台模拟)读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1)下图中A点是根据表中6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画出的,请仿照此点将1、4、7、10月份的资料画在图中。

(2)该地位于____(南、北)半球,请说明判断依据。

(3)根据资料描述该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该地属于_____气候,其典型植被是_________。

【解析】第

(1)题,主要考查动手能力,较为简单。

(2)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7、8月份

气温高,1月份气温最低,因而位于北半球。

第(3)题,结合表中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可以总结出该地降水的分配特点。

第(4)题,根据该地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特点可以判断出其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来源:

学科网ZXXK]

答案:

(1)

(2)北7、8月份气温高,是其夏季。

(3)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4)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