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436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docx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

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

  篇一:

任庄庄小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

  任庄小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领导小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杜集区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我校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特成立任庄小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李本华(校长)

  副组长:

马学诚(副校长)

  成员:

黄文启(教务主任)

  王猛(教务副主任)

  蒋政(大队辅导员)

  孙静(语文教研组长)

  胡爱侠(数学教研组长)

  淮北市任庄小学

  20XX年6月15日

  任庄小学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杜集区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我校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

  

(一)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

  1、规范注册登记制度。

规范完善包括招募计划、信息发布、招募方法、申请考核等流程在内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学校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按照标准和条件吸纳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统一登记注册平台。

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的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

学校结合自身职能,规范党员、团员、巾帼志愿者以及教育、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医疗、体育、金融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的日常管理。

  3、建立需求对接制度。

学校定期组织深入乡村,摸清广大居民的服务需求,设计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对接认领机制,依托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QQ群等途径,向居民群众提供活动信息,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

  

(二)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

  1、健全完善培训制度。

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原则,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组织志愿者参加专业培训,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2、建立社会工作者帮带志愿者、党员团员帮带志愿者、道德模范帮带志愿者等帮带机制,加强志愿者骨干的培养,发挥党员、团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动示范作用,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三)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

  1、出台志愿服务记录办法。

统一志愿服务记录内容、格式和方式。

大力开展文明创建结对帮扶、邻里守望、“三关爱”、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由学校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善、准确记录,为表彰激励提供依据。

  2、完善服务记录转移接续。

及时对接上级部门,实行服务记录的异地转移和接续,使志愿者的服务记录不因工作岗位和居住地的变动而失效。

  (四)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1、全面实施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

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志愿服务记录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的志愿者,学校向区文明办申请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志愿者,由市文明委统一颁发星级标牌;志愿服务记录时间累计达到1000小时和1500小时的志愿者,镇办汇总上报校文明办,由区文明办向市文明办推荐,申请评定为四星级、五星级志愿者,审核通过后由市文明委统一颁发星级标牌。

  2、全面实施社校志愿服务站星级认定制度。

建立以志愿者占居民总数比重和人均服务时长为主要内容的社校志愿服务站星级评定制度,志愿者占社校居民总数达到15%、20%、25%、30%、35%,且人均服务时长达到50小时、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200小时的社区,镇办汇总后报校文明办,由校文明办向市文明办推荐,申请评定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社校志愿服务站,审核通过后,由市文明委统一颁发星级标牌并给予扶持。

  3、完善嘉许回馈制度。

褒扬和嘉奖优秀志愿者,并作为推荐评选优秀共产党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的重要依据,申请有关单位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优秀志愿者就学、就业、就医等优惠或优待。

全校每年开展志愿服务评选表彰活动。

社校、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可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所获星级,为其提供志愿服务或其他便利。

  (五)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

  1、把志愿服务的要求融入各项规章、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之中,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的行为,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形成崇尚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

  2、把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教育,研究制定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鼓励在校学生人人参加志愿服务。

  3、建立志愿服务保险制度,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需要,为志愿者购买必要保险、提供基本保障。

各镇办要将志愿服务保险经费列入预算,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对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组织推动

  

(一)切实加强志愿服务领导

  1、加强志愿服务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

  2、支持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学校成立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服务。

  

(二)大力弘扬志愿服务文化

  1、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文化自觉。

积极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

  2、切实做好志愿服务宣传报道工作,及时通过杜集政府网、杜集精神文明建设专题、微博微信以及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

  3、大力挖掘、培育党员、团员、身边好人等各种志愿者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三)搭建拓宽志愿服务平台

  1、搭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

  2、以“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为服务对象,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力争覆盖群众所需的各种服务。

  3、充分发挥学校师生的主体作用,把志愿服务活动做进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

  4、健全党员、团员和机关干部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党、团员和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每人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48小时。

评选各类先进工作者时,应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作为评选参考条件。

  淮北市任庄小学

  20XX年6月15日

  篇二: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现就社区志愿服务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的思路

  坚持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区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工作流程

  1、采集需求、设计项目。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党员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志愿服务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为社区居民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

  2、发布信息、招募注册。

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确定后,社区及时发布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吸纳社区居民报名参加。

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

  统等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的居民进行登记注册。

登记注册时,由居民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服务技能、服务时间和联系方式。

由社区审核后予以登记注册,并发放《志愿者证》。

  3、组织培训、加强管理。

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由社区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培训工作要定期进行,特别要重视志愿者骨干的培养。

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志愿服务站点,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4、开展活动、提供服务。

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力争覆盖困难群众所需的各种服务。

采取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活动方式,组织志愿者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和安排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成立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5、做好记录、建立台帐。

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社区按照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确定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为表彰激励提供依据。

服务记录要记录在《志愿者证》上。

  注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

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台帐,把志愿者的服务记录汇总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并做到互联互通,使服务记录能够异地转移和接续。

  6、激励嘉许、适度回馈。

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根据民政部确定的认定标准,志愿服务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的志愿者,可依次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

建立志愿者嘉许制度,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褒扬和嘉奖,授予荣誉称号。

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志愿者可以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适度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同时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

  三、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城乡社区治理,作为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社区的主导作用,加强协调指导和制度设计,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发展。

  2、突出思想道德内涵。

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全过程和各方面,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3、吸引居民积极参与。

要立足群众乐于参与、便与参与,精心设计接地气的项目,广泛开展顺民意的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进家庭。

  旗云社区

  20XX年1月

  篇三: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平等友爱、真诚奉献、融洽和谐、传播文明的社区人际关系,建立广泛参与、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二、社区志愿服务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社区。

突出关注社区困难群体,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困难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志愿参与,互利双赢。

无论是加入志愿者组织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都应尊重本人意愿,不搞强迫命令。

提倡无私奉献,同时让志愿者服务获得社会回报。

  3.各尽所能,形式多样。

可以用技能,也可以用爱心;可以用脑力,也可以用体力;可以长期,也可以短期;可以用物质,也可以用精神;既要适合服务对象的需求,也要适合志愿者的特长。

  4.党(团)员带头,广泛参与。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积极争当志愿者,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大中小学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一切力量积极参与。

建立

  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三、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

  按照社区志愿服务原则,凡具备政治坚定、思想健康、品德端正、热心公益、善于沟通、乐于奉献的社区居民,包括已经参加其它志愿者组织的人员,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户口薄,到所在社区服务站报名。

社区服务站核实后,对报名志愿服务的人员实行甄选,主要通过资料审核和面谈的方式确定准入对象。

社区服务站对每位成员的资料建档备案,建立志愿者资料库。

根据社区志愿者工作单位和技术特长进行统一管理,社区志愿者个人档案包括编号、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技术特长、服务记录等。

  对志愿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

社区服务站对新进入的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重点传授志愿服务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对参与服务项目的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或专业培训,以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

  1.社区志愿者的权利。

  自愿加入或退出社区志愿者组织;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的活动;获得社区志愿者组织提供的基本信息;获得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认证;向社区志愿者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获得志愿者组织的表彰;保障社区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2.社区志愿者的义务。

  遵守社区志愿者组织的服务内容和范围;接受社区志愿者组织的监督,维护组织形象;保守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工作秘密;按照与社区志愿者组织签订的协议履行承诺;遵守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各项制度;不得参加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向服务对象收取任何报酬或接受捐助;在服务期间不得参加其它任何经营活动。

  五、志愿者管理机制

  1.服务对象。

  社区志愿者服务的重点对象:

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低收入和困难家庭等;重点领域是:

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社区矫正、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等。

  2.服务项目。

  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分为普通类和技术特长类。

普通类包括家政服务、敬老助残、优抚帮困、弱势群体援助、环境维护、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社区宣传等;技术特长类包括文化艺术活动、社区教育、体育健身辅导、法律服务和援助、科技普及教育与活动、社区卫生与计生服务、社区居民就业培训等。

  3.考核与激励

  社区服务站建立志愿者的考核制度。

分别以半年和1年为单位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参考服务对象反馈情况及工作人员的评价综合对志愿者进行考核。

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将进行劝退。

对考核优秀的志愿者实行奖励。

  社区服务站建立志愿者的激励制度。

对考核优秀的志愿者实行精神激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激励制度,提升志愿者们的助人动机,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区。

  4.信息反馈。

  社区服务站应根据社区志愿者不同技术特长安排适当的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挖掘和体现志愿者的服务价值,做到统筹安排和提供“菜单”自选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