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416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docx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概况研究

(一)行业概况

1、防水材料发展概况

(1)防水材料发展历程

建筑防水材料是建筑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施工中,防水材料

在建筑物的表面形成整体防水层,以达到防水或增强抗渗漏的能力,因此,其

质量和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结构效果和使用寿命。

随着世界建筑水

平的提高,建筑防水日益受到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房屋建筑的屋

面、地下、外墙和室内;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桥梁、隧道;城市道路桥梁、

地下管廊和地下空间等市政工程;地下铁道等交通工程;引水渠、水库、坝

体、水利发电站及水处理等水利工程等。

最初的现代建筑防水材料应从发现天然沥青并用于防水材料开始。

最初的

沥青油毡起源于欧洲,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我国的生产应用始于40年

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创建了一批油毡厂,1952年全国油毡产量达到1,500

万平方米。

油毛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唯一的防水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业的迅速崛起,对防水

材料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带动了防水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

根据国情并参考

国外合成高分子卷材的发展特色,我国开发出三元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橡

胶共混、聚氯乙烯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自行研制的SBS、APP改性沥青防

水卷材。

由于在沥青中加入高聚物SBS或APP等改性剂,改善了高低温性能和耐久性。

改性沥青防水涂料70年代起发展迅速,后来高分子涂料也大量使用。

80

年代成功研制的阳离子氯丁胶乳沥青涂料和硅橡胶防水涂料,为实现防水涂料

系列化创造了条件。

目前应用较多的防水涂料有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涂料、阳

离子氯丁胶乳改性沥青涂料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业的持续增长,我国建筑防水材料行

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增加,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部分骨干

企业的产品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从建筑形态上看,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斜屋顶自排水技术以达

到建筑物的防水目的,建筑屋面所使用的防水材料也主要是固体材料,如石棉

水泥板、水泥瓦、铁板和木板等。

其后,为适应屋面结构的变化,各类软屋面

防水材料(如各类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使用不断增加。

70年代初以后,出于

节能和环保要求以及人类在化学工业方面的技术进步,很多聚合物材料开始用

于屋面防水,并涌现出很多高分子单层屋面材料和金属屋面以及喷涂聚氨酯泡

沫等先进的屋面材料。

与材料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人们对建筑防水机理的认识

逐渐深化,铺设方法也由单一全粘法发展成多样施工法。

总而言之,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防水材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提高,改性沥青防水

材料逐步成为主流产品,并且随着化学工业的进步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新型

改性沥青防水材料、TPO防水片材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对传统防水材料的替代已

成为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2)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产品目前主要为两大类,即:

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其

中防水卷材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两个主要类别;防水涂

料依照主要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两大类别。

2、防水材料市场规模及供需状况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防水材料规模以上(年收入在2,000万

元以上的)企业收入约923亿元;若规模以下企业收入按50%占比计算,全国防水市场容量约在1,800-2,000亿元。

同时,我国主要建筑防水材料供需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从供给角度而言,

2012-2016年我国主要建筑防水材料产量及预测情况如下:

建筑防水材料可应用于房屋建筑、铁路、地下管廊等多个领域,仅从建筑

房屋对防水材料的需求角度而言,建筑防水材料行业未来的市场容量直接取决

于建筑房屋施工和维修面积。

根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市场调查,在建项目的

防水施工面积占建筑面积的比例平均为32.15%,竣工项目该指标的比例为

32.83%,据此测算,全国防水施工面积需求面积及供需缺口如下:

在宏观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和城市化率持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仍处

于发展期。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房地产市场继续保

持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供需基本平衡,供应结构更加合理,空间布局更加优

化,居住品质明显提升,住宅建设模式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建

住房面积累计达53亿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左右,将有力地推动着建筑防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为防水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防水工程施工发展概况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2016年我国房屋建

筑竣工面积达422,375.65万平方米,特别是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全国各大、

中城市发展迅速,这都有力地推动着建筑防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与应用,从而打破了过去以纸胎石油沥青油毡为主体的“三毡四油”或“两毡

三油”在建筑防水工程中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技术整体水平

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是近10年

来,在我国屋面防水工程中广泛推广应用建筑防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

经验总结,规范明确要求应做好一头(防水层的收头)、二缝(变形缝、分格

缝)、三口(水落口、出入口、檐口)和四根(女儿墙根、设备根、管道根、烟

囱根)等细部构造的防水处理,并规定刚性保护层与柔性防水层之间以及刚性

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等,都是屋面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全面贯彻

“防排结合、刚柔并济、多道设防、整体密封”指导思想的体现。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

规范》明确规定了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与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

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并要求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和

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选定防水等级和设防构造,对地下工程的变形缝、施工

缝、后浇带、穿墙管、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的防水,必须

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材料,进行多道设防和复合增强的措施。

对主体结构应采用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与卷材或涂膜等柔性材料作全外包防水相结合,进行多道设

防的防水构造设计,使其共同组合成为一个能够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刚柔相

济、防水工程质量可靠的防水系统。

在厨房、厕浴间工程防水的设计与施工中,应坚持“防排结合、刚柔相

济、整体密封”的原则应有针对性地选用现场容易施工操作的防水涂料或聚合

物水泥防水砂浆等新型防水材料,通过涂刷或刮抹等施工作业,且能在常温环

境下固化并于基层表面上形成一个具有柔性或刚柔结合性能的连续、无缝、整

体、全封闭性的防水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厨房、厕浴间容易发生渗漏水的难

题。

在外墙面的防水工程中,应根据外墙面发生渗漏水的实际情况,应用了具

有集粘结、防水、抗裂等功能于一体的聚合物水泥砂浆与玻纤网布复合层或聚

合物水泥复合防水涂料等刚柔结合的新型防水材料,对外墙面进行防水处理,

同时对穿墙管和外墙与窗框之间的连接处,亦应采用弹塑性的密材料或填缝材

料封闭严密,从而使外墙面获得了良好的防水效果。

国家制定了防水领域的技术标准,防水施工工艺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由过

去的三毡四油,到卷材多层叠加,到多道设防,到刚柔相济,还有最近发展迅

猛的单层屋面系统、太阳能屋面系统、种植绿化屋面系统、斜坡屋面系统等。

防水规范是指导我国屋面及地下防水工程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的依据,是我

国建筑防水发展见证。

现行的《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地下工

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以及与之配套的《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两套防水规范,代表着我国建筑防水技术的编制质量在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趋势

(1)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趋势

防水材料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材料质量不断提升,品种逐步增

多,性能越来越好,防水系统更加可靠,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防水材料的发展

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防水材料多样化。

无论哪一种防水材料都不会独霸市场、一统天下,

现有的一些先进防水材料在不同国家及不同的防水工程上都可得到各自应用;

建筑防水仍以沥青基卷材为主。

氧化沥青油屋面和地下防水膜呈下降趋势,改性沥青卷材在许多国家已上升为主导防水材料;

高分子防水卷材占有重要地位。

EPDM、PVC、TPO等材料耐久性高、安

全环保无污染,甚至可以重复使用,是未来防水材料发展的主流,市场需求会

逐渐提高;

防水涂料向聚合物和渗透性方向发展。

传统的沥青防水涂料性能欠佳,在

屋面逐步被聚氨酯、丙烯酸等聚合物防水涂料取代。

渗透性防水涂料渗入混凝

土内与水反应形成晶体,堵塞孔隙以达到防水目的,在工程上得到极大的应

用。

密封材料向弹性密封膏过渡。

世界范围内,建筑密封材料用量持续增加,

产品向高功能的弹性密封膏方向发展。

喷涂聚氨酯泡沫收到青睐。

喷涂聚氨酯泡沫屋面兼有防水和保温功能,又

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防水材料。

绿色防水材料提上议事日程。

绿色防水材料对环境有利,对人体无害,有

利于节能可节约资源和可再生利用并持久耐用的产品。

水基、VOC含量低的防

水材料将会因其优异的环保性能而被广泛使用。

根据行业专家的建议,未来我国防水材料的技术路线应设计为:

大力发展

高分子防水卷材,适当发展防水涂料,努力开发密封材料,并注重开发止水、

堵漏材料的硬质聚氨酯发泡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逐步减少低档材料和相应提

高各类中高档材料的比例,全面提高我国防水材料的总体水平;解决相应的生

产装备、配套原材料和施工技术问题,减少建筑物的渗漏,保证防水工程使用

期限的逐步提高;规范市场,改进管理体制,尽快实行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

度。

(2)建筑防水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从理论创新角度来看,我国未来的建筑防水工程将立足绿色防水,实施整

体设防、全方位防水和“全产业链”的防水工程战略,通过更新防水观念,建

立完善符合防水工程自身特征的设防体系和研究方法,以推动建筑防水工程技

术的持续发展与提高。

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建筑防水施工技术必须将设计理念(构造)、不同防

水材料的施工工法,结合具体工程实际以及外部环境,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才

能产生实际效果。

在防水施工实践中,遵照施工程序、施工条件和成品保护三个基本要素进

行实践创新,以保证防水施工质量。

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持续增加和工程项目对施工进度时间节点控制的标准

化,未来专业化的施工团队,标准化的施工流程,机械化的施工操作,将是建

筑防水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行业竞争

目前,我国防水行业处于一个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

争不规范的欠成熟阶段,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

据中国建筑防水协

会统计,2015年行业内有销售收入2,00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56家,行业前10名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10%;东方雨虹作为我国最大的防水企业,市场占有率仅5%左右。

目前拥有生产许可证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1,500余家,无证生产企业众多,未来随着监管措施趋于更加严格,无证及生产低质非标产品的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市场竞争环境有望逐步改善。

1、建筑防水行业竞争整体特征

 

2、建筑防水行业产能分布特征

3、行业壁垒

(1)政策壁垒。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目前我国防水卷材的生产实行许

可证制度,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统一管理工作,省

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向其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颁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

可证》。

2011年,国家工信部发布《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

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将年产500万平米以下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

线(2010年)、年产500万平方米以下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和年产

100万卷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纳入淘汰目录中。

随后,历年《建筑防水卷

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均对颁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提

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上述相关政策均对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提出了较高的准

入要求。

(2)技术壁垒。

建筑防水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内生产企业的生产技

术、施工工艺以及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研制的独特产品配方成为企业发展的基

础。

这要求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不仅要拥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以

满足不同客户对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同要求,同时还要具备成熟的技术管

理能力。

从我国目前防水材料行业的总体情况而言,原材料品种的确定、选

用、配比以及反应混合等生产工艺是行业内的技术难点,大量中小企业因为生

产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产品品质不稳定等技术瓶颈而无法形成规模生产。

因此,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上只能采取模仿政策。

这种模仿,在市场不规

范、行业监管不到位的环境下会给部分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但从长期来看,

缺乏在产品生产和施工工法方面的创新,单纯依靠简单的市场模仿的企业,其

生存空间将日益狭小。

因此,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较高的工艺技术要求,对

新进企业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3)营销网络壁垒。

防水材料使用范围遍布全国,为紧贴客户需要,企业

需要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利用网络优势,不断推出满足市场的产品,从而抢

占市场先机。

而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并需要长时

间的经营积累,新进入企业由于没有完善的营销网络,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

势。

(4)品牌壁垒。

从目前防水材料市场的终端客户的消费情况来看,为了保

证建筑工程的防水质量和防水效果,重大终端客户均一般只对品牌防水产品进

行招标采购。

产品品牌及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一方面需要以产品本身的质

量为基础,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积累,新品牌一般难以在短时

间内进入重点防水市场。

(5)资金壁垒。

随着《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及《环保法》的实

施,国家对建筑防水材料领域的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加大对防水

材料产品质量及生产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引导行业内企业对装备及工艺、环

保设备的提升,现有成规模的企业通过早期积累已获得较大的优势,新进企业

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达到装备和环保要求,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

资金壁垒。

(6)人才壁垒。

建筑防水行业,通常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技术研发能力、

精细的现场管理水平和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以保证建筑防水项目实施的流畅

性。

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队伍是成熟行业经验的载体,因此,行业经验和优秀

人才是进入防水行业的一项壁垒。

(7)产能规模壁垒。

随着大型房地产商单个开发项目规模增大且个性化要

求增多,对防水材料企业的供货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防水系统施工工期

一般较短,这对厂家的阶段性供货能力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拥有较大产能规模和合理产能布局的大型防水企业规模效应明显,产能规模大

的企业单位生产成本较低,对客户的保障能力较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高,

并且防水行业正在经历由“大行业,小企业”状况向“大行业,高集中度”方

向发展,增大了新进入者的市场风险。

 

(三)外部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

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房地产、基础设施等支柱行业保持快速

稳定的增长态势,推动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市场规

模持续增长,建筑防水行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产业政策扶持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013年修订)》,将“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

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列为鼓励类产业。

2011年12月,《建筑防水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鼓励企业兼并

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的落后产品,

大力推广性能优良、耐久性好、系统配套的产品;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开发自

动化水平高和节能环保的工艺装备。

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进一步促

进产品结构调整,鼓励新型防水材料的开发和生产,支持开发自动化水平高和

节能环保的工艺装备,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规范了市场秩序,从而为我国建

筑防水材料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指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达45%左右。

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1.2%,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

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

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亿以上的农民工及其随迁

家属,尚未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公共

服务。

财政部预测城镇化6年需投资42万亿,其中大量投资于住房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对建筑防水材料产生巨大的需求。

(4)房地产业集中度提升促进建筑防水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呈逐年增长态势,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量将随之

增长。

2010-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情况如下:

根据《2016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2016年度预测总产量达

18.97亿平米,同比增长率约为6.90%。

同时行业发展出现了较明显的两极分

化现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升明显。

规模以上企业家数同比增长10.08%,大

型企业的销售收入以两位数增长居多,龙头企业甚至有20%-30%的增幅,有特

色的中型企业也有不错的增长。

但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增长并不高,不少还出现

了负增长。

出现上述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①虽然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但是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却在提升。

根据中国

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16年,百亿房企达到131家,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2016年,共131家房产企业跻身百亿军团,较2015年增加27家,销售总

额共计5.7万亿元,市场份额已接近50%,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强者恒强态

势更加突显,百亿房企渐成未来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主力。

防水材料生产龙头企

业的主要客户群体集中在房地产百强企业,同样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洗牌促使建

筑防水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随着这些房地产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扩大,建筑

防水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也逆势增长。

②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洗牌,购房者对房屋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房地产企业也对建筑防水的把控也愈发严格,有品牌、高品质的建筑防水产品

和施工服务将受到市场青睐。

因此,建筑防水市场也迎来了优胜劣汰的现状,

产品质量更为优秀的依靠自身的研发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成熟的服务体

系,正在逐步的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反过来对防水材料生产商来说,房地产占据下游约80%市场,大型房地产

商由于其具备规模、信誉等优势,自然属于最为优质客户。

因此近年来大型防

水材料供应商与知名房地产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良好供货关系成为一种

行业趋势,对大型防水企业的收入和盈利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目前我国房屋渗漏问题日渐突出,存量建筑渗漏问题带来的防水改

造需求释放也增大了建筑防水材料的需求。

根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

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显示,抽样调查建筑屋面样本的渗漏率达

到95.33%。

从中可以看出,建筑防水行业提供的产品依然算是落后产能,真正

符合社会需求的不渗漏的防水工程仍然不足。

因此防水行业还将受益于存量房

屋翻修所带来的防水需求。

存量房屋现已超过500亿米,其中80%是5年以

前建成的,随之而来的房屋翻修堵漏量也将大幅提升;2014年房屋翻修对防水

材料的需求仅占到总需求的5.80%,2015年起占比快速提升,十年内存量房翻修的防水需求占比有望提升至15.00%以上。

(5)交通运输投资对建筑防水行业的拉动

根据“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预计区域城际铁路规划达到1.1万

公里,加上未完工的高铁,“十三五”高铁新增总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

2016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3,281公里,新开工项目46个,新增投资规模

5,500亿。

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2.2万公里以上。

根据行业专家大致估计,防水材料占高铁投资比例在0.5%-1%之间,初步估算未来5年对应的高铁用防水材料需求总额约为140亿-280亿元,对应年均市场需求约28亿-56亿元。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16年9月,发改委批

复43个城市约8,6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建的里程超过3,000

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大发展时期,多地都在积极申报、修改城市轨道交通

网规划,国家发改委也加快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网批复进度。

预计到2020年全

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50个,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要达到近6,000

公里的规模,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4万亿元。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城市轨

道交通的投资将保持大幅增长。

此外,机场建设对建筑防水材料的市场需求也不容小觑。

2016年5月17

日,国务院发布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建成500座以上的通用机场,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

(6)“一带一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

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

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

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目前各地“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

础设施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

一般基础设施的

建设周期为2-4年,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在3,000亿-4,000亿

元。

“一带一路”规划将对未来数年“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起到明显

的拉动效应,也将为建筑防水行业带来新的需求空间。

(7)地下管廊工程防水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新发布《2015-2020年中国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行业发

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城市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

四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

如果按照综合管廊的设计模式,将

这几种管道设计为一体,建设管廊长度约为37万公里左右。

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