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82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docx

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

“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

”要求“明经、进十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

杨绾认为科举制

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

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

25.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2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27.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到:

“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和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

……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有朝一日使我们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们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其主要阐述的是

A.民主和专制的矛盾B.民主和自由的矛盾

C.革命和民主的冲突D.自由和专制的冲突

28.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

“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

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

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据此可知

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29.“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30.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

“(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

何时与梁相识?

阿苏回:

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斥二人:

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

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31.“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

”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白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32.《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33.依据下图判断,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34.“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

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

”(《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

A.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B.亚非地区将走向联合

C.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由此建立

35.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

50年以后,当哥哥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A.质量不变B.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D.量子理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40.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它会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也会促进了不同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

一一《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3.5.0%

48.0%

——引自《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材料三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葛剑雄《移民:

牵动中国历史棋局的人们》

材料四在改革开放初

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

……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

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

——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

60年的足迹》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

(6分)

(2)归纳材料二的现象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

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8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

(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提示:

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题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

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是由商业信用关系孕育出来的纸质货币。

宋仁宗时期,政府从商人那里收回了发行纸币的权利,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按:

“务”是机构名称),负责印刷、发行交子。

这种政府发行的纸币,面额固定,盖有官印;用户以现钱换取纸币时,要把商业字号登记在册,兑现时按字号销账,以防伪造,随着这种纸币的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中央政府在首都开封设置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的发行事宜。

南宋时,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有四川的钱引、湖广的会子、两淮的交子、东南的会子。

所谓“会子”,原先叫做“便钱会子”,“便钱”即汇兑,“便钱会子”就是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大约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兼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币制改革有何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纸币最早在宋朝出现的原因。

(7分)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6年秋,共产党人首先提出开展以科学民主为内容的新启蒙运动的主张。

这个主张得到广泛的响应,很快形成了群众性的讨论。

1937年1月以后,进步的文化人和救亡团体,到处讨论着怎样重新评价五四运动,怎样批判地接受“五四”未完成的工作,并提出“纪念‘五四’,要开展新启蒙运动”。

在“五四”18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北平的许多报刊都出了“五四”纪念特刊,对“五四”进行重新估计和阐发新启蒙运动的意义和内容。

文化团体和救亡团体召开了许多纪念座谈会,热烈讨论提倡科学民主,反对迷信愚昧和封建思想等问题。

汉夫、周扬等人经集体讨论,写成《现阶段的中国思想运动》一文。

文章指出:

“为了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势力,都在一个大前提下,精诚的团结起来”。

对于有封建思想但反对异族奴役的人,“应采取宽容态度”。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启蒙运动的政治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启蒙运动。

(7分)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分)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诗《昭君墓》

南北分天地,存亡见庙谟。

含悲辞汉主,挥泪赴匈奴。

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

葆旌巡远徼,蕃落效驰驱。

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

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

漠漠龙沙际,寥寥雁塞隅。

偶吟因有触,意独与人殊。

材料二:

康熙皇帝曾说:

“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溯至汉唐宋至明,历代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附,如我朝者,未知有也。

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

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

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1)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意独与人殊”的理解。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的民族政策及其意义。

(9分)

答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绾认为科举制考试内容有失偏颇,故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25.【答案】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

2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能力。

材料中“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说明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是不赞成的,从而说明C的正确性。

而A、B和D都是从积极角度来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所以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

2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有朝一日使我们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们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可以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但是其担心获得民主不一定意味着获取了自由,所以其阐述的是民主和自由的矛盾,符合题意的是B项,CDA项和题干不符。

考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法国大革命

2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A项,根据题干“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可知,面对国内外的危机局势和巴黎公社的社论,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故A项正确。

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知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故B项错误。

C项,材料不是讲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历史必然性,此项与题目主旨不符。

故C项错误。

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巴黎公社权力是否集中。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29.【答案】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道路

3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婚姻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封建政府对男女同游持反对意见,可知在1908年这种新旧思想的冲击激烈,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的“普遍现象”表述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排除D项。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

3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关键词“印度支那”,可见不是新中国成立时,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无关,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印度支那问题,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这一国际会议,周恩来出席了此次会议,故C项正确;万隆会议不是为了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

3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是指1917年4月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四月提纲》提出之初遭到党内的反对,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事实的证明,列宁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本题选C。

考点:

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性质

3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由图的变化可知,这是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由于“左”倾错误,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34.【答案】C

考点:

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原因

3

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时间的相对性,这与相对论相关,故本题选B。

A错误,根据相对论理论,随着物体运动,其质量也会发生变化。

C和D与此现象无关。

考点:

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

40.【答案】

(1)变化特征:

①西汉至盛唐,西部地区人口比例不断提高;②唐朝后期至元朝,西部地区人口比例急剧下降。

(2分)

影响:

①推动江南经济发展,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②农耕文明范围扩大。

(4分)

(2)现象:

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农村人口。

(2分)

原因:

①圈地运动的进行;②工业革命的推动。

(4分)

(3)方向:

①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②华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③印度人移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

(任答2点,4分)

影响:

①引发北美独立战争;②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步伐;③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④促进世界人种、物种的交流;⑤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任答2点,4分)

(4)原因: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③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5分)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在改革开放初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③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城市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1.【答案】信息: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

(2分)

说明:

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2分)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2分)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2分)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分)

说明:

以上答案仅为示例,考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酌情给分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特点:

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早由商户联手发行;由商业信用孕育产生;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发行;流通范围广,种类较多。

(任何四点8分)

(2)原因:

商品流通量大,金属货币携带不便;(4分)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娱乐活动繁荣。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体相对比较简答,结合材料“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是由商业信用关系孕育出来的纸质货币”、“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按:

“务”是机构名称),负责印刷、发行交子”、“随着这种纸币的流通范围日益扩大”等信息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由材料“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可以得出纸币出现的原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商品流通量大,金属货币已经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加,其出现也是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宋代·币制改革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答案】

(1)背景:

日本加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部分国人民族意识不强,中国尚未实现民族大团结(或: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国民党继续实行专制独裁,压制民主和抗日;抵制中日文化思想逆流,推动中华民族抗日。

(任意答4点,8分)

(2)简评:

五四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宣扬,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开展;传播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有利于扩大群众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众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每点2分,任意答3点,7分)

考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近代中国新启蒙运动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答案】

(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7分)

(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材料提到,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是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本题材料提到,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有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答案】

(1)康熙对西汉和亲政策持否定态度,认为对少数民族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才能相互信任,友好相处,布德政于荒途。

(6分)

(2)政策:

和平安稳的方式为主,武力征讨为辅。

(4分)

意义:

促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发展,为我国近代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分)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民族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