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283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docx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作者:

————————————————————————————————日期:

 

突出资源优势 深化结构改革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

**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观摩现场会交流发言材料

**县是传统农业县,精耕细作,生态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东方亮小米”、“五香瓜子”、“五香豆腐干”、黄花菜、**食用菌、苦荞系列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全县扶持壮大了东方物华、荞宝生物科技等一批“农字号”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了北野食用菌业、凯龙农业科技等28家新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513”龙头企业10家。

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3个,家庭农场40家,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食用菌协会,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500多人,带动了当地特色种植规模发展。

一、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产业龙头

“东方亮”小米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誉度的地方特产,以营养价值和口感享誉省内外,有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

**县以加工“东方亮”小米为龙头的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原“**县青年小米精加工厂”的基础上重组而成的,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是一家以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为主业,集科研、制造、营销全产业链运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

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占地150亩,自有种植基地12万亩,年加工“东方亮”小米1.8万吨和10万吨“英国红”芸豆的产能,公司可带动农户6600户;2016年加工杂粮8185吨,销售收入16153万元。

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东方亮”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县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方物华公司是“杂粮加工十强”“山西省重点龙头企业”“第29届奥运会粮油产品优秀供应商”,获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食用菌是**县特色农业发展较早的优势产业。

**县北野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和研发于一体的民营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产800万元,现有资产6300万元,员工78名,占地240亩。

公司建有菌种生产线一条,菌包生产线一条,产品加工生产线三条,保鲜冷库10座,标准化出菇大棚200栋。

公司现有三个菌业园区:

南壶园区以产品加工为主,三庄园区以菌种、菌袋生产为主,千栋片园区以带动农户出菇为主。

公司以“公司+园区(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为农户统一建菇棚,提供菌种菌包,提供出菇技术指导和回收产品,统一品牌销售,农户负责出菇管理,而且种菇农户在冬季由公司组织集中生产菌包,夏季分散管理出菇,全年有活干,种菇种地两不误。

北野食用菌业有限公司的“北野牌”食用菌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品牌”,山西省著名商标,“北野牌”香菇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北野公司是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山西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山西省蔬菜产业十佳优秀园区、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优秀企业。

苦荞种植耐旱耐瘠,在**县也有多年的历史。

山西**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县第一家以加工黑苦荞为主的企业,主要生产苦荞米、苦荞茶和苦荞家纺用品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公司占地110亩,建有年加工10000吨荞麦原料生产线,属国内领先水平,主要产品产能达6000吨。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周边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免费提供优良籽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和实行保护价收购,培育优质苦荞种植基地6.5万亩,带动农户5万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

山西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曾荣获“山西转型跨越新锐企业”、“山西最具社会责任中小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荞宝”商标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五香瓜子、杏仁是**县的特色休闲食品,口感香脆,回味悠长,因独特的炒作工艺创造了**杏仁、杏核等一系列干果美味食品,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仁用杏种植、加工产业的发展。

山西白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家以葵花籽和仁用杏核为原料,生产、销售炒货食品为主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1500万元,坐落于**县桥东新区,公司总资产10139万元。

公司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年生产、加工仁用杏核能力5000吨,员工206名。

公司现有5500亩仁用杏示范种植基地,并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种植、加工模式,消化当地仁用杏核5000吨,直接带动全县3000多葵花、仁用杏种植户,户均增收1.2万元。

2016年白老大公司投资500万元自发研制杏仁酥生产线已经投产运行。

白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是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白老大”商标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五香豆腐干”是**县传统的民间休闲食品,它采用独特的“老浆”点制工艺,结合现代化工艺和设备精制而成。

**县神水豆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其前身是**县水神堂豆制品综合加工厂。

公司占地面积4632平方米,固定资产360余万元,年加工黄豆300吨以上。

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017年,公司加大“黑豆”种植规模,在全县发展黑豆种植面积5000多亩,发展黑豆功能食品,带动当地贫困户200多户,公司通过发放种子,技术培训和签订收购协议,带动农民增收。

公司和山西农大合作开发黑豆系列产品,以豆腐、豆腐干为主导,将把北京作为销售市场,通过冷链运输把产品及时送到消费者餐桌。

公司“神水”牌豆制品商标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市知名商标”;在2011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誉A级企业”。

二、强抓改革机遇,努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今年以来,**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以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以龙头带动促进农民脱贫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建龙头,创品牌,努力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证,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优势农业资源转换的重要手段。

**县作为**市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和“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先后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5个,并扶持壮大了东方物华、禾卓伟业、荞宝生物科技、北野菌业、养丽合作社、恒广北芪、白老大食品等一批“农字号”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家。

(二)抓基地,上规模,着力打造龙头企业“第一车间”。

以宜兴乡南房、三间房、直峪等村为核心区优质杂粮产业基地,发展“东方亮”谷子及其他无公害小杂粮14万亩;以望狐乡为核心区,建设马铃薯基地5万亩。

以宜兴、南村、壶泉、作疃、加斗等5乡镇为核心区的食用菌蔬菜产业基地,建设蔬菜基地4万亩,发展食用菌园区10个;以壶泉、南村、作疃、蕉山、加斗等5个乡镇为核心区的畜牧产业基地,发展标准化养殖园区160个;以斗泉、蕉山、壶泉、南村等4乡镇为核心区的林果业基地,发展仁用杏和文冠果面积20万亩。

(三)深对接、广招商,努力实现主导产业特色化发展。

全县投资2.7亿元,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设施蔬菜规模企业12家,专业合作社45家,建成标准化产业园区2处,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000多栋,发展露地黑木耳3000多亩,菌袋年生产能力达8000万袋,年产食用菌产品2万吨,实现产值2.1亿元。

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启动内力才能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

为此,我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外来资本生产要素,培育发展新的农业龙头企业。

2016年金圃公司承接北京市投资500万元的扶持资金“首都菜篮子”基地正在有序建设中。

(四)树样板、抓上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全县投资11063万元,先后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20个,已通过验收项目19个;投资4.3亿元,实施百园立农工程园区项目19个,重点打造了北野菌业、东方物华、白老大食品、凯龙农业科技等14个园区。

同时,全县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78个,其中“一村一品”重点村16个,大大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北野菌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打造上市公司。

(五)重功能、拓产品,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坚持科技兴农,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玉米、蔬菜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每年推广地膜覆盖技术12万亩;编制了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5个地方技术标准;建成4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发展科技示范户800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90人,较为健全的技术信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月子米”, 禾桌伟业公司开发“富硒小米”,白老大公司生产上市了“杏仁酥”系列产品。

三、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化做大做强。

1、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整村土地流转,为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特色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做精食用菌、中药材、黄花菜、马铃薯等特色产品。

加强蔬菜、食用菌强县建设,突出香菇、双孢菇、平菇等优势品种,以北野菌业、金圃菌业、凯龙公司、养丽合作社为产业龙头,创新“园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上万栋规模以上的连片食用菌产业园区,打造产加销产业集群。

加强恒山地区大宗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药材大县。

建设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发展马铃薯种植、贮藏、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经济。

二是引导农民尊重和适应市场变化规律,在斗泉、望狐、梁庄、南村山地旱作区扩大特色杂粮种植和仁用杏栽植面积,减少玉米产能。

紧盯京津市场,做强蔬菜、果品等优势品种,在壶泉、宜兴、作疃、加斗、蕉山山前平原区,大力发展黄花、仁用杏、汉桑等特色种植。

2、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做强龙头企业。

立足优势产业,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

围绕四大产业,依托现有的东方物华、荞宝生物科技、白老大食品、神水豆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新建和扩建、改造和提升,重点培育一批规模总量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粮食、干菜烘干仓储设施建设,玉米、杂粮、黄花主产区,支持企业建设高效节能的粮食、豆品、干菜烘干设施和高标准储藏设施;马铃薯主产区,支持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建设规模化恒温储藏库。

3.完善社会化服务,创新农村经济合作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支持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专业化服务,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

鼓励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经营力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建立健全物流体系,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以壶泉镇为中心,打造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流通园区2个,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贸易市场,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大型超市与基地、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积极发展现代交易方式,提升农产品市场销售水平,促进农产品有序流通。

5、坚持科技兴农,着力提升产业水平。

一是强化技术合作。

加强与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技术攻关合作,加强成套生产技术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推动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品质提升高产创建、食用菌系列加工产品研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组织培训农民。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在北野菌业、养丽合作社等公司设置食用菌实操技术培训基地;三是持续推进甸顶山林牧公司食用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试验站创新食用菌栽培技术模式,提升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