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839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为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及《沈阳建筑大学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手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沈阳建筑大学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的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及其前沿。

具有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科学研究,及独立承担或主持建筑设计工作等工程实践的能力。

3、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熟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专业学位论文摘要等初步外语应用能力。

5、坚持体育锻炼,培养高尚情操,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1、地域性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

地域性建筑研究在理论上属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城市规划及生态建筑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重叠的交叉领域,对本地区当前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关于寒冷地区建筑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研究

气候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影响是明显的。

该方向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建筑生态学、建筑节能、建筑技术、建筑设计方法等许多方面,也对本地区的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

应该承认,以往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够充分,从理论到设计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差距。

从历年全国优秀设计的评选中,东北地区建筑鲜有上榜者,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出这个问题的影响。

本学科点地处寒冷地区,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做着努力,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中曾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但距真正完善对它的研究和真正使我国寒冷地区的建筑理论及设计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还有不小的差距。

本学科点所确定的这个学科方向,既出于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积累和持续不断的追求与努力、出于我们的优势、也出于我们的责任。

(2)地域性建筑理论与本地区建筑发展的研究

我们最初进入这个研究领域的时候,并没有象今天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这种认识和热衷。

尽管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文化与科技国际化的大趋势,对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的要求非但没有被弱化,反而成为人们关注的几大热点之一。

因为地域差别的存在是客观和永恒的,而对地域差别的强调与表达,又是人们主观上所需要的。

地域性建筑理论,是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经济、习俗、材料、技术等不同方面对建筑的作用,所构成的建筑性格与特色,探索建筑的发展规律及建筑设计的思想与方法。

这将是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中一个永恒的课题。

本学科点长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求,成果显著,特色鲜明,具有较大的社会与学术影响。

特别是在对本地区建筑发展方面的研究,更有所侧重,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由于本地区曾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文化在这里经历了由弱到强、直到颠峰的发展过程,并从这里进入中原、走向中国权利的顶峰。

满族建筑文化不仅存在受汉文化的影响和与汉文化相融合的一面,更存在其自成体系、自行成长、以致影响中原建筑的一面。

其实,这是地域文化的一个共性,我们以往的研究更多侧重对于中原主流文化的方面,将其他文化看成是中原文化的分支或旁支侧节,过多地强调主流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忽略地域文化自身的独立性和体系性及其对主流文化的作用。

本地区的辽、金、朝鲜族、蒙古族……都有十分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和各自的发展过程,对他们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总结对于全面认识中华建筑文化具有完善以往的研究,以至填补空白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今天的建筑创作上对地域文化的追求、在当代城市建设上对文化品位的强调,都促使我们就这个研究方向,在以往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3)对本地区城市建设理论与设计的研究

研究与建设实践的结合,研究成果在建设中的应用是教学与科研的落足点。

特别是对本地区建设,更具有直接的和依赖性的责任。

从这一点讲,本学科点以及研究方向对本地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学科点以往针对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建立起相关理论,或从理论上找出其根源,依据和有关原则等,并对如何解决、如何建设提出科学可行的措施与方案。

这些研究对政府的决策与实施、对企业的科学运作,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这也是本学科点继续努力、贡献社会的重要任务与责任。

2、生态建筑及人居环境研究

本研究是利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建筑和城市中影响生态平衡与人居环境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生态建筑、城市生态和景观生态的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提出建筑与城市的景观生态的基本理论构架。

建立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与人居环境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应用适宜技术和高新技术、形成新的建筑生态技术和建设方法。

(1)关于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将建筑学与生态学、环境学和物理学、光电学等学科结合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研究,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差渗透性研究特点。

注重从北方生态建筑的类型与设计方法、生态建筑技术与评价体系,到建筑的循环再生,节能高效,健康无害。

研究设计理论和方法,在技术上进行创新,用技术方法实现生态的效益。

(2)城市建筑景观生态研究

面向全社会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解决城市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建设与居住模式。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城市建筑出发,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景观结构及生态环境评价,对工业城市进行更新性设计和生态恢复似的环境设计。

注重在建筑设计中,寻求与“城市环境”共生和建筑的再利用。

提出“景观生态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实现城市建筑的生态可持续性的可操作方法和措施。

(3)建筑设计的节能技术保障研究

站在学科前沿,运用高新技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确立生态建筑节能的多种方法。

主要研究建筑的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在建筑节能的研究中注重结合东北寒冷地区气候特点,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节能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夏冬季室内的冷热量损失,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利用光学太阳能光导采光技术实现建筑的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

利用光导纤维将太阳引入室内后,可以提供多种用途的能源,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太阳能金属储能是二十一世纪重点研究课题,无论在储能效率上、还是在储能时间上都要高于化学储能,在太阳能储能方面具有开拓性。

(4)建筑场所的群集安全研究

本方向对于建筑物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群集安全进行研究,对人员群集流动状态以及人员群集疏散流动的行为规律。

利用自适应网格生成器,建立人员流动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公共场所进行紧急疏散时,人员流动状态和疏散通道流通能力随人员密度增加的相变演化过程,以及导致群集事故灾变的临界状态。

研究结果对于建筑物疏散的安全性评价和预测,对修订我国建筑设计规范、对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为提高城乡避难空间规划和疏散通道及设施的设计和管理,对于城市应急救援决策系统的优化,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3、城市设计与小城镇建设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质量为目标的,对城市形体和空间环境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小城镇建设是当前国家的战略性任务,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这不仅全面肯定了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明确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本研究方向注重研究本地区城镇空间环境、人居环境建设以及小城镇建设规律问题。

(1)对本地区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由于特殊的地点性,本地区形成了特殊的城镇形态。

这种城镇环境在快速发展其理论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实践应具有不是一般经验所能替代的独创性。

该项研究关注能够指导本地区城镇形态健康演进的理论问题,特别关注老工业城市的更新改造问题。

在理论研讨和实践经验中,找出设计的依据、原则及一般的方法,通过实践检验这些成果并对本地区城镇建设做出贡献。

(2)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城市设计实际是对场所关联性的组织,其根本是为人的,本方向关注城镇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目的在于促进城镇建设向更为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内环境保障技术研究、铝、化系统生态性研究、北方村镇采暖技术等问题研究,搭建起生态问题的研究平台;通过实验室建设提高研究基础水平。

该项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今后将会为本地区城镇建设作更多有益工作。

(3)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研究

在未来20—30年内,我国将有数亿人口转移到城镇,其生活方式、居住环境、连居住地也将发生变化。

在这划时代变革之际,研讨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理论、规律与实践不仅重要而且急迫。

我们特别重视本地区辽宁省的小城镇建设。

辽宁省的小城镇现有1016个,它们的发展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希望。

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镇区人口过少(全省镇去平均不到4000人);建设标准较低,城镇功能不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滞后,乡镇企业过于分散;建设资金不足,筹资渠道不畅。

这些问题都是小城镇建设重要的研究课题。

密切结合辽宁省小城镇建设的实践是我院研究此问题的特色,近年来我院在这方面已积累一定经验,今后下大力量,争取在这个方面的工作上做出较大的贡献。

4、建筑环境心理研究

建筑环境心理研究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心理学、环境学、人类生态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主要采用心理学、人类学等研究方法,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人的空间感和使用空间的行为对建筑的要求;研究不同的建筑空间型制的对应关系,研究人的行为模式的变迁与建筑的发展;以及建筑文化中行为心理要素对建筑设计语言和手法的影响,探索建立使用前评估建筑设计,使用后评估建筑的行为心理评估标准体系,以丰富建筑设计基本理论,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5、建筑创作方法研究

设计方法论(DesignMethodology)的研究,包括对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准则的研究,对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方法和利用方法的研究,对设计程序和设计实践过程组织方式的研究,以及对设计师的思考方法和认知特点的研究。

国外设计方法学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的新理论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二十世纪末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学。

在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介绍国外的设计方法研究,目前国内设计方法研究仍停留在经验阶段,系统研究刚刚起步。

设计方法学走进建筑学专业的课堂也只是近些年的事。

我校的设计方法学研究的特点是与创造学的紧密结合,重视对设计主体,即建筑师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和认知特点的研究,强调对建筑设计过程中创造性问题的分析,探索建筑师创造能力的构成因素,并探讨专业教学过程中创造力培养的程序和方法。

与创造学的结合使得本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这正符合建筑学学科发展的大方向。

三、培养方式与年限

1、本专业对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法。

强调培养能够独立进行工程设计和科研的能力。

工程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培养,课程学习期间,或相对集中或在业余时间进行。

2、实行双导师制,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分别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学员所在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兼职导师联合指导。

3、工程硕士整个培养过程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个人才能和特长确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一般在导师确定后的一个月内制定完成,并经学院审定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在学习中,以工程硕士生自学为主,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工程硕士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需在三年内修满规定学分。

5、为使工程硕士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学,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一般不超过16学分。

6、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都必须列入培养计划,并且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

2、学位课为本专业必须学习的、反映本专业重要特点的课程,它与研究方向一致,将加强加深工程硕士生的专业知识基础。

公共学位课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组织授课。

3、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学位课主要有自然辩证法(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沈阳城与沈阳建筑(2学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2学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2学分)、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2学分)、建筑设计I(3学分)、建筑设计II(2学分),计19学分。

非学位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新”的原则。

较好的反映新兴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领域的知识。

安排详见教学授课计划。

4、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基本标准为修满32学分(含32学分)的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7学分,其余学分由非学位课程获得。

五、课程教学管理

1、工程硕士课程考核可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大作业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灵活,但要求严格。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登记;答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2、工程硕士生要树立良好学风,刻苦学习。

对于旷课或因故缺课超过该门课程课堂教学学时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该课程当学期的考试资格。

3、要遵守考场纪律。

考试作弊者按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者成绩以零分计,不得重修,不得授予学位。

要遵守科学道德,剽窃他人成果,情节严重者取消学习资格,不得授予学位或取消学位。

4、学位课程考试、非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不通过)的学员,须重修。

工程硕士生在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学位课超过两门次或非学位课超过三门次不及格者,取消学籍。

重修考不及格门次超过两门次者,只能酌情发给结业证书或进修证明。

5、因故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考试,须持有关证明提出书面缓考请示。

经批准,可以缓考一次,无故不参加补考者,按旷考论,不得重考。

6、为提高外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外语课程结束时,进行全院外语统考,不通过者不能申请学位。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工程硕士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论文形式

(1)工程实践研究论文

(2)专业理论研究论文

2、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工程设计、生产方案设计或实施;

(2)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改进后的方案应比原方案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或能够产生显著的或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4)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5)应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等。

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题报告

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整个学位论文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工程硕士生、指导教师和学员所在单位应对开题报告给予充分的重视。

开题报告最迟在入学后第四个学期完成。

对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见《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有关规定》。

4、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由各培养单位组织。

每位学员应汇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

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要求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如论文选题不当,或工作进行中遇到很大困难者),其指导教师及兼职导师应商议调整方案,做出适当处理,使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一般在学员开题报告通过后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

5、论文撰写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工程硕士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工作的累计时间一般为2-3年。

论文要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建筑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论文中提出的新设计、新方法和新技术要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条理清楚、文字简练。

论文书写应参照《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手册》中的要求。

论文字数一般应在3万字左右。

参考文献总数不少于25篇,提倡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

25篇参考文献中应至少有三分之二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领域中学术类刊物上的文章,其中一半以上为近五年发表的有关论文。

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学员按照导师意见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工作后,方可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申请程序见《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硕士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

6、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应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学员按照导师意见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工作后,方可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申请程序见《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硕士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

7、学位授予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取得至少32学分)且成绩合格,通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建筑与规划学院

二00九年三月十三日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为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办法》及《沈阳建筑大学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手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沈阳建筑大学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的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及其前沿。

具有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独立承担或主持建筑设计工作等工程实践的能力。

3、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熟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专业学位论文摘要等初步外语应用能力。

5、坚持体育锻炼,培养高尚情操,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1、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与城市设计

本方向的研究是基于生态学对城市生态与建筑生态进行的学科交叉性研究,它是当今世界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的具体体现,使城市建设及建筑走上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延续良性轨道。

2、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小城镇具有城市和乡村的双重属性,既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乡村的一个组成体,它一方面接受大中城市的扩散和影响,依托大中城市发展自身,另一方面发挥其农村领域的中心作用,带动附近农村的发展。

本研究工作主要为辽宁省小城镇建设服务,研究小城镇的改造、建设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小城镇的规划及其具体建设问题。

侧重于小城镇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科学地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主要研究现代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原则、方法及现代化的规划手段,尤其注重大城市、特大城市交通的研究和我国面临的小汽车私有化问题的研究。

4、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5、城市与区域发展

6、人居环境与社区发展

7、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

8、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三、培养方式与年限

1、本专业对工程硕士生的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学习和实践、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法。

强调培养能够独立进行工程设计和科研的能力。

工程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培养,课程学习期间,或相对集中或在业余时间进行。

2、实行双导师制,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分别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学员所在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兼职导师联合指导。

3、工程硕士整个培养过程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个人才能和特长确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一般在导师确定后的一个月内制定完成,并经学院审定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在学习中,以工程硕士生自学为主,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工程硕士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需在三年内修满规定学分。

5、为使工程硕士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学,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一般不超过16学分。

6、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都必须列入培养计划,并且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

2、学位课为本专业必须学习的、反映本专业重要特点的课程,它与研究方向一致,将加强加深工程硕士生的专业知识基础。

公共学位课由学校统一安排并组织授课。

3、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学位课主要有自然辩证法(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沈阳城与沈阳建筑(2学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2学分)、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2学分)、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2学分)、城市规划管理(2学分)、城市规划设计I(3学分)、城市规划设计II(2学分),计21学分。

非学位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选修课程,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新”的原则。

较好的反映新兴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领域的知识。

安排详见教学授课计划。

4、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基本标准为修满32学分(含32学分)的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7学分,其余学分由非学位课程获得。

五、课程教学管理

1、工程硕士课程考核可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大作业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灵活,但要求严格。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登记;答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2、工程硕士生要树立良好学风,刻苦学习。

对于旷课或因故缺课超过该门课程课堂教学学时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该课程当学期的考试资格。

3、要遵守考场纪律。

考试作弊者按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者成绩以零分计,不得重修,不得授予学位。

要遵守科学道德,剽窃他人成果,情节严重者取消学习资格,不得授予学位或取消学位。

4、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不通过)的学员,须重修。

工程硕士生在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学位课超过两门次或非学位课超过三门次不及格者,取消学籍。

重修考不及格门次超过两门次者,只能酌情发给结业证书或进修证明。

5、因故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考试,须持有关证明提出书面缓考请示。

经批准,可以缓考一次,无故不参加补考者,按旷考论,不得重考。

6、为提高外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外语课程结束时,进行全院外语统考,不通过者不能申请学位。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工程硕士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论文形式

(1)工程实践研究论文

(2)专业理论研究论文

2、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工程设计、生产方案设计或实施;

(2)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改进后的方案应比原方案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或能够产生显著的或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