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144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

广东省中考化学八大专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

7.专题一反应微观示意图

【常考过关】

1.厉害了,我的国!

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

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

4.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变化I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该变化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  。

(2)①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变化Ⅱ是化学变化的方法是  (填一种)。

②变化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名称或符号)。

【能力提升】

5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根锯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发生反应前,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7﹕4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7.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

B.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8.宏观辩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

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

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3:

20

9.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0.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11.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示。

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2.天然气不仅可以作燃料,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2)用不同催化剂可使合成气合成不同的物质。

下列物质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甲醛(CH2O)B.甲醇(CH3OH)C.尿素[CO(NH2)2]

1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选镇“是”或“否”)。

种类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

(2)丙微粒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  (写化学式)。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中考再现】

14.(2018广东中考)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

(1)请把下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15.(2017广东中考)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

(1)请在下图第二、三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2N2+6H2O)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16.(2016广东中考)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B框中的物质属于(选填序号)。

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8.专题二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常考过关】

1.下列操作中,能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插入燃着的木条      B.观察气体颜色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

2.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生铁和铜丝——观察颜色B.镁片和锌粒——用磁铁

C.氧化铜和碳粉——用稀硫酸D.镁丝和银丝——用硝酸银溶液

3.下列固体物质不能用水区分的是()

A.生石灰和熟石灰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C.碳酸钠和硫酸铜D.碳酸钙和硫酸钡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够鉴别相应液体物质的是()

选项

被鉴别的液体物质

实验方案

A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适量二氧化锰

B

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

C

NaCl和NaOH

溶解后测pH

D

盐酸和氯化钠

分别滴入酚酞试液

5.区分下列各组化肥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磷肥与硝酸钾

①观察颜色②加水溶解

B

硫酸钾与氯化铵

1加入熟石灰研磨②溶解后滴入硝酸钡溶液

C

碳酸氢铵与尿素

1闻气味②加入熟石灰研磨

D

氯化钾与硝酸钾

1观察颜色②溶解后滴入硝酸银溶液

6.下列实验不能正确的是(  )

A.用滴加稀硫酸的方法,区分黄金和愚人金(铜锌合金)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和纯棉纤维

C.用加入肥皂水后搅拌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实验室里的酒精和食醋

7.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H2

NH3

通入足量的浓硫酸

B

CO2

CO

点燃

C

CO

CO2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通入碱石灰

D

N2

O2

通入足量的灼热的铜粉

8.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Fe粉中少量的Cu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

B

除去Cu粉中的少量Zn粉

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Al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粉末,过滤

9.下列除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溶解,过滤

B

稀盐酸(稀硫酸)

适量Ba(NO3)2溶液

过滤

C

KCl(KOH)固体

过量CuCl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NaOH(Ca(OH)2)溶液

适量Na2CO3溶液

过滤

【能力提升】

1.能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的试剂是(  )

A.无色酚酞B.氯化铜溶液C.石蕊溶液D.碳酸钠溶液

2.(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

A.CuSO4.Na2SO4B.KCl、NaClC.CaCO3.Na2CO3D.NH4NO3.NaNO3

3.现有4种试剂:

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

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氯化银中的氯化钠,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D.鉴别CO2和SO2,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Na2CO3.HCl、H2SO4B.KCl、NaCl、Na2SO4

C.FeCl3.NaOH、KNO3D.HCl、NaOH、Ca(OH)2

6.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7.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

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蒸发溶剂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B.用硫酸铜溶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C.用稀硫酸除去铜屑中的少量铁屑

D.用碳酸钾溶液去区别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

9.从混合物中分离与提纯X(括号内是杂质),不能用如图所示方案的是(  )

A.Ag(Fe)B.Cu(CuO)C.CaCO3(CaCl2)D.FeSO4(CuSO4)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碳酸钠

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

B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铵固体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別滴加硝酸银溶液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B

NaCl

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

C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D

KCl

MnO2

加入足量水溶液、过滤、洗涤、烘干

12.为了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Na2CO3.CaCl2.稀HCl贴上正确的标签,某同学首先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编号为A.B.C,然后用滴管分别取少量A.B.C两两混合后产生如下现象:

(1)A与B混合无明显现象;

(2)A与C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3)B与C混合后,产生气泡。

由此某同学推断出A.B.C正确的顺序是(  )

A.Na2CO3.CaCl2.稀HClB.CaCl2.Na2CO3.稀HCl

C.CaCl2.稀HCl、Na2CO3D.稀HCl、CaCl2.Na2CO3

13.某白色固体甲的主要成分为NaCl,可能含有MgCl2.KCl、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

  。

(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

(3)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4)若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H2SO4和NaOH溶液,分别取样后,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就能达到鉴别目的是实验  。

14.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Cl、KNO3、Na2CO3、(NH4)2SO4、Fe2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产生的气体B是  [写化学式,

(2)(3)同];

(2)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

(3)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4)写出实验过程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现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五种溶液。

鉴别它们可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提示: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步骤①中通过观察  ,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

(2)步骤③用试剂Y鉴别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试剂Y可以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

①若试剂Y为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试剂Y为碱,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

17.某pH=13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Na+、SO42﹣、CO32﹣、NO3﹣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检验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并分析:

(l)该溶液pH=13,证明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最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3)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中考再现】

18.(2018广东中考)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绒与棉花(灼烧)B.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D.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19.(2017广州)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溶解、过滤

B

H2(CO)

灼热CuO

洗气

C

NaCl(Na2SO4)

过量BaCl2溶液

过滤

D

NaCl(Na2CO3)

足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20.(2018广东中考)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滴入碳酸钠溶液

B

CO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NaOH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O

Cu

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21.(2017广东中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2CO3溶液呈碱性

B

往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NaOH和盐酸不反应

C

用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CO2

D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快递产生气泡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22.(2017广东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CO(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洗气

B.CO2(HCl):

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C.NaCl固体(沙子):

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铁粉(锌粉):

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9.专题三坐标图象

【常考过关】

1.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B.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

2.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

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M加入到足量的Y(NO3)2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Z>M>YB.Y>M>Z>XC.X>Z>Y>MD.Z>X>M>Y

【能力提升】

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BCD

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

B.向盛有少量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加热一定质量KClO3和MnO2的混合物

D.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8.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碳酸钾溶液至过量

B.加热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

D.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至过量

9.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向盛有一定质量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Zn粉、Fe粉

C.向盛有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

D.向稀盐酸与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11.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

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C.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pH的情况

C.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1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4.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B.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中考再现】

15.(2018广东)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D)

A

B

C

D

16.(2017广东)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制氧气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D.发生的反应为:

2KNO3===2KNO2+O2↑

17.(2016广东)如图是表示在9.8g 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变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时间,Y是pH

B.X是水的总质量,Y是H2SO4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0.专题四物质的转化和推断

【常考过关】

1.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际绘制如图。

A.B.C.D.E是初中常见物质。

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物质C的化学式是  。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B→A的化学与程式是  。

2.A~H为物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物质,D是一种固体单质,H是蓝色沉淀。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D的一种用途:

  (合理即可)。

3.(2018梧州)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白色沉淀;A和G,D和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

,F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反应。

4.A、B、C、D、E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

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清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