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665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docx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键入文字]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

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

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

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

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

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1

[键入文字]

 教学过程:

 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呢?

(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

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

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

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

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

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

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2

[键入文字]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

体验。

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

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

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

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

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

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

《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

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

《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

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

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

3

[键入文字]

商店。

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

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

骨已达十多万片。

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

日、河、明、十二生

肖图)

 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

西周

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

(教材插

图:

《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

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指导阅读《马和安》图:

战国七雄的马、安字有七种写法。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春

秋战国时期文字的混乱状况,文字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和生产的进步。

基于这样的原因,到秦统一时,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的政策。

 4、秦朝小篆、隶书

 阅读书同文字的内容。

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

隶书。

据载,隶书是程邈改造的,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而秦时称罪徒为隶,所以便

将程邈改造后的文字称为隶书。

4

[键入文字]

 秦朝以后,文字继续发展,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汉字形体。

其演变总趋势由

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书法艺术

 与其它文字不同,汉字不光具有使用价值,还极具美感,从而形成了东方独有的书

法艺术。

 1、出现的原因及特征

 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线条多变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

性和前提条件;

 ②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

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5

[键入文字]

 2、书法艺术发展历程

(1).秦汉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处于自发阶段,这个时期秦小篆汉隶的特点(结合地图册中秦

《泰山刻石》和汉《石门颂》思考):

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承秦隶,但汉隶雄

放洒脱,浑厚深沉。

由于秦时刚统一文字,所以当时文字比较重视实用性。

书法进入

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其发展情况怎样?

请同学们阅读

书中

 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⑴⑵⑶

 隋唐⑷⑸⑹

 ⑺⑻

6

[键入文字]

 宋代⑼⑽⑾

 明代⑿⒀⒁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

在对社会危机反省的同时形成一

个特立独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

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条件。

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是书

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地图册中插图),具有飘逸飞扬、虚玄灵动的特

点。

 ⑴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⑵王羲之⑶虚玄灵动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教材

插图《张旭草书》和颜真卿《多宝塔碑》:

张旭的草书较为张扬个性、意绪狂放,怀

素继承了张旭的草法,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

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7

[键入文字]

柳公权的楷书则是遒劲森严、另创新意。

较之颜体,柳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

称。

 为什么唐代会有这种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

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

(时代风貌)当时的

时代风貌:

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

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⑷盛世气象⑸张旭、怀素⑹狂放不羁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⑻注重规范法度

 (4).宋代有意无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崇文风气浓厚,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

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这个时期的代表有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地图册中苏轼、黄庭

坚的书法作品)

8

[键入文字]

 苏轼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黄庭坚入古出新,用笔锋利,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

 米芾善写行书,笔力爽利而沉着

 蔡襄落笔精丽,使人心醉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

 ⑼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⑽宋四家⑾有意无法

 (5).明代个性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祝枝山、文徵明(教材插图)。

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

文徵明书法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9

[键入文字]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⑿社会平民化、世俗化⒀祝枝山、文徵明⒁强调个性化

 三、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字可赏,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还表现在篆刻艺术上。

篆刻:

即是用篆书刻成

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1、秦汉:

标志性时期

 秦汉篆刻的特点:

 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为主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的风格

10

[键入文字]

 2、明中叶以后:

成为独立艺术

 虽然秦汉篆刻可算后世篆刻艺术的宗师,但此时篆刻却还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宋元以后,书画家开始用印章来给书画作品加印,但篆刻还没有从它的实用功能中分

离出来直至明中叶以后,以文彭等人为代表,篆刻才和书法、绘画一样成为一种专门

的艺术门类。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

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在隶楷阶段,出现草书和行书。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

到简,其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书法艺术经历从秦汉到明清各个阶段的发

展,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隋唐时期达到新的高峰,宋代的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秦汉时

代是篆刻的标志性时期,但这时还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直至明中叶以后,篆刻才

和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tips:

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