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384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docx

现代养猪技术30课时

现代养猪技术教案(30课时)

 

第1课时

一、现代养猪生产工艺

(一)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

每个国家依据其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条件,对现代养猪的形式、内容、任务等有不同要求,概括起来,现代养猪有如下基本特点。

一是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专业化的要求,将猪群划分为若干生产工艺群,主要有繁殖母猪群、保育仔猪群和生长肥育猪群。

繁殖母猪群又包括后备母猪群、配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

二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

首先是按一定繁殖间隔期组建一定数量的分娩哺乳母猪群,通过母猪(包括后备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育等工作,以保证生产工艺过程中各个环节对猪只数量的需要。

年出栏1~3万头的肉猪场,通常以7天为一个繁殖间隔周期,即每隔7天组建一批分娩哺乳母猪群。

三是拥有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又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各工艺流程猪群数量相适应的专用猪舍。

专用猪舍包括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肥猪舍(生长肥育猪舍)等,通过工程技术的处理,这些专用猪舍一般能满足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猪只对环境条件的需要。

四是拥有优良遗传素质、高生产性能的猪群和完善的繁育制种体系;拥有严密的兽医卫生制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符合环境卫生要求的污物、粪便处理系统。

五是能均衡地供应各类猪群所需的各种配合饲料,按饲养标准配制各类猪群所需的饲粮,实行标准化饲养;拥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全年有节律地、均衡地生产出既定数量和规范化的优质产品。

(二)现代养猪工艺有关参数

1.工艺参数

现以某万头猪场为例,说明必须估计的参数(见表1)

表1某万头商品猪场的工艺参数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妊娠期(日)

114

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

哺乳期(日)

35

初生时(头)

19.8

保育期(日)

28-35

35日龄(头)

17.8

断奶至受胎(日)

7-14

36-70日龄(头)

16.9

繁殖周期(日)

163-169

71-180日龄(头)

16.6

母猪年产胎次

2.24

每头母猪年产肉量(活重kg)

1575.0

母猪窝产仔数(头)

10

平均日增重(g)

窝产活仔数(头)

9

初生-35日龄

156

成活率(%)

36-70日龄

386

哺乳仔猪

90

71-180日龄

645

断奶仔猪

95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

生长肥育猪

98

母猪情期受胎率(%)

85

初生-180日龄体重(kg)

公母比例

1﹕25

初生时

1.2

圈舍冲洗消毒时间(日)

7

35日龄

6.5

繁殖节律(日)

7

70日龄

20

周配种次数

1.2-1.4

180日龄

90

母猪临产前进产房时间(日)

7

母猪配种后原圈观察时间(日)

21

2.猪群结构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可参考表2

表2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

猪群类别

不同规模生产母猪存栏猪数(头)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空怀配种母猪

25

50

75

100

125

150

妊娠母猪

51

102

156

204

252

312

分娩母猪

24

48

72

96

126

144

后备母猪

10

20

26

39

46

52

公猪(包括后备公猪)

5

10

15

20

25

30

哺乳母猪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幼猪

216

438

654

876

1092

1308

育肥猪

495

990

1500

2010

2505

3015

合计存栏

1026

2058

3098

4145

5354

6211

全年上市商品猪

1612

3432

5148

6916

8632

10348

3.猪舍栏位需要量

流水式生产工艺是否畅通运行,关键在于各专门猪舍是否具备足够的栏位数。

在计算栏位数时,除了按各类工艺猪群在该阶段的实际饲养日外,还要考虑猪舍情况、消毒和维修时间,以及必要的机动备用期。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栏位需要量可参考表3

 

表3不同规模猪场猪群栏位需要量

猪群类别

不同规模生产母猪所需栏位数(个)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种公猪

4

8

11

15

19

22

待配后备母猪

10

19

28

37

46

55

空怀母猪

16

31

46

62

77

92

妊娠母猪

66

131

196

261

326

391

哺乳母猪

31

62

92

123

154

184

哺乳仔猪

31

62

92

123

154

184

断奶仔猪

27

54

80

107

134

160

生长肥育猪

51

102

152

203

254

304

 

(三)现代养猪工艺流程

现代养猪生产工艺可以划分为两种:

即一点一线的生产工艺和两点或三点式生产工艺。

前者的特点是各阶段的猪群饲养在同一个地点,优点是管理方便,转群简单,猪群应激小,适合规模小,资金少的猪场,目前是我国养猪业中采取的一般方式;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它通过猪群的远距离隔离,达到了控制各种特异性疾病,提高各个阶段猪群生产性能的目的,但因需要额外的场地,在小型的猪场不容易实现。

1.一点一线生产工艺

一点一线生产工艺是指在一个地方,一个生产场按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肥育生产流程组成一条生产线。

根据商品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方式的差异,它又分成5种常用的生产工艺。

(1)两段式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1。

 

图.1两段式生产工艺流程图

该生产工艺的特点是猪在断奶后直接进入生产肥育舍一直养到上市,饲养过程中转群次数少,减少了应激。

但由于较小的生长猪和较大的肥育猪养在同一类猪舍,增加了疾病防疫的难度,也不利于机械化操作,而且这种方式比其他方式需要更大的建筑面积。

所以,这种方式只适合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或完全依赖人工饲养管理的猪场。

(2)三段式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2。

这种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哺乳期和保育期分开,加上生长肥育期共分为三段饲养,国内多数规模化猪场多采用这种生产工艺。

采用此工艺猪群应激也比较小,同时可根据仔猪不同阶段的生理需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图2三段式生产工艺流程图

(3)四段式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四段式生产工艺流程图(A)

该工艺主要特点是:

①怀孕母猪单栏限位密集饲养,便于饲养管理,母猪不会争吃打斗,避免损伤和其他应激,减少流产,而且比怀孕母猪小群饲养节约猪舍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左右(以万头猪场计)。

②产仔栏按7周设计,怀孕母猪可在产前1周进入产仔哺乳舍,仔猪4周断奶后,立即转走母猪,而仔猪再留养1周后转入转入保育舍,即可对产仔栏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空栏1周,有利于卫生防疫。

③保育栏也按6周设计,饲养5周,空栏清洁消毒1周,给生产周转留有一定余地。

④仔猪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长和肥育四段饲养,比三段(生产和肥育合二为一)饲养可节约猪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以万头猪场计)

四段式生产工艺还有一种形式叫半限位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4。

它的特点是空怀和轻胎母猪采用每栏4-5头的小群饲养,产前5周为了便于喂料和避免打斗流产,又转入单栏限位饲养。

采用这种工艺,哺乳母猪断奶后回到配种怀孕舍小群饲养,母猪八戒活动增加,对增强母猪体质和延长母猪生育高峰期有一定好处,设计投资可减少一些,所以有些猪场也采用这种饲养工艺。

缺点是小群饲养期饲养管理麻烦些,有时母猪争食打斗应激增加,猪舍面积也有所增加。

图4四段式生产工艺流程图(B)

(4)五段式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5。

它与限位——四段饲养主要差别是从生产到肥育分三个阶段,优点是可减少猪舍面积,一个万头猪场可减少300平方米左右。

缺点是猪群多次转栏,应激增加。

一点一线的生产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地点集中,转群、管理方便,主要问题是由于仔猪和公母猪、大猪在同一生产线上,容易受到垂直和水平的疾病传染,对仔猪健康和生长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图5五段式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两点或三点生产工艺

鉴于一点一线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一些国家采用了新的养猪工艺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隔离饲养。

它可分为两点式生产和三点式生产。

(1)两点式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6。

 

图6两点式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三点式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7。

 

图7三点式生产工艺流程图

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工艺的主要优点是:

在仔猪出生后21天以前其体内来自母乳的特殊疾病的抗体还没有消失以前,就将仔猪进行断乳,然后转移到远离原生产区的清洁干净的保育舍进行饲养。

由于仔猪健康无病,不受病原体的干扰,免疫系统没有激活,减少了抗病的消耗,因此不仅成活率很高,而且生长非常快,到10周龄时体重可达30-35千克,比一点一线方法将近高10千克左右。

两点或三点的隔离距离最好尽可能远些,理想的距离应为3-5千米,100-500米的隔离可视为合理。

如果条件允许,猪场中猪舍的间距也应当设计的大一些。

有些猪场由于地盘不够或相临猪场太近,不适合多点生产。

 

第2---3课时

二、猪场建设与常用设备

(一)场址选择与布局

1.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

(2)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超过20度。

(3)交通便利,水电充足,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具备就地处理和消纳粪污的条件。

(4)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

(5)场址应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村镇外居民区的下风向处。

(6)场址距交通干线不小于10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他畜牧场不小于2000米。

2.场内布局的基本原则

(1)场内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方针、任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2)较大规模猪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

生活管理区应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布置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全场地势最低处,并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50-100米)。

(3)各类猪舍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舍、肥育舍。

(4)场内清洁道和污道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交叉。

(5)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排污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东、西30度以内为宜;相邻两猪舍纵墙间距控制在7-12米为宜,相邻两猪舍端墙间距以不少于15米为宜。

(6)建筑布局紧凑,应节约用地,在满足当前生产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的技术提高和改造的可能性。

(二)节能保温猪舍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持续期长,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当前解决猪舍保温问题有两种方法:

一是采取舍内供暖,如设暖气、送热风或加温地面等办法提高猪舍温度。

这种方法需要昂贵的供暖设备,并消耗大量能源与人工,成本高。

另一种方法是设计一种不用供暖设备的保温猪舍,通过采取高密度、厚垫草、半关闭饲养等配套技术,同样可提高猪舍的温度,并达到猪所需要的环境温度。

这种节能保温猪舍成本低,养猪经济效益高。

1.节能保温猪舍类型

节能保温猪舍可分为有窗式节能保温猪舍和塑膜暖棚节能保温猪舍两大类。

(1)有窗式节能保温猪舍有窗式节能保温猪舍在生产中常用的模式有单列式节能保温猪舍、双列式节能保温猪舍和四列式节能保温猪舍等。

①单列式节能保温猪舍

这种猪舍一般是座北朝南,东西排列。

猪舍过道一种在北侧,圈内斜坡朝北下水,尿道沟在北面;另一种过道在南侧,圈内斜坡朝南下水,尿道沟在南面。

 

图8单列式节能保温猪舍剖面图

1.过道2.尿道沟3.猪栏4.天棚

②双列式节能保温猪舍这种猪舍南北各一列,猪舍过道在中间,南列圈内斜坡朝北下水,北列圈内斜坡朝南下水,过道两侧各有一个尿道沟,污水从尿道沟内流入沉淀池中。

 

图9双列式节能保温猪舍剖面图

1.过道2.尿道沟3.猪栏4.天棚

③四列式节能保温猪舍这种猪舍南北各一列,中间两列计四列两通道,南列圈内斜坡朝北下水,北列圈内斜坡朝南下水,中间相连的两列靠南列对面的圈内斜坡朝南下水,靠北列对面的圈内斜坡朝北下水,每个通道两侧各有一个尿道沟,污水从尿道沟内流入沉淀池中。

 

图10四列式节能保温猪舍剖面图

1.过道2.尿道沟3.猪栏4.天棚

(2)塑膜暖棚节能保温猪舍塑膜暖棚节能保温猪舍在生产中常用的模式有单面塑膜暖棚猪舍、拱圆形塑膜暖棚猪舍、高床塑膜暖棚猪舍、塑膜暖棚生态猪舍等。

①单面塑膜暖棚猪舍这种猪舍座北朝南,东西走向,棚顶一面为塑膜覆盖,另一面为固定棚顶。

猪舍过道一种在北侧,另一种在南侧。

这种猪舍建筑结构简单,塑膜容易固定,抗风雪能力较强,保温性能较好,便于管理,造价低廉,适用于中小规模养猪场户。

 

图11单面塑膜暖棚猪舍剖面图

1.过道2.尿道沟3.猪栏4.塑膜5.固定棚顶6.前墙7.后墙

②拱圆形塑膜暖棚猪舍这种猪舍棚顶大部分覆盖塑膜,呈半圆形,由山墙、前侧墙、棚架和塑膜等组成,棚舍南北走向。

这种猪舍采光面积大,棚内温度高,但跨度大,对建筑材料要求严格。

一般用钢材做棚顶部拱架,一次性投资大,但经久耐用。

 

图12拱圆形塑膜暖棚猪舍剖面图

1.猪栏2.钢筋拱塑膜3.侧墙4.固定棚顶5.过道6.粪尿沟

③高床塑膜暖棚猪舍这种猪舍是将塑膜暖棚猪舍与现代养猪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先进猪舍。

这种猪舍外形为半钟楼形,四周有墙,后坡和半钟楼为土木建筑棚,前坡及部分前墙为双层塑膜覆盖。

舍内可设置分娩栏、仔猪栏、肥育栏等,地下设置排粪沟、沉淀池、贮粪池。

这种猪舍保温效果好,工艺设备先进,相对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图13高床塑膜暖棚猪舍剖面图

1.中间过道2.粪尿沟3.高床猪栏4.固定棚顶5.塑膜6.前墙7.后墙

④塑膜暖棚生态猪舍这种生态猪舍由塑膜暖棚猪舍、厕所、沼气池、塑膜蔬菜暖棚组成的。

塑膜暖棚猪舍是生态养猪的核心,它与厕所共同向沼气池提供原料。

同时,塑膜暖棚蓄积的太阳能和猪体散发的热量又为沼气池生产沼气提供温度条件,解决了北方由于冬季寒冷,导致沼气池冻裂而不能有效地保存气体问题。

把沼气池建在塑膜暖棚猪舍的下部,解除了寒冷气候条件对生产沼气的影响。

此外,猪舍与蔬菜温室紧紧相连,不仅有利于双方保温,而且还可进行气体交换,如猪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蔬菜吸入二氧化碳而呼出氧气,二者互补。

这种生态养猪模式是将养猪学、蔬菜栽培学和农村能源学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科技含量的综合配套技术。

 

图14塑膜暖棚生态猪舍剖面图

A.示意图B.正剖面图C.侧剖面图

1.温室2.暖棚3.猪食槽4.投料口5.出料口6.输气管7.猪舍

8.铁栏9.葡萄10.进料口11.厕所12.沼气池13.门

 

第4--5课时

2.节能保温猪舍设计

(1)有窗式节能保温猪舍设计要点

①猪舍设计尺寸猪舍跨度:

单列式5.0-5.5米,双列式7.5-8.5米,四列式13.5-14米,一般不超过15米,前后墙高度2.0-2.2米。

猪舍长度根据养猪数量而定,一般不超过75米。

②天棚在北方地区建造有窗式节能保温猪舍必须设置天棚。

天棚可用木板、芦苇、柳条、秸秆等材料。

在做天棚时,要在天棚上面铺上一层塑膜或油毛毡,并在上面再铺上厚20-30厘米锯屑和珍珠岩等保温材料,并将房檐、屋角堵严,防止冷气渗入。

天棚距地面的高度是保温的一项重要措施,天棚过高,空气流通好,但保温效果不好;天棚过低,影响通风与采光。

因此,天棚距地面的高度以2.0-2.2米为宜。

③门、窗建造猪舍除设东、西门外,还要设南门。

入冬前将东、西大门用油毡封闭而走南门,南门带门斗,防止冷气直接进入猪舍。

一般50米长的猪舍设一个南门,每个南门高1.8米、宽1.5米,可制作两扇门。

冬季封闭东西大门,防止因空气对流作用,使冷气入内,暖气外逸的现象。

北方冬季北风、西北风居多,为此,建造猪舍时,北窗一定要少于南窗。

一般南北窗比例以3∶1为宜,即有3个南窗,留一个北窗。

留出的北窗必须与三个南窗中的一个相对应,冬天将南北窗用塑膜封死。

南北窗的尺寸为高0.8米、宽1.2米,距地面高1.0米。

④墙体过去建造猪舍无论是三七墙或五零墙皆为实心墙,这就造成冬季、早春舍内与舍外温差太大,使窗台下的墙壁结露,造成猪栏趴卧区潮湿,影响猪的休息,并增加了舍内湿度。

解决这个问题,可建空心墙。

空心墙墙内可不放任何物质,也可放入保温物,如锯屑、炉灰渣、珍珠岩等。

然后其上用砖、水泥抹严,也可用2-3厘米厚的苯板放于墙壁内侧,抹上水泥。

⑤地面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面,便于清扫、冲洗和消毒,但冬季猪趴在水泥地面上热量损失很大。

解决这个问题,可在水泥地面抹面之前,在猪趴卧区铺上一层油毡或塑膜,或5厘米厚的苯板,然后抹2-3厘米厚水泥,这种地面保温效果较好。

另外,猪舍地面要有一定坡度,一般以1-2%为宜。

⑥其他猪舍通道一般宽1.0-1.2米,尿道沟宽10-12厘米,尿道沟底呈半圆形,坡度1-2%,由浅到深,最深不超过10厘米。

沉淀池设在过道中央,每50米长的猪舍可建两个沉淀池,沉淀池宽80厘米、长80厘米、深100厘米。

贮粪池距舍最少5米,每50米长的猪舍可建造一个贮粪池,贮粪池的大小可根据养猪数量、贮存时间确定,舍内沉淀池底口与贮粪池相通。

排气口设在通道上方天棚处,排气口面积70厘米×70厘米,排气口上部作成防雨帽,高出房顶50厘米,每50米长的猪舍可留3-4个,用时打开,不用时关闭。

(2)塑膜暖棚节能保温猪舍设计要点

①棚舍设计尺寸单面塑膜暖棚猪舍跨度5.0-5.5米,前墙高1.0-1.2米,后墙高1.6-1.8米,中梁高1.8-2.0米。

拱圆形塑膜暖棚猪舍跨度8.0-9.0米,侧墙高1.4-1.5米。

高床塑膜暖棚猪舍跨度为6.4-8.7米,前墙高0.54米,后墙高1.8米,偏心脊高3.2-3.7米。

塑膜暖棚生态猪舍跨度5.5-6.0米,前墙高0.8-1.0米,后墙高1.7-1.8米,中梁高2.5米。

以上猪舍长度根据养猪数量而定。

②棚址选择选择建造塑膜暖棚地址,即要考虑常规猪舍地址的选择要素,又要考虑建造塑膜暖棚选址的特殊因素。

一般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舍南部一定距离内无高大树木或建筑物遮蔽。

这样可防止舍外积水流入舍内,便于排出舍内积水,降低棚舍内湿度;减少寒风对暖棚的破坏,降低冷气流对猪的危害;防止遮蔽物的存在而影响棚舍接收太阳能辐射,充分利用太阳能。

一般来说,在暖棚东、南、西三侧8米范围内,不应有超过3米高的物体。

③棚舍朝向塑膜暖棚的朝向以座北朝南为宜,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为达到背风的目的,可适当选择南偏东或偏西,但最多偏离角度不应超过15°。

这样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光照,有利于提高舍内温度,在选择棚址过程中,如受地形的限制,也可采用南北走向的塑膜暖棚猪舍。

④保温设计在暖棚结构中,失热最多的是棚顶,其次是墙壁和地面。

塑膜是塑膜暖棚所用的特殊建筑材料,它即是暖棚的采光部分,又是夜间重点防寒部位。

选用塑膜最好兼有透光好、保温好、耐用和无滴水几个性能,即能透过短波辐射,又能阻止长波辐射。

一般可选用0.1-0.12毫米厚的聚氯乙烯无滴膜。

为了增加塑膜的保温性能,夜间应采用草帘、纸被等覆盖物,或采用双层塑膜覆盖(双层塑膜间的距离为10-12厘米),以提高保温效果。

对墙体和地面的设计,可参考有窗式节能保温猪舍设计要点。

⑤通风设计通风换气的目的就是要排出舍内过多的水汽、热能和有害气体。

一般进气口设在棚舍迎风面的下部,并安装调节板,避免冷空气直吹猪体。

排气口设在棚舍背风面的顶部,高出棚舍顶部50厘米,并设置防风帽,防止冷空气直接进入棚舍,一般每个排气口面积50厘米╳50厘米-70厘米╳70厘米,进气口面积20厘米╳20厘米-25厘米╳25厘米。

⑥主要技术参数在建造塑膜暖棚时,除了考虑常规建筑参数外,还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技术参数:

塑膜暖棚的入射角是指可采光部分的最上端,即塑膜的最上端与棚舍后墙底端的连线和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决定棚舍地面获得光照面积多少的因素。

后坡的坡度角是指棚舍的后坡与地平面的夹角,它是决定棚舍后墙能否获得阳光照射的因素。

屋面角是指塑膜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也称塑膜的坡度,它是决定太阳能利用率的因素之一。

投射角是指太阳直射光与塑膜表面所形成的夹角。

投射角等于太阳高度角(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和屋面角之和。

对某一地区而言,在冬季这段时间里,每一天的多数时间内太阳高度角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科学地选择屋面角,就可达到合理的投射角。

投射角的大小与塑膜透光率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屋面角与塑膜的透光率有着间接的关系。

在建筑塑膜暖棚过程中,棚舍的入射角应大于或等于当地冬季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以获得较大的光照面积。

棚舍的后坡应在30度左右,使暖棚的后墙也能适当的利用部分太阳能。

在北纬35-40度的地区,使塑膜与地面的夹角控制在35-45度,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透光率。

3.节能保温猪舍配套技术

以上我们介绍了节能保温猪舍,但在寒冷冬季仅有节能保温猪舍,远达不到猪所需要的环境温度,还必须采取高密度、厚垫草、卧满圈、半关闭饲养等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猪所需要的环境温度。

(1)高密度高密度是指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适当增加养猪密度。

由于猪的密度大了,可以增加产热量。

一般哺乳母猪每头4-4.5m2,空怀或妊娠母猪每头1.6m2,6-8月龄的后备母猪或肥育猪每头0.8m2,3-5月龄幼猪每头0.4-0.5m2,1-2月龄仔猪每头0.3m2。

(2)厚垫草在增加密度的同时,应用小麦、水稻等秸秆铺圈,即可防潮,又可保温。

一般在猪的趴卧区铺20-30厘米厚的垫草。

(3)卧满圈卧满圈是指在猪的趴卧区将猪装满,不留空闲位置,互相利用体温保暖。

(4)半关闭半关闭饲养是指猪吃、住、饮水在猪舍内,排便则到舍外运动场。

育肥猪、断奶仔猪可不在舍外排便,饲养员定时将粪便收集起来运至贮粪场。

由于种猪不在舍内排便(仔猪、肥育猪干清粪),保持了舍内空气新鲜,温暖干燥。

但要注意,舍外排便一定要定时定点,同时减少舍内水洗作业,否则效果不佳。

 

第6--7课时

(三)养猪常用设备

1.猪栏

猪栏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实体猪栏、栏栅式猪栏、综合式猪栏。

实体猪栏一般采用砖砌结构,(厚度120mm、高度1.0-1.2m),外抹水泥或采用混凝土预制件组成。

实体猪栏的优点是可以就地取材,投资费用低。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不便于观察猪的活动,通风不良。

栏栅式猪栏采用金属型材焊接而成,它一般由外框、隔条组成栏栅,几片栏栅和栏门组成一个猪栏。

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便于观察猪只,通风阻力小。

缺点是投资较大。

综合式猪栏是综合了上述两种猪栏的结构,一般是相邻的两猪栏隔墙采用实体栏,沿饲喂通道正面采用栏栅,这样就兼备了两者的优点。

根据猪栏内饲养猪的类别,猪栏可分为公猪栏、配种栏、母猪栏、分娩栏、培育栏、生长栏和肥育栏。

猪栏占地面积及结构尺寸见表4和表5。

表4每头猪所需要猪栏面积指标

猪群类别

每栏头数

实体地面猪栏

漏缝地板猪栏

种公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