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360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docx

互联网思维最新案例集新视角

Word格式:

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正文部分宋体5号

行距1.5倍

故事1:

跟“西少爷”学互联网微营销

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也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有互联网思维。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西少爷”的创始人孟兵将自己的公司定位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公司,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肉夹馍是如何通过在大公司学到的产品思维来实现的。

“西少爷”肉夹馍开在北京五道口,号称开业当天销售1200个肉夹馍;XX指数显示“西少爷”肉夹馍一周时间关注度直线飙升1000%;每天下午店门口都会排起百人长队;甚至有顾客专程从济南坐高铁来这里排队购买。

无论营销大佬还是创业草根都会被这个故事吸引:

在很多传统老字号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之下,这个“肉夹馍”是怎样走红的呢?

它的营销秘诀是什么?

“肉夹馍”能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答案是: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改造。

比尔.盖茨说:

“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李彦宏说:

“以一个互联网人的角度去看传统产业,就会发现太多的事情可以做。

用创业故事打造知名度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打造品牌也是一样,最难的是如何打开知名度。

对于一个新品牌创建,“西少爷”肉夹馍的方法值得借鉴:

从微信朋友圈疯传的创业故事《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开始。

如何打造故事呢?

最容易传播的故事是什么?

第一,要有共鸣。

如果读者在故事里能读到自己,有一种角色体验的感受,那么这个故事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也很可能获得大量转发。

《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是把四位创业者的经历和感受糅合在一起写出的创业故事。

四位创业者是XX、腾讯等公司的员工,看似风光无限的大公司员工,其实都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成为大公司外表光鲜的符号,却有很多个人理想无法实现,每天和100万人挤地铁13号线,体验那种落差感。

很多看到故事的人感受到自己久违的梦想,引起共鸣,主动分享到朋友圈。

还记得当年山大教授辞职去烤羊肉串的新闻吗?

老教授一年时间烤羊肉串比教书30年赚的都多,发誓下辈子再也不读书,再也不当教授,直接去烤羊肉串,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XX前员工开肉夹馍店的消息一传出来,得到了XX公司员工的大力支持。

17日晚上,XX跑步协会还组织了一次长跑,从XX大厦跑步8公里到五道口“西少爷”肉夹馍的店中,排队买馍支持前员工创业。

“XX前员工和用户们的支持,其实也是对理想坚持不懈的人的彼此欣赏。

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理想被压抑了,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想做些事情。

”“西少爷”肉夹馍创业者孟兵说。

一个好故事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要有冲突和戏剧性,IT公司的高级白领跟卖肉夹馍的竞争,新奇的人物角色和极富冲突的故事情节启动了人们好奇的按钮。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想看看这家店到底长的什么样子,这肉夹馍长得什么样子?

利用好关系链营销

有了好故事,下一步怎么办呢?

开始传啊。

用什么传?

最快、最省的方式就是关系链,最简单的工具就是微博或微信。

每个人都生活在圈子与圈子交叠的互联网时代,这些相互交叠的圈子构成了笼罩世界的一张大网。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圈子与圈子连接的节点。

生活在这些圈子里的人们都有个天性,就是乐于分享新闻,特别是和自己有关的八卦新闻。

一传十、十传百,各种消息就通过社会化媒体不断地传播着。

西少爷肉夹馍为什么开业第一天要送1200个肉夹馍,并且只送给网易、搜狐、谷歌、XX、腾讯、阿里员工呢?

第一,容易获得共鸣。

所有的促销都要有个门槛,否则就会让人感觉是清仓处理,这是做零售的常识。

而且这个门槛让网易、搜狐等公司的员工感觉自己有身份“不是一般人都送的!

”于是,就开始向符合条件的朋友转发。

第二,传播路径更加精准。

由于创业者是IT圈子的,通过自己最亲近的朋友进行转发速度最快,传播路径最精准。

第三,鼓励转发和评价:

前边说了,自己圈子里的人,肉夹馍也还不错,肯定要到朋友圈或者大众点评点赞了,并且点还可以再免单,何乐而不为呢?

别忘了,故事是产品品质的表达

在所有关于“西少爷肉夹馍”的新闻报道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错的“营销话术”来凸显肉夹馍的品质:

“绝不能把打折的产品卖给顾客”“抛弃穷人思维”“不要怕花钱,只卖最好的”“不惜一切代价搞好产品”“有瑕疵或者被切坏的馍就会被淘汰”“用掉5000斤面粉和2000斤肉料进行‘产品研发’”“配料用量精确到毫克,对肉夹馍的质量进行精确控制”“都说我们会做营销,其实是产品品质好”。

每一句话都在斩钉截铁地讲一件事情:

肉夹馍的品质好。

这些销售话术可不是一般卖肉夹馍的人能总结出来的。

为了真实感受这个肉夹馍的品质,我还特地去排队品尝了一下,但是味道好坏单凭个人喜好很难断定,看看大众点评吧。

饥渴营销,制造热销真相

当然,产品好不好,不是靠“销售话术”就能传开的,人们只相信有图有真相的事实。

在开业第一天,“西少爷”们就开始打造热销景象。

您用过滴滴打车吧?

今年年初,嘀嘀打车经过77天斥资14亿元补贴用户,用户数量从2200万增加至1亿。

想一想滴滴打车用10块钱买一个用户的就了解西少爷的“互联网思维”了。

“西少爷”第一天早上送出1200个肉夹馍,能领这些肉夹馍的人必须是网易、搜狐、谷歌、XX、腾讯、阿里的员工,这个促销条件决定了用1200个肉夹馍所换来用户的质量,因为只有这些公司的白领才是在周边工作的,才有重复消费的可能。

第二,每个人只送一个,这就决定了用肉夹馍所换来用户的数量,每个人只能免费领一个,1200个肉夹馍一定能买到1200个客户。

不仅仅买到1200个回头客,在窗口显着位置张贴着“每人限购2个”制造了唬人的热销场景,是不是超值呢?

故事2:

“叫个鸭子”用互联网思维创业估值超5000万

2014年4月26号,“叫个鸭子”首家自提门店在北京建外SOHO开业。

之前,其粉丝主要是通过微信“叫鸭”,而之所以选址在这,据说是出于黄太吉创始人赫畅的邀约:

“我们要把这儿做成互联网思维一条街!

”据其称,他们一年内在北京还会开多家这样的自提门店,布局在东城、西城、亚运村、中关村等北京市内人员密集的区域。

每一个自提门店下都会配备多个配送点,方便能及时快速的把鸭子送到顾客手里。

你可能还没听过“叫个鸭子”。

它是做秘制鸭子外卖O2O的,厨房在北京工体,以此为中心,顶着没节操的名字,满北京城地送“鸭”上门。

产品下一步正在研发鸭零件,准备做塑封包装的售卖。

十年XX门下,突然去做“鸭”

“叫个鸭子”的创始人曲博,85年生,北京人。

2003年9月,18岁的曲博成功创办和运营了燕姿歌迷俱乐部,2004年进入XX,做社区、策划营销,在XX从业10年。

2010年,曲博的朋友借世界杯的事件营销开了一家酒吧,赚到不少钱,这让他看到现在颠覆传统市场有很大机会,“年轻人如果有一次创业机会是很好的。

2014年3月,曲博和他的小伙伴开始筹备“叫个鸭子”,5月开始试运行。

最开始曲博和他的小伙伴们选择了几百位互联网、媒体圈的朋友,通过赠送产品试吃,迅速获得了产品口碑的积累,同时通过靠这一批人的圈子传播,为品牌快速的积累了首批客户。

从5月到7月,短短的60天时间,“叫个鸭子”首次估值就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品牌神话。

目前,微信“叫个鸭子”个人号用户好友已达5000人上限,微信公众平台也已经接近10000人,回单率达60%,对于一个全新的餐饮品牌来说,“叫个鸭子”已经迈出了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曲博说:

“对于投资人的选择,我主要看重两点。

一则看投资团队怎么给平台带来更大的收益,二则更重要的是谁会懂我。

投资人不会管我,他们只会和我说,‘我在哪帮你叫了个鸭子。

目前,“叫个鸭子”品牌的几位投资人分布在各个不同的行业,其中包括了:

XX副总裁李明远、华谊总裁王中磊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他们显然不是单冲着“叫个鸭子”的味道能冠绝市场而来。

就味道而言,“叫个鸭子”还有待众多食客的评价,见仁见智,但上市几月后,它体现出的品牌(用户)运营创新性与活力确实令人侧目。

可以看出,它与曲博等核心成员的XX(社区运营)背景有直接的关系。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侧面:

强调自传播性

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所谓“互联网思维”。

“叫个鸭子”把互联网思维定义为自传播性,分为三块,要点如下:

1.产品:

好的产品会说话。

口味是核心,安全卫生是保障,并保证产品快速迭代和包装、产品形态的创新。

2.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人格化服务,对服务团队充分放权,让团队能及时变通适应用户需求。

3.品牌:

90后团队坚持“跟鸭死磕”的文化,与用户深度互动,做有网感的品牌。

传统营销是告知消费者,并转化为行动,而自传播性的点在于怎么让消费者还乐于分享、参与。

“叫个鸭子”抓住这个点,想方设法把自己变得好玩,然后推动用户自己参与,而不是扯着嗓子大炒90后创业、O2O等概念去营销。

如何去理解自传播性在“叫个鸭子”创业初期运作中的体现呢?

1、名字很关键。

“叫个鸭子”的名字就很有自传播性。

据曲博称,王中磊之所以将个人的“处女投”投到“叫个鸭子”上也是因为被名字触到了G点,他跟曲博说:

“你知道么,每天有很多人鼓动我投资,我听了后都觉得特无趣,直到有一天听到‘叫个鸭子’,我就在那哈哈大笑……”

2、制造话题。

曲博说,我们以后可能做草莓味的鸭子。

就产品本身来说,鸭子好吃是基础,这个就会有人分享,但还不够。

而草莓味的鸭子却能形成话题,让人们分享、参与讨论,这就是产品里吻合自传播性的部分,就是个噱头,但能让你跑得更快、更远。

3、积累品牌。

“叫个鸭子”说他们的品牌文化是“跟鸭死磕”,真是要把“鸭”玩儿坏了。

他们把“鸭”元素贯彻到各处细节:

例如头牌配送小哥叫“鸭王”、“鸭绿江(粥)”等产品的命名全围绕“鸭”,消费者看得到的地方,配送的“二奶车”、配送人员的服装上全是logo、标语,随餐还送小黄鸭肥皂(你懂的~)。

送餐人员转身走,背后是“鸭子走了”、“就你鸭(丫)跑得快”。

“叫个鸭子”的粉丝是“鸭血粉丝”,让人有代入感,全方位的品牌化有极强的心理暗示,易于人形成对品牌的心理认同。

4、人际传播。

“叫个鸭子”一开始选择的是微信个人号和电话作为订餐的方式,公共号是个人号满5000人后才开的。

正常的企业都会直接用公共号去运营,而公共号的传播途径是点对多的。

个人号能在朋友圈中与粉丝互动,存在于人际网络之中的,朋友圈的互动更增加用户粘性,分享则容易引发病毒式传播。

5、挖掘分享的动力。

别人为什么要花费精力去传播这个东西,一定是有所感触或有所得。

“叫个鸭子”90%的顾客是女性,8月15日,叫个鸭子发起了为期一个月的“鸭寨夫人选美”,发与鸭子产品合照参与。

自拍照是朋友圈里最爱分享的内容,既让用户玩到了,还分享出去了。

“心机鸭”连来应聘的人都不放过,所有来应聘的人不论是否录用,“叫个鸭子”都会送他一张叫鸭代金券。

这个事情会让人有惊喜,就会想要去分享,让应聘者和他的朋友们都对品牌更有好感。

如何保持“用户运营”这个核心动力?

“叫个鸭子”团队现在拥有超过50位员工,核心团队成员的背景主要是互联网和广告,还有一位在白洋淀的鸭厂专供双黄蛋。

职务种类上,除了行政职位外,主要是配送团队和用户运营。

曲博说,用户运营的团队都是90后,他们不只是卖鸭子,他们是要跟用户交朋友。

他们很会洞察用户,知道什么时候该穷追猛打,什么时候该晾着他。

原则上,曲博强调充分放权,“让他们能够随机应变,权利放出去,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把控。

说到这曲博讲了个例子,有个顾客打电话订餐时说:

“之前在你们家点了很多次,都是送给女朋友和她父母的,自己还没吃过。

现在和女朋友分手了,我想自己点一只尝尝。

”用户运营小温童鞋听了觉得很难过,就给他免单了。

曲博说,“我是很鼓励他们免单的,每次免单就会有一个故事,品牌需要故事来积累。

跟用户交朋友“变态”到什么地步?

甚至包括直接接触客户的配送团队,除了要有“鸭王”出众的容貌外,基本是尽力满足用户需求的M体质(被虐狂),带包烟来,带垃圾走都是必备技能。

此外,还有项技能是创造互动的话题点,曲博说想记录用户看到鸭子们的第一反应,“鸭王”就带着土豪的Googleglass(谷歌眼镜)去了。

结果不知是“鸭王”用Googleglass拍顾客,还是顾客用手机拍戴Googleglass的“鸭王”,反正大家见面就玩儿起来了。

另外,还会用创始人团队自己的minicooper和奔驰去送外卖,让用户感受到惊喜。

“叫个鸭子”对未来的一切幻想

未来就这么一只只地卖鸭子么?

还有哪些目前可以说的秘密?

曲博表示,此外还有几个发展方向:

1.社群经济模式:

将品牌交由消费者共有

分众化时代的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高度发达,让人群的聚集能更大程度地摆脱地缘、亲缘、业缘的束缚,以志趣相聚。

社群经济的概念被罗辑思维炒得很火,其实就是品牌在互联网时代的玩法。

原来的品牌认同停留在对品牌的忠诚,而现在利用粉丝的聚合效应,拓展新的消费点和可能。

“叫个鸭子”社群的聚集不是招募信徒,而是找一群“同志”,交个朋友,玩儿在一起。

聚集了这么一帮趣味相投的鸭血粉丝,就可以一起干很多别的事。

曲博介绍“叫个鸭子”的回单率有60%,用户90%以上是女性,她们还有很多共同特征:

“年轻白领”、“爱好新奇”、“乐于分享”……这些特征都有待挖掘和整合,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粉丝经济。

2.“叫个鸭子”成外卖代名词

天图资本投资人朱拥华在被问到为什么投“叫个鸭子”时,给出了三点理由:

第一,对团队放心;

第二,这实际是个外卖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轻一点,快一点;

第三,团队对品牌的意识重过生意本身,这点我非常认可,有可能未来做到一定阶段成为外卖平台,当然鸭子是切入点,类似流量入口,从大概念上理解,有机会打造成可上门的美食外卖平台。

不能确定的是,是不是真的有草莓味的鸭子?

是不是建加工厂,会不会收购上游的养殖厂?

“叫个鸭子”会不会做主题酒店?

……

故事3:

80后投身”互联网+农业”创业未产先销600万元石榴

“我的目标是,2017年万亩石榴园的产值能够达到1.2亿!

”。

站在石榴基地的地头,来自鄂西贫困小山村的土家小伙张棕顺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32岁的张棕顺,受到“互联网+农业”的创业梦想感召,经湖北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牵线,跑到河南省淅川县圈了一片5000亩石榴基地,成为了这片基地的“地主”。

众筹、微商、电商……这位清华大学EMBA班的高材生,正为“地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成绩单:

刚种下去一年多,就预售出600多万元的石榴,果子都没长出来,生意只要坐在家里就给做了,两年后规模将超过1万亩。

湖北贫困小伙毕业后圈地搞农业

在创业有成之前,张棕顺的生活与现在鄂西山村贫困家庭的小男孩没有什么不同,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老家,几亩种植玉米、土豆的土地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拥有更多的土地,收获更多的果实”,成了张棕顺从小就有的朴素愿望。

“有地就能有饭吃。

”张棕顺说,自己一家六口人,往上还有3个哥哥,自己最小,就是这样,在读大学前,因为可耕种的地太少,他经常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

在大学报到时交完报名费后,张棕顺兜里就只剩下73元,这便是他第一个月的生活费。

没过几天就剩下40元,平均每天的生活费只有2元。

生活的困窘,促使当时的他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

张棕顺就读的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有着统一供水中心,可开水房离宿舍有接近1公里的距离,加上要爬楼梯,不少学生懒于去打开水。

有一天,同寝室的同学了解到张棕顺生活费不足的窘境,便提出以5毛钱每瓶的价格,让他帮忙打开水,一方面是自己懒得提开水,另一方面也算是帮了张棕顺一把。

就这样,张棕顺开始挨个敲门,几乎“承包”整层宿舍的打开水“业务”,勉强为自己赚到了每天的晚饭。

此后,他还干过餐馆刷碗工、送奶工、文具店促销员等,以此来维持读大学的日常开销。

“人不经商不富。

”张棕顺说,自己毕业后,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进工厂,他认为这样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生活,所以从一些日用品的促销员做起,到做酒水、医疗器械的区域经理,逐步摆脱了“打工仔”的身份。

同时,通过清华大学EMBA总裁研修班的学习,张棕顺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也结交了一些圈内朋友。

在财富和人脉资源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后,他才又拾起了自己的“地主梦”——经湖北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牵线,他和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种了一片面积超5000亩的土地,开始从事现代农业生产。

从突尼斯引入独特软籽石榴

张棕顺的石榴基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按直线距离计算,这里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渠首枢纽工程不过2公里,南水北调工程的干渠在一旁蜿蜒通向北方,为保护水源,周边半径5公里的区域都禁止施用农药。

“选这个地方,我们跑了接近2个月。

”张棕顺说,在决定做农业前,几个生意伙伴不停在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

”的问题。

张棕顺的创业团队主要有三方,其中,一位生意伙伴是主要投资人,出资比例最大,一位是河南当地人士,善于寻找和整合各方资源,张棕顺主要负责项目的运作,他们三人均主要生活在郑州。

“我是非常想做石榴的。

”张棕顺说,基地里栽种的是来自突尼斯引入的一种软籽石榴,食用时几乎不用吐果核,这在张棕顺的家乡湖北是非常少见的,他相信种植这种水果在南方地区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做农业没有专家,什么事都干不成。

”张棕顺说,在决定发展石榴之后,他的团队找过有着“软籽石榴之父”之称的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刘中甫先生,并经由刘中甫介绍,找到了创业团队的技术核心: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杨立峰。

和别的老板对待专家堤防的心理不同,张棕顺和自己的团队把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交由杨立峰处理,包括选址和确定种植规模,为此,他们用近2个月时间跑遍了大半个河南。

“南阳地区是这种石榴种植的绝佳区域。

”杨立峰说,石榴在低温摄氏零下十度以下就会被冻死,因此,如果是长期石榴种植的最北线一般在北纬35°C,同时,石榴需要一定日照长度又怕水,南方多雨地区也不适宜种植石榴。

杨立峰说,对于石榴种植而言,南阳地区的日照强度、雨水量和温度都非常适宜,同时,临近丹江口水库,不仅沾了生态环境好的光,而且水库具有天然的温度调节功能,会让这一区域保持冬暖夏凉的小温差状态。

“专业人做专业事。

”张棕顺说,之所以把选址和种植规模、标准化制定的权限都交给专家,就是为了让产品的质量有保障,产品质量是创业成功与否的核心,只有过硬的产品,才能打出品牌和市场。

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未产先销”

“地主哥”是张棕顺的网名,这也与他在网络上干的事相符,除了把握产品的质量,张棕顺还十分会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进行产品的营销。

今年春季,张棕顺石榴基地里的首批18万株软籽石榴树已经有部分开始挂果。

截止目前,通过建立网络社群,他已经提前将1万株石榴树未来5年产出的最优质的果实给卖了出去。

“搞农业如果只会种树,肯定不行。

”张棕顺说,在树没种下地前,他就已经在思考如何将果实卖出去,这一次,他借鉴了众筹和朋友圈营销的“微商”理念。

现实中,张棕顺拿出了第一期18万株石榴10%的果树产量,提供预订服务,认养一株石榴树的客户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获得一张“地主证”。

未来5年,客户将每年拥有认养的一株石榴树10斤最优质的石榴(单个重量超过8两)。

然后,通过自己的创业团队、亲朋好友的朋友圈建立一个社群,包含了微信群、公共号、服务号等一系列可以利用的公共社交平台,聚集起一个潜在的客户群体,向他们宣传自己产品的核心优势,并最终将他们发展成产品用户。

“单株来算,我们肯定是‘亏的’。

”张棕顺说,按照市场价,“认养”单株石榴的费用并不足以购买到50斤优质软籽石榴。

而张棕顺提供的,还有未来将建成的视频管理系统,可供认购的客户随时掌握石榴树的生长状态。

基地的酒店、新农村建设建好后,还能提供休闲旅游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会员”。

“认购的客户要拍照,就肯定会发朋友圈。

”张棕顺认为,只要产品质量足够好,客户购买需求肯定的不止10斤,这些庞大的客户群体也在各自的朋友圈里传播信息,形成更多人际传播的渠道,届时,这10%的“亏”,将打通90%的销路。

目前,从张棕顺社群平台收到的信息来看,他已经卖出1万株石榴树的认养权,“众筹”到资金超过600万元。

据他反复估算,预计到今年他的石榴产业产值将达到6500万,预计2017年产值将达到1.2亿。

故事4:

80后硕士网上卖大米销售额过亿的故事

王安平,杭州谷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80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07届工商管理系,浙江大学经济系硕士,公司目前主营:

高端有机杂粮产品,包括农品、坚果、花茶等等。

初期的下坡路不可避免

创业是两个山头之间的跋涉

谷绿成立时公司只有三个人,因为一句“咱卖大米去”的玩笑话,王安平和大学的俩哥们一拍即合,凑成了中国合伙人。

故事的开始都是曲折的,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还是tooyoungtoonaive(太年轻太天真)。

王安平就是用天真形容当时创业的自己。

因为才开始做,对农业一窍不通,市场上什么米好吃,多少一斤一概不知,于是他们便跑到农贸市场问大妈们,听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五常”。

“好,那就卖五常大米”,说着王安平都被自己给逗乐了,他们的卖大米之路竟然开始得如此“草率”。

接下去就要找供应商,但是茫茫人海供应商在哪里?

于是王安平他们去到黑龙江五常,挨家问。

“那会儿才起步,跟人家要1吨,那简直是小打小闹啊,谁理你?

”回忆起那段日子,王安平摆摆手直言往事不堪回首。

还好最后在五常住了3天,他用一把韧劲抓住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贵人”。

但有了供应商还远远不够,销售的渠道更难打通,“我以为拿到货,跟超市的人沟通一下就可以放那里卖,结果我们被轰出来了,还是太天真”,因为光入场费就要20万,还有各种条码费等等,所以王安平他们又碰壁了。

大概三个月后王安平的两个小伙伴打起了退堂鼓,觉得前景不佳,路途迷茫,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曲未终人却散了。

王安平虽然感到失落,但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有赖于城院的老师“牵线”,他遇到了同校毕业的姜章。

从此两个人携手,将谷绿做得风生水起。

尤其是走上农业电商之路,堪称被实体店拒绝后的绝地反击。

“创业是两个山头之间的跋涉,站在这个山头能看见对面山头秀丽却飘渺的景色,但之间的路途更是充满坎坷,初期的下坡路自然不可避免,所以不要好高骛远,先做到脚踏实地和坚定不移”,王安平这样比喻创业的历程。

谷绿渐入佳境

提出“项目组”改革管理

虽然谷绿在今天的农产品界有了话语权,但曾经也有过瓶颈期。

2012年,也就是谷绿起步的第二年,公司慢慢壮大但王安平却感觉发展变得缓慢,员工不如以往有激情。

所以在管理上需要一点革新,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因为人直接影响着产品。

最终王安平提出了“项目组”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要做的新产品,参与人员、资金等也可以自己决定。

比如谷绿的烘焙组,一共三个人,他们只管烘焙方面的工作,最终每个月除了底工资还可以拿到该项目70%的收益,做得越好收益越高。

而且只要有能力,有的甚至一个人可以承担起一个项目,收益也是很可观的。

在这种“游戏规则”的激励下,每个员工都充分调动创造力,又在项目里获得凝聚力,还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利益,可谓双赢。

不过这个概念最初受到了员工的反对,因为工作压力确实很大,但王安平说,“进到谷绿,你不是来乘船的,搭着谷绿快车一帆风顺,而是来做一名水手,自己遨游探索”。

不过王安平还是尽量给大家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在谷绿没有员工手册,没有很多规矩束缚,顶多迟到的时候罚点钱到“快乐基金”里。

“我迟到也罚钱,快乐基金就给大家买零食呢。

”王安平凑趣道。

“谷绿农品”保质保量

天猫粮油类销量第一

大数据时代数据变得尤为重要,比如双十一淘宝350亿的成交额引起微博上无数人的关注,“谷绿农品”在三年的发展中也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数据变化。

团队线:

3人——10余人——100多人;产品线:

1款——28款——300多款;公司面积:

60平米——130平米——近400平米;线上销售额:

1-2千万——7-8千万——1.3亿——2014上半年就完成了前年的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