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562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docx

19年6大题材诗歌练习综合

6大题材诗歌练习

一、送别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①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

①孔巢父,少时与李白、韩准等人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李季卿宣慰河南、江淮,孔巢父应李季卿之聘去河南军任左兵卫曹参军。

②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工于写章表奏记。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颔联"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

C.颈联实写了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

D.尾联紧承上联,笔势陡起,借众人之口写孔巢父才华,相信他定会仕途顺利,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简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①

岑参

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旧历六月。

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因公从姑臧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作战,岑参作此诗送别。

②“火山”“赤亭”地名,位于内地通安西大都护的交通孔道。

3.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化一般送别诗的惆怅与伤感为豪放、悲壮,开拓了送别诗新的意境,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

B.三、四两句明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C.五、六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

D.诗歌最后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可看作是岑参的理想和壮志。

4.请简要概括首联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王汶①宰江阴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①王汶:

作者的好友。

5.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首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郡北,河边。

其次又点明了时间:

正是阳春三月。

B.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虚写)的手法。

作者送王汶去江阴做官,目送小船顺流而下,从而联想到友人将整日行于夹岸繁花似锦的碧流中,并通过想象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江阴市景。

C.作者在描绘富庶、宁静的江阴城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D.颔联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

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

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手法。

6.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

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

答: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①。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

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

欢乐,乐趣。

②青门:

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7.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诗的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惊”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8.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答:

二、羁旅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1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使道中作①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②路正长。

(注)①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天,宋仁宗派欧阳修带领使团到契丹国去贺新君登位。

②前山,有的写作山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使道中作”为题,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出使途中所作,同时暗示了诗歌表达羁旅之思的主题。

B.前四句实写还在梦中,角声惊梦催行,“怨”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行人在旅途中的无奈。

C.“马蹄终日践冰霜”一句用典,化用《庄子·马蹄》中“马蹄可以践霜雪”,写出了途中行路的艰难。

D.“还家乐”和“路正长”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前路漫漫、旅途奔波劳苦的不满。

14.全诗虽然写思乡之苦,行路之难,但是格调并不显得低沉。

请从情感方面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泊岳阳楼下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①。

(注)①鲲鹏出自庄子《逍遥游》,喻指远大的志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却是七言古体诗。

B.首联写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

气势宏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

D.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起伏,富有节奏感,承转顿挫,铿锵有力。

16.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阅读如下宋词,完成小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7.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孤坐驿馆,内心破灭,无限凄迷的感觉用“孤馆”“楼台”“津渡”“桃源”几个假想的不现实的形象表现出来。

B.上阙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渲染了秦观所在贬所的凄清冷漠,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馆舍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C.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

少游是贬谪之人,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给他带来了些许慰藉。

D.本词最后两句无理而妙。

郴江本来是围绕郴山而流,却远远地向潇湘流去,显得无理,但“幸自”“为谁”写得沉痛。

18.“此恨无重数”是作者心中之语。

请概括“恨”有哪几重并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三、边塞征战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B.“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C.“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D.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2.说说“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中“寒”的妙处。

诗人写“幽并客”与“游侠儿”这两种不同的人,用意何在?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注)⑴焉耆:

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

终南别业:

指岑参在长安东南终南山的住宅。

(2)秋冰:

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3)故山:

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出“早发”之意。

B.颔联用“虏云”和“胡天”来写塞外,又用“外”和“西”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

C.颈联“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从诗人的所见所闻角度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征战的豪情。

D.尾联可谓匠心独运,诗人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蕴含深情。

4.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

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居庸关谢榛

控海豳燕地,弯弓豪侠儿。

秋山牧马处,朔篡用兵时。

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

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

(注)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B.颔联回顾居庸关一带征战不断的历史,每逢秋高马肥,北方部族就会入侵。

C.“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

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

D.诗歌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独特感受及对边防的关切,浑然天成。

6.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入塞沈彬

苦战沙间卧箭痕,戍楼闲上望星文。

生希国泽分偏将,死夺河源答圣君。

鸢觑败兵眠白草,马惊边鬼哭阴云。

功多地远无人纪,汉阁笙歌日又曛。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沙场征战之事,将士因“苦战”而“卧箭痕”,突出战斗之惨烈。

B.首联下句写将士闲上戍楼,仰望天星,以寄托自己有家难归、思乡恋亲之情。

C.颔联直抒胸臆,表现将士力克强敌、誓死报国的斗志,对仗工稳而言辞豪壮。

D.“鸢觑败兵”、“马惊边鬼”描写边塞之战的惨烈悲壮,为下文议论点题作铺垫。

8.这首诗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请简要分析。

答:

四、咏史怀古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

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

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②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9.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10.诗人在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①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②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③开,流尽千万秋。

行行潘生④赋,赫赫曹公⑤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二十岁献书阙下,对策落第之后。

②伯夷:

商末士君子。

③巨灵:

指河神,此处指黄河。

④潘生:

指西晋文人潘岳。

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

⑤曹公:

即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由题目“怀古”可知该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材相同,都属咏史怀古诗歌。

B.前两句中“暮春”“晚景”点明了诗歌所写的具体时间,而津楼也因在暮霭中显得低矮。

C.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在暮春时所见潼关景色为实,对历史上人物故事的联想为虚。

D.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潼关楼阁所见的自然景色,极力描绘了眼前黄河水流的汹涌与可怖。

E.“川上多往事”即是对上文中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的总结,也指诗人自己的人生遭遇。

1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5.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实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6.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陪宋中丞①武昌夜饮怀古李白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庾公②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

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

(注)①宋中丞名宋若思,曾为李白主持公道,将李白从监狱释放。

②庾公即东晋名士庾亮,曾任武昌太尉。

《世说新语》记载,庾亮的属官殷浩等人登上南楼和着音乐吟咏,听到庾亮来了,各位属员想起身避开,庾亮慢悠悠地说:

“诸位先生请稍留步,老夫在这方面兴致也不浅。

”于是便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吟咏欢笑。

1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怀古”二字点明诗歌的题材为怀古类诗歌。

B.首句实写南楼清爽的夜色美景,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环境,次句写天下风流人士都聚集到武昌,有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C.颔联使用典故,借历史上庾亮的风流、潇洒表达自己对宋中丞由衷的赞美之情。

D.尾联前句写诗人虽能欣赏美景、与友人畅饮,但兴犹未了,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绪。

18.诗歌颈联写了什么内容?

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五、即事抒怀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郡斋即事①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

②范仲淹因直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

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D.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具有相似性。

E.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

“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2.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清明即事①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②聊代醉。

[注]①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

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这首诗。

②茗:

茶。

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

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写出漂泊在外的游子的一片愁苦。

B.颔联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进行有声有色的特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唐人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等风俗。

C.中间两联写人们乘坐马车,穿过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物复苏的郊外,看见花草齐生,莺飞蝶戏的美景。

D.全诗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抒写融融春光里无尽的感慨,自然而传神地表达JLH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4.本诗最后一联诗人为什么要“酌茗”?

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寒风变春柳”“烟濛濛”等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叠词的使用富有音韵美。

D.本诗前半主要描写场景,后半主要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②。

岂惟见惯沙鸥熟?

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③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④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贈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

②九重,指朝廷。

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

③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

④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

答:

六、咏物言志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①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②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②坐:

徒然。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B.颔联刻画早梅外在之形,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写了早梅傲视风霜的风格。

C.颈联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诗人看到早梅绽放,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想折梅赠之。

D.这首诗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融和为一。

10.诗歌后两联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

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

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

“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1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嵇中散咏松诗①谢道韫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②。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

(注)①本诗是作者模仿嵇康的《游仙诗》而作,她倾慕嵇康,赞扬其无所畏惧的高尚人格。

②王乔:

传说中的仙人。

《淮南子•泰族训》:

“王乔赤松……蹑虚轻举,乘云游雾。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二句用语古朴浅切,写出了山上的松树隆冬不凋、鲜洁苍翠的样貌,从而初显松树节操。

B.“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二句中“万仞条”,极言松树高大的特点,诗人为此特意选取了自上而下的俯视视角

C.“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二句意思是自己不能腾身高飞,焦灼等待仙人王乔来接引,给诗歌蒙上缥缈浪漫的色彩。

D.这首诗体制短小凝练,简短八句,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摹景咏物,富丽精巧,雕琢之迹全无,呈现出一派情境浑融的意境。

E.这虽是首咏物诗,但人的活动始终参与其中,从遥望,到休憩、瞻看,再到腾跃、顿足,诗人形象鲜明,情感抒发自然。

14.谢道韫在这首咏物诗中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5.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孤雁》是他的一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旅居夔州期间。

B.《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当时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滞留夔州。

这首诗表达诗人在离乱漂泊中的痛苦心情。

C.此诗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

写得孤雁有品骨。

D.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联紧承上联,运用比喻的手法,道出诗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E.就本诗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

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16.尾联写“野鸦”好像与“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