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836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docx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9)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九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每小题3分)

深海病毒:

阻止全球变暖生力军

科学家们今天说,他们意外发现,深海病毒是碳循环强有力的推动者。

碳循环支持着海洋生命,并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

在碳循环中,海面上的微型海藻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这些被称为“原核生物”的微型生物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自然产生的海洋病毒的感染。

在它们死后,它们富含碳的遗体会慢慢下沉到海洋较深处。

在那里它们会被同为原核生物的其它生物吞噬掉。

然后这些原核生物成为一种更大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直到食物链的顶端。

研究人员很久以前就知道,海面上的病毒起到一种双重作用,它们既消除单位面积内的生物量,同时又维持着生物量。

现在有证据显示,这些微小的病原体还在海洋深处默默无闻地工作。

海洋深处是一个黑暗、环境艰苦和营养稀少的地方,那里有地球上最后有待探索的生态系统。

由意大利学者罗伯托•达诺瓦罗领导的海洋科学家团队观察了采自世界各地的沉寂物标本,这些样本来自海下183米到能压碎骨骼的4603米的深处。

一位研究人员说,在海洋深处,病毒数量令人吃惊地高。

他说:

“在深海,病毒和原核生物之间有着强大的相互作用。

还有助于维持深海生态系统,使它可以不必依靠来自表面水域的营养投入。

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机制,帮助深海克服严重的营养缺乏问题。

他说,病毒的工作对理解海洋碳循环有着“巨大的意义”。

在1000米左右的深度以下,原核生物在所有生物量中占90%。

人类也是这个过程的间接受益者,因为深海的营养物质给我们制造了可食用的海产品。

另一个大问题是,病毒在全球变暖的复杂问题中扮演什么角色。

每年海洋要从大气吸收数十亿吨二氧化碳,因此缓解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影响。

在海底被病毒杀死的原核生物留下的碳屑大部分发生氧化,并永远储存在那里。

该研究显示,病毒是海洋中最丰富的“生命形式”。

从全球来说,每年有高达6.3亿吨的碳被“病毒分流器”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病毒杀死的微生物的遗体在晚些时候被另一微生物吞噬。

(2009年8月29日《参考消息》)

1、下面对“海洋病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海洋病毒是海洋中的微小的病原体,它能感染海洋生物使其死掉。

B、海洋病毒不仅浅海有,深海也同样存在,并且数量高得惊人。

C、海洋病毒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D、海洋病毒有力地推动了碳循环。

2、下面对深海中的“碳循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微型海藻吸收,微型海藻被海洋病毒感染后死掉,其遗体被其它生物吞噬,然后这些生物又成为更大的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到食物链的顶端。

B、原核生物被病毒感染死去,其遗体被其它生物吞噬掉,然后这些生物又成为更大的生物的食物,并以此类推到食物链的顶端。

C、深海中的碳循环就是深海中的病毒与原核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D、深海中的碳循环过程让人类间接受益。

3、下面对深海病毒成为“阻止全球变暖的生力军”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病毒是碳循环强有力的推动者。

B、深海病毒与原核生物之间有着强大的相互作用。

C、深海病毒每年处理掉大气中的数十亿吨二氧化碳。

D、深海病毒杀死的原核生物留下的碳屑大部分发生氧化,并永远储存在海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

一山昙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

或者如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

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

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

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跌足叹息,自伤命苦。

久了,也就认了。

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

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

凭什么你把“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

“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

”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

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盛况。

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

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

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柯间忽然幽冥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

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

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

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

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象。

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的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

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

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选自《中外书摘》)

1、文章开头写作者错过了“瑞雪”“丁香花开”“庙会”“啤酒节”等,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作者把花开比作“敲锣打鼓”,这样比喻恰当吗?

请具体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习惯”被加上了引号,请说明引号在这里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说“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结合全文回答什么才叫拥有。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共20分,1-4题每题各5分,第5题8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

“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

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

因自请上曰:

“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上许之。

归,复置太尉官。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

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

景帝由此疏之。

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

“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让曰:

“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

信未得封也。

”窦太后曰:

“人主各以时行耳。

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彭祖顾得侯。

吾甚恨之。

帝趣侯信也!

”景帝曰:

“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

“高皇帝约: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

取庸苦之,不予钱。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

书既闻上,上下吏。

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

景帝骂之曰:

“吾不用也。

”召诣廷尉。

廷尉责曰:

“君侯欲反邪?

”亚夫曰:

“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

”吏曰:

“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吏侵之益急。

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

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国除。

太史公曰:

……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

足已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

悲夫!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曩者霸上、棘门军/曩:

从前B、即有缓急/即:

即使

C、丞相固争之/固:

坚决D、召诣廷尉/诣:

到……去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称善者久之/②天下共击之B、①愿以梁委之/②人主各以时行耳

C、①成礼而去/②呕血而死D、①天子为动/②亚夫以中尉为太尉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周亚夫军纪严明的一组是()

A、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B、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吏薄责条侯,条侯不对

D、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

4、对原文内容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执法严明,皇上到军中也要遵守他的军规,但是皇上不仅没有怪他,反而很赞赏他。

B、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但是景帝以后仍然十分器重他。

C、周亚夫敢于直言犯谏,窦太后想让景帝封自己的哥哥为侯,周亚夫用高祖的话阻止了景帝。

D、司马迁认为周亚夫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所以最后以穷途困窘而告终。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8分,每小题4分)

(1)因自请上曰:

“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上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窦太后曰:

“人主各以时行耳。

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彭祖顾得侯。

吾甚恨之。

帝趣侯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典诗歌鉴赏(38分)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这首诗的语言一直被后人所称道,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点。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胜在后两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金陵怀古/(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1)与你学过的怀古诗相比,这首诗的前两联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怀古七律,在炼字上很见功力,请举例说明。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戏答元珍/欧阳修黄溪夜泊/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残雪压枝犹有菊,冻雪惊笋欲抽芽。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需嗟。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1)请从两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地方。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试着找出这两首诗的诗眼。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阮郎归/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1)这首词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风格上讲,这首词有怎样的特点?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海洋病毒是自然产生的。

)2.B(A题干中说的是“深海中的碳循环”,故A错。

C和D都没有解释“碳循环”。

)3.D(从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出。

)二、1.用具体事例说明上文“你们来晚了”的含义,引出下文作者错过满山昙花的经历。

2.贴切。

花开本无声响,作者却用“敲锣打鼓”来形容,这是为了突出昙花开得繁盛热烈。

这个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新意。

3.此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这种“习惯”带有无奈的情感,是由于无法改变现状而不得不接受现实,与一般的习惯有着不同的含义。

4.拥有并不一定非要占有或亲眼目睹,只要曾经有过心灵的共鸣带来很深的感触,也算是一种拥有。

作者无缘看到盛开的昙花,却从枯萎的花苞中联想到昙花盛开的场景,面对残花产生无限的想像。

作者虽未亲眼目睹昙花,但却记住了昙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可以说,昙花带给作者的感触,不亚于那些亲眼目睹的美景,所以说,作者也拥有了这一山昙花,这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拥有。

三、1.B(如果)2.C(连词,表承接)3.B4.B(景帝此后就疏远他了。

)5.

(1)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

“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

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

”景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2)窦太后说:

“君主们都是各自按照当时的情况行事。

我哥哥窦长君在世的时候,竟不能被封侯,死后他的儿子彭祖反倒封侯了,这件事我非常悔恨,皇上赶快封王信为侯吧!

”四、1.《月夜》

(1)语言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独具一格。

(2)诗的前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

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在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

后两句使得全诗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2.《金陵怀古》

(1)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

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

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2)首联中,“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颔联中,“远近”和“高低”包容一切空间,写尽了金陵的衰败景象,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颈联中,“拂”字、“吹”字写得传神,“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尾联中,“豪华尽”照应首联中的“王气终”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3.《戏答元珍》《黄溪夜泊》

(1)这两首诗都是近体诗,都是感怀之作,都是在贬官居外的情况下的自作宽解之言,以平衡内心的苦闷,都反映了其开朗的胸襟。

(答出两点即可)

(2)《戏答元珍》的诗眼:

野芳虽晚不需嗟。

(或“虽”)。

《黄溪夜泊》的诗眼:

不因迁谪岂能来。

(或“岂”)。

4.《阮郎归》

(1)这首词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表达诗人浓重的怀乡之感,隐藏于中的是比乡愁更使诗人压抑的东西——政治失意,遭受打击的悲愤与痛苦。

(2)这首词的用寄哀情于哀景之中,用了“风雨”、“梦断”、“旅魂、“雁”等标志哀伤的意象表达哀伤情感,情调悲苦感伤,风格阴柔凄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