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上册音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512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4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4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4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4年级上册音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年级上册音乐.docx

《4年级上册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年级上册音乐.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年级上册音乐.docx

4年级上册音乐

歌唱祖国

编写意图

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以一组体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作为本册教科书的第一课,目的是在新学期的第一课就掀开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篇章。

二、本课聆听的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唱祖国》,不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也是两首典型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因本课学习的重点之一是对进行曲体裁的感受和了解,安排歌曲的聆听以及“编创与活动”的有关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歌曲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学唱歌曲来表现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同时也为第3课学习拍号()做好铺垫。

结合歌曲的学习,本课还安排了认识中国作曲家———聂耳。

小学阶段中外音乐家的认识基本以头像、国籍、生卒年等方式呈现,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知识与技能”安排了旋律的进行

(一)———上行。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

过划旋律线、图形谱等多种形式,对旋律的进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本册开始,学生对旋律的进行方式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具体了解并掌握旋律进行的三种基本方向,并在“编创与活动”的实践练习中,能正确地运用相关知识。

4、识读乐谱方面,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认识唱名、单纯音符和休止符,积累了一定的识读乐谱的知识与技能。

在此基础上,从本册开始学习附点音符,先后安排了附点四分音符(第1课)、附点二分音符(五线谱版第3课)和附点八分音符(第7课)的学习内容。

并将附点音符的学习与声音训练、唱歌、欣赏、编创与活动等学习内容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初步了解我国作曲家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能用准确的节奏和激昂的情绪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欣赏歌曲歌唱祖国》,感受歌曲两个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体会歌曲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掌握旋律的进行———上行的音乐知识,能用指定的音和节奏编创上行旋律并演唱。

五、能准确听辨和演唱附点四分音符,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铜管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提问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家都很熟悉,有关它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说一

说,和大家来分享。

(围绕曲名、词曲作者、在什么场合听到过等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并介绍。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的归纳和介绍。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品分析”)

2.聆听独唱、齐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讨论:

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的。

3.结合讨论,教师介绍进行曲:

进行曲

(march)是一种带有行进节奏的歌曲或乐曲。

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

然后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进行曲。

4.聆听管弦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在播放音乐过程中请学生起立,行队礼,感受庄严的气氛。

5.介绍作曲家、音乐家聂耳生平及代表作。

★特别提示:

该曲特点及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将在歌曲学唱过程中,结合演唱进行分

析。

因此,聆听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该曲的整体风格和了解音乐的相关背景。

聆听歌曲

《歌唱祖国》

教学基本要求

1初步欣赏歌曲。

设问:

①听到过这首歌吗?

什么时间听到的?

②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请同学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出示第一段歌词

(用课件展示或手抄在黑板上),读一读歌词,说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复听

《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可鼓励学生用画图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2)每个部分分别是什么情绪?

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4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也可以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如第一部分跟音乐踏步走,第二部分摇摆身体或摆动双手)

演唱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基本要求

1.在学生欣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可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哼唱曲调。

2.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曲调,注意后半拍起唱及附点音符、三连音的节奏。

3.从音乐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及表达的情感和力量。

(1)歌曲哪几个小节的音调像军号声?

这句旋律主要用了哪几个音?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和三连音节奏来构成号角式音调,情绪激昂,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2)带有“>”记号的音,在演唱时要加强力度。

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

表现了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

今天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

(教师可结合国内外一些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危机感。

(3)在唱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有什么不一样?

(一个比一个高),力度上又是怎样的?

(越来越强)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4)结合这一句的学唱,简单讲解音乐知识:

旋律的进行———上行。

旋律由低向高的连续进行叫做“上行”。

旋律上行和力度渐强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起来!

起来!

起来!

”的含义是什么?

(5)设问:

这一句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前进”为什么用重音记号?

为什么

“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基础好的班级,教师还可以结合歌曲,让学生探究一下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作曲家运用了号角音调、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让我们感受到音乐表现的是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

)★特别提示:

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演唱来体会并探究这些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而不要包办代替,以讲代学。

4.背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在歌曲的节奏、情绪上下功夫,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5.在学会歌曲后,可让学生了解唱国歌、升国旗时的一些礼仪。

(升旗仪式中当听到国歌奏响时,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对国旗和国歌的尊重:

军人要行军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普通人都要行注目礼。

教后反思:

 

演唱歌曲

《采一束鲜花》

教学基本要求

1.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较多地运用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及大跳音程,它们在增强了歌曲表现力的同时,也为学唱歌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听、多哼唱,在学生听觉熟悉的基础上来学唱歌曲。

2.初听歌曲后,可让学生说说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感受是什么。

然后分部分进行学唱。

3.结合歌曲第二部分曲调的学习,认识附点四分音符,找出歌曲中带有“”和“”的节奏,跟着教师的琴声模唱。

4.在歌曲处理时,启发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妈妈”还指的是谁,“让春色铺满天涯”为什么要反复三遍等。

然后指导学生用中速、抒情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部分,用稍快、激动的声音演唱第二部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1.旋律的进行

(一)上行

(1)先简单讲解

“上行”:

旋律由低到高的连续进行称为上行。

(2)举一反三:

2.进行曲:

进行曲

(march)是一种带有行进节奏的歌曲或乐曲。

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

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

3.附点四分音符:

(1)教师可先从“”到“”的节奏练习开始,让学生准确地拍打出这一节奏。

(2)给这一节奏加上一条连线,变成“”节奏,再拍一拍,说说跟刚才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3)从“”引出附点四分音符的概念,让学生念一念。

想想平时在哪里听到过类似的节奏,如知了的叫声。

从前面的节奏练习中可以知道“”的时值和“”是一样的。

(4)再结合歌曲学唱,找一找歌曲中带有“”和“”节奏的旋律,随教师的琴声模唱,巩固这一知识。

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用“”为下面的节奏编创上行的旋律,唱一唱。

这条练习在学习

“旋律的进行

(一)上行”后进行,编创中要提示学生,这条节奏中的四

小节旋律是连续上行的,音符可以重复使用。

2.听、唱下面两句旋律,比较它们的不同。

这一条练习是为了复习和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知识,并能在音乐中让学生体会附点四分音符

的特点而设立的。

教师采用听、唱的办法让学生多比较,然后说说不同的感受。

*3.五线谱版:

唱一唱,填一填唱名。

该活动是复习前面几册

“流动do”首调唱名法识读乐谱的练习。

采用了欣赏曲

《歌唱祖国》的第一句旋律的骨干音,练习时要让学生先找一找

“d”的位置,然后根据

“d”的位置

唱出其他音。

本课其他为歌

(乐)曲设计的编创与活动,已在相应的教学要求中做了提示。

教学建议

教科书内容的组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所需教学时间的长短

来安排,也可以根据内容上的联系,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教学。

本课建议安排2—3课时:

第1

课时,欣赏、学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2课时,聆听

《歌唱祖国》,学唱

《采一束鲜

花》;第3课时,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采一束鲜花》,编创与活动。

1.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相关影视资料,如电影

《风云儿女》片段、

《开国大典》、国庆阅兵仪

式、奥运会等场合演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的场景,创设这样的情景感染学生、教育学

生,达到

“以美育人”的目标。

2.为增加学生对

“国歌”的了解,课外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国家的国歌,听一听,

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这些国歌诞生的背景和意义。

作品分析

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

《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

《风云儿女》的

主题歌。

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我国的代国

歌;1982年12月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决议,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次会议正式赋予

“国歌”以宪法地位。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

“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召唤

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

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

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

“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随后乐句被一个八分

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

“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

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第四乐句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

向上的

“起来!

”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

的炮火前进!

结尾时再三强调

“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表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歌曲《歌唱祖国》

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

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

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奋进的步伐。

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

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

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这是一首副歌在前的两段体群众歌曲。

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由分解的

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健的感觉。

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

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

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

烈的对比。

并以副歌结束全曲。

歌曲

《采一束鲜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歌曲分为两个部

分,第一部分共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采用了级进与跳进交织的方式进行,抒情而优美,

句尾运用了切分节奏,使得音乐具有一些动感。

第二乐句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在后半句,节

奏和旋律上作了变化。

第二部分,音乐较多地运用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以及大

跳音程,使得音乐变得充满激情。

第一乐句旋律从

”开始逐步下行到

”,并运用了附点

和切分节奏,充分抒发了儿女对

“妈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补充。

束句旋律主要采用上行方式,在节奏上采用了紧缩与舒展的对比,把歌词

“让春色铺满天涯”

重复三次,感谢祖国妈妈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把歌曲推向高潮结束。

第2课

家乡美

一、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创造了不同的文化。

本课安排了两

首演唱歌曲———江苏民歌

《杨柳青》、鄂温克族民歌

《大雁湖》;两首聆听作品———小提琴曲

《牧歌》、戏歌

《故乡是北京》。

这四首作品,地域、风格各不相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我国丰

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地方文化与音乐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为了让

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这些,在

“编创与活动”中设计了相关的一些活动,如用江苏方言演唱

《杨

柳青》,体会方言特点;随着

《大雁湖》的歌曲伴奏边唱边跳;跟着录音哼唱

《故乡是北京》,

体会京腔京韵;用

“穀”哼唱

《牧歌》主题,体会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风格特点。

二、本课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内容,安排了认识西洋拉弦乐器———小提琴。

学生在前几

册已经认识了一些乐器,听辨并记住了它们的音色,本册对小提琴的认识与学习是这一知识体

系的继续。

三、2011年版的

“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基本要素学习内容中,增加了

“节拍”和

“调

式”这两个要素,在本册教科书中,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有了较好的体现。

本课安排了将歌曲

《大雁湖》由

拍改为

拍,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两种节拍特点的感

受,也为本册后面几课学习这两种拍号作预设与铺垫。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我国各地极富特色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

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聆听小提琴独奏

《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小提琴的音色

美与丰富的表现力。

三、聆听

《故乡是北京》,感受戏歌中的京腔京韵,了解戏歌的基本知识。

四、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感受这首

江苏民歌的风格。

五、学唱歌曲

《大雁湖》,感受鄂温克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通过改编歌曲拍号,进一步

感受

拍和

拍的不同特点,并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聆听小提琴曲

《牧歌》

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根据内蒙古民歌

《牧歌》改编的小提琴曲,曲调悠扬宽广,具有典型的蒙古

族长调的特征。

教学时,教师可将范唱这首民歌作为导入,有条件的可以出示内蒙古的草原、

蓝天、白云、羊群等美丽风光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歌曲表现的意境。

2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

“穀”哼唱歌曲,谈谈感受。

(曲调悠扬婉转,抒情宽广,速

度较慢)

3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下乐句的特点。

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谱子哼唱主题,边哼唱边感受

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音低不同,并能用动作或图形谱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4初听小提琴曲

《牧歌》。

设问:

①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

②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觉?

5讨论交流:

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3次。

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介

绍小提琴,并借助插图或实物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

6再听乐曲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第一段出现时音区的变化,哪次高,哪次低,再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次主题表现的情景,你能想象出的场景等。

7在学生充分熟悉主题和理解乐曲表现的情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为主题旋律编创歌词,

互相交流,唱一唱。

聆听歌曲

《故乡是北京》

教学基本要求

1.以歌曲的独特风格导入,欣赏

《故乡是北京》。

设问:

①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②它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简单介绍戏歌:

戏歌是把戏曲唱腔和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歌词是反映当代人

的生活内容的,而曲调是采用了一些中国戏曲唱腔的旋律。

它既有中国的戏曲元素又有现代的

歌曲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听起来别有风味。

3再听一遍,讨论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

①这首歌曲汲取了中国哪个戏曲唱腔的元素?

②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③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歌曲的体裁是

“戏歌”,运用了京剧唱腔元素;歌词对家乡进行了赞美。

4复听歌曲,随着范唱哼唱,学一学歌中的京腔京韵。

5小结:

在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

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进行交流,这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一次大汇展。

演唱歌曲

《杨柳青》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歌曲范唱导入,了解民歌基本知识。

设问:

①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你听过这首民歌吗?

知道是哪里的民歌吗?

②这首歌演唱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

你听得懂吗?

2交流后教师简单介绍这首民歌: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

曲活泼风趣,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这首歌采用了江苏方言演唱,其中有很多的衬

词。

民歌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会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

3让学生跟录音用

“lu”反复哼唱歌曲,熟悉曲调。

4学唱歌曲时要把握好这样几点:

(1)曲调主要由哪几个音构成;曲调中出现了几次

“1110”;你认为这些地方应该

采用怎样的力度演唱较合适;试着唱一唱,体会效果。

还可以在

“1110”

处设计动作

(如按节奏拍手、跺脚等)。

(2)引导学生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师可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通过对比让

学生感受衬词的作用。

(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歌曲因为

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也更具有地方风味了)

(3)演唱歌词时,要指导学生唱准衬词,可先让学生用较慢的速度朗读歌词,尤其是要把

带衬词部分的歌词读得流畅。

再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和速度。

当学生基本会唱

后,要用较快的速度,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5.随着歌曲范唱,试用江苏方言演唱,体会方言特点。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聆听用

方言演唱的录音范唱,说说扬州方言有什么特点。

然后学一学、唱一唱。

(扬州方言前鼻音较

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平翘舌不分,一般都用平舌音)

6学会歌曲后,可进行歌曲表演:

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伴奏,也可

以设计一定的律动,边唱边模仿劳动情形。

班里学生如果能够吹竖笛,还可以在

“1110”

处吹一吹,或者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

演唱歌曲

《大雁湖》

教学基本要求

1.从歌曲风格导入。

《杨柳青》是一首江南地区的民歌,江南民歌带给我们一种清丽、婉转的

感觉。

现在我们要学一首北方的民歌

《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差异,民歌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2聆听歌曲范唱,说说歌曲带来的感受及表现的情景。

3朗读歌词,然后跟随录音哼唱歌曲,个别句子需指导练唱。

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4小

节一句)。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探究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和感

受歌曲的风格,并指导演唱:

(1)这首歌曲中有一个特殊的节奏多次出现,带给你什么感觉?

(切分节奏,正是因为这

些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显得很舒展,也更有了动感)在演唱中切分节奏的前两个音都要唱

得重一些,最后一个八分音符唱得轻一点,短促一些,才能把这种动感表现出来。

(2)这首歌曲中也用了一个衬词,是什么?

(衬词

“哦哈嗬”体现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

特点,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指导学生用划拍的办法唱准这个地方。

(3)歌曲中四度、五度、八度大跳的使用,把鄂温克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

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南方民歌音乐旋律就比较平稳,体现的是南方人民那

种柔和细腻的性格。

演唱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准大跳音程。

(4)歌曲的调式特点:

这首歌曲主要运用了哪几个音,结束音是什么?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曲调。

6随音乐边唱边跳。

如果教师会跳舞,可以简单示范一段,然后让学生模仿一个或几个动

作跳一跳。

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1.小提琴

小提琴

(violin)是西洋拉弦乐器中最主要的乐器。

有四根弦,利用弓弦摩擦发音。

它在器

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被誉

为乐器皇后。

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接近人声,音

域宽广,表现力强。

2.发声练习

(1)这条发声练习主要练习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速度较快,要学生控制好八分休止符和

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这条练习同时也是对前一课学习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复习,教学中要指导学

生唱准附点节奏。

(2)这条发声练习可安排在学唱歌曲

《杨柳青》前练习。

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随琴声模唱改变节奏和强弱规律后的

《大雁湖》旋律,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

(1)指导学生随琴声唱一唱改成三拍子后的曲调,说说旋律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歌

曲的节拍和节奏都有改变。

(2)指导学生唱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再说一说歌曲情绪有什么变化。

2五线谱版:

填一填唱名,唱一唱,说说像哪首歌的旋律。

这条练习既是复习G调的首调唱名,也是对歌曲

《大雁湖》旋律的节奏、节拍的改编。

教学

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乐谱上给出的

“d”音唱出其他音,然后将唱名填写在括号里。

唱后

可以让学生说说这像哪首歌的旋律,感觉有什么不同等。

让学生充分感受、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本课其他为歌

(乐)曲设计的编创与活动,已在相应的教学要求中做了提示。

本课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发声练习,演唱

《杨柳青》;第2课时,欣赏

《牧歌》,

演唱

《大雁湖》;第3课时,欣赏

《故乡是北京》,编创与活动。

1在本套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中,安排了民歌

《牧歌》的学唱和无

伴奏合唱

《牧歌》的欣赏,本课安排的是小提琴曲

《牧歌》的欣赏,重点是对乐曲主题的感受

和对小提琴音色的感受。

因此,涉及

“长调”等知识,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乐曲的风格,但不必作为欣赏的教学要求。

在学生为乐曲主题旋律编创歌词时,适当指导

学生处理好旋律音和字

(如一字多音和一音一字等)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合作进行创编,不

要限制学生的想象。

2歌曲

《杨柳青》的题目

“杨柳青”与歌曲内容的关系,教师可做如下补充:

歌曲最早

的歌词的确与杨柳叶子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

《杨

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这方面的民歌并进

行交流,教师也可以补充这方面的作品作为学生拓展欣赏内容。

活动设计

律动感受

《牧歌》

活动目的:

通过体态律动用身体动作感受

《牧歌》主题旋律的特点及音区变化。

活动准备:

学生站在教室空处,有条件的班级可在舞蹈室地板上做这一活动。

活动方法:

充分利用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