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410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考试内容:

必修一政治史 考试时间:

40分钟

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40小题,1-20题每题2分,21-40题每题3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

2.在平定武庚(商纣儿子)叛乱后,周成王、周公旦便将微子启(商纣庶兄)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了西周的王畿之地,并继续担任史官一职。

西周这些做法旨在

A.拓展华夏文明的空间    B.削弱血缘政治影响

C.提高史官的政治地位    D.稳固西周统治秩序

3.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实现了祖国统一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修筑了万里长城

4.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

5.以下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叛将而无叛吏          B.权力过大,造成藩镇割据

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D.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

6.唐制,皇帝朝见百官后,另和宰相讨论,旁人不得参加,门下省的谏官例外。

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可以由这些“言者无罪”的谏官来讲。

由此可知,唐朝谏官

A.主要的职责是秉笔直书        B.一定程度缓冲了君相矛盾

C.是门下省的上一级机构       D.凌驾于皇权之上

7.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地方权力削弱              B.内阁制度成熟

C.专制皇权加强              D.丞相权力被分割

8.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C.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9.阅读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对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

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

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

约40万约4万人6000人501人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

A.民主阶层扩大B.采用间接民主C.国家权力滥用D.贵族政治强化

10.学者陈乐民说“我认为它(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没有修饰过的民主,带有相当大的本能性:

群众说了算。

”这种民主政治根植于古希腊

A.人文思想严重缺失的蒙昧国情    B.小国寡民特色凸显的政治土壤

C.法律体系非常完备的法治环境    D.商品经济十分落后的发展水平

11.《十二铜表法》规定: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这规定体现出它

A.维护平民利益            B.限制贵族权力

C.保护私有财产         D.关注经济发展

12.“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程序方面都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

”由材料可以说明罗马法

A.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B.适用于各个国家

C.符合现代人生活规律        D.对后世影响深远

13.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

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

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

这主要体现了

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美国xx民主的制衡性         D.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14.1875年某国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该国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15.史家认为,1871年的德国宪法,“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

主要是由于该宪法

A.不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要求

C.没有顺应资本主义潮流D.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的色彩

16.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

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A.中英协定关税B.赔款2100万银元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17.有学者说: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C.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8.近代中国每次外交失败都会引起社会巨大变革。

下表中“失败”和“变革”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失败变革

A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洋务运动

B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百日维新

C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义和团运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战败五四运动

19.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

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

该历史事件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0.《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第一次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国民革命

21.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裁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他们瞻仰的红船位于

A.浙江嘉兴  B.江西井冈山C.陕西延安    D.河北两柏坡

22.“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番话描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这个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23.中国的抗日战争由原来的“八年抗战”改称作“十四年抗战”。

这种更改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观和阶级立场的变化B.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C.更全面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D.历史研究立足点的变化

24.美国一位历史学说:

“……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共

A.开展武装起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组织城市暴动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5.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

这一主题应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C.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6.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

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

这次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7.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它颁布于

A.1949年B.1954年C.1982年D.1999年

28.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C.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D.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29.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

“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不包括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必须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C.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和法制D.阶级斗争必须长抓不懈

3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一个中国C.和平统一D.两岸三通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这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求同存异”

32.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

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

该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3.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由此可见在这二十多年间,新中国的外交

A.从实行“一边倒”到主张“另起炉灶”B.从实行结盟政策到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C.从反对霸权主义到主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D.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到逐步走向务实

34.1947年2月英国外交部就希腊、土耳其发生的危机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能够承担起援助的责任以避免这两国落入非英美势力的控制之中。

于是,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了重要演讲,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这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35.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政治格局形势图,该格局被称为

A.一超多强格局

B.美苏两极格局

C.美国独霸格局

D.多极化格局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36.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

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37.不结盟运动的主张不包括

A.国际关系民主化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反对霸权主义D.消极中立

38.《冷战风云》中写道:

“美苏‘冷题’虽已离我们选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和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下列事件中“充满了火药味”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朝鲜战争的爆发

39.2018年3月5日,土耳其军方成功挫败了一起由极端势力策划的针对美国驻土使馆的恐怖袭击。

针对恐怖主义这一棘手的国际问题,中国早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