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115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章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docx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二十一章第49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第49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考纲展示

考点扫描

切脉高考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

1.生态环境问题,如2013年山东卷第34题,2013年江苏卷第30题,2012年山东卷第34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第44题等。

2.资源的合理利用,如2013年福建卷第40C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资源变化统计图,考查可再生资源变化的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2.常结合区域图或环境变化示意图,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及不利影响与防治措施。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2)解决对策

对策

具体表现

开源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节流

农业

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工业

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

分类

具体表现

自然

原因

①时间上:

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空间上: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②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人为

原因

①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②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急剧增长;③污染、浪费严重

3.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耕地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

(2)中国耕地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我国的耕地问题

造成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归纳如下表。

自然原因

耕地比重少,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

耕地的地理分布不均:

东南多,西北少;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多,自然条件较好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均耕地少

耕地质量不高:

高、中、低产田各占1/3

人为原因

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土地退化严重

耕地污染严重

②解决措施

③土地退化

a.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b.表现:

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

④土壤侵蚀的防治。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为控制土壤侵蚀,进行水土保持,应在对土地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主要措施

基本内容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

修建水库、灌渠等

水土保持工程

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突出农田基本建设,保护耕地,提高肥力

1.(2014·山东高密模拟)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描述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2)指出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通过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可以看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速度呈下降趋势。

减少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对应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护耕地数量,又要提高耕地质量。

答案:

(1)变化趋势: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减少的速度呈下降趋势。

 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干旱、流水侵蚀等;人为原因包括生态退耕、工业化推动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资源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

自然

原因

①自然环境脆弱;②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繁发生;③虫害与鼠害严重等

人为

原因

①人口增加;②过度放牧;③盲目开垦;④乱采滥挖;⑤捕杀野生动物等

危害

①载畜量下降;②草原生态恶化;③土地沙化和盐渍化;④草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2)草场退化的防治

主要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主要功能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4.物种灭绝与保护

自然

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所以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人为

原因

人口增长,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森林破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环境污染等,加速了物种灭绝速度,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

问题

主要分

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

西南、

华南

滥垦、滥伐,

超出了森林

抚育更新的

能力

森林火

灾等

封山育林、计

划砍伐、采育

结合、退耕还

林、改变林区

经济结构

草原

退化

内蒙古、

青海、宁

夏、新疆

过度放牧、

垦殖

气候干旱、

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

育草场、舍饲

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低

地,湖滨、

海滨

环境污染、围

湖(海)造田、

引水灌溉以

及河流的截

流改向

沉积物自

然充满

湖沼

建立湿地自

然保护区、停

止围垦、退田

还湖

生物

多样

性锐

林区、草

原、近海

海域

人类的狩猎

采集、环境

污染和生态

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

一定的

寿命

扩大自然保

护区,建立生

态走廊、采育

结合、合理放

牧、实行禁渔

期制度

土壤

侵蚀

(水土

流失)

黄土高原、

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

过垦严重

降水季节

变化大且

多暴雨

退田还林、植

树种草、改坡

为梯

土地荒

漠化

西北、华北

半干旱区

过牧严重

降水少、气

候干旱、蒸

发旺盛

解决当地群

众生活用能

问题,严禁乱

砍滥伐

2.

(2014·海口调研)右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

(1)题,A为武夷山山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

B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治水污染等。

(2)题,A地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扩大,同时会影响河口处渔业资源。

答案:

(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理由:

位于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

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理由:

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1.(2013·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

(1)甲处防护林位于坡度较大的山坡,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乙处防护林位于农作物与海洋之间,主要功能是防风挡沙;丙处草丛离海最近,主要功能是固沙阻浪。

(2)华北平原盐碱、风沙都较为严重,荒草地能减轻盐碱、净化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

(1)甲: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

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

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

2.(2014·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湖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面积减小,居住用地、工农业用地增多,这样会导致湖泊调节能力减弱,多旱涝灾害,水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1)湖泊面积减小;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工业用地增多。

(2)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湖泊对河流的调蓄功能减弱,旱涝灾害频发;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3.(2014·福建质检)左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1998年开始试验至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右下图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图中所反映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

解析:

(1)直接获取图中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信息即可回答特点;右图显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据此回答即可。

(2)图中反映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防治措施要从防治盐碱化入手。

答案:

(1)特点:

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下降。

原因:

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2004年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

(2)加强监测等管理措施;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植被。

4.(2012·高考山东卷)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

km2)

   年份

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238

1445

1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1)题,考查统计表的判读及综合分析、表述能力。

读表中数据可知,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不断增大、土壤盐渍化有加重的趋势。

(2)题,以盐渍化为切入点,考查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可从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