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82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

《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

诊断学复习资料

诊断学

生命征:

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

体温:

人体正常体温为口测法为36.3~37.2℃,腋测法低0.5℃,肛测法高0.5℃,且24小时内波动幅度<1℃/天。

发热:

是指由于致热原或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则﹥41℃。

发热可临床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即产热大于散热阶段;高热期,即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此时体温已达到或者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下降期,即由于病因消除,致热原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调定点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使其少于散热,体温下降。

热型(fevertype):

是指发热患者在一定间隔时间进行的体温检测结果记录在体温单上,并连接成线即体温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

常见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等。

稽留热(Continuedfever):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Remittentfever):

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

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脉搏:

正常成人脉率为60~90次/分。

呼吸: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6~18次/分,呼吸脉搏比为1:

4。

呼吸超过24次/分为呼吸过速,体温每升高1℃,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

而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则为呼吸过缓。

血压:

正常成人理想血压为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正常为30~<40mmHg。

体型:

可分为瘦长型(腹上角小于90°);矮胖型(腹上角大于90°);匀称型(腹上角约等于90°)。

正力型(ortho-sthenictype):

为临床体型中一种,又称为匀称型,身高和体重比例适中,躯干、四肢及身体各部分匀称,正常人多为此型,腹上角约等于90°。

体重指数(BMI):

是指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我国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4,超过为肥胖,偏低则为消瘦。

意识状态:

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和谵妄5型。

嗜睡(somolence):

即轻度意识障碍,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可回答问题,配合体格检查,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

意识模糊(confusion):

是一种较嗜睡严重的意识障碍,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判断能力下降,定向占该,常有错觉或幻觉。

昏睡(stupor):

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须强烈刺激才能唤醒,但很快又入睡。

醒时答非所问,生理反射存在。

昏迷(coma):

患者意识丧失,可根据昏迷程度分为浅昏迷,即不能唤醒,浅反射消失而深反射存在;中度昏迷,则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深昏迷,则对一切刺激无反应。

谵妄(delirium):

是一种兴奋性增高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烦躁不安,言语絮乱。

扁桃体肿大(Tonsilenlargement):

可分为三度,肿大不超过咽腭弓者为I度,超过咽腭弓者为II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III度。

斑疹(maculae):

指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鉴于斑疹伤寒等。

玫瑰疹(roseola):

为常发于胸腹部的一种鲜红色、小的圆形斑疹,受压后可以退色,为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

丘疹(papules):

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高出皮肤、有充血、按压可退色。

鉴于药物疹、麻疹等。

斑丘疹(maculopapulae):

为斑疹的地盘上出现丘疹,即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等。

荨麻疹(urticaria):

又称为风团,为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为苍白色或淡红,消退后无痕迹,为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

见于药物及其他物质过敏等。

水肿(edema):

是指人体组织间隙内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

其发生在于毛细血管内径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隙机械压力及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发生异常,使组织液生成大于会吸收。

水肿主要是由于水钠潴留、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淋巴回流受阻所致。

轻度水肿仅发生于局部;中度水肿则可见于全身,但指压后有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重度水肿则发生于全身内外,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

心源性水肿:

主要由心衰竭的表现,开始部位: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快慢:

缓慢;水肿性质:

比较坚实,凹陷性较少;伴随症状:

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大、静脉压升高。

肾源性水肿:

主要为各型肾炎和肾病所致,开始部位:

从眼睑、颜面开始延及全身;发展快慢:

迅速;水肿性质:

软、凹陷性明显;伴随症状:

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异常。

肝源性水肿:

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开始部位:

首先出现于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但头面部和上肢常无水肿;伴随症状:

门静脉高、黄疸、肝掌、蜘蛛痣等。

营养不良性水肿:

主要是由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

局部性水肿:

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头颈部淋巴结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眼部表现:

除眼球突出外,还包括1、stellwag征:

即瞬目减少;2、graefe征:

即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3、mobius征:

即集合运动减少,不能对眼;4、joffroy征:

上视时无抬头纹。

眼球振颤(nystagmus):

指双侧眼球发生一系列不规则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颈静脉怒张:

正常情况下,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是塌陷的,如看到颈静脉鼓出段超过颈静脉长度的2/3,即为颈静脉怒张,多见于右心衰竭等疾病。

发绀:

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毛细血管血液的脱氧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5g/dl)时,即可出现发绀。

甲状腺肿大(goiter):

可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III度。

常见于甲亢、单纯性甲肿、甲状腺癌等。

呼吸困难(dyspnea):

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有发绀,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三凹征(threedepressionsign):

是指由于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导致吸气时吸气肌季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使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各肋间隙明显凹陷。

多提示为喉、气管与大支气管的狭窄或阻塞。

端坐呼吸(orthopnea):

常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其肺部淤血,呼吸困难。

坐位时,机体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程度减轻,且同时坐位时膈肌下移,活动度大,使肺活量增大,呼吸改善。

心源性哮喘(cardiacasthma):

指由于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淤血导致呼吸困难,表现为发作时,高度气喘、有哮鸣声,面色青紫、大汗,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部大量湿性啰音,心率增快,奔马律。

常见于高心、冠心、风心、心肌炎和心肌病等。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

恶心、呕吐、咯血、便血、休克。

黄疸(jaundice):

是指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至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

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umol/L(1mg/dl),当胆红素在17.1~34.2umol/L时,为隐性黄疸,临床不易察觉,当胆红素超过34.2umol/L时,即可出现明显症状。

血尿(haematuria):

是指尿中的红细胞数目超过正常范围,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尿色正常,但尿液离心后沉渣检查,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3个,则为镜下血尿,而尿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红色,即为肉眼血尿。

血尿的临床表现有:

包括初血尿,终末血尿及全程血尿。

即排尿时将尿分别盛于三个量杯内,如血尿出现于排尿的初始阶段,即为初血尿,为尿道病变所致;如排尿终末阶段出现血尿,则为终末血尿,见于膀胱颈、三角区或后尿道的病变;如排尿全程均有血尿,称为全程血尿,鉴于上尿路或膀胱疾病。

叩诊音的分类:

1、清音:

为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2、浊音:

为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

为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

3、鼓音:

音响比清音更强,振动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时出现,也可见于肺内空洞,气胸,气腹等。

4、实音:

音调较浊音高,音响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的一种非乐音,在叩击心和肝等实质性脏器时所产生。

5、过清音:

介于鼓音和清音之间,正常人不出现,鉴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

胸骨角(sternalangle):

又称Louis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

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前胸部肋骨的主要标志。

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4胸椎下缘水平。

腹上角:

又称为胸骨下角(infrasternalangle),为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会合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为70~110°,体型瘦长者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呼气时增宽,其后有肝脏左叶,胃及胰脏。

肩胛下角: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直立位,双侧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平对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肺尖:

在近锁骨的胸骨端达到第1胸椎的水平,在锁骨上约3cm。

肺下界:

前胸部的肺下界始于第6肋骨,向两侧斜行向下,于锁骨中线处达到第6肋间隙,至腋中线处达到第8肋间隙,于肩胛线处位于第10肋间隙水平。

叶间隙:

为肺叶之间由脏胸膜分开,包括水平裂和斜裂。

胸壁检查

静脉:

检查显露或扩张的静脉血流方向。

1、胸侧壁静脉扩张,血流方向脐以上者向上,脐以下者向下,可能为门静脉高压,如均向上,则为下腔静脉阻塞。

2、胸前壁静脉扩张,双侧均有,血流向下,则为上腔静脉阻塞,如为单侧,则为头臂静脉阻塞。

3、胸骨柄前小静脉扩张,可能为胸骨后甲状腺肿大。

胸壁压痛:

见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组织炎及骨折,患部有局部压痛,骨髓异常增生者,常有胸骨压痛和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

肋间隙:

吸气时肋间隙回缩见于呼吸道阻塞使气体不能顺利进入肺内,常见有三凹征。

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肿。

胸廓检查:

正常成人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相比为1:

1.5左右。

扁平胸:

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1/2.见于瘦长体型者,亦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桶状胸(barrelchest):

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可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或甚至超过。

多见于呼气性呼吸困难,也可见于广泛性阻塞性肺气肿或哮喘发作期。

佝偻病胸(rachiticchest):

为佝偻病所致的改变,前胸部各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常有隆起,形成串珠状,即佝偻病串珠,前面肋骨多外翻。

鸡胸(pigeonchest):

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向内凹陷,形如鸡的胸廓,称为鸡胸。

漏斗胸(funnelchest):

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

胸廓一侧变形:

一侧膨隆:

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肺气肿。

一侧平坦或凹陷:

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

胸廓局部隆起:

可谓胸壁局部肿块或胸内病变所致,包括心脏明显肿大、心包大量积液、主动脉瘤及胸内或胸壁肿瘤。

乳房检查:

正常乳房乳头平第4肋间隙或第5肋骨水平。

视诊:

对称性:

正常乳房两侧基本对称,如有一侧明显增大,见于先天畸形、囊肿、炎症、肿瘤;皮肤发红,可有炎症或乳癌。

乳房肿瘤时常因血供增加,皮肤浅表血管可见,且可阻塞皮肤淋巴管引起淋巴水肿。

毛囊及毛晕孔下陷,皮肤变厚,皮肤外观呈“桔皮”或“猪皮”样;乳头如有近期回缩,则可能为癌变或炎症。

触诊:

自外上象限开始,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进行触诊。

先健侧后患侧。

硬度和弹性:

当有硬度增加或弹性消失时,可为炎症或癌肿;压痛:

乳癌一般无压痛;包块:

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初步标准,良性表面多光滑规整,硬度柔软或囊性,炎性病变有压痛,多数活动度较大;恶性表面多凹凸不平,边缘多固定,硬度较坚硬,多无压痛,早期可有一定活动度,晚期由于侵犯周围组织而多为固定。

乳腺肿瘤良恶性区别:

良性表面多光滑规整,硬度柔软或囊性,炎性病变有压痛,多数活动度较大;恶性表面多凹凸不平,边缘多固定,硬度较坚硬,多无压痛,早期可有一定活动度,晚期由于侵犯周围组织而多为固定。

肺和胸膜检查

视诊:

呼吸频率:

正常人16~18次/分,超过24次/分为呼吸火速,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缓。

呼吸深度:

呼吸变浅,见于呼吸中枢抑制或呼吸肌无力;呼吸变深,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并立性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运动: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女性呼吸已肋间肌的运动为主,呼吸时胸廓扩张明显,形成胸式呼吸,男性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上腹部隆起较为明显,形成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减弱,见于肺或胸膜疾病如肺炎、胸膜炎等,或胸壁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等。

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妊娠晚期时。

胸腹矛盾呼吸(paradoxicalbreathing):

是指正常人吸气时胸廓扩张伴有腹壁膨隆,而胸腹矛盾呼吸时吸气相胸廓扩张而腹壁反而塌陷,见于膈肌麻痹或疲劳时,吸气向胸腔负压增加,膈肌收缩无力,反而被负压吸引上升,使腹壁下陷。

呼吸节律和幅度:

潮式呼吸(tidalbreathing):

指呼吸幅度和节律变化,由浅慢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周而复始,呼吸暂停可持续5~30秒,为呼吸中枢对呼吸节律的调节失常的表现。

间停呼吸(biotsbreath):

指均匀呼吸几次后,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均匀呼吸,深度相等。

其呼吸抑制比潮式呼吸更重、多呼吸完全停止前发生。

触诊:

胸廓扩张度:

即呼吸时的胸廓动度,一侧胸廓扩张受限,主要见于: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肺不张。

而增强则见于对侧肺扩张受限。

语音震颤:

是指被检者发出声音,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的震动,并由受检者触及。

其强弱主要取决于气管、支气管是否通畅,胸壁传导是否良好。

语颤减弱或消失见于:

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粘连;胸壁皮下气肿。

增强见于:

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因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

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梗塞;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

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胸膜摩擦感:

正常时胸膜脏壁层之间滑润,呼吸运动时不产生磨擦感,胸膜炎症时,胸膜内有纤维蛋白渗出,胸膜表面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相互磨擦,可触到摩擦感。

以吸气末和呼气初比较明显;屏住呼吸,此感觉可消失,与心包磨擦感相区别。

见于胸膜炎症、胸膜肿瘤、胸膜高度肝脏、肺部病变累及胸膜或糖尿病、尿毒症等。

叩诊:

肺界叩诊:

肺尖的上界:

清音带的宽度即为肺尖的宽度,正常为5cm。

右侧较左侧稍窄。

上界变窄或叩诊浊音,见于肺结核所致的肺尖浸润,纤维性变及萎缩。

变宽见于肺气肿;肺前界:

正常的肺前界相当于心脏的绝对浊音界。

浊音区扩大见于:

心脏扩大、心包积液、主动脉瘤,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缩小见于肺气肿。

肺下界:

坐位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间隙水平。

降低见于:

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升高见于:

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上升如鼓肠、腹水、气腹、肝脾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膈肌麻痹。

肺下界的移动范围:

正常人在肩胛线叩出为6~8cm,移动度减弱见于,肺组织弹性消失,如肺气肿等;肺组织萎缩,如肺不张和肺纤维化等;肺组织炎症和水肿;膈神经麻痹。

移动度不能叩得见于胸腔大量积液、气胸及广泛胸膜增厚粘连。

胸部异常叩诊音:

1、异常浊音或实音:

肺含气量减少的病变,如肺炎、肺结核、肺梗塞、肺水肿、肺部广泛纤维化;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胸膜肿瘤和胸膜肥厚等;胸壁病变:

胸壁水肿、胸壁结核和胸壁肿瘤等。

2、过清音和鼓音:

过清音见于肺张力减弱而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鼓音则见于肺部疾病,如空洞型肺结核、液化了的肺脓肿和肺囊肿;胸膜疾病,如气胸、膈疝。

听诊:

由前胸到侧胸,最后到背部,部位为:

前胸部为锁骨上窝,锁骨中线上、中、下部,腋前线上、下部和腋中线上、下部,左右两侧,共16处。

背部为腋后线上、下部,肩胛间区上、下部,肩胛间区内外部,左右两侧共12个部位。

正常呼吸音:

1、支气管呼吸音:

为气流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可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附近可闻及。

2、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兼具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的特点,可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听到。

3、肺泡呼吸音:

为气流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所处,可在胸部除支气管呼吸音部位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部位外的其他部位均可闻及。

异常呼吸音:

1、异常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见于传导受影响,如单侧或双侧气胸、胸腔积液和胸膜肥厚;胸廓或肺扩张受影响,如全肺不张、气管插管深入一侧主支气管、肋骨骨折等;通气动力不足,如膈肌麻痹,呼吸中枢抑制;通气阻力增加,如中央型肺癌和淋巴瘤,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阻塞性肺气肿。

肺泡呼吸音增强:

见于发热、代谢亢进、贫血和酸中毒等病变兴奋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多发于双侧,如一侧增强,则多为对侧减弱,健侧代偿性增强。

呼气音延长:

见于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肺组织弹性减退,如肺气肿。

断续性呼吸音:

肺内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见于肺结核和肺炎等。

粗糙性呼吸音:

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

如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2、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为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见于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肺内大空腔,如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压迫性肺不张,如胸腔积液时发生压迫性肺不张。

3、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区域内听到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为肺实变区域较小且与正常含气肺组织混合存在,或肺实变部位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所覆盖。

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初期或胸腔积液上方肺膨胀不全。

湿啰音(moistrale):

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血液、粘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

湿啰音的特点:

断续而短暂,常于连续多个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明显,有时也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响亮性湿啰音:

为周围具有良好的传导介质,如实变,或因空洞共鸣作用的结果,见于肺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

如空洞内壁光滑,响亮性湿啰音还可带有金属调。

非响亮性湿啰音:

声音较低,是由于病变周围有较多的正常肺泡组织,传导过程中声波逐渐减弱,听诊遥远。

粗湿啰音(coarserales):

又称大水泡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于吸气早期。

见于:

支气管扩张、肺水肿及肺结核或肺脓肿空洞。

昏迷或频死患者因无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于气管处可听及痰鸣。

中湿啰音(mediumrales):

又称中水泡音。

发生于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多出现于吸气的中期。

见于:

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细湿啰音(finerales):

小水泡音。

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

见于:

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瘀血和肺梗塞等。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吸气后期出现的细湿啰音,似撕开尼龙扣带时发出的声音。

捻发音(crepitus):

是—种极细而均匀—致的湿啰音。

多在吸气的终末听及,颇似在耳边用于指捻搓—束头发时所发出的声音。

常见于:

细支气炎和肺泡炎症或充血,如肺瘀血、肺炎早期和肺泡炎等。

肺部局限性湿啰音:

仅提示该处的局部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等。

两侧肺底湿啰音:

多见于心力衰竭所致的肺瘀血、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

两肺野满布湿啰音:

多见于急性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和严重支气管肺炎。

肺尖部湿啰音:

见于肺结核等。

干啰音(rhonchi):

亦称哮鸣音,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可见于炎症引起的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肿瘤或异物阻塞;管壁被管外肿大的淋巴结或纵隔肿瘤压迫引起的管腔狭窄。

干啰音特点:

持续时间较长、音调较高、带乐性的附加音,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呼气时明显。

强度、性质和部位易变,在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

高调干啰音(sibilantrhonchi):

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

低调干啰音(sonorousrhonchi):

多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

双侧肺部的干啰音:

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源性哮喘等。

局限性性干啰音:

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等。

语音共振(vocalresonance):

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

语音减弱见于支气管阻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水肿,肥胖及肺气肿等疾病。

支气管语音(bronchophony):

语音共振的强度和清晰度均增加,常同时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和听及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见于肺实变的患者。

胸语音(pectoriloquy):

是一种更强、更响亮和较近耳的支气管语音,言词清晰可辨,容易听及。

见于大范围的肺实变区域。

羊鸣音(egophony):

语音强度增加,性质改变,带鼻音的性质,常在中量胸腔积液的上方肺受压的区域听到,亦可在肺实变伴有少量胸腔积液的部位听及。

耳语音(whispered):

正常人耳语声调发"yi、yi、yi"音,仅能听及极微弱的音响,但肺实变时,则可听到增强的音调和较高的耳语音。

故对诊断肺实变有重要的价值。

胸膜摩擦音(pleuralfrictionrub):

常在前下侧胸壁听到,通常于呼吸两相均可听到,一般于吸气末或呼气初较为明显,屏气时即消失。

见于:

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及尿毒症等。

肺实变体征:

视诊胸廓对称、病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居中、病侧语音震颤增强;叩诊:

病变部位呈浊音;听诊病变部位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响亮的湿啰音,语音共振增强,累计胸膜者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肺气肿体征:

视诊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增宽;触诊支气管居中、双侧语音震颤减弱;叩诊两肺过清音,肺下界移动度减少,心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移;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语音共振减弱,心音遥远。

代偿性肺气肿病无上述典型表现,仅可见代偿性肺气肿区呼吸运动减弱,语音共振减弱。

且常伴有引起代偿性肺气肿的原发病变的体征。

肺不张:

视诊病变部位胸廓凹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向患侧移位,心脏向患侧移位;叩诊病变部位呈浊音或实音,语言共振减弱或消失。

若肺不张时间较长,不张肺的体积缩小,而周围肺泡可代偿性扩张,因此叩诊不一定出现浊音,呼吸音也不一定减弱。

胸腔积液:

少量积液较难发现。

中等量以上的可有视诊喜患侧卧,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受限,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触诊气管移向健侧,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积液区为浊音或实音,左侧胸腔积液时心界叩不出,右侧积液时,心界向左侧移位;听诊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

积液上方可闻及减弱的支气管呼吸音。

气胸:

少量不明显体征,较多时视诊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向健侧移位,语音震颤消失;叩诊患侧呈鼓音,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

左侧气胸时,心浊音界变小或叩不出;听诊患侧呼吸音消失,语言共振减弱或消失。

心脏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