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456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docx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

领导干部必修课——语言表达艺术

各位领导下午好。

课题开始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在非洲的一个部落,老酋长在传位的时候,总是要找一个富于智慧的年轻人来继承他的衣钵。

一个部落的酋长对他所看重的年轻人说:

“你给我做两顿饭,一定要让我吃得非常舒服,合乎我的胃口,我才能把衣钵传给你。

第一顿饭,你去给我做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来。

”年轻人想了很久,出去转了一圈,把做好的饭端了上来。

老酋长揭开盖子一看,是用动物的舌头做的饭,他就问年轻人“为什么你要用动物的舌头做材料呢?

”年轻人说:

“因为天底下最好的事情都是说出来的,再也没有比舌头更美的东西了。

”老酋长说:

“说的对”。

就把饭吃了。

第二天,他又对年轻人说:

“第二顿饭,你去找天底下最难吃的东西来,再给我做一顿饭。

”年轻人想了想,很快就做好端了上来。

老酋长一看,还是舌头,就问,“怎么又是舌头啊?

”年轻人说: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灾难都是因为舌头造成的,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比舌头更容易惹祸了,天底下最坏的东西就是它了。

”这时候老酋长才说,“好,你已经洞悉了天下的明理,这个酋长的位置可以传给你了。

今天这个课题,就是想和领导们一起探讨一下,怎样才能避免让舌头不成为天下最巧言令色的东西,当然更不能让它成为灾难的开端。

其实,舌头也好,语言表达也好,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说话的能力,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口才。

那么在座的哪一位领导同志不具备较高的说话能力呢?

你们要领导工作、要协调关系、要联系上级、沟通下属,大会上讲话,小会上发言,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在各种场合进行语言表达。

而现在,却是由我在这儿谈这个话题,不论是从个人资历,还是社会阅历来说,我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所以除了精心地搜集整理大量资料以外,我更多地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受众、一个接收者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使各位领导从我提供的这些资料、观点中发现哪怕是一点儿值得借鉴的东西,使各位领导开始重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开始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课题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领导心里还是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说话嘛,还用得着你在我们面前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

咱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这幅图片上的人物是广州地铁公司总经理卢光霖,如果单听名字让您觉得陌生的话,他说的那句名言您肯定不会陌生,“地铁公司家属免费乘车是为了反恐需要”!

一个省会城市的公司老总,接触的场合应该不会少,发言的机会不能不算多,但是,就是在这场广州地铁线网票价方案听证会上,卢总经理不知为何原因,头脑发热之下就出此惊人之语,引得全国上下特别是网络上一片炮轰之声。

再来看这一幅。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正在向宋楚瑜先生赠送诗词,顾校长兴高采烈地将此字画交到宋先生手里的时候,估计不会想到接下来自己会栽到这幅字上。

2006年连战、宋楚瑜接连对大陆的访问,是一件牵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事,接连几天密集的面向全球的直播很是养眼。

别人不知道,那几天连我那八十多岁的奶奶都天天守着电视。

但是,就是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直播上,顾校长先是在主持的发言中结结巴巴,几次中断更正,到最后竟把向宋楚瑜先生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当时就引起下面学生的一片嘘声。

这就算完了吧?

绝的还在后边。

礼物送完了,顾秉林先生打算朗诵一下,加深一下气氛,没想到却被诗中一个篆体汉字“侉”给卡住了,这么庄重的场面成了一场笑话!

顾校长所赠的这首诗是由清末外交官、中国驻新加坡首任总领事黄遵宪写给梁启超先生的,1894年,也就是中国的甲午年,这一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一年之后,诗人黄遵宪在结束了长达十八年的外交生涯从新加坡回到国内后,痛感山河破碎,便写下了《赠梁任父同年》诗六首,“寸寸河山寸寸金”一诗是其中的第四首,全诗是“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这首诗在这样的场合被送出去该是多么的良苦用心啊。

可是,就是在这样一场全球200多家媒体同步直播的仪式上,堂堂清华大学的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顾秉林先生给我们玩了这么一个高招。

如果您觉得这些例子太远了,这么大的事儿谁天天碰得上啊?

那就举离咱们最近的。

临沂电台新闻台每天早晨的“行风热线”节目,不知在座的领导们是不是收听过。

我是只要有机会就听,特别的有意思,尤其是参加节目的领导在处理一些比较刁难的问题的时候是最精彩的。

在这样一档直播节目中,一个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非常直接地展现在所有听众面前,听广播的过程就会发现,其实需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领导干部也不在少数。

如果大家不信,可以每天早晨听一听做个比较,水平高低绝对听得出来。

举了这么多例子,当然不是单纯地罗列领导同志们在语言表达上的失误,我只是想表明,现在对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能力的强调不是已经过时,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做的很好,而是做的远远不够。

我国在1988年就建立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制度,在十条评定干部的标准中就包括“口头表达能力”。

但是,领导同志们发言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真正把说话,也就是语言表达当回事儿的有多少呢?

有多少领导同志在工作中去注意规范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呢?

作为一个领导者,担负的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去完成任务的重担,要想很好地开展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语言表达。

俗话说:

“马凭四条腿,官凭一张嘴”,领导学中也有一个“老母鸡”原理,是说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你不但要会“下蛋”(有实干精神),还得会“咯咯叫”(善于宣传,口才好)。

而在实际工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咯咯叫”甚至比“下蛋”还要重要。

所以咱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语言表达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语言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表达和交际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体现一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一把尺子。

一个人的口才会影响到事业兴衰,改变人生前程,甚至会更改历史。

毛遂自荐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国帅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诸葛亮舌战群儒,赤壁大捷名留青史。

孔子也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刘勰,就是在现在莒县的浮来山上写《文心雕龙》的那位,他甚至说,“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些圣人先贤借用“九鼎之宝、百万之师”来比喻说话的力量,甚至把国之兴亡与舌辩的力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可见,咱们国家从古代就对政治家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的领导人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镕基、温家宝等等,他们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善于辞令、口才横溢,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长了咱们中国人的志气。

 

国外也是如此。

以美国为例,这是一个对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推崇的国家。

他们流行的一句话是,“你要想当总统,就得先练好你的舌头”。

二战时期,美国人把原子弹、金钱和舌头称为他们获胜的三大战略武器,进入21世纪后又把电脑、原子弹和舌头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大战略武器。

不同时代的两个比喻中,“舌头”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都被列入了三大战略武器之一,可见美国人对语言表达有多么看重。

其实,只要有人类的共同活动,有社会的分工协作,就需要有领导来带领、引导、指挥和协调,这样才能使分散的人群形成联合的整体,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

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成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这里总结了以下几点,请领导们指正。

1、关乎仕途----在上级心目中争取好印象。

上级了解你可以有很多途径,但最直接、最现实、最常用的办法是当面听汇报。

这时,您的思路思想、综合能力、工作政绩等等,就全凭一张嘴了。

因为作为领导工作节奏是很快的,那领导的领导肯定会更忙,他基本上没时间到您的一亩三分地里去作卧底搞调查摸清你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这时上级对您的印象,就全在一张嘴上了。

历史上的名将韩信,最早是投奔项羽去的,但项羽不摆他,不给他工作,英雄无用武之地,韩信这才又千里迢迢到了四川投奔汉王刘邦。

到了刘邦的地盘之后,韩信还是没被重用,只做了个管理粮食的小官,天下之地无我容身之地啊,英雄很是郁闷,此处不留爷,再找留爷处吧,又走了。

这事被萧何知道了,萧何知道韩信是个将才,不能让他跑喽,于是月下追韩信,把他请了回来,力荐给刘邦。

刘邦想不能不给萧丞相个面子啊,见见就见见吧,把韩信宣进殿来,问韩信:

“丞相数荐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这下韩信可逮着机会了,便给刘邦一二三条的分析了楚汉之间的形势优劣,认为刘邦现在虽弱,但已经具备了战胜项羽的条件,讲的那是头头是道。

刘邦一听,相见恨晚,便拜韩信为大将,韩信果然不负重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成就汉室霸业立下大功。

试想,如果韩信没有这个表达的机会,他的一生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历史说不定也会因此改变。

2、关乎威信----在下属中扩大影响力。

现在的下属可不是好糊弄的主儿,个个机灵得很,算盘打得都挺溜儿的。

如果领导讲话象白开水一样,遇事讲不出个三六九,很难赢得下属的信服,更别说死心塌地地听您调遣,配合工作了。

顶多当面打打哈哈,拍拍马屁,可转过脸人家就会议论:

“这领导,真没水平”!

1993年的时候,诸城市委、市政府对全市288家乡镇心目工商企业中的272家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其中210家搞的是“股份合作制”-----把企业中原有的国有或集体资产全部卖给了企业内部职工。

领导和推动诸城改革的市长陈光在当时倍受争议,海内外的新闻报道甚至戏称其为“陈卖光”。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出售县属国有小企业,县政府将失去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私有经济将在县一级起主导,政权性质将发生变化。

两位有政治背景的学者还致信给陈光,不仅全盘否定诸城的改革,还希望陈光主动在《人民日报》发表认错声明。

诸城改革也牵动了中央,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都曾先后去诸城视察,不过都未当场明确表态,但是,只有朱镕基,在1996年3月率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专家对诸城的改革作了三天的调查研究,然后当场对陈光说:

“现在理论界有这样那样的一些说法,你们不要理会,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如果全国都像诸城这样,采取多种形式把小企业搞活了,我们的事业就好办了。

”他是当时五位政治局常委中唯一现场表态支持陈光的,他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诸城改革的形式,同时对舆论界给诸城改革造成的压力表示了充分的理解,还指出了针对这种压力应有的态度。

从这段讲话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朱镕基的能力水平。

象日本《产经新闻》说的“日本只要有一位朱镕基式的人物,就能改善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关系。

”新加坡《联合晚报》也说:

“新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3、关乎口碑----在群众中增强公信力。

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具有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望,才能获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但是群众当面接触领导的机会是不多的,他们主要的是通过领导者在各种场合发表的讲话来认识的。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经常抛头露面,成为各种场合和活动的焦点和中心,群众也正是通过一个领导者在这些场合的风度和讲话水平来评价他的。

象国外的很多领导人,为了维护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去做整容手术。

象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就做过脸部拉皮和头发移植。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也准备将他那口标志性的大黄牙整一下,换成高级白金烤瓷牙。

当然,咱们不能要求说领导干部都象明星一样养眼,要有标准的身材、堂堂的仪表,大部分领导还是相貌普通甚至其貌不扬的。

但是,杰出的语言表达才能,却可以为您树立起一个“高大的形象”。

比如吴仪,作为政坛上少数几个女部长之一,她的大气磅礴、亲切随和都给接触过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次,一位记者在采访在吴仪的时候,突然冒昧地问她“为什么至今仍独身一人”的问题,在咱们这个封建传统沿袭了几千年的国家,一个单身女性地位的不断升迁,肯定会引起不少的流言蜚语和揣测,而且,中国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一般只谈工作,很少谈自己,对私生活就更是不涉及,但吴仪率先打破了这个禁区,她不仅没有回避,而且风趣地解释说:

“我不信奉独身主义,之所以还单身,和年轻时的片面性有关。

一是受文学作品影响,心里有个标准男子汉的形象,而这种人现实中没有;二是总觉得要先立业后成家,而业又老觉得没立起来,然后在山沟里一待就是20年,接触范围有限,等到走出山沟,年龄也大了,工作又忙,就算了吧。

”她的回答,毫不隐瞒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人不禁对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肃然起敬。

 

4、关乎政绩----在工作中提高号召力。

《易经.系辞》说:

“鼓天下动者,存乎辞。

”意思就是,要想说服鼓动天下百姓,就得借助言辞。

事实也正是如此,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领导,不论是演讲、做报告,还是跟人谈话,都能让人听得很来劲,听得明白,听得痛快,听得你信心十足、心甘情愿地按照他的意图去办事;但如果是一个笨嘴拙舌、说话不得要领的领导,他们的话就很难引发人的兴趣,调动人的情绪和做事的主动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领导的号召力和他的讲话水平是成正比的。

在这儿举一个例子。

巴黎繁华的大街上,站着一个衣襟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去向路人乞讨,而是在身边立了块木牌,上边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

”过往行人很多,但看了这牌子基本上都无动于衷。

一天,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看到了木牌上的字,就问老人:

“老人家,今天上午钱多吗?

”老人叹息一声说:

“唉,太少了。

”脸上的表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一听,拿笔悄悄在木牌上添了几个字就走了。

到了晚上,他又经过这里,问老人下午的情况,老人非常开心:

“好心的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可多了!

”秘密在哪里?

就在让.彼浩勒添的字上?

他只不过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加了六个字----“春天来了,可是……”,“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在浪漫之都的巴黎,有谁看到这样诗意的句子不愿意对一个可怜的老人解囊相助呢?

对语言的一点小小的修饰,都会给一个老乞丐的生活带来这样大的改观。

更不要说如果咱们的领导干部注意自己的语言修饰,将会对工作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了。

5、关乎命运----在人生中增强信心。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有着出众口才的领导,他的人脉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工作生活也是充满欢乐和笑声,而这些就是您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会让您收获成功,感悟幸福,增添工作的力量。

既然语言表达对领导干部来说这么重要,那么在讲话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这里总结了一些领导干部语言表达的常见误区,供领导们参考。

二、领导干部语言表达常见误区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2005年5月在浙江省委召开的一次专题学习会上说,一些领导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有些领导干部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应该说,这些年来,我们国家领导干部整体的讲话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些非常精彩的讲话、发言。

尤其是像习近平、李肇星、薄熙来、潘岳、仇和这些有着鲜明个性的官员越来越多,他们独特的作风、直率的语言,代表了现在一部分领导干部清新、健朗的形象,而且这个队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但是也不能否认,说官话、打官腔的队伍仍然很庞大。

说心里话,从一个接受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做为群众是不太喜欢这样的讲话的,尤其是那些不管什么时间场合、也不看什么对象,都要讲一些人称为非常“正确的废话”的那些领导,心里就亲近不起来,也信赖不起来。

对这些让人不太亲近的讲话,我把它们的特点归纳了四个方面,请领导们指正。

1、调子太高。

主席台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人一坐上去,就会自然而然地跟台下的人产生距离感,很容易就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有发号施令的欲望。

这种感觉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有不少的领导同志一坐上主席台,讲话的调子就高了。

不管是讲什么问题,哪怕是农村改厕所、城市环卫或者是救助失学儿童,都要先大谈特谈一番马列主义,国际、国内的谈一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用一下。

好象不说这些就不足以表现问题的重要性。

不是说这些经典不能引用,而是不分场合的总是在引经据典,会给人老生常谈的印象。

其实群众更关心的还是关系民生社会的具体问题。

2004年9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广东省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工作报告要少点“进一步”。

为什么呢?

因为一篇政府工作报告中竟然用了36个“进一步”!

这确实也太夸张了。

与之相对的,今年连承敏书记所做的2006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就实在,也很实际。

咱们可以看一下,这是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化学需氧排放量降低9%,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整个07年临沂市的奋斗目标就在这组数字里,数字是最有力度的工具,你就是用上一百个进一步,也不如这一组数字来得扎实,让人觉得放心可靠。

2、套话太多。

很多领导同志一开口就是那一套人人都能讲,年年都能回收再利用的套话,这些话简直就成了“永久牌”的万能膏。

有些领导可能是为了稳妥,觉得说这些套话不会出什么差错,稳当,但是群众对这些话是不那么欢迎的。

有人就用开玩笑的方式总结了一些领导干部的惯用讲话:

对下级讲话:

“我强调几点…..”

对同级讲话:

“我补充几点……”

对领导讲话:

“我体会几点……”

对秘书讲话:

“今晚几点……”

也有人总结说,现在一般的领导讲话都有一个套路,开头一般是“在XX领导的关心下,在XX的大力支持下,在XX的指导下,在XX的共同努力下……”,其实象这些帽子话,不一定都是肺腑之言,反而更多的是一种公式话,所以,没有几个人会被这种话打动的,相信这种讲话,随着时代的发展,肯定会被淘汰。

2004年9月,“首届世界大城市高层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有25个国家近60个城市的市长和市长代表参加了会议。

咱们国内的市长们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谁都想在这个场合露个脸啊。

但他们已经习惯了那套既定的话语体系了,不好改,一开口,还是在国内不同会议场合重复的那一套东西。

市长们就用这套官话,大说特说自己的城市这样好那儿美,但是会议结束之后,外国的市长和记者们是什么反应,他们觉得参加会议的中国市长们都是一个面孔,因为说的话是差不多的,这肯定是背离了市长们的初衷。

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就提出要反对“党八股”,但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比如某阶段强调什么问题吧,就能把一切都硬塞进去。

象现在咱们强调科学发展,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就把和谐社会当成了筐,什么都往上边套,开口闭口就是和谐社会如何如何。

本来是含义挺深刻的和谐社会理念,要是这样毫无原则,毫无针对性的滥用,很有可能会被庸俗化。

有人将领导讲话总结为六种:

“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颦一笑,俱带感情,为第一种;长江大河,源远莫寻,牛溲马勃,悉成黄金,为第二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无懈可击,井井有条,为第三种;嬉笑怒骂,旁若无人,诙谐杂出,四座皆春,为第四种;默默端坐,以逸待劳,片言偶发,快如霜刀,此为第五种;期期艾艾,隐蕴词锋,似讷实辩,以守为攻,为第六种”。

可见不管哪类讲话,只要有血有肉,言之有物,群众都会欢迎的。

3、语言太僵。

 

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讲话,就是讲话也象是在念文件。

其实这些领导的出发点应该说是好的,认为严肃一点儿,板正一点儿,不仅不失庄重,不失身份,还能表明自己对事情是高度重视的。

但如果来一个换位思考,你是一名听众的话,经常听这样的讲话,会不会觉得这些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有点儿远呢?

你会对这样的讲话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吗?

其实讲话也好,会议也好,当然应该严肃,也应该是庄重的,但严肃不等于刻板,庄重不是不讲效果。

让群众听清听懂听得进去,入耳入脑入心,是领导讲话最根本的要求,通俗形象的语言,生动幽默的故事,轻松有趣的形式,往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果一味追求庄重,过分强调严肃,和群众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那才是成了唱独角戏了。

4、时间太长。

“懒婆娘的裹脚布”,这是最经典的比喻了。

有些领导是这样认为的,就是讲得不够长就引不起听众的注意,显不出水平。

所以在各种会议上经常出现的情景是:

台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当然,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有更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了,玩手机。

毛主席对这种现象做的解释是:

“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呢?

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这儿有一个很搞笑的例子。

明朝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言素事,“陈时务累万言”,朱元璋听啊听,听到六千多字了还没听明白这茹主事到底是要说什么,估计这龙椅硬梆梆的也不太舒服,可把这和尚皇帝给气坏了,龙颜大怒,说茹太素是“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自今有以繁文出入朝廷者,罪之!

”然后让人把这茹太素拉上殿来,痛打一顿板子。

但朱元璋是个很勤奋的皇帝,夜里,他又让人继续念这篇奏章,直到一万六千多字时,才搞清楚这篇文章到底要说什么,而且茹太素上奏的五件事中,就有四条是非常可行的。

于是朱元璋把这可行的四条交待下去,然后又对茹太素和其他臣子说:

“许陈实事,不许繁文”,这个奏章中只有五百多字是言之有物的,以后写公文都应该吸取这个教训,朱皇帝从此发布新的要求,“革新文风”,违者还要治罪。

想想这茹太素真是够可怜的,就是拽了几句文词嘛,不但挨了顿板子,还成了反面典型。

俗话说,“吹笛要按到眼儿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说话也得说到点子上。

刘禹锡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言不在多,达意就行。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紧张,没人愿意花时间去听长篇大论,鲁迅先生就说: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所以领导们的讲话最好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既然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如此重要,而且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应该如此去完善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呢?

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

1、一个基调。

就是以听众为中心。

真正的大厨烹饪的时候会照顾食客的饮食特点,中医抓药开方也得先望闻问切的弄准病情,同样,领导讲话也得去认真的研究听众。

因为讲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听众并让他按照你的意图去行动,如果只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去了解、把握听众的心理、要求和希望以及对你所讲的观点的态度,讲话就很难精彩。

高明的领导是绕着听众转,讲听众之所想、所盼、所需。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举办的“高级行政官员”培训项目非常的有名,这个培训班上所有的课程,主旨都是教会官员如何沟通、协调、合作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表达,没有自己的思考,几乎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咱们国家去接受培训的官员回来之后认识比较统一的一点就是,培训之后再在公开场合讲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了解谈话对象,然后找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其实听众对信息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受众接受心理的一大基本特征,就是“反霸性”----反抗话语霸权,注重自我选择。

那种高高在上的、粗暴式的、训话式的讲话方式越来越被大众所抛弃,也必将会被领导者们所抛弃。

2、两句话。

一句是“脱稿受欢迎”。

我这儿先谈一点个人的体会,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在电视台跑新闻,刚出校门的学生,很多想法都很单纯。

那时候我最不理解、最不耐烦就是跟会,跑会议新闻。

为什么呢?

最重要的一点,我很不理解已经在签到的时候拿到文件了,为什么还要耗费时间听台上的领导再念一遍,有的领导还是一个字不改的念下来。

我想,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肯定大有人在。

当然也可以理解,领导同志们时间都很宝贵,即席讲话又有一定的难度,让人适当准备一下讲话是应该的。

但前边也提到了,领导讲话,既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形象的展示。

象当年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的时候从不拿讲稿,同样讲得很精彩,很吸引人。

温家宝总理访美的时候,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