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15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docx

0420改巧家三中直抵心灵点化与润泽生命

直抵心灵:

点化与润泽生命

——巧家县第三中学特色“魅力德育”纪实

云南省昭通市教育部门与上海方略教育在合力推进区域教育改革进程中,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推进改革的重中之重。

他们在该市巧家县第三中学进行了“魅力德育”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3年11月,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校长观看了三中的课外德育发展活动后,激动地说:

“想不到,在昭通这片土地上,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惊喜。

这是一所阳光、有精神的学校。

你们励志教育的《班级谱》是中国首创。

你们是文化立校,这种精神德育值得向全国推广。

记者经常深入学校采访,总觉得一些学校的课改停留在“模式”、“流程”等技术层面上,缺失了文化层面的东西,致使课改缺乏厚重感。

听说巧家县三中结合课程改革成功地开展了“魅力德育”,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盼望尽快成行,一睹风采。

汽车一路颠簸前行,蜿蜒盘旋,穿越崇山峻岭,来到彝族六祖分支地,诸葛亮五月渡泸地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山深处,一片堪称“桃花源”景色的高原“圣景”,赫然闯入我们的视野:

巧家县第三中学。

校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一处处、一层层青石台阶和石墙镶嵌着一块块平地,在北方只能盆栽的袖珍橡皮树在这儿的石墙边、小路旁撒欢般地生长,宛如巨大的绿色降落伞。

校园内一面面依山辟出的文化墙上书写着内容深邃、通俗亲切、文词优美、字迹清秀的温馨话语。

整个校园充溢着紧张活泼、安静有序、蓬勃向上的气氛。

发生在这里的各种富有创意的改革和“头脑风暴”,一次次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尤使我们震撼的是几乎做到极致的“静思序”魅力德育活动。

一、创造魅力德育载体:

引领学生心灵感悟与融通

早晨8:

10分至8:

40分的大课间时间,清脆的下课铃声拉开了广场大课间活动序幕。

只见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走出教室,又自动列队向操场进发,手中拿着课本或其他读物。

有的在诵读学校编写的《三字经》:

“进校园,服饰整。

讲文明、爱卫生……”有的在背诵名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有的在背诵英语文章。

偌大个校园不顿时沸腾起来。

众多的队列向着同一个目的汇集,像条条溪流汇入大海,场面煞是壮观。

沙场秋点兵,我们看到了全校3500余名学生的站姿横竖侧斜一条线,三千人的站读,书声琅琅,散发出浓郁的书院气息,返回途中又统一背诵。

形成了“入场诵、站立诵、返回诵”的独特景观。

当三千多学生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随着口令,大家相对而立,相互九十度深鞠躬,互相勉励、相互问候。

生态体验模式讲究互动陶养、群集共生,一个人鞠躬、两个人一起鞠躬、三个人一起鞠躬……三千多人一起鞠躬,现场效应绝对不同,文明的种子由此悄悄地播种在学生心里。

“静思心语”是学校的创造性产品。

心语的词句由梁余才校长亲手所写,专业人员录制成配乐文章,由浑厚的男中音朗读,并在合适的地方配有感情充沛的歌声,语言、音乐、歌声相互融合,经由大喇叭在操场上空播放,回响在3500多人的心中,有着穿越时空、直抵心灵的强大磁性和震撼力。

学生们全体紧闭双目,双手呈“心”状放在胸前,进入静思默想状态,静静地听、细细地想,学生们心潮起伏,有的甚至热泪盈眶,泪水不自觉地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这种教育效果远比班主任把同样的话在学生耳边叨叨上一万句要好得多。

“静思心语”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

为了让读者了解全貌,录全文如下: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静思的阶段。

首先,让心静下来,静下来,再静下来,慢慢双手合十于胸,闭上双目,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进入宁静、安然、思考的状态。

思念我们的父母。

是父母,把我们从啼哭屎尿的婴儿抚养至今,是他们用无私的爱,呵护我们慢慢成长。

此时,他们为了这个家,还远在他乡,顶烈日、扛暴雨,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拼命打工;还顶着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四处奔波忙碌,为我们无怨无悔的操劳。

无论何时何地,父母时刻都惦记着在巧家三中读书的你,希望你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和同学相处,好好学习,长大成器,撑起这个家,撑起一片天空。

孩子,请你学会感恩父母。

思念我们的老师。

古人说,师者如父。

老师为我们做了许多父母没有做的事。

想想:

老师的工作辛苦啊!

每天起早入黑,都要好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值班,巧三中的老师大班额工作更艰难。

善良的老师啊!

整天陪着我们,时刻为我们的学习操心,时刻为我们的安全操心,为我们的吃住操心,为我们的明天操心。

我们虽然不是老师亲生的孩子,但每一位老师都掏心的希望自己的学生品德好,学习好。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尽心、尽责?

这样爱生如子?

是希望我们将来长成一棵大树。

这和父母一样,是一种无私大爱、博爱。

孩子,请你学会感恩老师。

思念我们的祖国。

是祖国给了我们优越的读书环境,让我们能在巍巍大楼、窗明几净,宽敞雅致的校园里生活。

祖国让我们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为我们读书免去学杂费、教材费,免费住宿,让我们每人吃上营养餐,发放贫困生补助。

请你学会感恩祖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长大后,回报社会,精忠报国。

反思我们的行为。

古人说:

每日三省其身。

请你思考,我来三中干什么?

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主动学习,大胆展示?

作业完成得怎么样?

还有哪些方面要马上弥补?

我抢时间,浪费时间没有?

为将来,读书须“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遇到学习障碍时我坚毅没有?

请你思考:

追逐打闹影响他人没有?

出行排队没有?

做操怎么样?

乱扔垃圾没有?

穿戴整洁没有?

被子折叠好没有?

各种安全意识强化没有?

孩子,粗鲁庸俗遭人鄙视,你语言文明儒雅没有?

遇事冷静,你宽容、尊重他人没有?

时节变化,你身体健康保护好没有?

孩子,要有抗挫、抗压的健康心理,立鸿雁志向,让内心强大,而不应该叛逆父母,叛逆老师,要青春阳光,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奋发有为。

父母、老师、祖国是那么的爱我们,我们要永远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

长大后,报效为我们付出的父母、老师、母校和祖国。

“静思心语”过后,师生在优美乐声下完成自创的课间操,整齐壮阔,气势恢宏。

巧家三中的综合德育活动对学生来说是心灵的饕餮大餐,除了每早8:

30的大课间,还有另外两项活动:

一是凌晨6:

30的集体跑步。

二是每天下午4:

10的课外德育发展活动,这时进行师生才艺展示,个性张扬,意气风发。

我们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学生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舞蹈内容多是他们自创自编的,还有乐器表演、相声、演讲,所选内容,极具传统文化特色。

比如:

《感恩的心》《书包》《青春作伴》,具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又不失青春活力。

然后又是全校性的“激情跑步”。

跟早晨的跑步一样,背景音乐澎湃激昂,庞大的阵容,震天的口号,整齐的方队,雄健的脚步,气势澎湃,震撼人心,让人兴奋。

师生喊着号子,迈着步子,共同跑步,跑出一身微汗,跑出拼搏精神,跑出师生情谊。

劳其筋骨,伤其体肤,强其意志。

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与气势。

这让我们这些旁观者也热血沸腾,也想跟随跑两圈。

此外,学校还开展以“和谐、互助、尊重”为主题的“魅力德育建设”,成立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师生的相守、陪伴、搀扶、激励,培养了浓浓的师生情感,同学友谊。

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最为壮观、最为动人心魄的综合课间活动。

二、寻觅德育之根:

走向精神濡染与道德内化的澄明之境

德育的根在哪里?

梁余才校长常常反思:

什么东西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入髓,触动心灵呢?

他最后找到的答案是:

唯有文化。

文化是隐性的持久的,能潜移默化的产生精神内化。

经过反复琢磨修改,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根脉之中的巧家三中校园文化形成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鸿雁志向;二是静思序;三是校园“三字经”。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立志教育是为学生树立强大精神丰碑的突破口,三中把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的理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立志,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构筑起坚固的“精神堡垒”,以精神作支撑,将学习活动变为一种精神追求。

从而变“逼学”为“乐学”。

学校自我创立的鸿雁志向班级谱共48字,如我国古老的族谱排列。

朗读背诵起来,谱的每句均表达“立志、拼搏”的意思。

每个字谱后加上“志班”二字,组合成诸如:

“励志班、意志班”等班级名称。

根据班级谱顺序,学校第1、2、3班,分别命名为“崇志班、尚志班、鸿志班”,依此类推。

命名由谱中的48字进行往返循环,假如按每年招16个班计算,三年用去48个字,然后又去开首循环。

示例如下:

1崇志班2尚志班3鸿志班4雁志班

5立志班6意志班7明志班8轩志班

9坚志班10毅志班11浩志班12翔志班

13旷志班14高志班15远志班16大志班

17雄志班18韬志班19锐志班20进志班

21舒志班22展志班23宏志班24图志班

25承志班26铭志班27培志班28修志班

29砥志班30励志班30拼志班32搏志班

33弘志班34扬志班35攀志班36登志班

37奋志班38斗志班39清志班40华志班

41育志班42豪志班43树志班44伟志班

45才志班46俊志班47涌志班48腾志班

例如,鸿雁志向班级谱的内容为:

“崇尚鸿雁立意明轩坚毅浩翔旷高远大雄韬锐进舒展宏图承铭培修砥励拼搏弘扬攀登奋斗清华育豪树伟才俊涌腾”。

由音乐教师谱写鸿雁志向歌曲教唱。

梁余才校长将《班级谱》写成书法作品或镌刻在学校操场的墙上,或悬挂于走廊等地,时时处处激励学生立志向上。

学校向学生们介绍我国古人立志的案例,如,万斯同闭门苦读、陆羽冲茶悟习文、少年包拯学断案等。

让学生背诵立志名言: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有志者,事竟成等。

学校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

通过目标立志来坚定信心,激发热情,培养兴趣,产生强劲的精神动力,进而将动力转化为自觉、持久的学习行动。

学校进一步把立志教育完善成“志气—志趣—志能”三要素,三者既是递进关系,又互为依存。

志气引导学生立下志向,产生求知的源动力和驱动力;志趣是在立志的基础上,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志能是在兴趣的驱动下,发展智力,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

“静思序”文化的内涵:

向往、追求宁静、幽静、干净、冷静的校园。

崇尚思考,善思、巧思、奇思能创造出奇迹,这对学生当下的学习和今后的成长都有决定性作用。

“有序”是人类文明的特质,是安全的有力保障,是对他人和自己负责,还是一种视觉的美感。

梁余才校长为学校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寄语师生:

“宁静的环境,淘洗浮躁,给人定性,给人思考,然后给人智慧。

有秩序,知礼节,离文明越来越近。

赠君云:

宁静而致远,积思而鸿儒,有序乃尚礼。

”七年级73班金春梅同学坦率地告诉我们:

“校长寄语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

梁校长的这一管理理念一一在学校得到了落实。

我们看到,由于学生人人铭记“书院儒雅地,人多须幽静。

请您缄尊口,休扰同窗人。

”“养静”使得三千多学生的校园安静而整洁,学生天性中的好动表现在了课堂上的读书声,课堂上的主动、大胆、肆意展示,表现在各种课外活动中。

为了让学生的青春活力在正当的渠道得到展现、挥洒,巧家三中组建了各种社团、兴趣小组。

有《起舞》文学社,《美梦》绘画社,《奇思》科技社,《妙音》管乐团,《露角》戏剧社,《翩然》舞蹈团,《未来》读书社等。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情谊日递月增,同时学生课外能力得到发展。

校园“三字经”同样出自梁余才校长之手,主要内容如下:

进校园服饰整讲文明爱卫生

见师长真诚心先问好知感恩

同学处重礼让互相帮朋友情

课堂上勤动脑为将来求上进

课间操做认真开校会班风正

下课时不喧跑营养餐勿乱扔

放学后有序走出校门安全行

巧三中好少年培习惯成标兵

“校园三字经”内容简短,且通俗易懂,不仅要求每位学生都会背,而且关键是每位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位,学校设有一系列的检查评比制度保障落实。

记者随机听了施翔老师执教的《解直角三角形》和老师执教的《Whichsubjectdoyoulikebest》等课(请核对人名、课名是否正确)。

课堂活跃、灵动而高效,学生们时而沉浸于宁静思索,时而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时而纷纷举起林立的手臂,时而争先恐后跑向黑板展示自己……如此让人振奋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三思(即静思、善思、奇思)教学法”、“小组单元教学法”和“分层提升教学法”息息相关。

这是一种独特的课堂育人,教法育人的新思路。

践行着学校倡导的教师的教学“育人功能大于考试功能”;“生活化情景化大于教材的条理化”;“寓教于乐大于简单道理”。

每班组成8-16人学生教学团队,也称先师团,先师团成员在老师指导下对小组进行承包教学,因人定向,分别帮扶,兵教兵,兵促兵,齐头并进。

学生在“师与徒”的关系中,互助、合作、探究学习,相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延伸到生活、学习中,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纠偏作用。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运用分层提升教学法。

采用“一盯二规;三测四鼓”的教法,即老师、同学一起关注后进生;结合实际给他制定学习目标;给他量身制作试卷检测;对他取得的点滴进行精神激励。

对后进生给信心、给希望,低目标,针对性,循序渐进。

“小老师”帮“大老师”转化后进生,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特点。

对中等生提升高目标,补思想差距,补知识差距。

对优等生也搞提升,要求高目标,有针对性,挑战性。

培优、提中,补差分层教学中,特别注重立志+励志;自学+辅导;量身试卷+阶段检测;思想煽动+行动鞭策。

巧家三中连教室的外墙都设有黑板,这种创意性思维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

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平台,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

诸多措施有效克服了班额大的不利因素,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关爱,在温暖的集体中,互相信任,听得进同伴的建议,一些小缺点,小毛病容易得到及时校正。

三、“魅力德育”分析与解读:

冰山之下的深刻意蕴

现行学校德育每天确实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生命投入,真可谓苦口婆心却无法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其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关隘。

巧家三中的德育为什么会有如此出色的成绩,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其背后的深刻原因是什么?

深刻分析云南巧家三中的德育之道,其背后的意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思考。

(一)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诗意智慧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

中国传统主流伦理道德最富诗意色彩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以明心见性的道德直觉作为根本,注重道德内在主体性成长,高度重视心理体验与心理交流。

道家、儒家、佛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通过自我觉察,达到澄清意识的理论和方法。

比如,道家“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老子》第64章)的思想,就是表现了以需要为基础的关怀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修之身,其德乃真”(《老子》第17章)为基本要求。

巧家三中的德育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汲取社会和民族文化滋养。

重视先天德性的善根,在道德生成方面讲求“内化法”。

坚信道德与伦理既源于天命,又是人内在良心、善性的外显,因此,把外在的伦理道德内在化,让德育实践富有了感召魅力。

学校独创的“静思序”文化,有其本质内在联系,“静”是三者之首,古人云“静以修身”“宁静致远”,“静”是“思”的基础,“序”是外在表现,“思”是最高境界。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

”“静思序”文化所营造的校园环境有效诱发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激情,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提升了人格境界。

让学生既做到“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其益”,同时“以善德施之于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

达到心境愉悦,智慧滋养,人境和谐的效果。

(二)引领学生进入生态体验之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学生处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青少年容易抵抗社会环境、叛逆,德育工作尤其面临巨大挑战。

采取什么样的德育方式来导引青少年显得格外重要。

刘惊铎教授认为:

“在生态体验论视界下德育及其课程的功能是融会知识,澄明生活,生成意义。

”巧家三中的“静思心语”“校园三字经”等精心设计的综合德育活动是在营造体验场,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的生态体验之境,以赤子之心、空杯状态,悬搁自己已有的思想道德观念,进入身心沉浸的体验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受到心性的宁静,逐渐从排斥、敌对转化为宽容、理解,清除了精神垃圾,主动去对他人产生亲近感、美善感。

这种震撼心灵的体验活动,诱发了师生的生命感动,让情感的活力彰显出来。

德育过程中充满了智慧选择,也体现出丰富细腻的细节文化,从日常德育操作和行为陶养入手,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言行。

这从根本上脱离了枯燥的说教,彰显了德育文化的亲近感和吸引力。

巧家三中的德育样式是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借助群集智慧陶养人格,这种互动式的群集共生的模式,有效唤醒学生的生命梦想,诱发生命感动,激发生命潜能,具有震撼心灵的魅力。

学生经历了感情触动、生命感动的过程,使美善意识自然地流入到成长历程中。

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活动中,学生在生命震撼中逐渐生成融入的心境,在融会贯通中心灵逐渐变得敞亮、纯净,将规范与道德法令于不自觉中注入心中。

(三)培养教师进入道德之师的境界

在惯常的德育工作中,师生双方被以明确的职业身份定位划分开来,一方教导另一方,学生学习有限的道德知识,并试图借助这些道德知识去培养道德能力。

这种传授和接受道德知识的模式,双方现实心灵遭到遗忘。

巧家三中努力践行互动体验的德育方式使学生的生命状态获得舒展与提升的同时,教师的生命质量也获得了积极性改善。

如学校实行的师生见面相互问好,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一种礼貌行为,更在于师生互动、集体进行的德育模式交互提升了师生的德行境界。

所有这些德育活动让教师自觉进阶到“道德之师”的境界,而不再是教师单向促进学生发展却遗忘了自己的道德境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当教师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时,当师爱获得爱之反馈时,教师会体悟到在爱中徜徉的幸福。

师生心力并用,开放式对话与多样性分享。

因此,“魅力德育”超越了职业化的外铄痕迹而赋予了道德成长的审美价值,道德教育也就获得自身的吸引力,正如马斯洛所说的完成了个体的“自我实现”。

因此,梁余才校长所带出的巧家三中这支教师队伍,是一支非凡的敢拼敢打的无私奉献的群体。

巧家三中的老师也获得了一个别人赠给的外号——教师中的“尤太人”。

这也成为了三中全员德育的象征。

张庆煜老师说:

“三中从校长、中层干部到各位老师都是学生的守护神,时刻陪护着学生,引导学生文明儒雅、安静、有序,让好习惯成为一种模式,衡定成一种文化。

陪护,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陪出感恩,陪出安全,陪出礼节,陪出了自主、合作学习。

巧家三中把实施综合德育放在首位,不局限于学生点滴知识的积累,僵硬分数的计较,而是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种工作之中,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这让巧家三中焕然一新,每位师生身上洋溢着激情,充满了自信。

道德寻根的关键就是对道德实践根本问题的正视与解决。

巧家三中的德育价值在于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德育中的棘手问题,促进师生生命动力及精神气质发生了深层次的明显改变,大面积促成了一种崭新的育人文化。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巧家三中的“魅力德育”成为一个可资借鉴的德育实践模型,可以得到大面积推广与应用。

四、涅磐重生的艰难历程:

德育改革风云的现实考量

多年来,虽然我们一直说德育首位,但当前德育工作有名无实、实效不强却是不争的事实。

农村学校的德育更是难上之难……

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巧家三中,教育对象多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孩子,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上与老一辈有着天壤之别。

这些孩子的特点可以用霸、懒、馋、孤独来概括,任性、自我、脆弱、叛逆、享乐、寂寞成了他们的共性。

这让许多家庭都手足无措。

这所学校汉、回、彝、僳、苗、傣、白、哈尼等16个少数民族聚居。

作为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负责他们衣食住行。

要在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教育学生不惹事,形成良好品行。

但是,崇尚享乐的学生懒于学习,教师就逼着学生学,结果恶性发展,学生越来越恶学,教师工作越来越被动;那些好胜而自我、脆弱而叛逆的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纵容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随时会为一点小事谩骂、群殴。

教师采用苍白无力的说服方式教育他们,学校用冰冷的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他们,领导采取“查围堵截”方式管理他们。

结果学生与教师、学校对立,关系不和谐。

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不领情,教育效果不理想。

尽管学校领导、老师恪尽职守,但稍有疏忽,安全事故就可能发生。

即使事故不是发生在学校,而是在校外,家长仍认为是三中的学生,于是,社会、家长横加指责、无理谩骂、蛮横追打,将学校闹得“底朝天”。

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广邀亲朋好友,或通过媒体扩大事端,从经济上获取更多利益。

校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清”,教师群体处于职业“高危”的恐慌之中。

我们从巧家三中班主任万太姣的肺腑之作《黑色星期二》片断中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巨大困难:

“我2008年9月担任初28班班主任。

当时整个校园比较杂乱、吵闹。

在班会课和我的英语课上,一提到思想教育,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有一点效果。

短短半年时间,我经历了三个可怕的‘黑色星期二’。

第一个是同年10月,我班女生万某某和几个男生嬉戏打闹,几位男生竟然用书包套在万某头上,用重物敲其头部,导致万某当场休克。

我赶紧把她送往仁安医院进行紧急抢救。

当时我高度紧张和恐慌,几乎快要窒息了。

各方家长赶到,都指责老师管理不当,各说各的理,令我筋疲力尽。

随后不久,遭遇了第二个‘黑色星期二’。

那天,我班何某和李某在校园追逐打闹,李某用力撞倒何某,造成何某右手骨折。

这又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

第二年3月的一个课间,班上的黄某和几个女生发生口角,放学后,几名女生相约在五楼的天台上聚众打群架。

结果哭的哭,伤的伤,惨不忍睹。

这是遭遇的三个‘黑色星期二’。

经历这三件事情后,我产生了心理恐惧,长期处于条件反射中,生怕再出事,出大事。

我时刻想远离这个行业,却又无法跳出这个危险的火海。

77班班主任同样苦恼不已。

她班上的徐XX同学,在小学被戏称为“三无少年”——无成绩、无礼貌、无素质,课堂捣乱,打架斗殴。

刚进三中,他就把勺子磨尖对同学进行无端伤害。

68班班主任梁跃祥也有同感:

班上宋XX时常带水果刀上学,没少给他增添烦恼。

痛定思痛,梁余才校长等领导班子苦思冥想,认为必须在德育方面突破瓶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拯救孩子、拯救老师。

于是,学校的改革从取缔课间“放羊式”的随意管理开始,转入有序有规的条理化管理。

然而“静思序文化”建设中的“静和序”一度曾引起极大的争议。

校长2012-10-23曾记下这样的《日志》:

“静思序的养成教育,课间不准追逐打闹,高声喧哗,出行有序排队,这是苛严吗?

这真有问题吗?

近期发生几件极端的事:

宏志8班学生,党兴会老师让学生写命题作文《三中养成教育》,全班七十多人,一片反对之声。

他们要自由,可到底什么是自由呢?

宏志6班一学生,对体育老师罗燕平讲:

学校管得太严了,好不自由,是不是她跳楼了,校长就当不成了。

72班一女生撒谎说:

夜间在厕所被五个男生拉住脱裤子,被强暴了。

家长报了案,经公安查监控该生撒谎。

核实撒谎理由是厌学,不想受管教。

有学生机械理解:

安静是不准说话,排队是束缚自由,他们处在水深火热中,三中疯了。

有家长和同行说:

三中不以人为本,不人性化。

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梁余才校长陷入了深刻反思:

“静思序”真如大家指责束缚了最叛逆时期初中生的天性与自由吗?

必须打破惯性思维,难道不理不管就是最大的自由吗?

难道“任树随风长,不论弯与直”?

梁校长质问了反对者五个具体问题:

校园内允许追逐打闹是照顾孩子的天性吗?

校园无序无章,自然杂乱是顾及孩子的天性、自由吗?

校园追逐打闹和无序混乱的结果是什么?

生命安全大于一切?

还是低于一切?

为了深入、探究学习,需不需要静思、深思?

青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