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603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docx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

 

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柏拉图

第一章学前特殊教育概述

Ø掌握学前特殊教育的含义。

Ø了解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特殊儿童(exceptionalchild)学前特殊教育(preschoolspecialeducation)

 

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概况

学前特殊教育指对身心具有异常特征的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和功能康复训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0~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儿童实施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问题。

目前,在教育机会、教育条件等方面,学前特殊儿童均不能享受与正常儿童相同的待遇。

在关于学前特殊教育机会的调查中发现,一方面,我国多数普通学前教育机构缺乏接纳残疾儿童的条件;另一方面,专门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机构严重匮乏。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严重不足,尚有近500个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没有设立特殊教育学校,3~6岁残疾儿童的教育状况亟待改善。

从表面上看,我国并不缺乏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不过,上述评估报告中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和“残疾人职业学校”,并不包含为残疾儿童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机构。

因此,从统计数据中我们无法看出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的数量能否满足学前特殊儿童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大多条件简陋,教学设施不齐备,专业教师匮乏,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这个案例为我们描述了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案例中能够看出目前我国的学前特殊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出针对学前特殊教育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并给予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通过培养优秀师资队伍来提高学前特殊教育的总体质量。

 

本章介绍了学前特殊教育的定义及其发展史,并全面探讨了全纳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仔细阅读教材,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分类与学前特殊教育的概念;其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学前特殊教育产生与发展的了解;最后,通过阅读二维码文字内容了解全纳教育的概念、发展历程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学前特殊教育的定义

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门研究儿童发展异常和教育干预的学科。

普遍认为早期的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从出生到6岁年幼残疾或发展上有障碍的儿童及其家庭,目的是避免发展延迟、改善已有的缺陷和预防增加新的缺陷。

下面我们首先深入了解一下学前特殊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特殊儿童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被称为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是怎样被分类的?

我们怎么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筛查呢?

该部分内容主要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一)特殊儿童的概念

毛连塭的《特殊儿童教学法》认为,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其特殊的需要包括:

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因其在正常教育环境下无法发挥其最大潜能,必须借助特殊方法,才能使其有最大的发展。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即为特殊儿童,而具有特殊需要的0~6岁的儿童即为学前特殊儿童。

(二)特殊儿童的分类

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学者对特殊儿童提出了多种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因其依据不同,所划分出的种类及其数量也有所不同。

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归纳出几个大的类别,具有综合性划分的特点,如陈云英将特殊儿童划分为听觉障碍儿童、发展障碍儿童(主要指智力落后、学习障碍和自闭症儿童)、视觉障碍儿童、超常儿童;周兢将特殊儿童划分为认知发展障碍儿童、生理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雷江华主编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从特殊儿童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异常的角度将其综合划分为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异常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和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四种。

①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提出即特殊儿童作为自然人生存的生命活动和官能发生了障碍,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技能异于正常水平,主要包括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肢体障碍和身体病弱儿童。

②智力异常儿童主要包括智力正态分布两端的儿童,即智力超常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超常儿童主要指智商超过130的儿童或在其他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主要指这些儿童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其适应行为的缺陷,按智力落后的程度一般可划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类。

③语言发展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不能与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其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与同龄者比较而言,存在显著偏差或迟缓现象而存在沟通困难的儿童。

它包括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语言发展异常等类别的儿童。

④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一组发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

其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等。

这类儿童的各种功能和活动都具有广泛性质的异常特征。

它主要包括儿童自闭症、多动症、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Asperger综合征等。

(三)特殊儿童早期筛查

对特殊儿童的鉴定是指经过适当的检查、测验或其他方式把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区别出来,确定特殊儿童的特异性,有一些地方称其为对特殊儿童的鉴别、诊断、评估、判定等。

确定一个儿童是不是特殊儿童,是哪一类特殊儿童,有什么特点等,是一件既严肃又复杂细致的工作。

有一些儿童有明显的外表特征,可以用自测来判定,如唐氏儿童面部有典型的特征,先天无眼球致盲的视觉障碍儿童等都可以一眼看出,但要进一步了解其病因、身心发展特征和发展水平却不是一眼能够看出来的。

二、学前特殊教育

在明确了特殊儿童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了解特殊教育开始来探究学前特殊教育的概念。

(一)特殊教育

在《特殊教育辞典》中,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学前特殊教育

学前特殊教育即为满足0~6岁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提供的特殊帮助和支持活动。

我国学前特殊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较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学前特殊教育与学前普通教育逐步融合。

学前特殊教育最初的场所不是在教育场所而是非教育的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和家庭范围内。

随着特殊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办学规模的扩大,特殊教育逐步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呈现出与学前普通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这不仅表现为普通教育中开设特殊教育班,在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殊儿童班等教育空间的拓展,还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综合型教师的出现和队伍的扩大,教育理念的融合。

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逐步走向专业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学前特殊教育的相关理论做出深入研究,使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呈现出了专业化的趋势。

在各级学前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独立的学前特殊教育课程,不再只作为普通教育学中的附带介绍性的章节出现,而是为培养专业的学前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做了准备。

学前特殊教育对象由明显的残疾儿童逐步包含了不明显的障碍儿童。

最初开办的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中的特殊教育班都是招收明显有障碍且程度较轻的儿童。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有些儿童带有不易被发现的障碍,这些隐形障碍对儿童的发展极其重要,如果不及早采取教育和治疗措施可能难以补救。

第二节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特殊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它们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的产生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相对较晚,始于18世纪末西方国家的宗教团体为盲聋儿童开办的教育机构,直到20世纪中期才获得快速发展。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特殊教育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科学基础理论快速更新的背景下不断丰富并获得飞跃式发展。

教育对象的年龄由最初的青少年阶段不断向两头拓展,向上拓展到高等教育,向下延伸到学前教育。

由此,学前特殊教育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

(一)产生背景

特殊教育的发展最初是在聋童中展开的,我国在1874年开办了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随后在山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和湖北省等地相继开办的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等都主要是针对小学及其以上年龄的儿童开办的。

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逐步认识到特殊儿童的教育重点放在青少年阶段已经错过了较好的矫正与治疗的生理时机,应该及早发现特殊儿童在成为特殊儿童之前的特殊表现,并及早给予预防、教育、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争取时间帮助特殊儿童克服或减轻残障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其中一部分特殊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就读,从而尽可能促进特殊儿童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因而提倡对特殊儿童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和训练,并尝试在特殊学校开设学前班,在普通幼儿园增设特殊班或创设融合班,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探讨的学前特殊教育。

同时,普通学前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大力发展,积极改进了托儿所教育,广泛进行家庭辅导,普遍开展早期测验、诊断以及早期干预。

这为一些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殊班接收特殊幼儿,或者在普通班中容纳特殊幼儿以随园就读的方式实施学前特殊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办园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尝试与探索进一步使学前特殊教育的需要得到满足。

(二)产生原因

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主要源于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教育科学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等原因,具体概述如下。

1.学前特殊儿童的成长需要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学前特殊儿童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他们的身影。

根据天赋人权的思想,作为自然人的学前特殊儿童,天生就应具有生存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因其身有残疾或障碍而剥夺其生存权利;而在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里,显然,作为社会成员的学前特殊儿童应享有与普通儿童同等的发展权利,即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因此,学前特殊儿童的自然成长及社会成长需要,以及社会发现并积极满足这种需要,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2.学前科学研究快速发展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理论支撑

儿童的发展主要指的是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两个方面。

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生理解剖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儿童一生中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最高的一个时期。

诸多研究表明,0~6岁的婴幼儿成长中存在着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叫作敏感期),如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性发展敏感期等。

在各个敏感期中,儿童可以轻松获取相关的能力,但一旦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再想获得相同的发展,可能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狼孩”回归人类社会之后,即使有专门的科学家团队对其进行教育,其语言能力、智力、社会性上的进步也是微乎其微的,其主要原因是“狼孩”错过了成长为正常人的关键时期。

学前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也具有这样共同的特点,只是其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有所差异,如果尽早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帮助,就可以减少其残障的症状和减轻其残障的程度,促使其更趋向正常水平发展。

3.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必然由经济基础决定。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特殊教育的产生,也为学前特殊儿童的父母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并有效提高了家庭承担特殊儿童受教育和治疗方面的支付能力。

18世纪以来,全球的经济处于上升趋势中,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也是飞速发展,社会主体人群的生存状态已经由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逐步提高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激发了人们对更高的文明程度的追求,并营造出一种积极的追求发展和进步的社会精神场,这在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学前特殊教育的需求也随之日益突出,并急需得到解决。

学前特殊教育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成为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动力,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

一些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在满足自身运营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钱来回报和帮助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在满足了普通教育发展要求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财力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中来,并成立专门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设置并开发特殊教育课程教材,促使特殊教育系统性地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发展的阶段

学前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进程中,依据与特殊教育的关联程度,将其发展轨迹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启蒙阶段、依附阶段和独立阶段。

1.启蒙阶段

学前特殊教育的启蒙阶段主要表现为人们对残障幼儿的受教育问题的关注。

其启蒙时间可视为与特殊教育的起始阶段一致,大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这一阶段讨论的是年幼的特殊儿童需不需要接受教育,如果需要则应该接受什么内容的教育,由谁来教授,该采用何种方法来教育,在何处受教育等问题。

此时还处于家庭教育范畴内,不过由漠然处之转变为在保障特殊儿童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并想办法给予积极治疗和训练。

在启蒙阶段,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一些宗教团体和社会人士以收容和保护措施为主的教养形式,给予轻度残疾的特殊儿童一些基本的生存与交往的能力训练。

2.依附阶段

随着特殊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尝试与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将其他年龄阶段所实施的特殊教育的方法搬用到低幼特殊儿童的教育上来,利用其他学段特殊教育的方法、课程、教师及场所等来实施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

这个时期为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之间,主要讨论的是能否提早发现特殊儿童的特殊状况并预防其程度加重、在何时给予帮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哪些方法能较好地治疗某种类型的特殊儿童、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对于儿童最有帮助等问题。

这个时期各类型特殊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任务主要由医生和心理学家们承担,他们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训练治疗的方法,同时对产生残疾的原因也进行了积极研究。

其中,意大利的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她撰写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并设计出一套包括感觉、数学、语言、科学和日常生活在内的五大领域的教具。

她的教具与教学方法被证实为对学前特殊儿童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3.独立阶段

20世纪中后期至今,学前特殊教育进入了独立的阶段,不过目前尚处于探索独立的早期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普通教育中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学科开始尝试独立和寻求自身的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心理学等专业的执教教师积极研究学前特殊儿童及其行为发展,编写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中高等师范院校尝试在特殊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学前特殊教育课程,使这两个专业的师范生都了解学前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法,为其进入教育一线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也拓展到学前特殊教育领域,一些教科研单位增设特殊教育专职研究人员;一些特殊幼儿园创办起来,普通幼儿园采用随园就读的形式接纳各类特殊儿童入园接受早期教育;学术学校也增开学前班;一些社会团体和医疗机构捐资兴建康复中心;同时一些社会机构开办的育婴师和心理指导师培训吸引了一批幼儿教师,这些都预示着学前特殊教育正在科学独立的道路上前进。

由于学前特殊儿童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社会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真正适合学前特殊儿童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社会还应加大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投入,建设专业的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队伍,扩大学前特殊教育的机构规模等。

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只能表明学前特殊教育尚处于独立的早期阶段,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新的问题的产生,将引领学前特殊教育向独立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的独立性越强,表明其发展的程度越高。

(二)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国学前特殊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较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前特殊教育与学前普通教育逐步融合

最初由于学前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其是与学前普通教育隔离开的,实行的隔离式的特殊教育。

其场所主要不是在教育场所而是非教育的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和家庭范围内。

随着特殊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办学规模的扩大,特殊教育逐步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呈现出与学前普通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这不仅表现为普通教育中开设特殊教育班,在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殊儿童班等教育空间的拓展,而且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综合型教师的出现和队伍的扩大,教育理念的融合发展等。

2.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逐步走向专业化

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专业化,一方面表现在各层面上的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独立的学前特殊教育课程,不再只作为普通教育学中的附带介绍性的章节出现,而是为培养专业的学前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做准备;另一方面,专业化的发展还表现在学前特殊教育场所的布置与设计上,学前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都可借助教育场地的合理布局而得到满足,不仅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布置场地,还考虑到儿童的特点,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来设计适宜的教育情境;而且,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和学前班已经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分类设立专门活动室,如音乐教室、语音多媒体活动室、计算机室、手工教室等,都配备了专门的设备和仪器。

这些活动手段的应用使教育场景中的矫治活动更科学、更专业。

3.学前特殊教育对象由明显的残疾儿童逐步包含了不明显的障碍儿童

最初开办的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中的特殊教育班都是招收明显有障碍且程度较重的儿童。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有些儿童带有不易发现的障碍,这些隐形障碍对儿童的发展极其重要,如果不及早采取教育和治疗措施,可能难以补救。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障碍型的特殊儿童。

障碍的类型主要有:

精神障碍、行为障碍、交往障碍、学习障碍、人格障碍等。

学前年龄的儿童因其年幼,活动范围不大,表现出的障碍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交往障碍、学习障碍。

例如,学习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主要在学习场景中,不经过考评很难检测出来;还有一些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度恐惧等心理障碍。

这些虽然都不易被发觉,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必要的检测手段和测量量表也开始扩大适用范围,以便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

(三)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在发展的进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仍然表现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国人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特殊儿童很难教育。

特殊儿童经常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和排挤,在受教育的机会上也遭受到不平等待遇,如有些学校会拒绝招收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没有专门系统的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法律,有些零星的条款只是部分涉及特殊教育,存在结构层次不完整、法律效力低、立法科学性差等缺憾。

而特殊教育立法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剂,因此,我国政府把特殊儿童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努力推进、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3)家长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的知识。

家里有特殊儿童的父母,心情是很复杂的,其中包括罪恶感、焦虑等,他们会感到悲痛、无措、绝望甚至可能是厌恶。

而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继续行为障碍,并殃及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4)学前特殊教育体制不完善。

首先,资源配置不公平。

我国对特殊教育的财政资助是直接拨款给公办教育机构,而不是拨给有特殊儿童的家庭。

其次,管理混乱。

学前特殊教育办学主体混乱,既有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医疗部门,还有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个人,多个办学主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5)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我国特殊师范教育从开始到现在也才刚刚20年的时间,而且主要培训中小学特殊教师,几乎没有像培养学前普通教育的幼儿教师那样,培养专门的特殊教育的幼儿教师。

目前,中高等师范院校中主要通过增设“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以及相关课程来达到培养特殊教育的幼儿教师的目的。

从总体上说,现在幼儿教育师资规模和数量远远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亟待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教育机构规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现有的学前教育机构远远容纳不下那么多的学前特殊儿童,而且因为教育经费的筹措及国家拨款相对不足,带来办学条件的改善有限,从而使每年扩大的学前特殊教育规模不能与每年诞生的学前特殊儿童比例相匹配,表现出教育机构过少、部分特殊儿童不能入学的情况。

(7)其他问题。

例如,没有正式而系统的学前特殊教育课程和教材;农村和城镇郊区的障碍儿童相对较少受到关注和重视,仍然以在家的自然养成为主,缺乏教育投入和教育机构;学前期对残障儿童非常重要,当前的教育机构不能满足教育需求,而残疾儿童家庭

全纳教育.docx

中的家长又缺乏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与护理方法。

拓展阅读

见右侧二维码。

 

本章小结

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门研究儿童发展异常和教育干预的学科,广义地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狭义地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学者对特殊儿童提出了多种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因其依据不同,所划分出的种类及其数量也有所不同。

学前特殊教育即为满足0~6岁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提供的特殊帮助和支持活动。

特殊教育的产生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较晚,始于18世纪末西方国家的宗教团体为盲聋儿童开办的教育机构,直到20世纪中期才获得快速发展。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特殊教育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科学基础理论快速更新的背景下不断丰富并获得飞跃式发展。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特殊儿童、学前特殊教育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特殊儿童?

怎样对特殊儿童进行诊断和分类?

2.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论述题

特殊儿童教育在我国发展趋势怎样?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

有何解决策略?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第二章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Ø了解生物学以及心理发展理论。

Ø掌握发展生态学理论。

Ø了解教育学理论基础。

 

生物学理论发展生态学理论格塞尔成熟势力说

 

一位某特殊学校的老师,针对特殊幼儿的特点开展了清洗洋娃娃的亲子活动。

活动中,孩子听从老师的指令给娃娃洗脸,洗完脸后用毛巾擦拭。

其后,要求孩子利用不同的清洗方法清洗洋娃娃。

请问:

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出所学学前特殊教育理论中的哪一理论观点呢?

 

学前特殊教育在针对特殊幼儿进行训练时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改变特殊幼儿在教育训练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来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活动本位模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应运而生的。

活动本位模式通过生态评量过程选取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作为教学训练主题,横跨认知、情感、行为等不同的领域,实施综合教学,达到多层目标,如动作、沟通、社会、认知、自理。

教育人员可以运用相关的活动来进行。

案例中,教师通过清洗洋娃娃的亲子活动,来提高特殊幼儿的沟通能力(幼儿说“我需要肥皂”)、社会能力(不同的特殊幼儿轮流使用毛巾)、自理能力(清洗自己的双手)、动作能力(拿到与抓住洋娃娃、肥皂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毛巾,利用不同的清洗方法来清洗洋娃娃)。

 

学前特殊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正如建筑师建房需要打牢地基一样。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明晰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石,以便为特殊幼儿的教育训练提供实践依据,并提供可操作的早期干预模式。

本章将以生物学理论基础、心理学发展基础、发展生态学理论以及教育学理论基础为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