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280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docx

矿方正文质量认证安鑫

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

工程质量认证汇报资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专家百忙之中、不辞辛苦莅临我公司进行项目工程质量认证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公司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均按照《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等各专篇内容全部施工完毕。

下面将我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总体情况做一简要重点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69号“关于临汾市安泽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为整合保留矿井,由山西安泽桦林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安泽永安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安泽安鑫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11.2538平方公里,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整合主体为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后矿井名称为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

二、项目基本情况

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安泽县唐城镇麻家山村东0.5km,行政区划属唐城镇所辖。

2010年8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证号:

140000************2690),批准开采1#—10#煤层,生产规模120万吨/年,井田面积为11.253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162万吨,设计资源储量4789.5万吨,可采储量3486.3万吨,矿井设计服务年限20.7年,目前2#、3#煤层联合布置开采。

开工建设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1】1631号文《关于临汾市2012年度年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的通知”,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67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4.13m3/min,属瓦斯矿井。

根据临汾市煤炭中心化验室检验报告,2#、3#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为二级自燃倾向性煤层。

1、交通位置

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安泽县城北直线距离约41km处的唐城镇的岭底、上庄、下庄、三交、崔家沟、麻家山村一带,行政区划属安泽县唐城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

北纬:

36°26′28″~36°28′53″

东经:

112°04′42″~112°08′42″

井田东部边界为岭(底)—东(湾)县级沥青油路从井田东部南北向通过,沿岭(底)—东(湾)沥青油路往东南1.5km至东湾村与北(平)—安(泽)县级沥青油相连,通过该公路往东南41km可达309国道及安泽县城,往北转南西44km可达古县县城,从古县往西南30km二级公路可达108国道,同时可达大(同)-运(城)高速公路,亦可达洪洞县城及南同蒲铁路洪洞火车站。

交通较为便利。

2、地形地貌及气象

井田位于太岳山区,地表为山区侵蚀地貌,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地形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山梁上,标高为1464.20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东部沟谷的河床,标高为1098.0m,相对高差366.2m。

属侵蚀强烈的中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根据安泽县气象台观测记录,本区7、8、9三个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535.6mm,最小为288.4mm(1997年),最大为661.8mm(1996年);年平均蒸发量1448.4mm,最小为1315.6mm(1990年),最大1668.6mm(1997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3倍。

冬春两季雨雪较少,夏末秋初雨量较大。

年平均气温9.2℃,一月份气温最低为零下26.6℃(1990年2月1日),七月份气温最高为36.7℃(1997年7月21日),十一月份开始结冰,次年三月份开始解冻,冻土深度最大为660mm(1993年),最小为370mm(1972-1973年)。

本区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3m/s。

3、地质及构造

(一)地层

本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霍东矿区,根据地表出露情况及钻孔揭露资料,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中奥陶统峰峰组(O2f)

厚70~127m,主要为石灰岩及角砾状白云质泥质灰岩,泥灰岩中常夹石膏层。

按岩性分为两段:

下段厚24~74m,为黄褐色角砾状白云质泥岩,中部夹一层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上部夹透镜状及似层状石膏层;上段厚度变化较大,厚30~101m,主要为深灰~灰黑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方解石细脉较多,上部铁质浸染现象明显。

2、中石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之上,厚15.42~55.61m,平均42.35m。

以铝质泥岩、粘土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及煤层。

底部以结核状、块状黄铁矿为主的铁铝质岩,向上渐变为粘土泥岩、铝质泥岩,即“G层铝土矿”。

上部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夹1~2层薄层石灰岩或泥灰岩,钙质泥岩及12上、12号薄煤层,煤层多不可采。

3、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度79.96-101.90m,平均89.32m。

由粗至细粒的砂岩、泥岩、石灰岩和5上、5、6、6下、7、7下、8、9、10(9+10)、11煤层组成。

下部含主要可采煤层10(9+10)号煤,中部以三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的浅海相石灰岩为主,上部则以粗至细粒的碎屑岩为主,夹黑色泥岩及薄层钙质泥岩及2-3层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其中10(9+10)号煤层为可采煤层。

4、下二叠统山西组(P1s)

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厚度23.38-48.73m,平均39.70m。

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石英长石砂岩、灰黑色粉砂岩、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及7层煤层(1上、1、2、2下、3上、3、3下),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具水平层理及脉状层理。

其中2、3号煤层为可采煤层。

5、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x)

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之上,地层厚度79.86~155.87m,平均105.03m。

按照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P1x1)

由K8砂岩底至K9砂岩底,厚度37.30~88.55m,平均59.23m。

以黄色中粒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夹黑色泥岩及薄煤1~3层。

底部为K8砂岩,厚度1.15~11.78,平均3.16m,岩性为灰白色、巨厚层状中、粗粒砂岩,成分多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较好,孔隙式胶结,K8砂岩不稳定,局部相变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下部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

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夹一层煤线。

上段(P1x2)从K9砂岩底至K10砂岩底,厚度42.56~67.32m,平均45.80m。

底部K9砂岩为灰白色、黄绿色石英长石砂岩,其上为灰色、绿灰色泥岩、粉砂岩互层,局部夹富含植物化石的薄层粉砂岩,其上为砂岩带,砂岩带为灰色、黄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泥质砂岩,向上变细,渐变为细粒砂岩,其上为灰绿色细粒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灰色铝质泥岩及紫色、灰绿色互为斑块状杂色泥岩薄层,顶部为杂色泥岩,富含铝质,具鲕粒,俗称“桃花泥岩”。

以其层位稳定,岩性特殊,是确定K10砂岩的辅助标志层。

6、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

井田内大面积出露。

其底界为K10砂岩底,顶界为K14砂岩底,主要岩性为黄绿色、灰绿色厚层状砂岩、紫红色粉砂岩、泥岩,并夹有薄层状的燧石层。

本组地层按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以下三段:

下段(P2s1)从K10砂岩底至K12砂岩底,地层厚度176.72~234.50m,平均厚度204.82m左右。

下部以灰绿色、棕色铝质泥岩、灰绿色含紫色斑块泥岩、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灰白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中下部偶夹透镜状锰铁矿;中部为浅灰色、灰绿色泥岩,夹灰白色、绿灰色中粒砂岩及含砾粗砂岩;上部为杂色泥岩、粉砂岩,中夹中粒砂岩。

中段(P2s2)从K12砂岩底至K13砂岩底,地层厚度200.65~262.70m,平均厚度229.29m。

该段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下部为浅灰、灰绿暗紫色泥岩、粉砂岩,夹灰白色中粒砂岩;中部为暗紫、紫红色泥岩,夹灰绿、黄绿色粉砂岩及细砂岩;上部以黄绿色、杏黄色粉砂岩、泥岩互层为特征;顶部常夹薄层状燧石层。

上段(P2s3)从K13砂岩底至K14砂岩底,地层厚度53.59~106.12m,平均厚度71.60m。

本井田保留厚度约50m。

该段底部为一层灰白色、黄绿色中粗粒砂岩。

全段岩性为绿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间有紫红色细粒砂岩夹层。

7、第四系(Q)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大面积分布于沟谷及梁峁之上,厚0~60m。

中更新统(Q2)

厚20~50m,平均35.00m。

岩性以浅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及耕植土及钙质结核等组成。

全新统(Q4)

厚0~10m,平均5m,分布于各沟谷中,为近代冲,洪积物,主要由不同时代基岩风化形成的岩屑,砂砾、卵石等组成。

(二)含煤地层

上石炭统太原组(C3t)和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叙述如下:

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平均厚度89.32m,以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含煤性,可划分为三段:

下段(C3t1)自K1砂岩底至K2灰岩底,厚度15.40~23.70m,平均20.85m。

主要由深灰色、黑色粉砂岩为主,夹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为K1石英砂岩,厚度0.50~18.81m,平均厚度7.61m。

含煤层3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为9号、10(9+10)、11号,其中9号和10号煤层局部合并成一层煤层统称10(9+10),10(9+10)、号煤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中段(C3t2)

自K2灰岩底至K4灰岩顶,厚度30.07~40.20m,平均33.06m。

岩性主要以K2、K3、K4石灰岩、泥岩、粉砂岩及薄煤层组成。

K2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大量燧石条带、结核,厚度2.26~10.10m,平均厚度7.57m,稳定性好。

K3岩性特征与K2灰岩基本相似,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厚度3.15~7.20m,平均厚度5.68m,稳定性好。

K4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燧石条带及结核,厚度1.00~6.30m,平均厚度3.44m。

该层灰岩稳定性差,常相变灰白色砂岩。

K2、K3、K4石灰岩全区层位基本稳定,厚度变化大。

K2、K3间为泥岩,间夹8号薄煤层;K3、K4石灰岩间为泥岩、粉砂岩,间夹7、7下号煤层。

该段共含煤层3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为7号、7下号、8号,均为不可采煤层。

上段(C3t3)

自K4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度30.17~50.80m,平均39.59m。

为深灰色、灰色、粉砂岩、黑色泥岩为主,夹中、细粒砂岩及薄层煤。

共含煤层4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上、5、6、6下、,均为不可采煤层。

下部为浅灰色细粒砂岩,呈薄层状,常与深灰色砂质泥岩相间产出,厚度2.0~4.0m。

沿走向常出现砂质泥岩与砂岩呈消张关系,上部为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或钙质泥岩,厚度1.0~2.0m,沿走向变化较大。

从岩性上显示,该段是滨海泻湖相的沉积地层,由于该沉积时期为海退的初期,水比较深,不利于成煤,形成的煤层比较薄。

2、山西组

本含煤地层自标志层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厚度23.38~48.73m,平均39.70m,为一套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中厚层细粒砂岩、煤层、煤线等组成,属内陆湖沼相沉积。

含煤层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2下、3、3下号煤层,其中2、3号煤层稳定,大部可采;1、2下、3下号煤层极不稳定不可采。

K7为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中粗粒长石杂砂岩,厚度0.68~8.45m,平均厚度3.12m。

局部地段呈黄褐色砂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

它们多呈滚圆状,次圆状,大小不一,分选性差,孔隙式胶结。

胶结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其次为钙质、铁质。

该层砂岩稳定性好,为山西组与太原组分界。

(三)构造

该矿位于沁水煤田西缘,霍山隆起之东翼。

由于受霍山经向构造带影响。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走向NE,倾向SE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3°~13°。

井田内未发现断层、褶曲构造。

发育五个陷落柱构造(陷落柱特征表2-1-1),介绍如下:

1、X1号陷落柱

位于井田的北部一带,呈椭圆状,长轴呈NW-SE向,长50m,短轴呈NE-SW向,长35m。

2、X2号陷落柱

位于井田北部一带,呈椭圆状,长轴呈南北向,长75m,短轴呈东西向,长60m。

3、X3号陷落柱

位于井田北部一带,呈椭圆状,长轴呈NE-SW向,长84m,短轴呈NW-SE向,长55m。

4、X4号陷落柱

位于井田的北部一带,呈椭圆状,长轴呈南北向,长100m,短轴呈东西向,长50m。

5、X5号陷落柱

位于井田的北部306号孔北部20m,呈椭圆状,长轴呈南北向,长55m,短轴呈东西向,长50m。

(四)岩浆岩

依据沁安普查时工作成果及之后地面填图,该区无岩浆岩活动。

综上述,本井田构造属简单类。

表2-1-1陷落柱特征表

编号

位置

形状

长轴

短轴

控制程度

方位

长度(m)

方位

长度(m)

X1

井田北部

椭圆形

NW

50

NE

35

巷道揭露控制可靠

X2

井田北部

椭圆形

SN

75

EW

60

巷道揭露控制可靠

X3

井田北部

椭圆形

NE

84

NW

55

巷道揭露控制可靠

X4

井田北部

椭圆形

SN

100

EW

50

巷道揭露控制可靠

X5

井田北部

椭圆形

SN

55

EW

50

巷道揭露控制可靠

4、水文地质

井田地表东部边界为三交河,南部边界为崔家沟河;井田内展布的沟谷主要为北东向,沟谷一般无水流,若遇暴雨,常有洪水发生,但数小时后即减退消失,井田地表水汇集于井田地表发育的北东向沟谷,各沟谷水流往北东汇入三交河;往南汇入崔家沟河,崔家沟河往东至三交村汇入三交河,三交河往南东至东湾村汇入蔺河。

蔺河发源于古县北平镇李子坪村一带,往南东至安泽县和川镇汇入沁河,沁河往南经安泽、沁水、阳城至河南武陟注入黄河,井田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

井田内各沟谷基本常年无水,遇雨亦一泻而去,雨停后沟干或为细流,属季节性河流。

根据《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3#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8.79m3/h,最大涌水量为26.38m3/h,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5、井田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共有五个立井井筒,分别为

1、主立井:

落底于3号煤层底板下岩层中+796.773m标高,净径5.0m,净断面19.63m2,总垂深386.6m。

主立井井筒一侧现装备有一对四绳8t非标箕斗担负矿井的提煤任务和进风任务,井筒另一侧现装备有封闭式金属梯子间,兼做矿井的安全出口。

2、副立井:

落底于3号煤层底板下岩层中+788.403m标高,净径6.5m,净断面33.17m2,总垂深368.2m。

副立井井筒一侧现装备有四绳单层双车宽窄罐笼各一个担负矿井的辅助提升任务和进风任务,井筒另一侧现装备有封闭式金属梯子间,兼做矿井的安全出口。

3、进风立井:

落底于3号煤层底板下岩层中+948.806m标高,净径4.0m,净断面12.56m2,总垂深215.8m,担负矿井的进风任务。

进风立井井筒一侧新装备封闭式金属梯子间,兼做矿井的安全出口。

4、西区回风立井:

落底于2号煤层底板下岩层中+854.246m标高,净径5.0m,净断面19.63m2,总垂深335.8m。

西区回风立井井筒担负矿井分区回风任务,井筒一侧现装备有封闭式金属梯子间,兼做矿井的安全出口。

5、东区回风立井:

落底于3号煤层底板下岩层中+944.850m标高,净径5.0m,净断面19.63m2,总垂深263.0m。

东区回风立井井筒担负矿井分区回风任务,井筒一侧现装备有封闭式金属梯子间,兼做矿井的安全出口。

根据井田开拓布置,2号煤层划分为五个采区,3号煤层划分五个采区,在井田西部一采区布置一个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的长壁综采工作面、一个大巷普掘工作面和一个顺槽综掘工作面,并同时在井田中东部二采区布置一个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的长壁综采工作面、一个大巷普掘工作面和一个顺槽综掘工作面,通过上述两个生产采区共同来保证矿井设计规模和采区内各综采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接替,采掘比例为2:

4。

三、项目审批情况

1、2009年11月5日,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法【2009】69号文件《关于临汾市安泽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批准山西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4处煤矿为整合保留矿井。

2、2010年12月9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1661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复矿井地质报告。

3、2011年5月13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1】779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复矿井初步设计。

4、2011年8月3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临汾监察分局以临煤监字【2011】152号文件《关于对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改扩建工程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批复矿井安全专篇。

5、2011年8月31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1】1249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开工建设的批复》,批复2011年9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25个月。

6、2012年5月15日,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保函【2012】2543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含选煤厂)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批复矿井水土保持方案。

7、2012年6月18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2】1239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1.2Mt/a(含选煤厂)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批复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

8、2012年7月2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劳发【2012】859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批复》,批复矿井职业病预评价。

9、2013年1月9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劳发【2013】53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的批复》,批复矿井职业病设施设计。

10、2013年3月8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环发【2013】343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1.20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及配套选煤厂初步设计环保专篇的批复》,批复矿井环保专篇。

11、2013年10月9日,山西省煤炭基本建设局以晋煤基局发【2013】230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完善矿井剩余工程有关事宜的批复》,批准矿井竣工时间延期至2013年12月底。

12、2013年12月23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3】1820号文件《关于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批复》,批准矿井于2013年12月23日正式进入联合试运转。

第二部分建设项目情况

一、工程建设情况

我矿严格按照批复的的《初步设计》施工,根据矿井建设的特点,合理布置以采、掘、机、运、通为中心的各主要生产环节,使系统更加合理经济,运行安全可靠。

矿井建设期间,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材料质量等方面严格审核,认知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了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在此过程中,强化监督管理,严把安全及工程质量关,充分发挥了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管职能,严格落实责任监督、巡查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施工前精心组织,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竣工后按规范标准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矿井在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批复后,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太原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初步设计》及《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安全专篇》。

矿井兼并重组项目于2011年9月8日批准开工,由太原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承担设计,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矿业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矿建工程;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五工程处承建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林州市二建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煤建筑安装工程集团公司第七十三工程处共同承建土建工程;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各参建单位均在省厅进行了资质备案和项目备案。

二、工程建设投资情况

矿井兼并重组项目于2011年9月8日开工,截止2013年12月全部竣工,设计概算总投资为7.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8亿元,完成103%:

其中矿建工程设计投资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5亿元;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设计投资2.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6亿元;土建工程设计投资0.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亿元;其他投资0.2亿元;洗煤厂完成投资1.4亿元。

山西安鑫煤业有限公司“矿、土、安”三类工程,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了招标,并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出具了中标资料。

工程项目建设初期,矿成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并制定了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后,及时组织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进场,同时按照程序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在施工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并由设计单位进行了技术交底。

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严格把关,每道工序经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共同验收。

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报批验收,监理单位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工程实体、观感、使用功能、竣工资料验收合格后,报质检部门进行质量认证。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矿、土、安”三类单位工程共计147项,认证率为100%,其中矿建工程47项,土建工程49项,安装工程51项,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第三部分矿井各系统建设情况

一、采掘系统

根据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的要求,首采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布置,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落采煤方法。

在一、二采区2#煤层各布置一个首采工作面2101、2201工作面,两个工作面煤层厚度在1.1-1.3米之间,为此两个工作面装备相同,均采用MG200/456-AWD型交流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SGZ730/180可弯曲刮板输送机、SZZ730/40桥式转载机、PLM-1000型破碎机及SSJ80/40/2×40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配套运输。

工作面采用ZYG4000/09/19掩护式液压支架,采用ZTZ10200/19/33型端头支架,采用ZYG4000/0.9/2.5过渡支架。

矿井巷道掘进采用综掘掘进,掘进机型号为EBZ-120(160)TY,SSJ80/40/2×40带式输送机。

支护采用锚网索支护,主要运输、回风大巷实现锚喷化。

顺槽巷道断面形状均为矩形断面,支护方式均采用锚网索支护。

二、提升系统

主立井采用JKMD-2.8×4(I)E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功率为1150kw直流电机,磁场恒定、电枢换向串联12脉动控制,井筒装备JDS-8非标箕斗一对,箕斗载重8t,JKMD/SZ-NT-1150KW/800V电控制系统,各种保护齐全有效,提升高度353米,最大提升速度6.7m/s。

副立井采用JKMD-2.8×4(I)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ZZDP-1000他励直流电动机,500kw。

一层二车四绳非标罐笼,宽、窄罐笼各一个,双罐笼提升,单层乘人、装车,担负全矿井的所有辅助提升和人员升降任务,提升高度323.5米,选用JKMK/SZ-NT-31CI/D1型全数字直流成套电控系统,并装备KXT-7型提升信号及操车设备控制一体化系统,各种保护齐全有效。

三、运输系统

井下主运输:

在集中胶带巷、东、西胶带大巷、一、四采区胶带运输巷分别布置带宽1000mm的固定胶带运输机,担负矿井主运输任务。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

井底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