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076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docx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

第二章纱疵分析与预防

第一节:

概述

纱疵的定义纱疵顾名思义是指纱的疵点,也就是指在纺纱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疵点,由原纱产生的疵点,织入布面反映在布面上的统称为布面纱疵。

布面纱疵包括影响棉布降等的疵点和不影响降等的疵点。

后者有的可以修复,有的不能修复,有时对后加工和成品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消除纱疵的重要性:

纱疵直接影响棉布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如:

规律性错纬不仅影响棉布外观,而且对棉布的强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布面纱疵是评定棉布质量品等的主要依据之一。

棉布的分等是由物理指标、棉结杂质与布面疵点(包括纱疵与织疵)相结合进行评定的。

布面疵点的多少直接影响棉布的下机一等品率和入库一等品率两项质量指标。

有些纱疵虽然评分不会使棉布降等,但也影响棉布的外观,需要在验布中作出标识,进行修织。

这不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修织后常会造成内在质量的不良,影响棉布的使用效果。

纱疵、织疵多,是当前棉布质量主要问题之一,是影响棉布出口竞争能力的关键。

棉布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大力降低纱疵。

纱疵的分类

按出现的规律分

随机产生的、零星出现的随机性纱疵,大多数无明显规律。

突然发生的、大批出现的突发性纱疵,大多数有一定的规律。

按其形成纱疵的原因分

因单位长度重量变异形成的纱疵

①长片段重量变异形成的纱疵包括错纬、粗经等,

②短片段重量变异形成的纱疵包括条干不匀、竹节等,因纱线捻度变异形成的纱疵包括紧捻、弱捻、纬缩等,因纱线色差变异形成的纱疵包括油经、油纬、油花纱、煤灰纱、色经、色纬等,因纱线卷绕成形变异造成的纱疵包括脱纬、稀纬其它与纺纱有关或间接影响的纱疵,如接头、棉球、烂边等。

按其形成的工序分

清梳车间形成的纱疵,主要有异纤、花经、花纬、布开花等,前纺车间形成的纱疵主要有片段较长的错纬、粗节长度较长的竹节、长片段条干不匀等,细纱车间形成的纱疵主要有错纬、条干不匀、竹节纱、紧捻、弱捻及因管纱成形不良造成的脱纬、稀纬等疵点,后加工形成的纱疵,主要有多股、因紧捻纱形成的错纬等,其它部门形成的纱疵,如因空调组温湿度控制不良造成的煤灰纱等。

常见纱疵

1、外销纱疵:

死棉、长细、起横、小粗节等

2、经向:

竹节、粗经、双股、油纱等

3、纬向:

竹节、错纬、条干不匀、双纬等

第二节常见纱疵的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方法

常见的直接纬错纬分析及措施

错纬:

直径偏粗或偏细、,长度5cm以上,连续反映在布面上的纱疵称为错纬,主要包括粗纬、细纬、紧捻、弱捻及多股几类。

其中粗纬最为常见,在布面上也较为明显。

由于错纬的形态各不相同,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比原纱重一倍左右的均匀粗纬:

1、3m的粗纬

形态:

粗纬本身就较均匀、光洁,一端可能有粗节。

产生的原因:

换粗纱时,把摘下来的纱尾不慎带入相邻纱条,或在盘粗纱时,将纱尾随同粗纱一起盘入后,再搭入细纱机。

预治方法:

风管出风口不可直接吹在粗纱上或引出须条处,换粗纱时防止纱尾落下,及时摘除纱尾。

2、3—5m的粗纬

形态:

粗纬本身就较均匀、光洁,一端有明显或不明显粗节,在布面上将粗纬挑出来,可较明显地分成两根须条。

产生的原因:

细纱机备用粗纱纱尾未盘好,致使此粗纱的纱尾搭入相邻的纱条,形成粗纬。

防治方法:

备用粗纱纱尾下垂后注意摘除,风道散流孔风口不可直接吹在粗纱上。

3、5米以上的粗纬

形态:

粗纬本身均匀,大多数粗纬无粗节,个别粗纬的一端有粗节

产生原因:

(1)粗纱机断头时,断头的粗纱飘入邻纱,粗纱挡车工处理断头时未注意邻纱的不正常状况。

(2)细纱机细纱断头后输出须条飘入相邻纱条,形成均匀粗纬。

防治方法:

(1)粗纱挡车工处理断头时,顺锭壳风向邻纱的飘头纱,开开关关(慢车、寸行)查清里侧半面粗纱和锭翼空臂里的一段飘头纱;随后看准部位,用右手姆指、食指轻摸粗纱表面是否匀整,如纱层有凸起发硬感,内层必有飘头纱。

(2)细纱挡车工勤跑巡回,巡回不宜过快,以免走路时碰断粗纱而飘入邻纱。

(3)由于笛管两端的真空度较低,一般易发生飘头纱。

因此,特别要注意笛管两端的清洁工作。

(4)减小直接吹到须条的风力。

三、比原纱重40%—50%的均匀浅粗纬

这种粗纬在布面上不太明显,短的在1m以内,长的可达近百米,这是由于细纱机后区牵伸失效所致。

形态:

粗纬本身均匀光洁

产生的原因:

细纱机后罗拉绕粗纱头,使同档另一锭的粗纱失去后区牵伸作用。

这种粗纬长度一般很长,容易发现。

防治方法:

防止后罗拉绕粗纱头,如发现应及时将邻纱拔出检查。

四、不均匀粗纬

这种粗纬在布面上不如均匀粗纬明显,布面形态也不一样,有的粗有的细,有的中间粗而两端稍粗,其产生的原因也很多。

在常见的错纬疵布中以不均匀粗纬居多。

1、1—3m的粗纬

形态:

粗纬比原纱重50%—100%。

一端与原纱有明显界限,一端与原纱界限不明显,比较粗糙。

产生的原因:

(1)粗纱机锭壳通道不光洁,形成锭壳挂花而夹入正常的粗纱中。

一般一束锭壳花的长度为4—6cm。

如果细纱机牵伸倍数为25倍时。

即可造成1m以上的粗纬。

(2)细纱机喂入部分通道不光洁,如导纱杆、喇叭口有毛刺,使纤维积聚成束,同粗纱一起喂入细纱机,粗纬长度也在1米以上。

防治方法:

(1)粗纱机锭翼结合揩车,刷清锭翼的空心臂棉蜡、污垢、锈斑以及去除杂质和灰尘后,解决挂花现象。

(2)细纱机导纱杆表面应光洁,减少纤维积聚成束。

(3)平时应对喇叭口进行检查,避免喇叭口积花。

2、3—6m粗纬

形态:

粗纬比原纱重50%—100%。

一端与原纱有明显界限,并有粗节,一端与原纱界限不明显,表面毛糙。

产生的原因:

(1)棉条筒口破裂、有毛刺及粗纱机喂入部分通道不光洁,使纤维集聚成束,随棉条喂入,形成粗纬。

(2)末并并条机圈条盘斜管有毛刺或圈条盘表面的平肩螺丝有毛刺,形成疵花附入棉条。

防治方法:

(1)条粗工序的通道必须经常保持光洁。

(2)棉条筒应定时检修,经常删除不良棉条筒。

(3)并条揩车时,检查圈条盘有无毛刺,及时打磨减少挂花。

3、5m以上的错纬:

产生原因:

(1)运输棉条过程中棉条破损,挖条子时棉条破损,棉条向上通过导条辊时有一部分棉束倒挂,在布面上形成有粗有细的错纬疵布。

由于棉束倒挂的长度一般在5-10cm,因此,布面上粗细纬的合计长度约10-20m,

(2)由于并条机罗拉隔距、牵伸倍数配置不当,加压偏轻或失效时,会产生蘑菇条,一般长3-5cm。

防治方法:

(1)加强宣传教育,不准任意将条筒中过高的条子挖出,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不碰毛条子

(2)选择合理的牵伸工艺,皮辊两端加压保持一致(3)并条机喇叭口口径,在不影响棉条通过的情况下,宜小,以使棉条紧密。

(4)满筒长度不宜过满,防止棉条与圈条盘之间过度摩擦。

4、长度不等的错纬:

包卷不良形成的错纬:

产生原因:

这种错纬大都是棉条包卷不良造成。

它有几种特征:

如搭头过长或扯头过厚,会造成粗纬疵布,如搭头过短或扯头过薄,会造成细纬疵布,如扯的条头或条尾有斜度,会造成既粗又细的疵布,如条子头尾有一端扯得过厚或过薄,即使搭头长度符合标准,也会形成疵布。

防治方法:

加强并条、粗纱挡车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刻苦掌握包卷要领。

粗纱一落纱的张力差异过大,形成小纱时重量偏轻,大纱时重量较重

防治方法:

校正一落纱的张力,使大、小粗纱身长率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常见的直接纬条干分析及措施

条干的定义:

直接纬纱线在长片段上出现规律或不规律粗细不匀,连续分布于半只或整只管纱上,反映在布面上,称为条干。

一、粗节长度1—2m的条干不匀

1、细纱机前皮辊绕花严重,影响同档皮辊的邻纱失压,形成条干不匀。

粗节的粗细不匀,表面较毛,在布面上一般长10---20cm,绕花特别严重时也可作竹节疵布评分。

防治方法:

加强质量宣传教育,遇有皮辊绕花现象时,将同档皮辊的邻纱拔出,检查条干是否恶化。

如条干不好,应在纱上划粉记,作二等纱处理。

二、粗节长度3cm左右的条干不匀

1、细纱机上皮圈老化、不清洁或皮圈小铁辊加油过多溢出而造成皮圈绕花(俗称“穿棉袄”),在牵伸过程中间歇地带入须条,形成条干不匀。

这种粗节头端稍毛而秃,尾端细匀而尖,在布面上分布稀散,半只纬纱以至整只纬纱都呈现条干不匀。

防治方法:

提高皮圈处理质量,缩短皮圈调换周期,防止皮圈老化。

揩车时防止沾污皮圈,皮圈小铁辊加油不宜过多,纺制特细特棉纱时更应特别注意。

2、细纱机上销弹簧失效、皮圈钳口控制纤维不良,形成条干不匀疵布,形态为粗细不匀、较毛、分布稀散,半只纬纱到整只纬纱都呈现条干不匀。

防治方法:

提高平、揩车质量,平、揩车后应即检查上销弹簧状态。

3、细纱机下皮圈断裂或缺损、下皮圈内嵌有飞花团、下皮圈跑偏等,形成条干不匀疵布,其粗节较粗、较毛,在布面上比较密集,半只纬纱到整只纬纱都呈现条干不匀。

防治方法:

加强专职把关与群众把关工作,逐锭目测、手摸检查下皮圈运转状态;手感不正常时,可取出皮圈架检查。

4、细纱机摇架销子脱出、隔距块缺少或用错,形成条干不匀疵布,其粗节均匀,连续性出。

隔距块失落,一般易出硬头。

防治方法:

①日常加强检查,摇架销有无脱出。

②出硬头时,注意隔距块有否失落或用错

5、粗纱机集棉器裂损、嵌杂质,形成条干不匀疵布的粗节较毛、粗细不匀,在布面上分布更为稀散,半只纬纱到整只纬纱都呈现条干不匀。

防治方法:

①经常检查集棉器有无裂损。

②做好粗纱机牵伸部分的清洁工作。

三、粗节长度4—10cm的条干不匀

细纱机滚珠皮辊的滚珠磨损、回转不灵活,形成条干不匀呈粗细不匀的形态,占布面半只纬纱到整只纬纱。

防治方法:

滚珠皮辊中滚珠的磨损,在逐锭手摸检查中极易发现,发现后应立即调换。

加强滚珠皮辊的冲洗、检修、加油工作。

平时加强专职检查和群众性检查工作。

四、粗节长度10cm以上的条干不匀。

1、末道并条机导条架宽度过大、皮辊加压失效,致使牵伸过程不正常,形成长片段不匀疵布,在布面上呈稀散状。

防治方法:

导条架的宽度应小于集棉器的入口宽度。

经常注意并条机的加压状态,特别在卸压后要注意检查。

2、粗纱机上销钳口隔距块用错、失落或定位螺丝松动过大及下皮圈跑偏、缺损等形成长片段的不匀疵布,其粗节较长,在布面上比较分散。

防治方法:

粗纱挡车工在巡回过程中运用目光检查须条状态。

加强质量把关检查,特别是平、揩车后要进行认真检查。

粗纱机皮辊中凹、偏心,皮辊加压失效,集棉器内有绒板花或须条不在中区集棉器内,都会形成长片段条干不匀疵布。

防治方法:

①加强对皮辊的检查,剔除不合格的皮辊,②加强质量把关检查,特别是重新穿头时,要注意须条是否在中区集棉器内。

常见直接纬竹节纱原因分析及措施

竹节纱是指宽度为原纱宽度的2倍以上,长度2—5cm的粗节,零星、或集中表现在布面上。

是在纺纱过程中,由于通道不光洁、机件有毛刺、欠伸过程不良、清洁工具与方法不完善以及生产不稳定等因素而造成的。

竹节纱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原料方面、加工过程及细纱机方面。

(一)、来自原料的竹节来自原料的竹节占17%,主要包括杂质、死棉,涤/棉混纺纱含有的卷缩纤维及并粘纤维等;此外,车间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也较大,相对湿度过低也易产生。

(二)、来自前纺的竹节接头形成的竹节占9%~16%,这种接头竹节虽然是细纱车工的接头,但在正常情况下,造成细纱机断头的原因大多是半制品条干不匀。

鱼雷状竹节占6%左右,这类竹节捻度很小,其内部为一些短纤维或钩状纤维,在欠伸区域中,这些纤维呈浮游状态,因此不能正确欠伸。

(三)、来自细纱的竹节细纱机产生的竹节占70%。

飞花竹节飞花沿纱条被紧紧捻入,在各种纱中均占首位。

浮松形竹节飞花附入在罗拉握持口到导纱钩的区域,这些附入的飞花一般只一端被捻入纱中。

长聚集竹节飞花聚集在罗拉或皮圈上,由于纱条左右横动,忽然带出这些缠绕形纤维,形成较长的竹节。

以上竹节占的比例很大,主要由车间的清洁程度与细纱车工的看车能力有关,也与原料的短纤维含量有关,也与车间的相对湿度有关,相对湿度过低有静电增加的倾向。

螺旋形竹节因为纱条中的部分纤维卷绕在皮圈上,经若干时间后,这些纤维又被拖入纱条中,出现一个较大的粗节,呈螺旋状的卷绕在纱条上。

连续性竹节造成的原因为高空坠下一块飞花,随粗纱进入欠伸,经欠伸后呈连续性。

(四)、通过试验证明,不同灵敏度的竹节都随欠伸倍数的增大而增多,这是因为欠伸倍数较大时,纤维间的相对移动速度较快,造成飞花趋势的增加。

此外,根据我厂的实际经验,夜班时的竹节纱疵比白天明显增加;棉网清晰度优劣也显著影响竹节纱疵;皮辊皮圈的质量与竹节纱疵也直接有关;并条机、粗纱机的清洁器失效则会引起突发性纱疵。

(五)、竹节色泽的分类与成因

白竹节

(1)、布面上的一般特征:

色泽:

白色(涤棉混纺时为纯白色)。

宽度:

为原纱的2~4倍。

长度:

多数2~3cm少数为3~5cm。

个别为10cm左右。

内容:

粗节分解,大多为好纤维。

形态:

粗节两端状态不一,大部分粗节与纤维粘连在一起,粗节固定,不可上下窜动。

分布状态:

零星、分散、密集、连续都有。

(2)、产生原因:

粗节长度

粗节宽度

布面纱疵

分布状况

产生原因

1~2cm

2倍左右

粗节一端粗一端尖,纱条略毛,竹节附近捻度较多,纱较紧,色泽淡黄

分散

细纱接头不良

涤纶纤维中加并丝

2~3cm

2~3倍

纤维卷曲而乱

稀散、整只纬纱

末并第二罗拉绕花衣

色纯白,含涤过多

分散于整只纬纱

梳棉机纺涤时绕锡林

3cm

2~3倍

紧捻白竹节

密集、整只纬纱

细纱机前皮辊严重缺油

2~4

2~4倍

粗节表面较粗、较毛

分散于整只纬纱或半只

皮圈内缠花衣及小铁辊严重缺油

2~4

2倍左右

粗节两端稍尖,表面光洁

零星出现

粗纱接头质量不好

短纤维卷曲、毛茸

零星出现

粗纱斜肩飞花附入

4~5

2倍左右

粗节毛茸

密集整只纬纱

细纱机前皮辊表面毛糙或皮辊涂料剥落

5~10

2倍左右

粗节较毛

稀散、整只纬纱

并条机、粗纱机皮辊表面粗糙或皮辊涂料剥落,绕花衣

1~2

2~3倍

粗节一端粗一端正常纤维呈弯钩状

零星出现

熟条或半熟条的纤维形成与输出方向相反的前弯钩,每一根弯钩形成一个竹节

(3)、防治方法:

①、大力降低细纱机断头数与提高细纱车工操作水平,真正减少接头白点。

②、细纱机皮辊、皮圈小铁辊的调换周期要正常,皮辊油、皮圈小铁辊油加油要均匀,不宜过多或过少。

③、及时作好细纱机欠伸部分的清洁工作,防止皮圈内积花。

④、细纱机揩皮辊、皮圈时,防止皮辊、皮圈表面沾油。

⑤、加强细纱机皮辊检修,适当缩短保养周期,⑥、调换细纱机欠伸齿轮时,必须在满纱落纱时调换。

⑦、禁止并条倒接头;禁止前工序将棉条倒筒翻入棉条以免形成前向弯钩;⑧、梳、并、粗、细工序各通道、欠伸部件经常保持光滑,通道与欠伸部件必须有清擦周期。

⑩并条机、粗纱机发生缠花时,禁用刀割,以防止割破皮辊而造成严重挂花、缠花,

⑾、严格控制温湿度,要求稳定少变,防止突然波动。

2、黄竹节

(1)、布面上的一般特征:

色泽:

淡黄色。

宽度:

为原纱的3~5倍。

长度:

一般为1~2cm,少数为3~4cm,个别为5cm以上。

内容:

粗节分解后大都为短、乱纤维,并加有杂质。

形态:

粗节宽度较粗,手感、目测非常明显。

竹节表面比较粗糙,粘附在纱条表面,粗节处乱、短可以上下窜动。

布面分布状态:

多数在布面上三、五节以上连续出现,沿经向2cm以上一直到半只纬纱,个别甚至整只纬纱都有,也有少量零星出现。

(2)产生原因:

纱疵的特征

产生原因

粗节长度

色泽

形态

布面分布状况

1-2

黄色

短乱纤维,表面毛

分布在布面5-20梭长度上

1、并条、粗纱绒板花夹入

2、并条机喇叭口飞花未及时清除,带入棉条或在捋车面飞花时不慎带入。

1-2

黄色

短乱纤维,表面较毛

比较密集,连续出现3点以上

细纱机上皮圈和皮辊间积聚短绒,带入须条

1-2

淡黄

短乱纤维,粗节较粗、较毛并夹有杂质

较密集,半只到

整只纬纱

梳棉机的少部分棉网下垂,然后把托板上的少量飞花和杂质带入棉条

2

左右

淡黄

粗节表面较毛

连续3点以上分

布在布面

200-400梭长度上

梳棉机的喇叭头处短绒、飞花附入

2

左右

淡黄

粗节较粗、较毛,并夹有大量杂质

连续性出现,比较密集,由半只纬纱到整只纬纱

1、梳棉机的锡林、道夫三角区密封不良,积聚较多飞花,混入棉网。

2、梳棉机漏底花跟进

梳棉机绕锡林后产生。

3-4

淡黄

粗节较粗、较硬、较毛

连续出现,分布于几十梭的布面上,有时可达半只纬纱

精梳机锡林针有毛刺,造成挂花

精梳机毛刷清除作用不良,造成挂花

3-4

黄色

粗节中间较粗硬,两端较细,表面较毛

断续出现分布于几十梭的布面上

精梳机分离皮辊绒板花夹入

长短不一

淡黄

粗节表面较毛

断续出现分布于1-3m纬纱上

细纱机车顶飞花附入

各工序高空飞花附入

(3)防治方法:

①、梳棉机应根据不同的季节与原料性能,及时调节棉网张力欠伸、斩刀位置剥棉动程等,以防止剥棉不良而产生绕斩刀、绕锡林以及棉网下垂等现象。

②、梳棉机飞花多而易积聚,特别是在大、小压辊喇叭口处,清洁工要轻捋勤抹,大小漏底必须定时清扫。

③、精梳机锡林应加强检修,防止锡林挂花、断针,防止杂质嵌入、短绒积聚,值车工应根据规定及时挑清锡林针根的短绒和杂质。

④、加强并条机牵伸部分的清洁工作,⑤、细纱机刷笛管、打擦板和拉清车面飞花要及时,并注意清洁方法。

灰黑竹节:

(1)布面上一般特征:

色泽:

多数灰黑色,少数淡黑色,

宽度:

为原纱的2-5倍,

长度:

多数为1-4cm,少数为4cm以上。

内容:

粗节分解大多数为灰黑色短、乱纤维。

形态:

一般比白竹节要略短、略宽些,表面毛糙,大部分竹节处的短、乱纤维可以上下窜动。

分布形态:

在布面上分布比较分散、零星,一般分布在布面长度的2cm以内。

(2)、产生原因:

纱疵的特征

产生原因

粗节长度

色泽

形态

布面分布状况

1cm左右

黑、灰黑

粗节表面较毛、较粗

断续出现,分布在布面经向1cm左右

1、细纱机风管清洁工作不良,黑灰附入纱条,

2、细纱机罗拉颈绕油花附入纱条。

2cm左右

灰黑

粗节表面毛,粗细不匀,有芯

零星、断续出现,分布在1-2m长度上

细纱工序高空清洁或揩车工作不良,造成飞花附入。

2-4cm左右

灰黑

粗节表面较粗,粗细不匀,节距较大

较分散,在10-50米长度内

前纺高空清洁工作不良,造成飞花附入。

4

左右

灰黑

粗节表面毛、粗

较分散,在10-50米长度内

1.前纺揩车工作不良,造成飞花附入2.前纺棉条跌在地上,造成油污

防治措施:

(1)前纺、细纱工序在做高空清洁时采用高空吸尘方法,逐段定期吸除,如大面积清洁时,必须严格执行临时加装挡布和开车前清除疵点的规定。

前纺、细纱工序空调风道做清洁工作时注意将黑灰纱及时清除。

并、粗、细各工序揩车时严禁拍、打。

防止半成品落地,粘附飞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