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109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政治专题五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6

1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考察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印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成为重要的伦理问题。

●课标解读

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含义以及表现;知道四种错误的伦理观、价值观对环境危机的影响;了解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过程;理解健全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的基本含义。

●落实策略

课前:

自主学习,调查搜集。

学生阅读教材、搜集环境问题的表现和错误的环境伦理观。

课上: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

话题导入

全球气候变暖使许多病毒和病毒宿主更为活跃;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森林与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蚊蝇大量滋生和繁衍;包括移民工人和难民在内的人口流动使传染病向更广的范围扩散。

最近疟疾、登革热、脑膜炎和血吸虫病等传染疾病的再度抬头都是对环境恶化发出的警告。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犹如当头一棒,让我们每个人都清醒了过来——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我们的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发展不是片面的,科技不是万能的!

保护环境,你我有责!

思考:

环境问题有什么表现?

我们人类应如何进行伦理反思?

面对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方式二:

情景导入

雾霾加剧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2013年1月12日,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质量严重污染,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

PM2.5可直接进入肺部和血液,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造成肺癌死亡率的增加。

近一周以来,北京儿童医院日均门诊量接近一万人次,其中三成是呼吸道疾病。

1月19日后,雾霾杀了个“回马枪”,北京等地空气质量再现严重污染,“北京咳”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观察思考:

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北京咳”的提出对唤醒人类的环境意识有何意义?

●教学地位分析

本专题的核心问题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本框题首先讲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表现,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需要用伦理道德来调节,人类环境意识开始走向全面觉醒,并由此引出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问题。

所以本框在专题中起开篇立论的作用。

2010年山东考卷要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出小论文要点,涉及环境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含义。

2010年海南卷也涉及本考点。

●教学流程设计

注①:

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

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

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2.认识四种错误的伦理观、价值观对出现环境危机的影响。

3.了解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过程。

4.了解健全的环境意识的含义。

重点:

环境危机的伦理反思。

难点:

健全的环境意识。

不堪重负的地球

1.环境问题的含义及表现

(1)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

环境污染区域扩展;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环境负载过于沉重;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家园的安全。

2.环境问题成为当代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的原因

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激增,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生态危机不断升级。

3.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说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2012年12月,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胡振琪说:

“截至2011年底,全国井工煤矿采煤沉陷损毁土地已达100万公顷。

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大平原煤炭基地中的两淮基地和鲁西基地的未来搬迁人数就要达到273.34万,这一人数将超过三峡130多万移民的总数。

”煤炭过度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 环境恶化,资源持续紧张,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就难以实现,这就需要用环境伦理道德来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危机的伦理反思

1.片面的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把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等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进步,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

2.狭隘的人类主宰论:

这种观点认为人对自然拥有无限的权利,可以任意使用和支配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人对自然的行为可以不受任何伦理原则的约束。

这种论点忽视了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依存于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

这种观点认为幸福就是使自己的物质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谁占有和消费的物质财富更多,谁就更幸福。

4.科技万能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加以解决。

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1.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几个阶段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被视为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一个标志。

(2)1972年6月5日,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呼吁各国政府关注环境问题。

(3)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标志着环境意识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觉醒。

2.健全的环境意识

(1)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

(2)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而环境价值观念则是环境意识的灵魂,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是环境伦理。

(3)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美丽中国”战略。

构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首当其冲,唱响“美丽中国”,需要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

(1)生态文明要求公众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参与者。

(√)

(2)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基础。

(×)

(3)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

(×)

(4)环境意识包含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

(√)

1.教材P85探究问题

【提示】 只要是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有关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1)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如生产生活用水短缺、耕地短缺、能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

(2)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环境负载过于沉重。

(3)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致使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森林大面积消失,物种大量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着人类家园的安全。

2.教材P87探究问题

【提示】 

(1)无论是在狩猎时期还是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的劳动仅仅是靠手工,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耗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源也较少。

而在工业文明时期,劳动工具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人类从自然界所采掘、耗费的自然物质资源也大大增多,同时对自然界(陆地、海洋、天空)的破坏、污染也相当严重。

尤其是在人类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采掘过度、消费过度,导致在短短几百年内就遇到总体性生态环境危机。

(2)人们身边的环境问题,正是由于在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错误价值观、伦理观的指导下,过度消费、开采自然物质资源而导致的。

3.教材P89探究问题

【提示】 

(1)知道这些事件。

它们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环境污染已严重危及人类安全和健康。

参与这些事件的人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

(2)近些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05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中国主题:

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2006 莫使旱地变为沙漠。

中国主题:

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中国主题:

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 促进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

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9 “地球需要你:

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

“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2010 “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011 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

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2012 “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

中国主题:

“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

其他重要的环境节日:

世界湿地日:

2月2日

世界水日:

3月22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3日

地球日:

4月22日

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环境危机的伦理反思

【问题导思】

2012年12月12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李克强说,“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的大国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

朝着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

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有‘走钢丝’的忧患意识,又要有‘登高峰’的必胜决心。

他再次针对环保领域的问题重申了深化改革:

“节能环保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变更,涉及理念的变更和利益的调整。

必须发挥体制机制这一杠杆的撬动作用。

1.朝着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迈进中,我们为什么要有‘走钢丝’的忧患意识?

【提示】 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形势严峻,具体表现为:

环境污染区域扩展;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环境负载过于沉重;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着人类家园的安全。

2.“节能环保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变更,涉及理念的变更和利益的调整。

”在环境意识方面,哪些错误理念需要变更?

【提示】 ①片面的发展观。

②狭隘的人类主宰论。

③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

④科技万能论。

等等。

3.建设生态文明,除了发挥体制机制这一杠杆的撬动作用,你还有哪些建议?

【提示】 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需要教育宣传,等等。

1.片面的发展观。

把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等同于经济发展,只注意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结构;只注意经济总量的增加,忽视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以及其他社会目标的实现;只看到人口作为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看不到人口作为资源的消耗者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

认为“先发展、后治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2.狭隘的人类主宰论。

夸大人对资源拥有的权利,忽视自然对人的制约作用,割裂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关系。

3.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

把幸福简单地理解为自己的物质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由此导致对物质财富的挥霍,进而为获得幸福而随意地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

4.科技万能论。

认为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加以解决,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无视自然规律,盲目开发资源,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问题。

【题组训练】

1.要解决下列问题,应该(  )

空气污染折合成吸烟

A.增强环保意识,杜绝排放

B.认识到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等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依靠科技来治理

D.控制人口增长,减少消费品的数量

【解析】 漫画寓意环境危机严重。

A项错误,应为减少排放。

C项态度消极不可取。

D项减少消费品数量这一说法错误,不符合发展生产的目的。

【答案】 B

2.健全的环境意识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

(  )

A.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

B.科学的环境伦理原则;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

C.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科学的环境伦理原则

D.科学的环境行为规范;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

【解析】 本题考查了健全的环境意识的含义。

因为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而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所以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

【答案】 A

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

【问题导思】

   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环境价值观,决定着未来我们将获取怎样的环境。

放纵的工业和人为破坏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近因。

千年封建和屡发饥荒形成的民间纵性陋习,如毁坏森林草地、污染水源大气、盗杀珍禽异兽、浪费资源、脏乱庭室、乱扔垃圾、赝食假药等,都应全力扫除。

只有靠严格法制和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才能做到。

1.为什么说“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环境价值观,决定着未来我们将获取怎样的环境”?

【提示】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环境意识影响人的行为,而环境价值观念则是环境意识的灵魂。

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是环境伦理,保护环境需要科学的环境伦理。

2.我们需要树立怎样的环境意识?

【提示】 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

①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

②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

③确立科学的环境伦理。

3.你能列举我们环境意识变化的表现吗?

【提示】 如:

环境教育普及率持续提高;绿色创建工作不断深化;环境宣传活动不断出新;环境文化产业链不断丰富,正不断扩散着影响力和渗透力。

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

4.人们环境价值观的改变,需要多个领域通力合作,请予以说明。

【提示】 政府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并且加强对环境监测,对违规的单位进行处罚。

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要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民心。

企业一定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心环境的发展。

企业应该有“先处理,后排放”的义务,走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道路,建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学校、家庭、社会应着力加紧对后代的教育,并且成年人应起到带头作用。

科研人员要积极研究先进技术,从多元角度对现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正确对待自然的主观因素(环境意识、观念、思想等)

1.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即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

2.要掌握正确的环境科学知识,这是健全的环境意识的基础。

只有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才能正确认识环境危机的产生,进而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实际行动降低或避免环境污染。

3.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这是环境意识的灵魂。

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才能自觉地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保护环境,从而为人类造福。

4.掌握丰富的环境伦理理论,这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

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

 

区分环境意识与环境伦理。

环境意识是环境科学知识与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而环境伦理则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它指的是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由此可知,从内涵上来讲,环境意识应包括环境伦理,而对于环境意识我们也要从它的两重性上进行把握,它有科学的环境意识和不科学的环境意识之分,而我们应该树立健全的(科学的)环境意识。

【题组训练】

3.标志着环境意识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觉醒的是(  )

A.1972年6月5日,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B.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

C.1973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

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解析】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把全球环境保护运动推向了新高潮,标志着环境意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觉醒。

【答案】 D

4.绿色消费是一种良知,它表达了我们对地球母亲的孝爱之心和对万物生灵的博爱之怀。

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一律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应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解析】 B、C、D都是正确的绿色消费行为,A项是对绿色消费的错误理解,绿色消费一般是指环保无污染的消费。

【答案】 A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觉醒:

树立健全的

环境意识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环境危机的

伦理反思狭隘的人类主宰论片面的发展观享乐主义与消费

主义的幸福观科技万能论

【走进生活】

工厂逐渐搬迁,高楼拔地而起,城市迅速扩张……近些年在各地司空见惯的“厂退楼进”变迁中,一些曾遭受生产污染的“毒地”被遗留下来。

生了“病”的土地,谁来“治疗”?

2013年1月1日起,记者看到,河北省全省11个城市的AQI指数中,保定市406的指数最高。

在该市6个观测站点中,5个监测点的级别均为“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微粒,可吸入)为主。

记者报道的标题是:

保定市空气质量红得发紫——“严重污染”。

2012年底,有网友指出,通过淘宝网购物,网购者每天购买800万件包裹的商品,假设每件包裹上的透明胶平均长2米,则800万×2米×365天=584万公里,重约2.1万吨,严重污染环境。

据了解,透明胶带的材料主要是PVC(聚氯乙烯),(埋)在土里100年都不降解;胶水含甲醛和苯,会伤害人的皮肤和呼吸道。

【知识对接】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生了“病”的土地;“红得发紫”的空气;透明胶带污染;……

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产生材料现象的原因

环境危机的伦理反思

材料的整体启示

健全的环境意识

【感悟应用】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恩格斯这段话告诉我们(  )

A.人类对自然拥有无限的权利,可以任意使用和支配自然界

B.人是自然界的奴隶,应当一切服从自然界

C.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D.人是自然法则的制定者,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人是自然界的主宰,但要珍惜自然

【解析】 人既不是自然界的主人,也不是自然界的奴隶,而是自然界的朋友,应当与自然界和谐相处,A、B、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C

2.我消费,所以我存在;消费得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对这个观点正确的认识是(  )

A.是正确的观念,因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B.是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

C.是一种个人的消费观、幸福观,对社会影响不大

D.是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

【解析】 这种观点是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一味追求个人物质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对环境危机的出现有重要影响。

故A、C、D三项说法均错误。

【答案】 B

3.武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建立了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库,加快了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青山、东西湖)和一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阳逻开发区)的建设步伐。

发展循环经济对武汉“两型社会”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时代背景,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紧密联系材料谈具体的意义。

【答案】 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实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推动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武汉的需要等等。

1.材料一 世界约有29%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每年约有20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

对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和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颁发的《濒危物种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130个种和亚种的鸟类灭绝。

目前地球上10%的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材料二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2)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解析】 第

(1)问,根据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问题作答即可。

(2)问,根据第

(1)问的回答,可以从是什么问题、有什么具体表现、要求我们怎样做这几个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激增,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生态危机不断升级。

(2)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为环境问题。

当今人类社会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环境负载过于沉重、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家园的安全。

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2.在辽宁省凤城市有一个叫虎沟的山村。

60年代的虎沟,群山环抱,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和丰厚的植被,给这里的村民带来无尽的怡然和富庶。

60年代后期,人们要发展经济,眼睛盯上了伐木生涯。

他们曾自豪地高歌:

“我们是虎沟的有志青年,进山作业不畏艰难。

练好过硬的砍伐本领,幸福的生活长万年。

”经过30年的疯狂砍伐,虎沟的深山老林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野岭。

1998年一场罕见的暴雨,带着泥沙洗劫了这个村庄,上百人死伤。

虎沟的村民不仅没有实现富裕的梦想,反而沦为重灾民。

外人说,虎沟毁于天灾。

他们心里明白,是自己毁掉了山清水秀的虎沟山村。

(1)虎沟人靠伐木憧憬“幸福的生活长万年”而没有如愿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2)虎沟人的遭遇给我们发展经济什么启示?

【解析】 第

(1)问虎沟人靠伐木憧憬“幸福的生活长万年”而没有如愿的主观原因就是影响环境的错误的思想观念。

(2)问虎沟人的遭遇给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是要增强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 

(1)在片面的发展观、狭隘的人类主宰论等错误的价值观、伦理观的指导下,违背环境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致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要增强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科学地认识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问题

B.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增加,环境问题会逐渐被解决

C.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D.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

【解析】 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为环境问题,A不全面。

由于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激增,才逐渐出现了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

D项是科技万能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C项认为环境问题不会自动解决,需要人们改变错误的观念,需要正确的伦理道德来调节,是正确的。

【答案】 C

2.下列观点属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幸福观的是(  )

①我消费,所以我存在;消费得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②过度消费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③谁占有和消费的物质财富更多,谁就更幸福 ④过度消费和炫耀性消费会加剧环境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②④是对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评价,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环境意识的灵魂是(  )

A.环境伦理B.环境科学知识

C.环境价值观念D.环境规则

【解析】 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

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采取行动,自觉地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保护环境。

故选C。

【答案】 C

4.漫画《生死之争》告诉我们(  )

A.应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B.应该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C.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D.应节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 漫画显示的内容是墓地与耕地的矛盾,因此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节约用地的问题,故D项符合漫画主旨。

【答案】 D

二、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