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384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docx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归纳

现代汉语

1、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

(既普通话的定义)

答:

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②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汉语的七大方言区以及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

①北方方言②吴方言③湘方言④赣方言⑤客家方言⑥闽方言⑦粤方言

①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②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③对国内外影响深远,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越南关系尤为特殊。

④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正式工作的语言之一。

3、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拼写规则,能够正确的给汉字注音,特别要注音纠正正常容易误读的字音。

P4

4、能够使用规范汉字,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敏锐地发现常见的错别字并加以纠正。

5、能够划分词的结构类型,正确理解词义,划分词义的类型并准确用词;掌握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方法,把词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解释,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6、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理解词类划分的依据和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区别,能够正确划分词类和句子成分以及复句的层次关系,发现和改正常见的语法错误。

7、了解修辞的作用和目的,掌握比喻、比拟、借贷、对偶、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用于写作和文章分析。

比喻:

就是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

1、明喻:

是明显的比喻,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

2、暗喻:

从表面上来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3、借喻:

不出现本体,也不用比喻词,直接有喻体代替本体。

比拟:

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拟人: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事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2、拟物:

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借代:

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夸张:

1、扩大夸张2、缩小夸张3、超前夸张

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排比:

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设问:

特点是“无疑而答”。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访问:

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

古代汉语

1、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和形体结构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六书”,能够分辨汉字的形体结构。

殷商文字—甲骨文——西周文字—金文——春秋战国时代—大篆——秦汉文字—小篆——隶书——草书(草隶-章隶-今草-狂草)——楷书——行书

“六书”:

象形: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如:

日、月、虫、人

指事: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

上、下、末、三、刃、朱

会意:

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他们组成一个新的意义。

如:

林、夫、功、返

形声:

由义符合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

如:

樱、蓝

转注:

属于“用字法”,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假借:

就是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假借字。

2、了解古今字的异同,能够辨别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辨析同义词。

P38

3、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和条件、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被动表示法,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弄清宾语前置的规律以及“之”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P49

4、掌握于、以、为、于、而、之、者、夫、盖、也、乎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P41

5、能够解释和翻译浅意的文言文,做到准确、通畅。

P55

文学概论

1、审美的含义及其现实的条件

答: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的实现的条件:

1、主体心理层,审美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有审美感觉和能力的人。

2、客观对象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审美的对象及其属性的呈现

3、心理时空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和人的特定心境的契合。

4、历史文化层,审美关系无法孤立建立,它的每一次的建立都必然渗透人类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答:

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是审美关系的典范,是审美活动根本精神的集中体现。

与其他艺术审美相比,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有:

①文学审美活动具有生活的包容性②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1、了解文学的社会属性和审美特征:

答:

1、文学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确定了文学在人类社会系统中的坐标。

文学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

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社会生活必须经过作家头脑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体验、感悟、描写和改造,才能转化为文学。

2、文学的审美特征:

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存在“审美”。

但只有文学艺术活动把审美作为基本的功能,文学艺术活动是审美高级形态和典范。

2、弄清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答:

文学主要是从事文字创作的,而社会科学主要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关注道德,舆论,思维走向的。

文学主要还是跟文字打交道,而社会科学主要是和人的思想打交道,二者在狭义上是不同的,但在广义上是相对包含的。

文学的内容也常常体现一个人的社会科学素养,同时社会科学中也能体现文学精神。

3、理解文学的审美性与形象性、情感性的关系

答:

①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作品中的美是现实美的集中表现,它是作家依据一定的审美理想,按照美的规律,在概括现实美的基础上在创造出来的美,因而更带有普遍性和持久性,具有更浓烈的审美性。

文学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本性,满足人们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②文学的形象性:

是指作家塑造的艺术形象在生动感人和吸引人方面所到达的程度。

③文学的情感性:

情感是创作的动力,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包括人物形象的情感和作家倾注其间的情感。

是文学阅读和鉴赏的动力,是情与理的相互渗透。

文学的审美性与形象性的关系:

答:

形象性是基础;文学形象是基于人们特殊的审美要求而加以塑造的,是在作家摄取的富有价值的形象素材基础上,又经过作家创造的艺术劳动而诞生的。

文学的审美性与情感性的关系:

答:

审美对象饱和着作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是作家审美情感的物态化。

4、文学的真实性、倾向性和民族性以及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构成要素

答:

①文学的真实性:

在于其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性,而非表象的真实性。

是文学作品在反映自然社会生活和表现思想情感方面所达到的正确、真诚、深刻的程度。

②文学的倾向性:

文学具有倾向性,而且这种倾向性对于文学来说至关重要,但它不能游离于形象画面之外的议论和说教来表现,进而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恩格斯说:

“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③文学的民族性: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在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特色。

就具有民族性。

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

①文学作品的内容:

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就是描写作品中的所有社会生活现象和作家对他们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总和。

一方面:

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现实生活;另一方面:

是作家对这些生活的认识、评价、感情、态度等主观因素。

②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题材、思想、主题、人物、环境、情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的构成要素:

①文学作品的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部结构和具体手段。

②文学作品的形式的构成要素:

结构、体裁、语言

5、了解文学创作的过程:

文学创作:

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的过:

①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②文学创作不能简单的记录事实,而需要把日常的生活现象典型化,这就是艺术构思过程。

所谓的典型化,就是生活素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③在艺术的构思的基础上,还有一个语言表达的过程。

老舍说:

“语言脱离了生活就是死的。

语言是生命生活的声音。

”④情感、激情即是创作的重要动力,又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

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从事文艺创作是如何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方法,。

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遵循的美学原则。

文学创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

①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偏重与对事物作客观描写,作家的审美理想融于艺术描写之中;要求细节描写真实,艺术概括典型化,在典型环境中描写出典型人物。

②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则往往不加掩饰地突出作家的主观情绪,结构奇特,重在表现,并常常使用变形的假定性手段,创造强有力的人物性格等。

文学体裁的分类:

“四分法”: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三分法”:

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文学体裁的分类是相对的,有些体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吸取了其他体裁的因素,从而出现不同体裁之间的汇合交叉。

因此,在文学的分类上,不应该抱凝固不变得观点。

6、表现型文学、表意型文学的特征:

表现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抒情方式表现主观情感的文学形态。

表意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象征的方式寄寓作品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7、理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包括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等文学思潮的特点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主张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的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反映生活的真实性②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③人道主义思想④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代表人物有:

法国: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

2、司汤达(斯丹达尔)《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

3、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布瓦尔和佩库歇》

4、莫泊桑《项链》《漂亮的朋友》《羊脂球》

5、梅里美《马特奥.法尔戈纳》《塔芒戈》《伊尔的维纳斯铜像》《高龙巴》《维嘉曼》

6、小仲马《茶花女》

英国:

1、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2、萨克雷《名家们的小说》《加哈甘少校历险记》《势利小人集》

3、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

4、勃朗台(三姐妹)《呼啸山庄》《简-爱》《艾格尼丝-格雷》

5、琼斯《未来之歌》

6、林顿《人民的集会》

7、萧伯纳《鳏夫的财产》《华伦老夫人的职业》《巴巴娜少校》《人与超人》《伤心之家》《真相毕露》

8、毛姆《人性的枷锁》《刀锋》

“英国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小说三杰”:

1、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现代戏剧》2、威尔斯《托诺.邦盖》、3、本涅物《老妇人的故事》

俄国:

1、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

2、果戈里《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

3、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巴拉沙》《父与子》《前夜》《罗婷》

4、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第六病室》

6、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美国:

1、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

2、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

3、杰克伦敦《野性呼唤》《海浪》《白牙》《马丁伊登》

4、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利与和平的斗争》

5、斯陀夫人《黑奴吁天录》

德国: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批判了德国封建制度和教会,发出对革命的预言。

语言犀利,将叙事与抒情、游记与对话完美地结合起来。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特点:

①强调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②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历史

③偏重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

④从民主主义立场,从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艺术上:

①有强烈的主观性,着力描写爱情、梦境和内心世界。

②惯用对比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③喜好忧郁伤感的情调。

英国: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1、彭斯:

《苏格兰方言诗集》

2、布莱克:

《天真之歌》《经验之谈》《四天神》

3、柯勒律治与华兹华斯(湖畔派)《抒情怀诗谣集》其中有: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华兹华斯《序曲》

3、塞骚《书斋咏怀》

4、拜伦《唐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5、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

6、约翰-济慈《夜莺颂》《希腊古瓮颂》

7、瓦尔特-司各特《艾凡赫》

德国:

(浪漫主义思潮发源地)

1、斯莱格尔兄弟《雅典娜神殿》

2、诺瓦利斯《夜的颂歌》

3、莱克《民间童话集》

4、“海德尔堡浪漫派”克莱门斯-布仑塔诺《催眠歌》

5、克莱斯特《破瓮记》

6、霍夫曼《熊猫穆尔的人生观》

法国:

1、拉马丁《沉思》2、维尼《古今诗集》《命运集》

3、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

4、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俄国:

1、莱蒙托夫《同僧》《恶魔》《当代英雄》

美国:

1、梭罗《瓦尔登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2、库伯《最后一个莫西干人》

3、梅尔维尔《白鲸》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这一思潮是特定的历史的产物,因为他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特征:

①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

②理性至上,表现以理性克制情欲。

③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代表人物:

法国:

1、布瓦洛《诗的艺术》

2、高乃依(悲剧)《熙德》

3、拉辛(悲剧)《昂朵马格》

4、莫里哀(喜剧)《伪君子》《悭吝人》

5、弗朗索瓦《对慰杜佩里埃先生》

英国:

1、约翰-德莱顿《论戏剧体诗》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

自然主义的特点:

①再现自然,就是真实而不是典型化的描写日常生活。

②它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论。

③它突出科学性,认为认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④它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准确。

代表人物:

法国:

1、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

2、埃米尔-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

3、(法国)福楼拜《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

现代主义:

20世纪初以后西方各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

特点:

①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份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特征:

①象征性②荒诞性③意识流

现代文学代表作:

1、(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2、(法国)福楼拜《情感教育》《包法利夫人》《布瓦尔和佩库歇》(西方现代小说奠基者)

3、(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4、(法国)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5、(爱尔兰/英国)乔伊斯《尤利西斯》

现实主义包括:

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

未来主义:

现代文艺思潮之一,兴起于意大利,其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里內蒂。

特点:

在文学艺术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在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摒弃传统手法。

代表人物:

1、(意大利)马里內蒂《未来主义宣言》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特征:

①抽象化②变形③面具的运用④时空的真幻错觉⑤注重声光效果⑥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代表人物:

1、(瑞典)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

2、(美国)奥尼尔《琼斯皇》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现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艺术特征:

①情节淡化②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③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④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⑤语言使用上创新和变异。

代表作家:

1、(爱尔兰/英国)乔伊斯《都柏林人》《尤利西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守灵夜》

2、(英国)伍尔夫(女)《戴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墙上的斑点》

3、(法国)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美国)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

押沙龙》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而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的戏剧流派。

由英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特征是:

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代表作家:

1、(英国)马丁-艾思林《荒诞派戏剧》

2、(法国)尤奈斯库,荒诞戏剧的奠基人《阿麦迪》《椅子》《秃头歌女》《犀牛》

3、(英国)品特《房间》

4、(美国)阿尔比《美国梦》《小艾丽丝》《园中一切》

5、(爱尔兰/英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集子而得名。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

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艺术特色是:

①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②“反英雄”式的人物③“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④具有寓意性。

代表作家:

1、(美国)弗里德曼《黑色幽默》

2、(美国)海勒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第二十二条军规》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巅峰。

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特征:

①理性多于形象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和自由选择”③“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代表作家:

1、(法)加缪《局外人》《鼠疫》

2、(法国)波伏娃《女客》《第二性》

3、(美国)梅勒《夜幕下的大军》《刽子手之歌》

魔幻现实主义:

是指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的一个流派。

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

特点:

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

代表作家:

1、(墨西哥)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

2、(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8、了解文学欣赏的审美特征,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的地位以及文学欣赏的差异性,理解文学批评的标准并具有对具体作品进行审美欣赏和批评的能力。

了解文学欣赏的审美特征:

答:

文学欣赏是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审美活动的过程,是感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是欣赏与批评的综合。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有:

①文学审美活动具有生活的包容性②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的地位:

①读者在文学作品中是个观众,文学作品就好比一个演出,如果没有了观众就没有了演出的意义。

观众在对作品的满足度是作品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前提。

②读者也是评委,一个文学作品的好坏最终都是由读者来确定的。

③读者也是参与者,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读者也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情感元素,作品的一些事和人有他们的影子。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每一个读者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立场观点,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他们在文学欣赏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往往与作家自己在创造形象的时候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从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

文学批评的标准:

①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

②明确清晰地梳理文章思路

③分析作品的表现技巧

④准确理解作品语言

写作

1.了解写作的特性和功能,数字化时代电脑写作、网络写作的意义,理解写作的定义和写作系统的组合规律;

了解写作的特性和功能:

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以上这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

写作特色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写作特点也不同。

写作特色,也称“写作风格”。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写作活动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

1、目的性;2、创新性;3、综合性;4、实践性。

写作活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

1、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3、写作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数字化时代电脑写作、网络写作的意义:

网络写作主要指用电脑在网络上即时写作,并随时将其发在某网站上的写作方式,优点是与读者的即时互动性强,删改少。

缺点是断断续续,错误相对经过编辑出版的书较多。

网络原创文字与此类似,网络文化是指由网络而兴起的文化形式的统称,网络精神主要指网络上某些流行元素所蕴涵的内涵。

理解写作的定义和写作系统的组合规律;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纪录资讯的工具和方法数之不尽,一般都会用笔在纸上写作,但过去也有人在石板、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

随着科技发展,使用打字机或电脑记录文字也可称为写作。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

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书信等。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

2.了解作者的智力结构,弄清作者的智力与能力的关系,理解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概念,掌握观察训练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掌握观察训练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智力结构:

智力是具有某种功能及特性的系统,有自己独特的结构,智力不是一个单因素构成的,而是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它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基本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独特的、综合的心理结构。

构成智力的各因素都发挥着自己的相对独立作用,而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智力与能力的关系,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简单的说,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他要解决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而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他要解决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

但两者又有联系;认识总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世界上不存在脱离实践活动的认识;同时,实践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加,世界上同样没有无认识参加的实践活动。

学习的本质就在于手脑结合,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记忆力: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思维力: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

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