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143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docx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

姚菲菲施教日期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共几课时

1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

PPT

预习作业设计

1、六(4)班有21名女生,24名男生,那么,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男生比女生多( )/(  ),女生比男生少( )/(  )。

2、自学书本第1页例1,完成以下作业:

(1)不看书上的例题解答过程,先尝试解答,做完后,和书本对照一下,如有困难也可以请教书本。

(2)尝试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成果。

(预设3分钟)

交流预习作业1.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分享提炼解法。

(预设16分钟)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需求。

根据教师提示,学生画线段图,画好后,讨论:

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

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

大约长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

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

学生列综合算式。

3、进一步引导:

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

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学生先独立列式。

然后小组讨论。

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

集体交流归纳小结:

四、自主尝试解答。

(预设10分钟)

1、完成“练一练”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2、完成练习一第1~3题

五、及时巩固内化。

(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必做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第1、2、3、4题。

选做题:

《一课一练》第1页中的智力冲浪题。

【板块一】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

【板块二】

预习作业1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除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板块三】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学生讨论后小结: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出示“试一试”

(1)、出示问题: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

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

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

【板块四】

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

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板块五】

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

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3、点拨创编题。

3、总结全课。

必做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第1、2、3、4题。

选做题:

《一课一练》第1页中的智力冲浪题。

创编题:

在数学文化节的口算比赛中,小红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对了64题,小刚比小红多答对了8题,小刚答对的占小红的百分之几?

小红答对的占小刚的百分之几?

小刚答对的比小红多百分之几?

小红答对的比小刚少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练习》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

姚菲菲施教日期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书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

共几课时

11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结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牢固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思考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前一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以及前面学习的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等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

PPT

预习作业设计

一、提纲:

1、某厂实际上半年生产机床415万台,比计划多生产15万台,实际比计划多少生产百分之几?

2、某网站开通时,原计划第一年有100万人登陆。

实际第一年有128万人登录,实际登陆人数超过计划百分之几?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作业。

(预设5分钟)

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

(预设1分钟)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25分钟)

1、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集中汇报。

2、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比较。

3、完成第6题。

4、完成第7题。

5、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填写统计表中的前两列,然后要求学生计算出统计表最后一列的数据并填入表中。

6、读读“你知道吗”

1、学生自主阅读。

2、学生交流读后的想法。

3、学生思考:

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四、课堂检测(预设10分钟)

1、创编题:

六年级奥数班有男生30人,女生10人。

(1)      男生人数是奥数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      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3)      女生人数是奥数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完成课堂作业。

【板块一】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

再组织全班交流。

【板块二】

谈话: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你是怎么解决的?

还有别的方法吗?

【板块三】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

说说是怎样解答的?

解答第

(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让学生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比较。

重点比较第

(2)(3)题与第

(1)题。

3、完成第6题。

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并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组内交流。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填写统计表中的前两列,然后要求学生计算出统计表最后一列的数据并填入表中。

交流时提问:

“增长的百分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提醒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6、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思考:

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7、教师强调:

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提问:

你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板块四】

1、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

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2、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课堂作业:

必做题:

《补充习题》P2

选做题:

有两个正方体,大正方体的棱长6分米,小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1)      大正方体棱长比小正方体棱长多百分之几?

(2)      小正方体表面积比大正方体表面少百分之几?

(3)      大正方体的体积比小正方体的体积大百分之几?

 

《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

姚菲菲施教日期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4页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的1~4题

共几课时

1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思想。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并且学会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师准备:

有关税率的知识。

多媒体。

预习作业设计

一、提纲

1、阅读“你知道吗”。

2、自学书本第4页例例2,完成以下作业:

(1)不看书上的例题解答过程,先尝试解答,做完后,和书本对照一下,如有困难也可以请教书本。

(2)尝试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3分钟)

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分享提炼解法(预设8分钟)

1、学生自由读题

2、在探究本上尝试练习

3、交流

方法一:

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二:

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四、即时巩固内化。

(预设12分钟)

1、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练习

可以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

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3、练习二的第1、2题

读题,独立完成。

4、练习二的第3、4题

学生读题,然后同桌讨论:

题目是什么意思?

集体交流。

五、课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6分钟)

 

1、完成课堂作业。

2、创编题:

(1)某企业上月营业额为2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上月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万元?

(2)李叔叔买了一辆价值100000元的小汽车,按规定要缴纳5%的消费税,李叔叔买这辆车共要花多少元?

【板块一】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

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认识、了解税率

 [板块二]

师:

你们知道生活中关于纳税的事吗?

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

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板块三]

1、 出示例2:

提问:

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呢?

你们会做吗?

试试看!

2、集体交流订正。

3、强调:

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金额乘(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4、你们是怎么计算“60×50%”的?

5、简要小结。

[板块四]

1、完成“试一试”

提问:

这道题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让错的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

2、完成“练一练”

3、练习二的第1、2题

指名说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并进一步突出:

要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练习二的第3、4题

告诉学生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并联系第4题说明对奖金所得和工资所得征收的税率是不一样的,再介绍分段纳税。

 [板块五]

1、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2、集体校对,同桌互批。

3、错因分析。

3、点拨创编题。

课堂作业:

(10分钟)

必做题:

《补充习题》第4页。

选做题:

某快餐店八月份按营业额的5%缴纳了营业税1万元,这个快餐点八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净收入多少万元?

 

《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

姚菲菲施教日期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例3及练习二5--8题。

共几课时

1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4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年利率”、“月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2、使学生在探索利息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难点      专业术语的理解及利息计算公式的由来。

教学资源

1、学生经验:

学生在六(上)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前一节课又学习了有关纳税的数学问题,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根据练习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作业设计

1、向家长了解一些有关储蓄的知识。

例如“本金”、“利息”、“利率”以及“年利率”、“月利率”等。

2、自学例3,并尝试解答。

(不看书上的例题解答过程,先尝试解答,做完后,和书本对照一下,如有困难也可以请教书本。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3分钟)

交流预习作业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分享提炼解法。

(预设16分钟)

(一)学习例3。

1、让学生自学第5页下面的文字。

2、小组交流收获与体会。

3、师生全班交流:

(1)明确:

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    本金   利率

出示利率表。

(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练习,集体校正。

四、即时巩固内化。

(预设10分钟)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分别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2、完成练习二的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创编题:

(1)2009年11月,小华家共收入8000元,把收入的40%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为3.87%。

到期后实得利息多少元?

(利息税的税率是20%)

(2)小明家用了50000买了2年期国库券(国库券不缴利息税),年利率为2.5%.到期后,他用全部的利息正好买了一台空调,买空调用了多少元?

五、课堂检测反馈。

(预设10分钟)

【板块一】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

板块二】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板块三】

(一)、出示例3

教师巡视并适时引导。

(二)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

为什么?

(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

可以先算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小结:

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

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

(明确可取出多少元:

本金+税后利息)

【板块四】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

实得利息怎样求?

(学生列式解答)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

(组织学生讨论)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3、教师巡视并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适当点拨创编题.

【板块五】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引导评价交流。

课堂作业:

必做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3页1、3、4题。

选做题:

《一课一练》第4页中的智力冲浪题。

 

《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

姚菲菲施教日期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4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三的1—4题。

共几课时

1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5

教学

目标

1.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用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验算等良好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难点: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已经具有了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

PPT

预习作业设计

一、提纲:

1、一套西服,原价820元,现价按原价的80%出售,这套西服现价多少元?

购买这套西服便宜多少元?

2、自学例4,并尝试解答。

(不看书上的例题解答过程,先尝试解答,做完后,和书本对照一下,如有困难也可以请教书本。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作业。

(预设5分钟)

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

(预设1分钟)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分享提炼解法。

(预设16分钟)

(一)学习例4。

1、让学生自学第8页的例4。

2、尝试解答。

3、小组交流。

4、师生全班交流:

原价×80%=实际售价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归纳小结: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1)      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

(2)      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二)学生交流,正确构建“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即时巩固内化。

(预设10分钟)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

五、课堂作业:

(预设10分钟)

1、必做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6页第1、2、3、4、5题。

2、选做题:

《一课一练》第5页中的智力冲浪题。

3、创编题:

(1)老张一九折的优惠价格买了一套住房,花了18万元,这套住房原价多少万元?

(2)一台复读机原价260元,现在打六五折出售,这台复读机便宜了多少元?

【板块一】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

再组织全班交流。

【板块二】

谈话: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如何解决利息的实际问题?

你是怎么解决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打折的问题。

师:

我们在商店购物时,常常遇到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教师提问:

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

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板块三】

提问:

《趣味数学》原价是多少元?

教师启发:

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钱买了一本《趣味数学》?

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原价,还是现价?

在这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

教师追问:

“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

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

你们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原价×折数=现价

【板块四】

1、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

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的关系?

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2、 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板块五】

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2、点拨创编题。

3、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

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4、总结全课。

课堂作业:

必做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6页第1、2、3、4、5题。

选做题:

《一课一练》第5页中的智力冲浪题。

《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练习》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

姚菲菲施教日期2012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练习三第5~9题

共几课时

1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理解在农业生产中“成数”的有关知识。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

难点:

灵活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

前面学习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及前一节课学习的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师准备:

PPT

预习设计

一、提纲:

1、一种地毯原价180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现在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

2、一套西服打八折后的售价是680元,这套西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算出后进行检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作业。

(预设5分钟)

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

(预设1分钟)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28分钟)

1、完成第5题。

(1)教师出示第5题的两张图片,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2)学生列式求出夹克衫的实际售价及西服的实际售价。

(3)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 完成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第8题。

(1)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用“贵宾卡”买,相当于在八折的基础上在打九五折。

(2)学生交流完成。

5、完成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讲评。

6、读读“你知道吗”

(1)学生自主阅读。

(2)学生交流读后的想法。

四、课堂检测(预设10分钟)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