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006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 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docx

北京专版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01专题一至专题六含答案

考题训练

(一) 专题一至专题六

一、[2018·海淀区一模]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寒假游学活动。

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游泉城,登泰山,访曲阜。

探究文化底蕴,领略齐鲁魅力。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5分)

1.访问老舍故居时,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曾把济南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这座城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温润灵秀的济南。

同学们还了解到,老舍先生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普通民众身上。

他创作的讲述北平城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小说《》,表现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小说《四世同堂》,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2分) 

2.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了解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

请根据要求,完成

(1)~

(2)题。

(6分)

(1)有位同学在网上查阅关于泰山文化的资料时,看到了下面一组连环画,他根据连环画内容,想用下面成语(俗语)替换第⑥幅图中画横线的俗语,其中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有眼不识泰山 B.掩耳盗铃

C.管中窥豹 D.自欺欺人

①一位书生偶然听说,得到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树叶,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别人看不见。

②书生于是整天在树下观望,当发现一只螳螂正悄悄躲在叶子后伺机捕捉知了时,他连忙去摘那片叶子。

③不料那片叶子掉了下来,跟地上的落叶混在一起,再也辨认不出来。

他便用衣服包了很多落叶带回家。

④书生拿起一片又一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一遍遍问妻子:

“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老老实实答道:

“看得见。

⑤后来,他的妻子被纠缠得厌烦极了,随口哄骗了他一声:

“看不见了。

”书生听了大喜,拿起这片叶子,跑了出去。

⑥书生奔到市场上,用叶子遮住脸意图偷盗,结果被押送官府。

县官听后不禁大笑,感叹道:

“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义的一项是()(2分)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人心齐,泰山移

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D.仰之如泰山北斗

3.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

回京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

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

“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B.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

C.子曰: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

4.回到学校,文学社制作了一期游学专刊。

下面的文字是本期卷首语中的一段,请你将它补写完整。

(5分)

山东这片土地孕育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齐鲁文化,滋养了文人墨客的豪迈情怀。

这种情

怀体现在编年体史书《①》中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自信与担当;体现在杜甫远眺东岳时“②,

③”的高远志向;体现在苏东坡“④,鬓微霜,又何妨”的报国雄心;体现在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⑤”的磅礴之气……千百年来,这份豪情满怀激越昂扬,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奏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篇章的最强音。

 

二、[2018·东城区二模]初中三年是一首难忘的歌,那悦耳动听的歌声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纯洁真挚的友情。

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难忘的时刻。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8分)

1.

(1)书法课上,我们欣赏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下图就是这幅书法作品的一部分,它属于 (字体)。

(1分) 

(2)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波三折,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感。

B.肥硕丰润,内紧外松,于平正中见险绝之势。

C.气势奔腾,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

D.行笔流畅,变化微妙,整齐而不显得呆板。

2.激烈的篮球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听到校广播台报道稿中连用5个“战胜”时,你不禁皱眉:

行文太单调了!

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战胜”的近义词替代文中画线的词语,使之用词恰当又富有变化。

(2分)

在今天我校进行的初三男篮预赛中,一班以20:

15战胜五班,八班以28:

6战胜①四班,二班以28:

22战胜②十班,三班以38:

37战胜③七班,六班以40:

38战胜④上届冠军九班。

A.力挫 B.轻取 C.险胜 D.击败

①②③④  

3.去年,小王同学因身体不好,没能参加中考。

今年,随着中考临近,他精神压力很大,还写下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情:

“年年失望年年望,时时难熬时时熬。

”请你保留上联,巧改下联,以达到劝勉的目的。

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日日更新日日新

B.天天悲伤天天伤

C.事事难成事事成

D.月月难过月月过

4.同窗三年,情深难舍,临近毕业,同学们互赠留言。

请你在横线处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写一句话。

(1分)

亲爱的朋友,毕业是友谊的起点,愿未来彼此挂牵,互相惦念。

让我们肩并肩站成勇敢,心贴心生出温暖, 。

 

三、[2018·朝阳区一模]“人无信不立”。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五月,学校围绕“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0分)

1.上图是对“信”字的解说。

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

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2分)

A.讲信修睦B.将信将疑

C.信手拈来D.杳无音信

2.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

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4分)

(1)这两幅作品属于书(字体)。

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笔的“丿(撇)”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

(2分) 

(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C.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D.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调研组的同学们走进“老字号”,挖掘其百年不衰的原因,整理出下面一段文字。

请阅读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4分)

①视信誉为生命,用心血镌刻承诺,是许多“老字号”历千百年而基业长青的(ào)秘。

②提起来让人(shù)大拇指的过硬质量,就是“信”之所在。

③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坚持诚信敬业。

④“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至今悬挂着“妙手回春”的匾额。

⑤不止“老字号”这样,海尔初创时期,张瑞敏抡起大锤砸冰箱的故事,亦令人津津乐道。

⑥归根到底,皆在一个“信”字。

⑦“信”之珍重,一如眼睛和生命。

⑧能否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奥/树B.奥/竖

C.懊/竖D.懊/树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写出序号,并修改。

(2分)

四、[2018·通州区一模改编]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4分)

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4分)

几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大运河纵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

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

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 

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和。

(填序号)(2分) 

①寥寥无几 ②窗明几净 ③曾几何时 ④异曲同工 ⑤是非曲直 ⑥曲径通幽

(2)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②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

提示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

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

大运河千帆竞渡,,享誉世界 

下联:

燃灯塔,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4分)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

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

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

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

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

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

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

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

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

(2)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单句组合成一句话,放入文段中的横线处。

(2分)

①通惠河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②通惠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

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B.一波三折、古色古香

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

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

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

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

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

(2分) 

五、[2018·延庆区二模]学校组织初三同学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学校印发的参观手册上有下面一段话。

请你阅读这段话,完成下列小题。

(12分)

1.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① (成就 成果)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众多科技成果创造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再次取得长足进步:

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 ② (成就 成果);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

“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它们已经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国辉煌的创新成就让人民倍感zhèn()奋和自豪,也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载人航天(zǎi) “母”的第三笔是点

B.载人航天(zài) “母”的第三笔是横

C.载人航天(zài) “母”的第三笔是点

D.载人航天(zǎi) “母”的第三笔是横

(2)文段中填入□中的标点和括号中的字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逗号/震B.逗号/振

C.分号/震D.分号/振

(3)文段中填入横线①②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是()(2分)

A.成就/成果B.成就/成就

C.成果/成就D.成果/成果

(4)文段中前四句话中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2分)

2.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外观独具特色,同学们结合科技馆主题和该建筑造型创作了一副对联。

下联是“科技成果若繁星似烟海,创新发明艳寰球”,请你根据文字介绍和图片选出合适的上联()(2分)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正方体,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A.新馆建筑如积木建魔方,解锁探秘深寓意

B.新馆建筑如巨锁像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

C.新馆建筑鲁班锁巨魔方,解锁探秘寓深意

D.新馆建筑如积木相咬合,解锁探秘深寓意

3.在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的过程中,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参观感受,下列四则感受中使用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挑战与未来”展厅展示了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与贡献,表达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与憧憬。

——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紧扣“挑战与未来”的主题,强烈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中“人类未来”“科技创新”等内容的理解。

B.“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展区主要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丝绸之路地图以及国外传入我国的科技成果等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

——这句话用感叹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该同学对展厅丰富内容的感慨万千。

C.在“探索与发现”展厅中,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在参与中感受到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启迪,享受到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快乐,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同学们对这个展厅的喜爱、不愿离去。

D.“特效影院”展区中的一个个影院就如一台台时空穿梭机,带领我们上天、入地、下海……体验各类影视特效刺激,身临其境的感觉太棒了!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特效影院”让人感受到时空穿梭的快乐。

六、[2018·大兴区一模]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4分)

①学习书法先从开始,再学习,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②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

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

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

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③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í)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

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

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疏散sǎn 轻重(jí)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ㄋ(横折折折钩)”

B.疏散sǎn 轻重(jí)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C.疏散sàn 轻重(jí)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D.疏散sàn 轻重(jí)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ㄋ(横折折折钩)”

2.根据材料,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整体布局结构基本笔画

B.章法布局基本点画结构

C.基本笔画整体布局结体

D.基本点画结体章法布局

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2分)

句子修改:

 

 

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分)

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寒食帖》

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其中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

(只填序号)(2分)

ABCD

上联:

 下联:

 

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的七绝诗产生了兴趣。

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2分)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①,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释]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

七、[2018·怀柔区一模]在我国,竹子倍受人们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竹文化,学校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探究的主题就是“中国竹文化”。

请你根据同学们的探究任务,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5分)

任务一 了解“竹”的造字本义

《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

象形。

”甲骨文“

”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

古代造字,“草”和“竹”相似而相反:

叶片朝上为“艸”(草),叶片朝下为“

”(竹)。

竹的造字本义:

空心,有结,长笋。

也指“竹简”。

古代还指箫、笛一类的竹制乐器,为“八音”之一。

所以作为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和乐器、竹器以及记载文字的东西有关。

草的造字本义:

百卉也,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

作为部首,从“草”的字大部分与草木有关。

1.根据任务一探究的结果,判断下列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书藉 万籁俱寂 B.萧瑟 功亏一篑

C.编纂 名列前茅 D.落第 一筹莫展

任务二 了解“竹”的生长过程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楠竹”,又称“毛竹”。

毛竹在最初的四年里只长3厘米。

但从第五年开始,毛竹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上蹿升,仅6周的时间就发生了不可思yì()的变化,可以长到15米,多棵竹子很快就长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之前的四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它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深深地扎根,坚持着,等到时机成熟,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2.阅读任务二的内容,找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2分)

A.第四行加点字“蹿”的正确读音为“cuàn”。

B.括号处应填写的汉字为“议”,“不可思议”这个词在这里形容毛竹六周内生长的速度快,让人感觉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C.第五行画线词语“郁郁葱葱”中“郁郁”形容竹林茂盛的样子。

D.第七行斜体字“延”的第四笔是竖折;最后一行斜体字“及”的第一笔是撇。

3.下列成语概括上文毛竹的成长历程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厚积薄发B.成竹在胸

C.蓄势待发D.养精蓄锐

任务三 了解“竹”的文化内涵

①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这样的美誉古已有之。

②唐代王维诗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③雨后的山村、清新的空气、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泉流、竹林中洗衣少女的欢笑声、莲丛中晚归的渔舟,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卷。

④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⑤诗人把它们写进诗里,也寄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4.语段第②句横线处缺少标点,语段后两句中有一处表达欠妥。

请你依次添加和修改。

(3分)

横线处添加的标点是:

 

句子修改:

   

5.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借“高风亮节立天地,虚怀若谷驻人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等对联来勉励自己。

下列是两组关于竹的对联,请你任选其一,将其补充完整。

(2分)

A.上联:

石头解性真吾友

下联:

是我师 

B.上联: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

下联:

竹可折而不可  

选择:

(填字母序号) 

下联:

 

6.郑板桥一生酷爱竹,他的书画作品也往往与竹有关。

请你欣赏下面的这幅作品,从笔画、章法、结构、内涵等方面说说这幅作品中书法的特点。

(1分)

书法特点:

  

7.通过探究竹的文化内涵,同学们感受到竹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精神品格已然相融,这正是竹文化的核心所在。

竹子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人们所推崇的虚心进取、高风亮节、刚直不阿、雅然脱俗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在你读过的名著《① 》(填作品名称)中,②(人物及其情节),表现出竹一样的③ (精神品格)。

(3分) 

八、[2018·丰台区一模]基础与运用(15分)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

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

(1)~(4)题。

(8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

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 ① (简要 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

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 ② (性命攸关 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

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

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

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

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

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à)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à)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①简要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的具体解释。

D.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